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软件代理行业分析: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 大环境下发展形势向好

软件代理简单的就是说有偿代理别人软件,与其它代理严格来说没有区别,只是物品不一样而已。

软件是一系列按照特定顺序组织的计算机数据和指令的集合。按应用范围划分,一般来讲软件被划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中间件。依据许可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将软件区分为专属软件、自由软件、共享软件、免费软件、公共软件。

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是信息社会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支撑。例如前不久国家对外公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达到14万亿元、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达到45%等。可见软件行业发展获得国家顶层设计“加持”。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软件代理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近年来随着新基建的投入为数字经济发展夯实了基础,数字经济不断普及化,我国软件业务收入整体呈增长趋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软件业务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4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94994亿元,同比增长17.7%,两年复合增长率为15.5%。

近年来随着新基建的投入为数字经济发展夯实了基础,数字经济不断普及化,我国软件业务收入整体呈增长趋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软件业务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4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94994亿元,同比增长17.7%,两年复合增长率为15.5%。

数据来源:运行监测协调局,观研天下整理

其中2021年我国软件产品收入达24433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25.7%。而在这其中工业软件产品实现收入2414亿元,同比增长24.8%,高出全行业水平7.1个百分点;2021年,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8425亿元,同比增长19.0%。

其中2021年我国软件产品收入达24433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25.7%。而在这其中工业软件产品实现收入2414亿元,同比增长24.8%,高出全行业水平7.1个百分点;2021年,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8425亿元,同比增长19.0%。

整体盈利能力保持稳步提升。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软件业利润总额11875亿元,同比增长7.6%,两年复合增长率为7.7%;主营业务利润率达9.2%。

整体盈利能力保持稳步提升。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软件业利润总额11875亿元,同比增长7.6%,两年复合增长率为7.7%;主营业务利润率达9.2%。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W)

在上述软件整体市场保持较快增长的环境下,我国软件代理市场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而未来我国软件代理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一是“十四五”规划中,“数字经济”成为全网“吸睛”的关键词。2021年中国GDP114万亿,约有9万亿(占GDP7.8%)是来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4G、5G和光纤等通信行业、软件公司创造的。对此有业内认为,它将会是2022年的热点和未来5到10年的主要风口。目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正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的新阶段。传统企业如三一重工、中石油、中国船舶等重工业企业,正在积极进行数字化建设。

另外有相关人士分析,2022年,我国软件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产业规模将保持稳步增长,产业结构将持续优化,产业创新不断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软所副所长蒲松涛表示,2022年,我国软件业发展将呈现开源化、智能化、平台化、生态化、融合化趋势。其中,技术创新将呈现开源化,开放协作成为软件产业的创新主旋律。开源能够最大程度突破创新的时空边界,最广范围集聚智力资源、产业资源和服务资源,最大可能缩短“原始创新—产品应用—产业转化”的创新周期。

二是随着国家的大力推行5G、智能AI、互联网科技的加速,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在2019年开始迎来新的高峰期,企业对移动办公、智能办公、智能管控、智能分析等需求日趋强烈,让组织内部的信息化建设,正在逐渐实现从内部的员工管控到供应商、供应链、销售商、客户、售后维护等全程数字化办公平台,建设从内部到外部的整合,而一体数字化办公平台就成了信息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因此数据化办公已引发了新的商机,阿里、腾讯、华为、字节跳动的千亿级大公司,也正在逐渐入局数字化办公平台,引发新的商机。从而也可看出,在上述背景下,我国软件代理市场也将迎来发展机会。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高光过后 我国即开型彩票行业从“量增”步入“质变”阶段 未来市场如何发展?

高光过后 我国即开型彩票行业从“量增”步入“质变”阶段 未来市场如何发展?

中国彩票市场在严格的政策引导与规范下,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近年销售额已突破六千亿大关。然而,在整体繁荣的图景下,细分市场的表现正悄然分化。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即开型彩票,在经历高增长后于2024年出现回调,这标志着其发展正从“量增”步入“质变”的新阶段。展望未来,通过玩法IP化、渠道场景化与运营智能化三大策略的深化,即

2025年10月29日
工程咨询服务行业区域性、碎片化特征突出 多业态协同、高度智能化将促转型加速

工程咨询服务行业区域性、碎片化特征突出 多业态协同、高度智能化将促转型加速

现阶段,我国工程咨询服务行业已形成一定规模。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工程造价咨询、工程招标代理、工程监理、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数量分别达16536 家、9106 家(2020年)、21891 家、28430 家,营收分别达1112.35 亿元、4275.33 亿元(2020年)、1630.20 亿元、5368.90 亿元。

2025年10月29日
我国计量校准市场潜力逐步释放 数字化、高精度化、标准化、绿色化是发展方向

我国计量校准市场潜力逐步释放 数字化、高精度化、标准化、绿色化是发展方向

计量校准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无线电、电磁、力学等多个专业领域,由市场监管总局制定技术规范以确保全国量值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计量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2025年10月17日
政策赋能 我国智慧养老行业供给逐渐提质增效稳定发展 养老机器人愿景迎大爆发

政策赋能 我国智慧养老行业供给逐渐提质增效稳定发展 养老机器人愿景迎大爆发

智慧养老产业因具有能有实现规模效益和协同效益、减少和优化人力资源的使用、降低服务成本等特点,成为破解养老难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手段,也成为老龄产业和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国家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如《关于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促进数字

2025年10月11日
多方角逐银行IT解决方案行业 大模型赋能下市场步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

多方角逐银行IT解决方案行业 大模型赋能下市场步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

近年来,国内金融机构全面拥抱金融科技,加快数字化转型。2019-2023年我国金融机构科技投入规模由 2252.60 亿元增长至 3558.15 亿元,CAGR达14.48%。其中银行IT是金融科技的核心载体,通过信息技术手段重构传统金融服务模式,推动银行业向智能化、开放化、场景化转型。根据数据,2019-2023 年

2025年10月04日
城市更新推进下我国排水管网更新修复需求广 污水排放量持续增长倒逼行业升级

城市更新推进下我国排水管网更新修复需求广 污水排放量持续增长倒逼行业升级

排水管网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水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对象之一,是指由管道、检查井、雨水口等构成的系统,用于收集、输送和排放雨水、污水及合流制废水‌。近年随着我国人口加速向城区迁徙,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作为城市的“血管”和“生命线”,城市排水管网也随着城市的建设而不断扩张。数据显示,2012-2023年间,我国城

2025年09月25日
美团、滴滴出海“战火”重燃 全球外卖行业规模近5000亿 中东巴西成市场新焦点

美团、滴滴出海“战火”重燃 全球外卖行业规模近5000亿 中东巴西成市场新焦点

全球外卖市场持续高速增长,2023年规模已接近5000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规模领先,中东、拉美则成为增长最快的新兴市场。尽管市场空间广阔,但全球尚未形成统一的外卖平台格局,区域特征显著,本地化玩家仍占据主导。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外卖企业如美团、滴滴正加速出海,以高补贴、强本地化运营和差异化配送策略切入中东、拉美等市场。

2025年09月20日
RWA行业规模化爆发 区域市场展现高度活跃性 竞争呈技术驱动与合规导向双重特征

RWA行业规模化爆发 区域市场展现高度活跃性 竞争呈技术驱动与合规导向双重特征

RWA市场全球化特征显著,但不同地区的政策环境和市场需求催生了区域化的创新模式,RWA区域市场展现出高度活跃性。如中国香港相继发布虚拟资产相关政策,其和内地的试点项目(如太极资本、嘉实国际与蚂蚁数科的合作)也凸显了区域市场的创新潜力。

2025年09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