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医疗机器人行业现状分析 康复机器人占比最高 相关企业注册量不断增多

国家及资本对医疗机器人关注度不断提升,行业迎来发展机遇

医疗机器人是指用于医院、诊所的医疗或辅助医疗的机器人,是一种智能型服务机器人。近年来,在老龄化程度加深和护理社会压力提升背景下,我国明确提出要发展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

2017年7月《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开发人机协同的手术机器人、智能诊疗助手,研发柔性可穿戴、生物兼容的生理监测系统。2021年2月《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提出攻关智能手术机器人,提升治疗过程视觉实时导航、力感应随动等智能控制功能,推进手术机器人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规范应用。研发临床逻辑、传感测控技术、人工智能算法融合的保健康复装备,发展基于机器人、智能视觉与语音交互、脑机接口、人--机--电融合与智能控制技术的新型护理装备和康复装备。

我国医疗机器人行业相关政策

时间

政策

主要内容

20214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满足多样化、高品质需求,大力推广面向工序的专用制造装备和专用机器人。

20212

《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征求意见稿)

攻关智能手术机器人,提升治疗过程视觉实时导航、力感应随动等智能控制功能,推进手术机器人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规范应用。研发临床逻辑、传感测控技术、人工智能算法融合的保健康复装备,发展基于机器人、智能视觉与语音交互、脑机接口、人--电融合与智能控制技术的新型护理装备和康复装备。

20191

《关于成立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管理专家委员会的通知》

为规范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决定成立国家卫生健康委手术机器人1临床应用管理专家委员会。

20184

《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

加强临床、科研数据整合共享和应用,支持研发医疗健康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医用机器人、大型医疗设备、应急救援医疗设备、生物三维打印技术和可穿戴设备等。

201712

《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2020年,智能家庭服务机器人、智能公共服务机器人实现批量生产及应用,医疗康复、助老助残、消防救灾等机器人实现样机生产,完成技术与功能验证,实现20家以上应用示范。

20177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开发人机协同的手术机器人、智能诊疗助手,研发柔性可穿戴、生物兼容的生理监测系统。

201612

《关于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

引导企业加强机器人细分市场研究,理性和差异化发展机器人,避免一哄而上,低水平重复。注重引导各项资源向机器人优势企业集聚。集中有限资源攻短板。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保护企业研发投入积极性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站在机器人和医疗健康两大风口的交汇处,资本市场对医疗机器人关注度也不断提升,医疗机器人行业进入高速增长期。2021年医疗机器人领域共产生55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额为15.91亿美元,融资额环比上涨100%。

站在机器人和医疗健康两大风口的交汇处,资本市场对医疗机器人关注度也不断提升,医疗机器人行业进入高速增长期。2021年医疗机器人领域共产生55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额为15.91亿美元,融资额环比上涨10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17-2021年医疗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由24.80亿元增长至79.60亿元,医疗服务机器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预计2022年我国医疗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97.10亿元。

2017-2021年医疗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由24.80亿元增长至79.60亿元,医疗服务机器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预计2022年我国医疗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97.10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医疗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占比最高,服务机器人增长潜力大

医疗机器人能独自编制操作计划,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动作程序,然后把动作变为操作机构的运动,分为多种类型。从应用场景划分,医疗机器人分为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辅助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四大类。

医疗机器人能独自编制操作计划,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动作程序,然后把动作变为操作机构的运动,分为多种类型。从应用场景划分,医疗机器人分为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辅助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四大类。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康复机器人主要针对失能及失智人群,如瘫痪、老年痴呆、阿尔兹海默症等,可分为辅助替代型和训练治疗型机器人。其中,辅助替代型机器人主要面向老年群体和残疾群体,针对患有老年慢性病以及永久残疾患者等存在行动障碍的人群,主要包括外骨骼机器人、上下肢康复机器人和移动式机器人。训练治疗型机器人主要面向术后康复群体,针对具有四肢、脊椎等术后康复人群的复健需求,辅助运动和锻炼的上下肢康复机器人和肢体训练机器人。老龄人口的持续增多带动康复机器人需求增长,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医疗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趋势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目前康复机器人是我国医疗机器人细分市场中的最大品类,2021年占比达47%。

辅助机器人分为诊断机器人、胶囊机器人、配药机器人、培训机器人等,主要用于扩展医护人员能力,目前全球辅助机器人市场均处于起步阶段,在我国医疗机器人市场中占比超20%。

手术机器人技术难度和技术壁垒最高,且应用风险大,开发周期长。手术机器人分为腹腔镜手术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口腔手术机器人等,其中腹腔镜机器人技术难度最复杂。目前我国手术机器人在神经外科、骨科、心脑血管和口腔赛道与国外团队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在医疗机器人市场中占比17%。

服务机器人在我国医疗机器人市场中占比最小,为13%。与其他三类医疗机器人相比,服务机器人具有医院服务、健康护理、情感陪伴等功能,使用场景更为广泛,未来随着应用场景从医院拓展到家庭,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及其占医疗机器人的比重将不断提升。

服务机器人在我国医疗机器人市场中占比最小,为13%。与其他三类医疗机器人相比,服务机器人具有医院服务、健康护理、情感陪伴等功能,使用场景更为广泛,未来随着应用场景从医院拓展到家庭,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及其占医疗机器人的比重将不断提升。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医疗机器人相关企业注册量不断增多,多数产品仍处于研发和临床阶段

随着医疗机器人行业的不断发展,相关企业注册量不断增多。2021年我国医疗机器人相关企业注册量为20595.0家,较5年前增长16095.0家。

随着医疗机器人行业的不断发展,相关企业注册量不断增多。2021年我国医疗机器人相关企业注册量为20595.0家,较5年前增长16095.0家。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目前国内多数医疗机器人企业的产品仍处于研发和临床阶段,仅有天智航、安翰医疗、柏惠维康、华科精准、大艾机器人等少数企业的产品通过NMPA审批。

