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5年我国压力容器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集中度分析

一、中国压力容器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目前,全球非标压力容器市场较为分散,竞争主要表现为美国、韩国、日本、印度、中国以及欧洲主要企业之间的竞争。其中,美国、欧洲、日本的金属压力容器制造企业起步较早,在国际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技术及工艺水平优势明显,较少涉及中、低档产品。主要的市场参与者如下表所示:

全球压力容器主要参与者

国家 主要企业
美国 艾普尔(API)、科氏工业(Koch)、斯必克流体(SPXFLOW,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FLOW)
日本 日本森松工业株式会社(MorimatsuIndustryCo.,Ltd.)
德国 克盈(Kelvion)
意大利 意大利Belleli能源设备公司、意大利Brembana&Rolle集团
瑞典 阿法拉伐(AlfaLaval,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ALFA)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印度、中国也开始大力发展本国的压力容器制造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以及凭借本国人力成本上的优势,包括锡装股份在内的一批新兴市场国家的龙头企业近年来逐步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当中,其中知名的生产厂商包括韩国斗山重工、韩国ILSUNG、印度拿丁集团和印度ISGEC重工有限公司等企业。

从国内来看,中国压力容器制造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混业到专业的发展历程,已形成了多种体制、类型的生产企业并存的格局,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化程度较高。行业中的相关企业原来主要从事低端产品建造、分包工作,而近年来迅速发展,在产品层次、产业分工、经营规模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目前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金属压力容器行业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从全球ASME持证厂商分布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持证厂商数量大幅提升,由2010年的502家上升至2024年的912家,行业整体竞争随着持证厂商数量大幅增加也日趋加剧。

从国内来看,中国压力容器制造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混业到专业的发展历程,已形成了多种体制、类型的生产企业并存的格局,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化程度较高。行业中的相关企业原来主要从事低端产品建造、分包工作,而近年来迅速发展,在产品层次、产业分工、经营规模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目前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金属压力容器行业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从全球ASME持证厂商分布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持证厂商数量大幅提升,由2010年的502家上升至2024年的912家,行业整体竞争随着持证厂商数量大幅增加也日趋加剧。

数据来源:ASME,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压力容器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虽然近年来我国大陆地区ASME持证厂商及证书数量不断增加,且逐步参与到国际竞争当中,但更多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现阶段具备国际竞争力、能将高质量的产品销往海外优质客户的国内企业依旧较少,其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国金属压力容器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整体偏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较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等问题仍然存在。

《中国制造2025》提出:当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滞后;目标到2025年,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市场占有率能够得到大幅的提升,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明显下降,基础配套能力显著增强,重要领域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加强财政资金对制造业的支持,重点投向高端装备等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为制造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从竞争格局来看,我国压力容器企业数量众多,且以规模相对较小、整体竞争力较弱的中小企业为主。当前国内压力容器行业基本形成了三个梯队的行业竞争格局:第一梯队是以森松国际、兰石重装、中圣科技为代表的营收规模领先的行业龙头企业;第二梯队以营收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为主,该等企业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产品种类丰富且质量稳定或在特定产品领域拥有较强竞争力,包括科新机电、宝色股份、锡装股份、蓝科高新、广厦环能、无锡鼎邦等;第三梯队是其余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技术实力有限,整体竞争力相对较弱,一般服务于特定客户或者特定区域。

当前国内压力容器行业基本形成了三个梯队的行业竞争格局

竞争梯队 代表企业 相关情况
第一梯队 森松国际、兰石重装、中圣科技 该类企业营收规模领先,是行业龙头企业
第二梯队 科新机电、宝色股份、锡装股份、蓝科高新、广厦环能、无锡鼎邦等 该等企业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产品种类丰富且质量稳定或在特定产品领域拥有较强竞争力
第三梯队 中小企业 该等企业数量众多,规模相对较小,技术实力有限,整体竞争力相对较弱,一般服务于特定客户或者特定区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中国压力容器行业主要品牌分析

