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润滑油添加剂行业:国产、外资产能结构性分化 出口“量额双增”

前言:

润滑油添加剂是润滑油核心组成部分,受益于润滑油消费支撑与性能、环保升级需求,行业持续发展。行业已形成丰富多元的产品体系,分散剂等三类单剂构成消费主力。当前,国产和外资润滑油添加剂产能存在结构性差异:国内产能主要集中于单剂产品,而外资在华产能则更多布局于复合剂领域。尽管润滑油添加剂出口呈现“量额齐升”且已实现净出口,但因产品结构差异,贸易逆差依然存在。

1.润滑油消费筑牢需求基础,性能与环保升级驱动润滑油添加剂行业技术迭代与绿色转型

润滑油添加剂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改善润滑油的性能或者赋予其新的特性,一般占润滑油总体比例的2%至30%。润滑油添加剂技术的进步对润滑油性能的改进、等级的提升及其使用寿命的延长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润滑油添加剂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润滑油具有工业品与消费品双重属性,市场需求量大。近年来我国润滑油消费量始终维持在630万吨以上,为润滑油添加剂行业提供了有力的需求支撑。与此同时,随着下游产业对润滑油性能要求和环保标准的不断提高,市场对高性能、环保型润滑油添加剂的需求显著增长。这一趋势正推动润滑油添加剂技术持续迭代,促使行业向高性能、绿色环保方向转型升级。

润滑油具有工业品与消费品双重属性,市场需求量大。近年来我国润滑油消费量始终维持在630万吨以上,为润滑油添加剂行业提供了有力的需求支撑。与此同时,随着下游产业对润滑油性能要求和环保标准的不断提高,市场对高性能、环保型润滑油添加剂的需求显著增长。这一趋势正推动润滑油添加剂技术持续迭代,促使行业向高性能、绿色环保方向转型升级。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2.润滑油添加剂产品体系丰富多元,分散剂等三类单剂构成消费主力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润滑油添加剂行业已形成丰富多元的产品体系。根据组成与功能,润滑油添加剂可分为单剂和复合剂两大类。润滑油添加剂单剂是具有单一特性的添加剂产品,包括清净剂、分散剂、黏度指数改进剂、抗氧抗腐剂、高温抗氧剂及其他类型,可满足润滑油在某一方面的性能需求。润滑油添加剂复合剂则是由多种单剂经科学配比调配而成的混合物,可以进一步分为内燃机油复合剂、齿轮油复合剂、液压油复合剂和自动传动液复合剂等。

润滑油添加剂产品分类及功能

类别

细分产品

功能

润滑油添加剂单剂

清净剂

用于中和由于燃烧和润滑油氧化产生的酸性物质,并清除颗粒和污物。这类杂质在油中的溶解度有限,因此,清净剂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沉积物的生成,降低污染,提高环保排放标准。

分散剂

是一种两亲性化学品,可以增加油性部分以及水性部分在同一体系中的相容性,能降低分散体系中固体或液体粒子聚集的物质。换油时,可将有害的悬浮物从油中清除。

黏度指数改进剂

是一种油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在室温下一般呈橡胶状或固体。可改善润滑油的粘温性能,以获得低温启动性能好、在高温下又能保持适当黏度的多级发动机油。

抗氧抗腐剂

是一种具有抗氧、抗腐和抗磨作用的多效添加剂,通过使过氧化物分解,得到稳定的化合物,来抑制润滑油的氧化,减少漆膜和油泥的生成。

高温抗氧剂

润滑油受热和氧的影响而氧化降解产生自由基,这些自由基进一步与烃反应生成醇、醛、酮和水等物质。抗氧剂有助于预防润滑油降解,它与在高温及高压时生成的自由基反应,抑制降解链,有助于保护润滑油的完整。

润滑油添加剂复合剂

内燃机油复合剂

提高发动机油的清洁性、分散性及抗氧抗磨性等

齿轮油复合剂

提高齿轮油的抗磨性、抗氧化性、防锈性及抗乳化性等

液压油复合剂

提高液压油的抗磨性、抗氧化性及防锈性

自动传动液复合剂

提高自动传动液的抗氧性能、清净分散性和抗磨性能等

资料来源:瑞丰新材招股书等、观研天下整理

相比单剂,复合剂的技术壁垒更高,其开发需综合考虑多种单剂间的协同效应、性能平衡及其与基础油的适配性,过程复杂且周期长。从全球市场看,分散剂、黏度指数改进剂与清净剂是需求量最大的三类添加剂,合计约占全球总需求的65%–70%。我国的需求结构与此基本一致,上述三类产品也构成了国内消费的主力,合计占比超过65%。

3.国产、外资润滑油添加剂产能结构性分化,高端依赖进口

润滑油添加剂行业具有技术、资金与客户认证等多重壁垒,全球市场供应高度集中,形成了以路博润(Lubrizol)、润英联(Infineum)、雪佛龙奥伦耐(Chevron Oronite)和雅富顿(Afton)四家国际企业为主导的竞争格局。这些企业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与市场资源,控制了全球约85%的润滑油添加剂市场份额。

