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磁共振成像系统(MR)市场持续向好 国产替代空间较大

一、行业基本概述

磁共振成像(MRI)是通过对静磁场中的人体施加某种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使人体中的氢质子受到激励而发生磁共振现象。磁共振成像系统主要由五部分构成,即磁体、谱仪(梯度控制器、RF脉冲发生器、序列发生器、数据采集等)、梯度、射频、计算机及图像处理系统等组成,各部件之间相互连接,由计算机控制、协调。根据产生磁场原理不同,市面上的磁共振系统主要以永磁型和超导型为主。

磁共振成像(MRI)是通过对静磁场中的人体施加某种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使人体中的氢质子受到激励而发生磁共振现象。磁共振成像系统主要由五部分构成,即磁体、谱仪(梯度控制器、RF脉冲发生器、序列发生器、数据采集等)、梯度、射频、计算机及图像处理系统等组成,各部件之间相互连接,由计算机控制、协调。根据产生磁场原理不同,市面上的磁共振系统主要以永磁型和超导型为主。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MRI设备由磁体系统、谱仪系统、计算机重建和图像显示系统组成,其中谱仪系统是MRI的核心控制中心。 随着MRI技术日趋成熟,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它已成为一项常规的医学检查手段,广泛应用于帕金森氏症、多发性硬化症以及癌症的诊断。

二、行业发展现状

磁共振成像系统,是伴随着电脑技术、电子电路技术、超导体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崛起的一种生物磁学核自旋成像技术,是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并重建出人体信息像的一种医学成像方式。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磁共振成像技术以极快速度得到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医学、神经生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迅速发展。与国外相比,我国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产业起步较晚,1982年原国家科委开始组织磁共振成像技术开发研究课题,开启了中国磁共振成像事业发展新篇章。近10年来,我国磁共振成像技术发展速度迅猛,2011我国第一台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导磁共振(1.5T)成像系统诞生,到目前为止,已有联影医疗和深圳贝斯达两家国产品牌获得3.0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CFDA注册证,此外,鑫高益推出的Superscan 3TMRI产品已启动NMPA注册申请流程,国产高端磁共振成像产品开始崭露头角。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居民的消费能力持续提高,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分别达3.51万元、2.41万元。同时,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意愿提高,2015-2021年,我国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从1165元增至2115元。居民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的提升,对磁共振成像系统市场的增长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根据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统计,国内市场2017至2021年磁共振成像系统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93%。2021年我国磁共振成像系统行业市场规模为192.29亿元,具体如下:

根据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统计,国内市场2017至2021年磁共振成像系统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93%。2021年我国磁共振成像系统行业市场规模为192.29亿元,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随着国产磁共振成像系统品牌产品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综合性能不断优化升级,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进口替代的大背景下,预计未来国产磁共振成像系统市场份额将不断提升,发展前景良好。

三、行业供需市场情况

1、供应情况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磁共振成像系统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2022-2029年)》显示,与全球相比,我国与全球相比,我国磁共振成像系统行业一直呈现行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偏小、中高端市场国产产品占有率低的局面。近年来,伴随国产医疗设备整体研发水平的进步,产品核心技术被逐步攻克、产品品质与口碑崛起,部分国产企业已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弯道超车,进口垄断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国产磁共振成像系统行业正逐步实现与国际品牌比肩并跑的目标。

但目前磁共振成像系统上游核心元器件和部分高端零部件仍以进口供应为主。以高纯度液氦为例,1.5T以上MR采用低温超导磁体,需要将磁体浸入1500-2000l液氦中,以保证磁体处于稳定的超导状态。而国内氦气资源储量相对紧缺、主要依赖进口,受全球液氦价格处于增长趋势,液氦采购价格同步上涨,随着本土磁共振成像系统企业拓展新的液氦采购渠道,议价能力得以提升带来采购价格下降。

国产替代空间大。目前我国国内医用磁共振以1.5T为主。从全球范围上来讲,市场长期被西门子、GE、飞利浦这三大巨头垄断,对于国内1.5T市场来讲这三巨头占据了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但联影和东软等国产医疗器械厂家也不可小觑,成长速度飞快,目前联影的市场销量已经超过飞利浦。在3.0T磁共振上国产厂商联影也进入市场前例,与进口厂商竞争,未来值得期待。

2、需求情况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民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持续增加,国内市场对高品质磁共振成像系统的需求相应快速增长。同时,自 2012 年医改以来,国家相关部门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医疗行业相关政策,旨在优化医疗服务水平、鼓励分级诊疗实施、推动医疗资源下沉,这为磁共振成像系统销售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在市场需求及政策红利的双轮驱动下, 2021年,中国磁共振成像系统销量达到1905台。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民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持续增加,国内市场对高品质磁共振成像系统的需求相应快速增长。同时,自 2012 年医改以来,国家相关部门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医疗行业相关政策,旨在优化医疗服务水平、鼓励分级诊疗实施、推动医疗资源下沉,这为磁共振成像系统销售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在市场需求及政策红利的双轮驱动下, 2021年,中国磁共振成像系统销量达到1905台。

