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薯类收获机械行业正处于良好上升期 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388亿元

薯类收获机械是指收获薯类块茎或块根的机械。多数机型用于马铃薯收获,少数可用于甘薯收获。薯类收获机械主要有薯类挖掘犁、薯类挖掘机和薯类联合收获机三种。

薯类收获机械主要类型

类型 基本情况
薯类挖掘犁 一种简单的挖掘工具。有畜力和机引两种。畜力挖掘犁是在铧式犁的基础上改装而成的。犁铧保留或换上挖掘铲,犁壁用栅条代替。工作时,挖掘铲从土中挖出薯块,利用栅条将土块与薯块进行初步分离。挖掘深度15~18厘米,挖薯率可达90%以上,破损率3~7%,牵引力1200~1400牛。由于役畜牵引力不足,使挖掘深度不够,故后来发展成为用手扶拖拉机牵引。
薯类挖掘机 又称薯类收获机。能一次完成挖掘、分离和集条等工序。根据分离工作部件的形式,可分为挖抛机和升运链式挖掘机。挖抛机主要由挖掘铲和指杆状回转轮组成。工作时,挖出的薯块由挖掘铲上方的回转轮将土块打碎,同时把薯块抛至挖掘铲的一侧。该机型结构简单,但薯块损伤率高。升运链式挖掘机由挖掘铲、升运链等组成。工作时,被挖掘铲挖出的薯块和夹杂物通过抖动的升运链,使夹杂物从杆条间漏下,薯块向后输送至第二输送器,第二输送器有纵向和横向配置两种,前者加上集堆器可实现纵向堆放,后者则可侧向条放。铲侧的两个圆盘刀可防止薯块向两侧散落和铲上挂草,还能限制挖掘深度。这种挖掘机适用于在平原或在坡度小于8°的砂土和壤土地上工作,工作稳定可靠,每小时可收获1亩地,由22~33千瓦拖拉机牵引。薯类挖掘机结构简单,在小块地使用比较灵活。除可用来收获马铃薯和甘薯外,稍加改装后可兼收其它块茎和块根作物。缺点是机器重,升运链易磨损。
薯类联合收获机 能一次完成挖掘、分离和清选等多种工序。一个行程可收获一行或多行马铃薯,行距在50~70厘米之间,也有90厘米的。主要由挖掘铲、抖动升运链、圆筒筛、杂物分离器和分级滚轴等组成。工作时限深轮沿着垄面滚动,起限深作用,挖掘铲将挖起的薯块及夹杂物,经抖动升运链的作用,小土块和部分夹杂物从升运链杆间的空隙中漏下,留在表面的薯块及夹杂物经过分离辊进入茎叶输送器。输送器杆条间间隙保证薯块及少量的夹杂物能从杆条中漏下进入圆筒筛。从薯块上被分离辊扯下的茎叶则被输送器抛出机外。圆筒筛的内圆上装有叶板将薯块向上运送至杂物分离器的输送带上,输送带面有许多橡胶针状物,混合物通过时,石块等较重杂物压弯橡胶针,沿带面向下掉到杂物输送器上;薯块较轻,则由橡胶针托住被向上输送,落到马铃薯输送器上,再通过分级滚轴将过小的薯块分离,最后将好的薯块集中在薯箱中。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薯类收获机械市场运营现状研究与发展战略分析报告(2023-2030年)》显示,我国薯类收获机械市场发展较晚,例如木薯收获、红薯收获等机械产品近几年才进入国产化起步通道,尚处于基础发展阶段。纵观薯类收获机市场发展进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显示,我国薯类收获机械市场发展较晚,例如木薯收获、红薯收获等机械产品近几年才进入国产化起步通道,尚处于基础发展阶段。纵观薯类收获机市场发展进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我国薯类收获机械市场正处于良好的上升期。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红薯收获机市场规模达到5877亿元,较2020年增长534亿元;预计2022年有望达到6388亿元。

目前,我国薯类收获机械市场正处于良好的上升期。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红薯收获机市场规模达到5877亿元,较2020年增长534亿元;预计2022年有望达到6388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薯类收获机械发展进程快慢与区域薯类作物种植面积、产业进步程度有着直接关联。

(1)马铃薯

马铃薯又可以称为洋芋、荷兰薯、地蛋、薯仔、土豆、番仔薯、巴巴、地梨、地苹果、地蛋,属于茄科茄属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

我国是世界上马铃薯产量最多的国家。虽然近年来我国马铃薯播种面积呈小幅下降趋势,但由于在现代育种技术、技术集成创新、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加工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新突破,使得单产面积不断扩大,也就使得产量整体呈现增长态势。

2020年我国马铃薯播种面积达到4767.3千公顷,同比下降3%;产量为1798.3万吨,同比增长20.4万吨;单位产量为3926.1公斤/公顷,同比增长3.2%。预计2021年,我国马铃薯播种面积进一步下降到4753.3千公顷,单位产量上升到4020.2公斤/公顷,产量将会增长到1854万吨。

