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3年我国合成革行业领先企业安利股份业务收入构成情况及优势分析

一、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

根据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报显示,2022年公司合成革行业营业收入约为18.59亿元,按照产品分类,生态功能性合成革收入占比88.65%,约为17.31亿元;普通合成革收入占比为6.56%,约为1.281亿元。

2022年合成革行业领先企业安利股份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

2022-12-31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合成革行业

18.59亿

95.21%

15.53亿

94.55%

3.060亿

98.74%

16.46%

其他行业

9351

4.79%

8960

5.45%

390.5

1.26%

4.18%

按产品分类

生态功能性合成革

17.31亿

88.65%

14.37亿

87.47%

2.942亿

94.94%

17.00%

普通合成革

1.281亿

6.56%

1.163亿

7.08%

1177

3.80%

9.19%

其他

9351

4.79%

8960

5.45%

390.5

1.26%

4.18%

按地区分类

国内

12.06亿

61.78%

10.14亿

61.72%

1.925亿

62.12%

15.96%

国外(出口及境外子公司)

7.462亿

38.22%

6.289亿

38.28%

1.174亿

37.88%

15.73%

资料来源:公司财报、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21年合成革行业领先企业安利股份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

2021-12-31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人造合成革行业

19.54亿

95.52%

14.91亿

94.49%

4.632亿

98.99%

23.70%

其他(补充)

9171

4.48%

8700

5.51%

471.4

1.01%

5.14%

按产品分类

生态功能性合成革

18.00亿

87.97%

13.63亿

86.40%

4.364亿

93.27%

24.25%

普通合成革

1.544亿

7.54%

1.276亿

8.08%

2679

5.73%

17.35%

其他(补充)

9171

4.48%

8700

5.51%

471.4

1.01%

5.14%

按地区分类

华东

8.777亿

42.90%

--

--

--

--

--

出口

6.758亿

33.03%

--

--

--

--

--

华南

2.447亿

11.96%

--

--

--

--

--

其他(补充)

9171

4.48%

8700

100.00%

471.4

100.00%

5.14%

西南、华中

7995

3.91%

--

--

--

--

--

华北、东北、西北

3823

1.87%

--

--

--

--

--

境外子公司

3769

1.84%

--

--

--

--

--

资料来源:公司财报、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yyp

二、市场竞争优势

1、行业规模优势

公司作为目前全球专业研发生产经营生态功能性聚氨酯合成革规模最大的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积淀,资金充足,资产优良,实力雄厚,竞争要素整合良好,具有综合规模领先优势,综合实力全球领先。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20条湿法生产线和20条干法生产线,具有年产聚氨酯合成革7,400万米的生产经营能力,是目前国内专业研发生产生态功能性聚氨酯合成革规模最大的企业。

2、创新技术优势

公司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平台。公司重视开发和创新,技术水平领先,创新发展能力卓越,助力公司实施差异化和品牌化发展战略,占据全球行业竞争的制高点,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公司在生态功能性合成革、无溶剂合成革、水性合成革等前沿设备和工艺技术上布局早,走在全球的前列。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拥有专利权250,其中发明专利51项、实用新型专利125项、外观设计专利74;主持制定或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46,是目前国内拥有专利最多的企业,也是目前全国同行业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最多的企业。

3、工艺集成协同创新优势

公司产品工艺多、品种多,主要从意大利、日本、韩国和台湾等地引入国际先进工艺,并结合自身创新的设备工艺技术,集成形成了单涂、含浸、含涂、单渗、一次性强制含浸,以及贴合、复合、烫金、喷涂、直涂、连续揉纹、抛光、真空吸纹等多种工艺技术,同时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拥有PU树脂研发生产能力,PU合成革和PU树脂一体化研发生产,集成协同创新能力强,助力合成革与纺织品、TPU等新材料融合结合,充分满足市场快速变化的多样化需求。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一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合成革制造行业发展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预测报告(2023-2030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纺织行业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呈波动下降趋势 按营收华孚时尚位于第一梯队

我国纺织行业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呈波动下降趋势 按营收华孚时尚位于第一梯队

按纺织行业企业纺织业务营收规模来看,10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华孚时尚等等,营收在10亿元-100亿元之间的企业有新澳股份、浙文影业、百隆东方和嘉欣丝绸等,营收在1-10亿元之间的企业有凤竹纺织、金鹰股份、华升股份、彩蝶实业和宏达高科等。

2024年07月24日
我国粘胶短纤行业集中度逐年提升 赛得利市场份额占比最高

我国粘胶短纤行业集中度逐年提升 赛得利市场份额占比最高

从产量来看,2018年到2023年间我国粘胶短纤产量为波动式增长趋势,到2023年我国粘胶短纤产量约为398万吨,较上年增加30万吨,同比增长8.2%。

2024年06月21日
我国家纺行业竞争现状:床上用品为最大细分市场 头部品牌占比较小

我国家纺行业竞争现状:床上用品为最大细分市场 头部品牌占比较小

随着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对家纺产品需求提高,加上家纺产品市场发展,种类和质量的提升。在此背景下,我国家纺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数据显示,到2022年我国家纺市场规模达到了3014.25亿元。

2024年04月07日
我国家用纺织品行业竞争格局分散 罗莱生活、水星家纺等上市企业优势明显

我国家用纺织品行业竞争格局分散 罗莱生活、水星家纺等上市企业优势明显

当前,我国家用纺织品行业相关企业数量较多,行业集中度低,市场竞争格局分散。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家用纺织品行业CR5不足10%,主要代表企业有南方寝饰、梦洁股份、罗莱生活、富安娜等公司。

2024年03月11日
我国智能晾衣架行业:好太太处第一梯队 2023年前三季度其实现营利双增

我国智能晾衣架行业:好太太处第一梯队 2023年前三季度其实现营利双增

从市场竞争来看,位于我国智能晾衣架第一的品牌是好太太,是整个市场领导者;第二梯队则是其他知名品牌,主要包括恋情、晾霸、盼盼、九木、欧兰特、恋伊等品牌;第三梯队则是其他中小型企业。

2024年02月10日
我国涤纶长丝行业市场集中度提升 2023年前三季度新凤鸣和东方盛虹业绩亮眼

我国涤纶长丝行业市场集中度提升 2023年前三季度新凤鸣和东方盛虹业绩亮眼

目前,我国涤纶长丝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已经形成以桐昆股份(601233)、新凤鸣(603225)、恒逸石化(000703)、东方盛虹(000301)、恒力石化(600346)、荣盛石化(002493)6家企业为主导的市场竞争格局。数据显示,2017-2022年我国涤纶长丝行业CR6从41%提升61%,市场集中度大幅提升

2024年01月04日
2023年H1我国棉纺织行业上市公司情况:联发股份归属净利润率同比增长82.14%

2023年H1我国棉纺织行业上市公司情况:联发股份归属净利润率同比增长82.14%

从国内供给看,我国的棉花种植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以及新疆产区,其中新疆产区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5%,黄河流域产区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5%,长江流域约占10%。当前我国棉纺织行业龙头企业有百隆东方、联发股份、新野纺织、凤竹纺织、际华集团等,这些企业的研发优势非常强,其中新野纺织 有完善的纺织产业链和产业布局。

2023年10月11日
2023年我国装饰面料行业领先企业众望布艺业务收入构成情况及优势分析

2023年我国装饰面料行业领先企业众望布艺业务收入构成情况及优势分析

根据众望布艺股份有限公司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家居产品营业收入约为2.186亿元,按照产品分类,装饰面料收入占比97.22%,约为2.125亿元;沙发套收入占比为1.64%,约为357.5万元。

2023年10月0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