资料来源: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目前,中国磁共振成像设备在医院渗透率仍然较低,随着磁共振成像系统的不断发展,使其在重大疾病的功能诊断方面优势显著,带来临床需求的不断增加。同时,随着国家分级诊疗的持续推行,将打破传统的大型医疗机构主导医疗影像诊断市场的格局,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影像设备配置水平和诊疗能力,逐步实现磁共振成像系统在基层市场渗透率的不断提升。

随着我国磁共振成像系统需求不断增长,医疗人才紧缺现状短期内难以缓解,模块化、智能化、低成本化的磁共振成像系统顺应国家分级诊疗政策形势,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四、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1、1.5TMR

1.5TMR指的是1.5T的磁共振MR磁共振脑血管血管成像。t代表的是特斯拉英文缩写,就是磁场的强度。1.5T是超导型的磁共振,相比于永磁型的磁共振,扫描的速度快,图像的清晰度高,还可以做功能成像和波谱分析,功能成像可以反应正常人体和病变功能方面的变化。

核磁共振平扫1.5T,代表的是核磁共振的场强是1.5T。医院目前使用的核磁共振主要有两种场强,分别为1.5T和3.0T。

1.5TMR是磁共振成像系统目前最主要的细分市场,保有量最多,市场规模占比最大。截至2021年1.5TMR占整个磁共振成像系统市场规模的60%以上,市场规模达到118.64亿元。

1.5TMR是磁共振成像系统目前最主要的细分市场,保有量最多,市场规模占比最大。截至2021年1.5TMR占整个磁共振成像系统市场规模的60%以上,市场规模达到118.64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3.0TMR

3.0T磁共振设备是一种用于化学、生物学、心理学、测绘科学技术领域的医学科研仪器,于2013年7月1日启用。

3.0T MR是目前最新一代磁共振成像仪器,拥有多项行业领先的创新技术,是基于对中空铜管式梯度水冷、光纤传输、128通道射频平台、智能快速移动床、磁体间操作系统等技术的非凡应用和有机整合。其内冷梯度使脑功能成像的长期稳定性提高200%,采集数据漂移率达0.03%,将实现更稳定更真实的脑功能成像。极限fMRI及高分辨率DTI技术,独特的梯度系统使eDWI在其上首次实现3.0T的全身弥散成像。

从主要功能来看,3.0T MR可用于研究各类人群的脑认知和结构;认知心理学;脑疾病中结构、功能和代谢等。具体研究方向有: 脑功能成像fMRI(BOLD、静息态、CBF、CBV); 人体结构成像(3D、DTI MRA); 磁共振波谱(in-vivo MRS); 材料磁共振成像,如造影剂的T 1 、T 2 定量测量。

此外,3.0T MR除常规磁共振检查外,对心血管系统(无创伤显示冠状动脉和心脏功能评价诊断心肌梗塞)的检查也达到相当高水准;还可以进行全身健康体检和肿瘤筛查工作,不需要移动患者仅需要3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从头到脚的全身检查;3.0T 磁共振1.57米的超短磁体(旧的磁体往往2米以上)减少了患者的幽闭恐惧感,给患者以舒适的感觉,使得患者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中快捷、愉悦地完成整个检查,从而将核磁共振成像的理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那些不耐受长时间扫描的儿童和老年病人尤其适用。

从市场情况来看,目前全球的磁共振成像系统更新换代主要是以 3.0TMR 取代 1.5TMR。基于产品的优势,3.0TMR的研究和产业化仍在快速发展,系统的新性能不断提高,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随着临床及科研需求的持续增加,医疗科技的进步推动着医疗诊断技术的发展,3.0TMR成为重要的高端医学影像系统之一。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3.0TMR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2021年,中国3.0TMR市场规模达49.32亿元,预计未来 3.0T MR 将成为中国 MR 市场主要增长点,其占比将于2030年增长至 40.2%。

随着临床及科研需求的持续增加,医疗科技的进步推动着医疗诊断技术的发展,3.0TMR成为重要的高端医学影像系统之一。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3.0TMR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2021年,中国3.0TMR市场规模达49.32亿元,预计未来 3.0T MR 将成为中国 MR 市场主要增长点,其占比将于2030年增长至 40.2%。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五、市场竞争格局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整体起步较晚、规模小、产品相对单一,磁共振成像系统市场因技术复杂、难度大,以 GE 医疗、西门子、飞利浦为代表跨国医疗器械巨头,起步早,经过多年的积累,资金实力雄厚,研发投入高,技术先进,至今仍长期占据着我国市场主导地位。

