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储能温控行业现状及前景:2025年规模将达164.6亿 液冷系统提升空间大

一、概述

温控设备是电化学储能系统核心部件之一,起到防止电池着火、延长使用寿命的作用。随着储能系统朝大容量、高倍率发展,储能系统产热量将不断上升,储能温控系统有望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目前,储能温控系统的技术路线可以分为空气冷却、液体冷却、热管冷却、相变冷却四类。

储能温控必要性

<strong>储能温控必要性</strong>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储能温控系统技术方案

空冷

液冷

热管冷却

相变冷却

空气为冷却介质,利用对流换热降低电池温度

液体为冷却介质,利用对流换热带走电池热量

热管是利用压差及多孔材料的毛细力实现非重力方向的热传导,具有高导热、等温、热流方向可逆、热流密度可变、恒温等优点

利用相变材料发生相变来吸热的一种冷却方式,多与其它热管理技术结合使用

结构简单轻便、易维护、成本低

冷却速度较快快,散热效率较高,可有效降低电池最高温度,提高温度分布的均匀性

泄露风险低,安全性高

结构紧凑、接触热阻低、冷却效果好

散热速度和效率不高,通常应用于产热率较低场合

结构复杂紧凑、成本较高,在极端低温和缺水环境下受限

适用经常工作于高倍率工说的电池系统,广泛应用于核电工程、太阳能集热、航天工程、电子设备冷却等领域

相变材料导热性能差,散热速度低,需要依靠液冷、风冷、空调等其他系统导出,相变材料占空间,成本高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产业链方面,储能温控行业上游为核心部件,包括风冷核心部件和液冷核心部件,下游主要是发电侧大型风光电站、电网和工商业及户用储能。

储能温控行业产业链

<strong>储能温控行业产业链</strong>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发展现状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储能温控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近年来,在“双碳”战略实施加快、国家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储能产业发展及政策降本增效要求驱动下,我国储能温控行业市场关注度提升,并且价值量将持续提升。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储能温控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4.7亿元(包括出口),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164.6亿元,2022-2025年CAGR为52.3%,市场发展空间较为广阔。

近年来,在“双碳”战略实施加快、国家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储能产业发展及政策降本增效要求驱动下,我国储能温控行业市场关注度提升,并且价值量将持续提升。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储能温控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4.7亿元(包括出口),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164.6亿元,2022-2025年CAGR为52.3%,市场发展空间较为广阔。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具体从细分市场来看,常见温控方案主要分为气冷与液冷两种,其中液冷系统复杂、技术要求高,所以进入壁垒较高,在储能温控行业中市场占率较少,2021年约为12.1%。

具体从细分市场来看,常见温控方案主要分为气冷与液冷两种,其中液冷系统复杂、技术要求高,所以进入壁垒较高,在储能温控行业中市场占率较少,2021年约为12.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不过,随着充放电倍率的提升、中高功率储能产品的普及,液冷技术研发将不断取得新突破,市场规模及渗透率也将进一步提升。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液冷温控行业市场规模约3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74.1亿元;渗透率有望由2021年的12%提升至2025年的45%。

不过,随着充放电倍率的提升、中高功率储能产品的普及,液冷技术研发将不断取得新突破,市场规模及渗透率也将进一步提升。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液冷温控行业市场规模约3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74.1亿元;渗透率有望由2021年的12%提升至2025年的4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此外,在能耗方面,根据中科院相关研究资料可知,与风冷系统相比,液冷系统的热管理效率更高,冷却效果更佳,在进口温度范围为293-303K条件下,假设温度相同,液冷的功耗是风冷的六分之一,同时气体相较于液体比热容低。

此外,在能耗方面,根据中科院相关研究资料可知,与风冷系统相比,液冷系统的热管理效率更高,冷却效果更佳,在进口温度范围为293-303K条件下,假设温度相同,液冷的功耗是风冷的六分之一,同时气体相较于液体比热容低。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三驾马车并驱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增长新潜能被激发 市场迎来新增长周期

