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植物提取物行业现状:多因素推动产业发展 市场逐步规范化

植物提取物是指采用适当的溶剂或方法,从植物(植物全部或者某一部分)为原料提取或加工而成的物质。植物提取物根据有效成分的含量可分为有效单体提取物、标准提取物和比率提取物三类;按成分分为甙、酸、多酚、多糖、萜类、黄酮、生物碱等;按照产品形态可分为植物油、浸膏、粉、晶状体等;按照用途,植物提取物又可分为天然色素制品类、中药提取物制品、提取物制品类和浓缩制品类。

植物提取物应用广泛,除了传统的用于中药产品,随着人们对天然产品的信任和依赖逐步增加,植物提取物很大一部分已经用于保健品,食品配料范畴。另外植物提取物在化妆品,饲料方面都已经有了应用。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植物提取物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我国植物提取物行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但初期仅是作为药物生产的一个环节。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外贸的兴起,我国才真正进入了植物提取行业的起步阶段,并逐渐开始使用酶法提取、超声提取、超临界提取、膜分离技术等更高效的提取手段。随后到21世纪,随着新技术被大量采用,我国植物提取物市场才进入发展期。

近年来我国植物提取物行业的市场规模呈现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植物提取物行业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275亿元增长到了407亿元。

近年来我国植物提取物行业的市场规模呈现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植物提取物行业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275亿元增长到了407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而来我国植物提取物市场不断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是我国植物提取物行业源自于传统中草药行业,具备独特的发展优势。目前我国生产的中药材有上千种,通常用于做植物提取物的有几十种。根据国家药监局公布的最新数据,国内共有中药材GAP种植基地147个,分布在23个省市地区,其中川渝地区GAP基地数量最多。

二是政策利好。近些年,为了促进植物提取物行业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0年1月发布的《推动原料药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将加快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高效提取纯化、绿色酶法合成、微通道反应等绿色工艺,突破一批关键核心绿色技术,培育一批高质量创新型企业,打造一批创新平台.战略联盟示范基地。

发布时间 政策名称 重点内容
2022年5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的通知》 推动医药工业创新发展。鼓励新药研发创新和使用,加快临床急需重大疾病治疗药物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优质仿制药研发。
2022年3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通知》 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高质量建设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推动中医药海外本土化发展,促进产业协作和国际贸易。鼓励发展“互联网+中医药贸易”。逐步完善中医药“走出去”相关措施,开展中医药海外市场政策研究,助力中医药企业“走出去”。推动中药类产品海外注册和应用。
2021年11月 《推动原料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利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生产过程。推动骨干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围绕包括植提原料药等生产关键共性技术,支持发展一批外部性较强的公共服务平台。
2020年1月 《推动原料药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 加快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高效提取纯化、绿色酶法合成、微通道反应等绿色工艺,突破一批关键核心绿色技术,培育一批高质量创新型企业,打造一批创新平台.战略联盟示范基地。
2020年2月 《保健食品原料目录营养素补充剂(2020年版)》和《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营养素补充剂(2020年版)》 对包括植物提取类保健食品原料种类进行规定。
2019年12月 《保健食品标注警示用语指南》 保健食品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为指导保健食品警示用语标注,使消费者更易于区分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药品,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
2019年11月 《保健食品备案产品可用辅料及其使用规定(2019年版)》 对保健食品中可用辅料是使用种类以及使用量进行规定
2019年5月 《2019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实施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虚假广告传销等违法犯罪行为。
2019年4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 大力整治保健食品市场经营秩序,打击传销。完善保健食品标准和标签标识管理。
2018年12月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征求调整保健食品保健功能意见的公告》 拟取消21项保健食品功能,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是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市场需求空间较大。植物提取物应用领域涵盖医药、保健食品、膳食补充剂、化妆品等多个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延展性,市场空间较大。而且,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及生产工艺的改善,新的提取物品种不断涌现,已知提取物新的适用场景也得到不断延伸,植物提取物市场需求空间也将随之扩大。由此可见,随着植物提取物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下游市场不断发展将带来广阔的市场需求。

