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间2025年9月2日美国加州AlefAeronautics研发的飞行汽车ModelA,已经与两家机场签约,开始试运营。在外观方面,ModelA和小鹏、广汽等品牌的飞行汽车完全不同,没有外露式的螺旋桨,造型上更贴合汽车的传统设计,拥有四个车轮、前后灯组以及方块式的车身。ModelA可以垂直或水平起飞,最多可搭载两人。这款飞行汽车既可以在城市道路行驶,也能开到天上,满电状态下,水平飞行可达177公里,地面行驶可达322公里,其售价3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14.3万元)。
作为一种新兴经济形态,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而低空经济的基础是低空空域政策的开放。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央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行业管理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举措,大力支持低空经济发展。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概念写入国家规划,标志着低空经济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低空经济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低空经济产业相关政策
发布日期 | 发布部门 | 政策名称 | 主要内容 |
2010/11 | 国务院、中央军委 | 《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 | 首次明确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总体目标、阶段步骤和主要任务。 |
2016/5 | 国务院办公厅 | 《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 明确未来五年我国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到2020年,建成500个以上通用机场,通用航空器达到5000架以上,年飞行量200万小时以上,经济规模超过1万亿元.科学规划空域,优化飞行服务,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 |
2019/5 | 民航局 | 《促进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 提出至2035年的发展目标,包括构建管理体系、完善法规标准、开展试点示范、建设运行管理平台、加强安全管理、建立管理模式、构建人员资质与适航管理体系、加强宣传引导以及关键技术研究等内容。 |
2021/2 | 国务院 |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 首次提出发展低空经济。 |
2012/12 | 民航局、发改委、交通运输部 | 《“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 | 加快研究制定无人机等重点领域的规章标准及配套管理程序。引导无人机技术持续完善,增强无人机运行监控能力,提高无人机安全性能。 |
2022/3 | 交通运输部、科技部 | 《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 | 首次将无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列为重点交通运输装备科技。 |
2023/10 | 工信部、科技部 | 《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 | 到2025年,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实现试点运行,形成一批标准规范和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到2035年,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实现商业化、规模化应用。 |
2024/1 | 工信部等七部门 | 《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 围绕未来智慧空中交通需求,加快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智能高效航空物流装备等研制及应用。 |
2024/3 | 工信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民航局 | 《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 | 支持智慧空中出行(SA)装备发展,推进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等一批新型消费通用航空装备适航取证。鼓励飞行汽车技术研发、产品验证及商业化应用场景探索。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增长极,是新质生产力在立体空间领域的集中体现。其核心空域范围划定为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在应急救援、跨区域物流等特殊场景中可延伸至3000米低空空域。这一经济形态以民用有人驾驶航空器(如直升机、通用飞机)和无人驾驶航空器(各类无人机)为核心载体,通过载人通勤、物资运输、专业作业等多元化低空飞行活动,串联起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服务、综合保障等全产业链环节,形成兼具技术突破性与场景创新性的经济生态。其显著特征包括:产业链覆盖“研发—制造—应用—服务”全链条,涉及航空航天、新材料、人工智能等20余个关联产业;技术密集度高,融合了空气动力学、智能控制、5G通信等跨学科技术;服务场景覆盖城市交通、乡村振兴、应急管理等30余个领域,对相关产业的带动系数可达1:10以上。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在政策密集加持下,中国低空经济呈现爆发式增长。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突破5000亿元;2024年超过9500亿元;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攀升至15000亿元。2035年有望突破3万亿大关。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eVTOL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显示,低空经济形态的本质是通过空域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航空技术的创新应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孵化的深度融合,形成具有空间立体特征的新型经济发展范式。根据国家发改委计划,低空经济将按照先载货后载人、先隔离后融合、先远郊后城区的原则,在严控风险、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分类有序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稳妥推进低空旅游、航空运动、消费级无人机等低空消费发展。目前来看,多个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已实现商业化落地。