三驾马车并驱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增长新潜能被激发 市场迎来新增长周期

作为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消费市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典型的周期波动中不断进化。当前,在“双碳”目标与制造强国战略的指引下,行业正经历着由国内投资驱动向“政策、技术、出口”三轮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与巨大的升级潜力。

2025年11月03日
全球泳池机器人行业分析:百亿美元赛道迎智能化浪潮 无缆化或将引领未来

全球泳池机器人行业分析:百亿美元赛道迎智能化浪潮 无缆化或将引领未来

近年来,全球泳池机器人市场渗透率受多重驱动力而快速上升。尤其是,北美与欧洲作为全球私家泳池存量最大的地区,其设备更新需求构成了行业稳定的基本盘,越来越多消费者倾向于以智能、高效的新型机器人替代老旧的手动设备或初代产品。与此同时,伴随“懒人经济”与消费升级趋势的全球化渗透,尤其是新兴市场中产阶级的壮大,人们为提升生活品质

2025年11月03日
我国平面磨床国产化程度高与高端缺口并存 出口“量额齐升”

我国平面磨床国产化程度高与高端缺口并存 出口“量额齐升”

平面磨床作为磨床市场第二大品类,2025年一季度市场份额约15%,其发展深度受益于汽车、光伏、模具等多领域下游需求的协同拉动。行业整体国产化程度较高,头部国产企业占据主导,但高端供给仍需进口。不过贸易格局正持续优化,2025年1-9月逆差额大幅收窄,出口端更实现“量额齐升”。在技术持续进步与市场需求升级的双重驱动下,行

2025年11月03日
新能源浪潮下我国汽车冲压模具行业迎发展新机遇 本土企业破局高端市场在望

新能源浪潮下我国汽车冲压模具行业迎发展新机遇 本土企业破局高端市场在望

汽车冲压模具,作为连接汽车“设计”与“实物”最关键的桥梁,其开发周期约占整车开发的三分之二,是决定汽车更新换代速度的核心制约因素。一款普通轿车需上千套冲压模具,其复杂性决定了它在汽车工业中不可动摇的基础地位。

2025年10月28日
开启终极能源之门 全球托卡马克行业商业化进程加速 中国超亿招标市场开启

开启终极能源之门 全球托卡马克行业商业化进程加速 中国超亿招标市场开启

托卡马克,作为占据全球核聚变装置47% 份额的绝对主流技术,正从实验室加速迈向能源工程的商业前夜。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等旗舰项目稳步推进,中美欧等主要国家竞相布局,标志着全球研发进入多主体协同、工程化验证的新阶段。

2025年10月28日
中国压力容器各细分市场需求现状分析——大直径压力容器需求呈现显著上升

中国压力容器各细分市场需求现状分析——大直径压力容器需求呈现显著上升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压力容器制造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混业经营到专业的发展历程,已形成了多种体制、类型的生产企业并存的格局。国内压力容器企业早期主要从事低端产品制造,近年来随着行业迅速发展,在产品层次、产业分工、经营规模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目前压力容器行业已经处于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

2025年10月28日
超声波焊接设备行业开启外资与本土企业分庭抗礼时代 新能源汽车引领市场发展

超声波焊接设备行业开启外资与本土企业分庭抗礼时代 新能源汽车引领市场发展

在全球制造业向智能化、精密化加速转型的背景下,超声波焊接技术成为新能源汽车电池模组封装、消费电子精密组件连接及医疗耗材无菌焊接的核心工艺。2024年全球超声波焊接设备市场规模达8.56亿美元,预计2031年全球超声波焊接设备市场规模将增至11.62亿美元,2025-2031年CAGR为4.6%。

2025年10月27日
我国电子水泵行业:新能源汽车领域需求强劲 头部企业优势或将强化

我国电子水泵行业:新能源汽车领域需求强劲 头部企业优势或将强化

电子水泵凭借能耗低、寿命长等优势,成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主流选择,2024年其车用销量超2700万只。同时,受益于技术进步与液冷兴起,其应用正向储能、数据中心等领域延伸,这些新场景进一步打开电子水泵行业增长空间。目前行业集中度较高,未来或将呈“头部集中、优势强化”格局。

2025年10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