具体来看:

医药市场: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近年来在经济高速发展和医疗需求的共同影响下,我国医药市场保持着较高的增速。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当前,我国的医药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从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来看,2020年前我国医药行业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市场规模增速相对稳定,年均增速保持在6%左右,2020年受疫情影响市场规模下降至14480亿元,增速下滑11.3%,2021年受需求以及国内疫情好转带动,增长至17292亿元,增速远超近年平均水平。但总体来看,我国医药行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整体将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从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来看,2020年前我国医药行业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市场规模增速相对稳定,年均增速保持在6%左右,2020年受疫情影响市场规模下降至14480亿元,增速下滑11.3%,2021年受需求以及国内疫情好转带动,增长至17292亿元,增速远超近年平均水平。但总体来看,我国医药行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整体将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保健品市场: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保健食品的市场接受度逐渐上升,加上居民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提高,保健食品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为2708亿元,同比增长8.19%,行业整体保持稳定增长势态。

<strong>保健品市场:</strong>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保健食品的市场接受度逐渐上升,加上居民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提高,保健食品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为2708亿元,同比增长8.19%,行业整体保持稳定增长势态。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同时受“大健康”理念兴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升级等因素影响,市场销售额不断增长,2021年我国保健食品销售额为627亿元,其中,本土品牌销售规模为326亿元,进口品牌销售额为301亿元。

同时受“大健康”理念兴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升级等因素影响,市场销售额不断增长,2021年我国保健食品销售额为627亿元,其中,本土品牌销售规模为326亿元,进口品牌销售额为301亿元。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观研天下整理

化妆品市场:近年来得益于人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化妆品赛道景气度高,发展迅猛。虽然2020年随着疫情的到来,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下滑到4000亿以下。但随后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加之电商直播平台的快速崛起,化妆品行业市场也逐渐回暖。2021年我国化妆品市场规模突破4500亿,达到4553亿。

<strong>化妆品市场:</strong>近年来得益于人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化妆品赛道景气度高,发展迅猛。虽然2020年随着疫情的到来,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下滑到4000亿以下。但随后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加之电商直播平台的快速崛起,化妆品行业市场也逐渐回暖。2021年我国化妆品市场规模突破4500亿,达到4553亿。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零售总额呈现快速上涨态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化妆品零售总额达4026亿元,同比增加18.4%。

零售总额呈现快速上涨态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化妆品零售总额达4026亿元,同比增加18.4%。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受我国植物提取物市场发展向好,相关生产企业注册数量不断增加,由2011年305家提升至2019年2022家。但自2020年以来,植物提取物行业发展逐步规范化,且受疫情影响行业入局者减少至2021年376家。

受我国植物提取物市场发展向好,相关生产企业注册数量不断增加,由2011年305家提升至2019年2022家。但自2020年以来,植物提取物行业发展逐步规范化,且受疫情影响行业入局者减少至2021年376家。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WW)

但目前由于植物提取物细分产品多样、应用领域较广,各企业多基于自身业务进行纵向产业链布局,因此整体市场集中度较分散。据统计,2020年我国植物提取行业CR3(晨光生物、莱茵生物、欧康医药)为8.16%,还不足10%。因此预计在环保要求提升和行业标准完善的背景下,龙头企业具备的规模、技术及成本优势持续增强,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三聚氰胺行业供需失衡、价格下跌,企业如何破局?

我国三聚氰胺行业供需失衡、价格下跌,企业如何破局?