中国压力容器行业主要品牌

企业名称 品牌 简介
森松国际 1990年,森松(中国)由日本森松工业株式会社(现更名为:森松控股有限公司)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投资成立,作为浦东改革开放后入驻新区的第一家外资企业,森松被各大媒体亲切地称呼为“浦字一号”。经过30多年的发展壮大,森松取得了卓越的发展。在国内,森松在上海、南通、武汉、常熟先后成立了多家附属公司,3个大型制造基地。在国外,森松在美国、印度、日本、意大利和马来西亚分别设立了附属公司,1个制造基地,并收购全球模块化工厂先行者瑞典法玛度公司,成为业务遍布全球的跨国企业。森松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于2021年6月28日在香港上市。
兰石重装 兰州兰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53年,是中国石化装备制造业的先行者。前身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兰州炼油化工设备厂,被誉为“中国石化机械摇篮和脊梁”。2014年10月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业务涵盖传统能源化工装备(炼油化工、煤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领域)、新能源装备(核能、氢能、光伏光热及储能等领域)、工业智能装备(快速锻造液压机组、径向锻造机等)、节能环保装备的研发、设计、制造、检测、检维修服务及EPC工程总承包;金属新材料(高温合金、耐蚀合金、钛合金、精密合金、特殊不锈钢和特种结构钢材料)的研发、制造、检测和销售。
中圣科技 中圣科技总部位于江苏南京,公司长期致力于化工、多晶硅、LNG、冶金等领域高端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针对行业痛点及卡脖子问题,聚焦化工材料及清洁能源装备、节能环保领域前沿技术,承担了中石化、中海油、万华化学、协鑫科技、通威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行业龙头委托的多项关键装备国产化研究及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完成如太阳能多晶硅核心装备、LNG气化及液化装备、节能型PTA氧化冷凝器、环氧丙烷/苯乙烯联产装置脱水反应器、乙二醇项目偶联反应器、酯化法环己酮苯选择加氢反应器等关键装备的研发和制造,为化工材料及新能源领域关键装备的国产化做出重要贡献。公司研发的热棒技术是解决修建青藏铁路最大难题“冻土融沉冻胀”的主要措施和标志性技术之一;公司牵头制定《热棒》国家标准,作为主要完成单位之一的“青藏高海拔多年冻土高速公路建养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科新机电 四川科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地处美丽的川西明珠——四川省.德阳.什邡,距省会成都市60公里。是一家创立于1997年的规范化股份制上市企业,现已发展成为面向核电军工、新能源、石油化工、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等领域的过程装备成套方案解决供应商和进出口贸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组织机构健全,体系完善,整体通过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拥有民用核安全2、3级机械设备制造许可证以及一类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制造许可,固定式压力容器规则设计资质和大型高压容器(A1)制造(含现场制造)许可资质,GC1压力管道安装资质,美国ASMEU、U2产品设计与制造资质。
宝色股份 南京宝色股份公司是专业从事钛、锆、镍、高级不锈钢等特材压力容器和管道管件研发、设计、制造、安装的高新技术企业,于2014年10月在深交所上市,是国内首个特材非标装备制造上市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大型PTA(精对苯二甲酸)、MMA(甲基丙烯酸甲酯)、煤化工、醋酸、煤电等成套装置的各种设备;大型船体结构件、船用压力容器、深潜器及附属件以及各种特殊用途的管道、管件等,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环保、核电、军工、海洋工程等领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中国压力容器行业市场集中度影响因素分析

(一)政策影响:国家政策对压力容器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政策,为压力容器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技术发展:随着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行业发展更趋深化,对压力容器装备的需求也不断上升。业内企业在工艺设计、加工方法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较大进展,使我国压力容器装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产品高效化趋势:随着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工业装置也呈现出大型化、复杂化等特征,与之相关的能耗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优化压力容器装备的结构设计,提升产品运行效率,实现高效化、节能化,进而促进下游应用环节的生产水平持续优化,将成为压力容器装备行业的重要课题。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压力容器行业的竞争也日益加剧。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升服务水平,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下游市场需求:压力容器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基础化工、煤化工、炼油及石油化工、光伏与医药等领域。目前压力容器下游应用主要集中在油气和化工领域,随着光伏行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新能源行业占比不断提高,在压力容器下游应用中占据重要地位。

企业规模和技术能力:由于压力容器下游市场广阔、产品种类众多,不同产品对应不同的工艺流程,甚至同一种产品往往也有多种工艺流程,而每种工艺流程对压力容器的性能、结构也有着不同的要求,特征导致我国压力容器行业市场参与者众多、行业竞争较为分散。

四、中国压力容器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从市场集中度来看,由于压力容器下游市场广阔、产品种类众多,不同产品对应不同的工艺流程,甚至同一种产品往往也有多种工艺流程,而每种工艺流程对压力容器的性能、结构也有着不同的要求,特征导致我国压力容器行业市场参与者众多、行业竞争较为分散。根据测算,目前我国压力容器行业CR5低于15%。