2020年我国马铃薯播种面积达到4767.3千公顷,同比下降3%;产量为1798.3万吨,同比增长20.4万吨;单位产量为3926.1公斤/公顷,同比增长3.2%。预计2021年,我国马铃薯播种面积进一步下降到4753.3千公顷,单位产量上升到4020.2公斤/公顷,产量将会增长到1854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淀粉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2)红薯

红薯别称番薯、甘薯、朱薯、金薯、番茹、红山药、玉枕薯、山芋、地瓜、甜薯、红苕、白薯、阿鹅、萌红薯。红薯除作主粮外,也是食品加工、淀粉和酒精制造工业的重要原料,根、茎、叶又是优良的饲料,每年9月底十月上市。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红薯生产国。但近年来我国红薯产量呈现下降态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红薯产量约为4808.7万吨。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红薯生产国。但近年来我国红薯产量呈现下降态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红薯产量约为4808.7万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从“国之重器”到“商业蓝海” 我国载人深潜器行业市场机遇逐渐显露

从“国之重器”到“商业蓝海” 我国载人深潜器行业市场机遇逐渐显露

深海是国家综合实力与未来产业竞争的战略要地。而作为认知、掌控和开发深海的“国之重器”,载人深潜器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当前,在顶层设计的政策强力推动下,我国载人深潜器产业正迎来历史性拐点。

2025年11月05日
我国饲料机械行业短期承压 区域集聚效应愈发凸显

我国饲料机械行业短期承压 区域集聚效应愈发凸显

自2023年以来,我国饲料机械产品产值与营业收入持续下滑,2024年同比下降9.49%和10.53%,虽仍处下行区间,但增速较2023年有所放缓。值得关注的是,行业区域集聚特征愈发凸显:自2022年开始,江苏省的领先优势不断扩大,其饲料机械产值与营收的全国占比持续上升,2024 年已分别升至91.39%和 91.82%

2025年11月05日
三驾马车并驱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增长新潜能被激发 市场迎来新增长周期

三驾马车并驱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增长新潜能被激发 市场迎来新增长周期

作为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消费市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典型的周期波动中不断进化。当前,在“双碳”目标与制造强国战略的指引下,行业正经历着由国内投资驱动向“政策、技术、出口”三轮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与巨大的升级潜力。

2025年11月03日
全球泳池机器人行业分析:百亿美元赛道迎智能化浪潮 无缆化或将引领未来

全球泳池机器人行业分析:百亿美元赛道迎智能化浪潮 无缆化或将引领未来

近年来,全球泳池机器人市场渗透率受多重驱动力而快速上升。尤其是,北美与欧洲作为全球私家泳池存量最大的地区,其设备更新需求构成了行业稳定的基本盘,越来越多消费者倾向于以智能、高效的新型机器人替代老旧的手动设备或初代产品。与此同时,伴随“懒人经济”与消费升级趋势的全球化渗透,尤其是新兴市场中产阶级的壮大,人们为提升生活品质

2025年11月03日
我国平面磨床国产化程度高与高端缺口并存 出口“量额齐升”

我国平面磨床国产化程度高与高端缺口并存 出口“量额齐升”

平面磨床作为磨床市场第二大品类,2025年一季度市场份额约15%,其发展深度受益于汽车、光伏、模具等多领域下游需求的协同拉动。行业整体国产化程度较高,头部国产企业占据主导,但高端供给仍需进口。不过贸易格局正持续优化,2025年1-9月逆差额大幅收窄,出口端更实现“量额齐升”。在技术持续进步与市场需求升级的双重驱动下,行

2025年11月03日
新能源浪潮下我国汽车冲压模具行业迎发展新机遇 本土企业破局高端市场在望

新能源浪潮下我国汽车冲压模具行业迎发展新机遇 本土企业破局高端市场在望

汽车冲压模具,作为连接汽车“设计”与“实物”最关键的桥梁,其开发周期约占整车开发的三分之二,是决定汽车更新换代速度的核心制约因素。一款普通轿车需上千套冲压模具,其复杂性决定了它在汽车工业中不可动摇的基础地位。

2025年10月28日
开启终极能源之门 全球托卡马克行业商业化进程加速 中国超亿招标市场开启

开启终极能源之门 全球托卡马克行业商业化进程加速 中国超亿招标市场开启

托卡马克,作为占据全球核聚变装置47% 份额的绝对主流技术,正从实验室加速迈向能源工程的商业前夜。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等旗舰项目稳步推进,中美欧等主要国家竞相布局,标志着全球研发进入多主体协同、工程化验证的新阶段。

2025年10月28日
中国压力容器各细分市场需求现状分析——大直径压力容器需求呈现显著上升

中国压力容器各细分市场需求现状分析——大直径压力容器需求呈现显著上升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压力容器制造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混业经营到专业的发展历程,已形成了多种体制、类型的生产企业并存的格局。国内压力容器企业早期主要从事低端产品制造,近年来随着行业迅速发展,在产品层次、产业分工、经营规模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目前压力容器行业已经处于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

2025年10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