依托无人机产业与消费市场的逐步成型,1000米及以下区域低空经济的消费级市场正在快速实现。2024年中国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达489.7亿元,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攀升至586.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创新、应用场景多元化及政策支持的综合驱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相比消费级低空市场,未来工业级市场或更有发展的潜力。2024年中国工业无人机及其相关服务产业市场规模达1505.4亿元,五年复合增速达56.2%;预计2025年中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2012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低空经济的巨大潜力正吸引着众多企业积极布局这片“蓝海”,不仅传统航空企业持续发力,以汽车行业为代表的其他领域巨头也纷纷跨界进军。同时,低空技术在多领域取得持续突破,为低空飞行器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和产业腾飞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城市空中交通(UAM,UrbanAirMobility)是城市内适用于载人飞行器和无人飞行器系统的安全高效交通运作方式。作为现有地面交通的补充选项,城市空中交通的目标是通过立体交通来解决地面交通衍生的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问题。在低空通航中,固定翼飞机、小型直升机和eVTOL是主流的几种技术路线,相比于前两者,eVTOL集成了自动驾驶、电动、低空航空元素为一体,噪音更小,成本更低,且能够垂直起降,省去了建造机场的成本,随时随地可以起飞和降落。
UAM载运工具对比
特性 | eVTOL航空器 | 飞行汽车 | 直升机 |
概念 | 电推进垂直起降航空器 | 可以飞行的汽车 | 垂直起降航空器 |
功能 | 空中 | 空中、地面 | 空中 |
气动布局 | 多旋翼、固定翼、复合翼、倾转旋翼等 | 固定翼+车身旋翼+车身涵道风扇+车身等 | 单旋翼 |
动力系统 | 分布式电推进动力系统 | 分布式电推进动力系统 | 涡轮轴发动机、活塞式发动机 |
动力来源 | 电力、燃料电池、油电混合等 | 电力、燃料电池、油电混合等 | 航空煤油、汽油 |
技术底层 | 电气化、自动控制 | 传统机械设计、电气化、自动控制 | 传统机械设计 |
应用现状 | 多种机型成功试飞并取得试运营许可 | 全球仅有一款飞行汽车完成试飞,且尚未实现量产 | 常态化应用 |
突出优点 | 安全、噪音小、环保、操作简单、维护成本低 | 陆空两栖使用 | 技术成熟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据民航局近年公布的《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24年底,获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的传统通用航空企业760家,比上年底净增70家。其中,华北地区140家,东北地区48家,华东地区222家,中南地区161家,西南地区125家,西北地区37家,新疆地区27家。截止2024年底,我国全行业无人机拥有者注册用户161.9万个,比上年底增长80.4万个,其中企业、事业、机关等法人登记用户9.8万个,比上年底增长1.8万个。
与此同时,汽车等传统产业巨头也正积极布局低空市场。例如,小鹏汽车通过小鹏汇天这一生态企业进行陆空两用的创新飞行汽车的研发,其产品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已于2024年11月12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开幕式上进行全球首次公开飞行。2025年2月25日,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亿航智能控股有限公司、合肥国先控股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合肥成立合资公司,投资建设低空航空器制造基地。
我国eVTOL企业取证时间
公司 |
型号 |
类型 |
TC取证时间 |
PC取证时间 |
AC取证时间 |
OC取证时间 |
亿航智能 |
EH216-S |
载人 |
2023年10月 |
2024年4月 |
2023年12月 |
2025年3月 |
峰飞航空 |
V2000CG |
载物 |
2024年3月 |
2024年12月 |
/ |
/ |
V2000EM |
载人 |
/ |
/ |
/ |
/ |
|
沃飞长空 |
AE200 |
载人 |
/ |
/ |
/ |
/ |
沃特兰 |
VE25-100 |
载人 |
/ |
/ |
/ |
/ |
时的科技 |
E20 |
载人 |
/ |
/ |
/ |
/ |
御风未来 |
M1-B |
载物 |
/ |
/ |
/ |
/ |
小鹏汇天 |
X3-F |
载人 |
/ |
/ |
/ |
/ |
零重力 |
ZG-ONE |
载人 |
/ |
/ |
/ |
/ |
航天时代 |
FP-981C-BE |
载物 |
/ |
/ |
/ |
/ |
牧羽天航空 |
AT1300 |
载物 |
/ |
/ |
/ |
/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近年来,随着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的突破,以及各国政策对低空经济的大力支持,eVTOL产业正从技术验证阶段迈向商业化落地的关键节点,我国eVTOL产业规模迅速扩大。2024年,中国eVTOL市场规模已经达到9.8亿元。在政策加持、成本下行以及市场需求增加的驱动下,技术成熟和成本降低使得eVTOL更加可行,市场需求不断增加,2027年后eVTOL的交付数量和产值将逐渐上升,到2030年,eVTOL可能逐渐成为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市场规模达有望到1000亿元左右。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pp)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