目前我国压力容器行业“低价为王”的竞争时代已经基本结束。预计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而拥有先进技术、规模化生产以及良好的市场和品牌口碑等优势的优质企业通过优胜劣汰取得了更好的发展良机,其市场份额将逐渐上升,行业集中度有进一步提升的趋势。

2024年我国压力容器行业代表性企业市场份额

企业 市场份额
科新机电 0.52%
蓝科高新 0.27%
兰石重装 1.83%
森松国际 3.01%
锡装股份 0.66%
广厦环能 0.23%
其他 93.48%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5年我国压力容器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集中度分析

2025年我国压力容器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集中度分析

从全球ASME持证厂商分布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持证厂商数量大幅提升,由2010年的502家上升至2024年的912家,行业整体竞争随着持证厂商数量大幅增加也日趋加剧。

2025年07月06日
2025年我国压力容器行业产业链与细分市场规模分析

2025年我国压力容器行业产业链与细分市场规模分析

压力容器行业按产品类型划分,可分为反应压力容器、换热压力容器、分离压力容器与储存压力容器。其中,反应压力容器主要用于化工、石化行业的化学反应过程,2024年市场规模为692.21亿元。其核心需求来自大型炼化项目(如百万吨级乙烯装置)和精细化工升级。

2025年07月05日
2025年我国压力容器行业市场规模与供需现状分析

2025年我国压力容器行业市场规模与供需现状分析

数据显示,自2005年以来我国压力容器保有量呈持续上升态势,截至2024年末,我国压力容器产量为761.51万吨,销量达到716.93万吨。我国压力容器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1585.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307.36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了1250.97亿元,

2025年07月04日
我国汽轮机制造行业景气度向好 燃气发电带来新机遇 国际竞争压力较大

我国汽轮机制造行业景气度向好 燃气发电带来新机遇 国际竞争压力较大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虽然传统能源结构有所调整,但火电仍需向高效、清洁方向发展,超超临界汽轮机等高效煤电技术将迎来发展空间。同时,政策大力支持核能、气轮机等清洁能源发展,为核电汽轮机的研发和应用创造了良好条件。另外,在工业领域,石油化工、煤化工行业景气度向好,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新型煤化工项目不断推进,对工业

2025年07月04日
我国矿用卡行业:宽体矿卡更受市场青睐 企业竞争呈现“5+N”格局

我国矿用卡行业:宽体矿卡更受市场青睐 企业竞争呈现“5+N”格局

近年来,我国矿用卡车行业发展较为稳定,增速不快,部分年份开始下滑,2024年矿用卡车行业市场规模342亿元,由于我国矿用卡车发展逐渐成熟,行业本身具备强周期性特征,在矿产资源开发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市场呈现出周期性特点。

2025年07月01日
我国空港装备规模持续扩大 市场呈“龙头主导、细分竞争、国产替代加速”格局

我国空港装备规模持续扩大 市场呈“龙头主导、细分竞争、国产替代加速”格局

2024年,我国境内运输机场(港澳台地区数据另行统计)共263个,完成旅客吞吐量14.6亿人次、货邮吞吐量2006.2万吨、飞机起降1240万架次,客货同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三大主要生产指标均超过2019年水平,创历史新高。

2025年06月30日
我国高低压成套设备产品种类多、应用范围广 行业需求旺盛 市场空间广阔

我国高低压成套设备产品种类多、应用范围广 行业需求旺盛 市场空间广阔

中国高低压成套设备市场规模近年来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城市化进程加快、新能源产业兴起以及智能化电网建设等,为高低压成套设备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024年我国高低压成套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7721亿元。

2025年06月26日
我国缝纫机行业持续高增长 国内企业迎来海外需求和外部技术双重驱动力

我国缝纫机行业持续高增长 国内企业迎来海外需求和外部技术双重驱动力

同时随着消费者需求趋向多样化,工业缝纫机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定制化生产,提供更灵活多样的产品选择,工业缝纫机企业将从单纯的产品销售向产品+服务转型,提供包括售前、售中、售后在内的全方位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和企业竞争力。从2015年国家提出工业4.0以来,行业进入高速增长区间,截止2024年工业缝纫机市场规模达到271亿元

2025年06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