从细分领域看,我国手术机器人以创新型企业为主,同时影像设备类企业依托影像技术与手术导航技术融合,进行产品衍生进入该领域,如深圳安科。康复机器人领域,高端康复机器人被外资垄断,北京大爱机器人于2018年获批上市了我国首款外骨骼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主要依托于传统机器人制造企业,如沈阳新松和哈尔滨博实。辅助机器人领域以创新型企业自主研发为主,开发特色产品,代表企业为金山科技。

我国医疗机器人行业代表企业基本情况

企业名称

主要布局领域

简介

天智航

骨科手术机器人

20207月在科创板上市,技术依靠中国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和北京积水潭医院的合作研发,是典型的产、学、研、医结合的技术研发路线。现拥有三款已上市产品,分别应用于长骨骨折、创伤骨科、创伤及脊柱外科,第三代天玑2016年获批上市。

傅利叶

智能康复机器人

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上海张江,是目前国内首家批量出口欧美的康复机器人公司。现拥有一款上肢关节训练系统2019年获批上市。公司已与上海华山医院、瑞金医院等国内外顶尖医疗机构进行产学研用深度合作,现已完成C轮融资。

安翰医疗

囊内镜机器人

安翰医疗独特技术在于其拥有磁场精确控制及光电成像等一系列世界独创的专利,对于胶囊内窥镜实现了革命性的的控制及定位功能,从而实现了胶囊内窥镜对胃部的全面精确检查。

柏惠维康

口腔手术机器人

北京柏惠维康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专业从事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运营的高科技公司,于2018年取得神经外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医疗器械注册证,2020年第二款产品顺利获批。公司同时担任中国医疗装备人工智能联盟理事单位,中关村前沿科技与产业服务联盟理事单位。

华科精准

手术机器人

华科精准是一家手术机器人研发商,基于临床图像处理算法、医学影像技术,从事医疗机器人、医学临床分析系统的研发,临床主要用于癫痫、帕金森病、脑出血、颅内肿瘤等神经外科手术领域,并为医生和医疗机构提供手术定位解决方案。

大艾机器人

康复机器人

北京大艾机器人是一家康复医疗器械公司,产品有脑瘫康复机器人,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等康复医疗器械。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益生元已完成从原料供应到终端消费的全链条布局 市场迈入五大趋势新周期

我国益生元已完成从原料供应到终端消费的全链条布局 市场迈入五大趋势新周期

益生元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应用领域正日益广泛。从富含益生元的低温酸奶、乳酸菌饮料等乳制品,到添加低聚果糖的面包、饼干等烘焙食品,再到功能性饮料及膳食补充剂,随着消费者对肠道健康管理的日益重视,益生元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已从单一功能向多维度健康赋能转变,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核心驱动力。目前益生元在各类食品中已被广泛

2025年11月11日
全球盐酸氨丙啉供给压力加剧 市场价格上涨 国内出口导向下本土厂商有望充分受益

全球盐酸氨丙啉供给压力加剧 市场价格上涨 国内出口导向下本土厂商有望充分受益

盐酸氨丙啉技术壁垒高,反应链条长,控制要求严格,市场参与者较少,代表包括美国辉宝、大洋生物、绿洲化工、东康源科技、众合化工等。其中美国辉宝和中国大洋生物市占率合计超90%,呈现双寡头格局。

2025年11月07日
政策、需求、技术三重驱动 我国康复医疗迎机遇 但体制不完善+供给不足挑战仍存

政策、需求、技术三重驱动 我国康复医疗迎机遇 但体制不完善+供给不足挑战仍存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体系存在“重治疗、轻康复”的现象。但近年这一情况正在不断扭转。国家层面连续出台重磅政策,将康复医疗纳入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如2025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引导学校联合医养结合机构、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基层医

2025年11月06日
血液透析中心增多并下沉 促血液透析行业相关设备及耗材扩容 国产替代趋势显著增强

血液透析中心增多并下沉 促血液透析行业相关设备及耗材扩容 国产替代趋势显著增强

在国内,随着医保政策的不断完善,血液透析治疗的报销比例大幅提高,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使得更多患者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国内医疗资源的不断投入和优化,血液透析中心的数量逐渐增加,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市场的扩容提供了有力支撑。2020-2025年H1我国血液透析中心数量由6377家增长至8928家。

2025年10月31日
核心技术突破下骨传导耳机行业多点开花 头部稳步扩张 中小型企业如何突围?

核心技术突破下骨传导耳机行业多点开花 头部稳步扩张 中小型企业如何突围?

骨传导耳机早期聚焦于医疗领域的听力辅助,为传导性耳聋、单侧耳聋患者提供非侵入式听力重建方案。京东数据显示,2023年面向听力障碍人群的医疗级骨传导耳机产品需求增速高达50%。随着骨传导耳机行业在核心技术(如振子技术、漏音控制技术、噪声消除技术)领域取得显著进展,骨传导耳机在音质、漏音控制及佩戴舒适性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

2025年10月30日
两大因素驱动 我国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行业成长性较好 国产快速崛起

两大因素驱动 我国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行业成长性较好 国产快速崛起

近年来,随着侵入性检查、介入治疗和手术、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肿瘤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真菌感染的风险正在快速增加,尤其是病毒合并曲霉的感染以及由酵母及酵母样真菌造成的真菌性脓毒症。根据数据,全球每年约 3 亿人罹患严重的真菌感染,其中侵袭性真菌病发病率逐年提升,侵袭性真菌病平均致死率可达 27.6%。侵

2025年10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