自2023年起,我国三聚氰胺行业扩能提速,2024年产能同比增长11.06%,预计2025年将达260万吨(同比增长12.55%)。自2025年以来,行业面临供需失衡加剧的挑战,价格不断承压,从2025年1月初的6322.5元/吨下跌至9月末的5550元/吨,累计跌幅约12.22%;同期出口虽保持增长,却呈现 “量增价

2025年10月22日
我国硝酸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装置大型化趋势显著 熔盐储能或打开新增量空间

我国硝酸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装置大型化趋势显著 熔盐储能或打开新增量空间

近年来,我国硝酸行业产能与产量保持低速增长,2020–202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约为2.74%和3.4%。与此同时,出口规模快速扩大,同期出口量和出口额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25.16%和22.78%,2025年1–9月延续高增态势,同比分别增长76.07%和61.64%。行业呈现装置大型化、规模化发展趋势,并在环保政

2025年10月21日
我国聚乙烯醇行业:技术路线稳定但成本承压 差异化与高端化成企业破局关键

我国聚乙烯醇行业:技术路线稳定但成本承压 差异化与高端化成企业破局关键

我国为全球聚乙烯醇(PVA)产业的核心生产国,年产能稳定在百万吨级以上,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如2023年我国聚乙烯醇(PVA)产能达120万吨,占全球总产能48%左右。一方面,国家与地方持续出台有针对性的产业支持措施,为我国聚乙烯醇及其上下游协同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另一方面,下游医药、光电、高端包装、液晶

2025年10月20日
我国醋酸甲酯行业:已建立起完备的产业链条 头部企业技术优势与规模效应日益凸显

我国醋酸甲酯行业:已建立起完备的产业链条 头部企业技术优势与规模效应日益凸显

得益于市场向好,近年我国醋酸甲酯行业的企业数量持续增加,行业产能也在不断扩大。到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醋酸甲酯生产重要基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醋酸甲酯产量达137.6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38%以上,稳居全球首位。其中华东地区(江苏、浙江)依托长三角化工园区形成完整产业链配套,贡献全国65%产能。

2025年10月20日
我国碳酸锶:下游消费以磁性材料为主 多重因素扰供给致价格上行

我国碳酸锶:下游消费以磁性材料为主 多重因素扰供给致价格上行

碳酸锶作为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其下游应用高度集中于磁性材料领域,同时电子元器件等新兴市场增长潜力显著。值得一提的是,政策淘汰落后工艺、龙头辛集化工停产重整、海外墨西哥工厂损毁,再叠加伊朗天青石进口物流受阻,多重供给端冲击相互交织共同推高国内碳酸锶供应压力,进而带动其价格从2024年9月的8000元/吨涨至2025年6月的

2025年10月20日
建筑节能与汽车轻量化驱动聚氨酯密封胶需求增长 市场呈现国产主导外资高端格局

建筑节能与汽车轻量化驱动聚氨酯密封胶需求增长 市场呈现国产主导外资高端格局

受建筑节能改造、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下游需求驱动,近年我国聚氨酯密封胶市场规模呈现稳健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聚氨酯密封胶市场规模约58亿元,同比增长18%。预计2025年,我国聚氨酯密封胶市场规模突破60亿元,年增长率达12%-18%。

2025年10月18日
我国尿素行业现状:供需失衡下价格承压 企业面临盈利困境

我国尿素行业现状:供需失衡下价格承压 企业面临盈利困境

目前我国尿素行业呈现供应过剩格局,市场供需矛盾比较明显。从供给方面来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尿素生产国。近三年尿素新产能陆续投产,产量、库存创了新高。有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尿素总产能为6919万吨,同比新增196万吨;产量达6723.7万吨(实物量),同比增长6.9%。预计2025年国内尿素产能达8231万吨

2025年10月16日
我国聚氨酯市场持续扩张 绿色转型加速下水性聚氨酯、生物基聚氨酯等技术快速发展

我国聚氨酯市场持续扩张 绿色转型加速下水性聚氨酯、生物基聚氨酯等技术快速发展

得益于卓越的综合性能以及相关制造技术的不断提升,近年聚氨酯应用范围持续拓展,不断为行业发展注入动力。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聚氨酯材料在电池包密封、座椅轻量化等方面的应用推动车用聚氨酯需求年增12%,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680亿元。在新能源装备领域,风电叶片填充材料、光伏组件封装胶膜等特种聚氨酯需求在2025-203

2025年10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