虽然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医疗机械设备“国产化”的投资力度,我国本土磁共振成像系统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市场逐渐涌现出一大批具备着较大经济实力和先进技术的企业,但从技术实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来看,国外品牌仍占据较大的优势。就目前来看,我国从事磁共振成像系统生产的企业包括:深圳安科高技术、奥泰医疗系统、深圳市贝斯达医疗器械、苏州朗润医疗系统、潍坊新力超导磁电科技、上海联影医疗科技等,多集中在中低端领域。

市场集中度方面,目前,我国磁共振成像系统市场集中度较高,且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医招采2021年MRI(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公开招标采购数据涉及31个省市自治区,涵盖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各地卫健委、部队、公安司法、疾控中心、科研院校等共计856家机构,涉及品牌厂商16家,2021年我国磁共振成像系统前五名企业有GE医疗、西门子医疗、飞利浦、联影医疗、东软。

另外,在中国 3.0T 及以上 MR 设备市场中,主要市场参与者为 GE 医疗、西门子医疗、飞利浦医疗、佳能和联影公司,其中联影医疗为唯一一家国内企业,市场占有率排名第四;在中国 1.5T MR 设备市场中,联影医疗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二;在中国超导 MR 设备市场中,联影医疗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另外,在中国 3.0T 及以上 MR 设备市场中,主要市场参与者为 GE 医疗、西门子医疗、飞利浦医疗、佳能和联影公司,其中联影医疗为唯一一家国内企业,市场占有率排名第四;在中国 1.5T MR 设备市场中,联影医疗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二;在中国超导 MR 设备市场中,联影医疗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注:该统计数据样本有限,不代表整体市场分布,仅供参考

数据来源:医招采,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WWT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自免诊断行业:潜在需求较大 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 外资企业仍占主导

我国自免诊断行业:潜在需求较大 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 外资企业仍占主导

相较于欧美进口品牌,国内企业进入自免诊断市场较晚,且前期主要为酶联免疫法等同质化技术产品,无法对欧美进口品牌形成较大的冲击。自 2010 年以后,随着国内企业自免产品的陆续推出及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外资企业的垄断地位被逐步打破,目前国内企业中,亚辉龙、科新生物、浩欧博市场份额相对较高。

2024年04月19日
我国痤疮药物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需求量庞大 新药放量下市场将稳步增长

我国痤疮药物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需求量庞大 新药放量下市场将稳步增长

而在新药研发方面,我国企业痤疮新药研发方向紧跟指南,并且积极跟进国外最新痤疮药物研发方向,如固定剂量复方药物(阿达帕林克林霉素凝胶、他扎克林乳膏等)、作用机制创新的ASC40片等。

2024年04月18日
多肽药物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中国研发速度加快 正逐渐缩小与美国差距

多肽药物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中国研发速度加快 正逐渐缩小与美国差距

1920年代胰岛素的分离和首次治疗使用胰岛素就证明了多肽自身成药的可行性。自将近一个世纪前胰岛素问世以来,已有80种以上的多肽药物进入市场,行业规模逐渐壮大。2020年全球多肽药物市场规模已达629亿美元,预计2026年全球多肽药物市场规模将达1049亿美元,2020-2026CAGR达8.90%。

2024年04月17日
我国康复机器人行业:成长空间大 当前应用主要集中于医疗机构与康复中心

我国康复机器人行业:成长空间大 当前应用主要集中于医疗机构与康复中心

医疗机器人主要用于医疗场景中辅助医护工作的机器人。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开拓,随着优质国产企业不断涌现,我国医疗机器人领域的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创新资源不断汇聚,整体行业蓬勃发展。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已增至97.1亿元。而随着医疗机器人市场整体市场的发展也将带动康复机器人的发展。

2024年04月17日
全球细胞和基因治疗(CGT)行业分析:商业化应用加快 市场集中度高

全球细胞和基因治疗(CGT)行业分析:商业化应用加快 市场集中度高

根据美国基因和细胞治疗协会(ASGCT)的统计数据,2021年Q1-2023年Q3,全球基因治疗研发管线数量由1711项增长至2082项,期间增幅为21.68%。从临床阶段来看,全球CGT药物在研管线多处于临床早期阶段,处于临床前期、临床I期、临床II期的在研管线占比合计达97.00%。

2024年04月16日
我国新生牛血清行业产业链分析:下游疫苗、诊断试剂等发展带动需求增长

我国新生牛血清行业产业链分析:下游疫苗、诊断试剂等发展带动需求增长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生牛血清市场规模达9.93亿元,同比增长6.0%。预计2024年我国新生牛血清市场规模将增至12.36亿元。目前我国疫苗生产大部分运用国产新生牛血清,国产品牌如天杭生物、民海生物、金源康、荣晔生物等占据中国新生牛血清市场主导地位。

2024年04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