润滑油添加剂行业壁垒

壁垒 详情
技术壁垒 润滑油添加剂细分产品种类繁多,技术含量及产品质量要求较高,升级换代快,每种产品对于各项指标要求均不同,配方千差万别,需要企业具备丰富的生产经验以及先进的生产控制设备。为了不断满足客户个性化、差异化的需要,润滑油添加剂生产企业需要具备较强的持续研发能力。每种润滑油添加剂的研发与生产一般都需经过配方筛选、模拟评定、台架试验、行车试验、工业试用等阶段,对新进入者而言,所面临的技术壁垒更明显。
资金壁垒 润滑油添加剂行业亦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其研发、生产和销售存在明显的资金壁垒。一方面,生产设备和设施需要较大规模的资金投资,同时在新产品研发过程中,公司需要投入较大资金进行台架试验、行车试验、产品 API 认证等;另一方面,企业需要一定规模的资金进行周转,除购进正常生产所需原材料外,通常会对主要原材料保留一定的安全储备量,因此润滑油添加剂生产企业需要较多资金予以周转,构成了进入该行业的资金壁垒。
客户认证壁垒 润滑油添加剂的质量直接关系润滑油质量和性能及最终用户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及经济效益,因此润滑油添加剂客户特别是大型润滑油企业,在选择润滑油添加剂供应商时均有严格评审条件,主要通过企业规模、品牌形象、信用等级、质量管理、产品研发、检测检验、生产技术以及保障供应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和评审,并进行长期严格测试,对添加剂的选择有非常苛刻的标准和定制化的要求;一旦进入其采购体系,双方倾向于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以保证其设备维护的稳定性。润滑油企业对添加剂的品质要求相比价格因素更为看重,因此对于新进入本行业的企业,其具有较高的客户开发成本。

资料来源:瑞丰新材招股书等、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润滑油添加剂行业自20世纪50年代起步,经数十年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已形成较大生产规模,但国产和外资产能存在结构性差异。目前,国内产能主要集中于单剂产品,而外资在华产能则更多布局于复合剂领域。这种差异化分工格局,叠加国内行业在复合剂配方协同、高端应用适配等核心技术上的积累尚浅,导致我国高端润滑油添加剂产品仍存在进口依赖。

从企业来看,瑞丰新材的润滑油添加剂产能规模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截至2024年底其润滑油添加剂(单剂)产能达31.5万吨,在建产能43.5万吨,未来产能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4.出口“量额双增”! 我国润滑油添加剂贸易逆差收窄、格局向好

近年来,随着瑞丰新材等头部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及国产产品竞争力提升,我国润滑油添加剂出口呈现“量额齐升”态势。数据显示,2020-2024年我国润滑油添加剂出口量由10.61万吨增长至26.1万吨,出口额则由17.21亿元上升至52.7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5.24%和32.33%。2025年1-10月增长延续,但受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出口量增速有所放缓,累计达22.55万吨,同比增长6.17%;出口额因均价下跌,仅实现44.45亿元,同比微增2.92%,放缓态势更为明显。与此同时,润滑油添加剂进口呈现波动下滑趋势。2025年1-10月,进口量和进口额分别为20.1万吨和59.3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97%和3.93%。

近年来,随着瑞丰新材等头部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及国产产品竞争力提升,我国润滑油添加剂出口呈现“量额齐升”态势。数据显示,2020-2024年我国润滑油添加剂出口量由10.61万吨增长至26.1万吨,出口额则由17.21亿元上升至52.7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5.24%和32.33%。2025年1-10月增长延续,但受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出口量增速有所放缓,累计达22.55万吨,同比增长6.17%;出口额因均价下跌,仅实现44.45亿元,同比微增2.92%,放缓态势更为明显。与此同时,润滑油添加剂进口呈现波动下滑趋势。2025年1-10月,进口量和进口额分别为20.1万吨和59.3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97%和3.93%。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自2022年起,出口端的强劲表现推动我国润滑油添加剂贸易格局持续优化,净进口量与贸易逆差快速缩减,至2024年我国正式从净进口国转为净出口国,2025年1-10月延续这一格局。但进出口产品结构差异显著,进口以高端产品为主、均价更高,出口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均价偏低,导致贸易逆差虽收窄但仍未扭转。2025年1-10月,我国润滑油添加剂贸易逆差额为14.94亿元,同比下降19.81%。从价格看,2025年1-10月其进口均价为2.96万元/吨,同比微增0.34%;出口均价为1.97万元/吨,同比下降2.96%,进口均价约为出口均价的1.5倍。整体来看,推动产品高端化仍是我国润滑油添加剂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自2022年起,出口端的强劲表现推动我国润滑油添加剂贸易格局持续优化,净进口量与贸易逆差快速缩减,至2024年我国正式从净进口国转为净出口国,2025年1-10月延续这一格局。但进出口产品结构差异显著,进口以高端产品为主、均价更高,出口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均价偏低,导致贸易逆差虽收窄但仍未扭转。2025年1-10月,我国润滑油添加剂贸易逆差额为14.94亿元,同比下降19.81%。从价格看,2025年1-10月其进口均价为2.96万元/吨,同比微增0.34%;出口均价为1.97万元/吨,同比下降2.96%,进口均价约为出口均价的1.5倍。整体来看,推动产品高端化仍是我国润滑油添加剂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WJ)

0930 定制海报(邮箱右下)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润滑油行业:消费分化、出口繁荣 新国标驱动集中度提升

我国润滑油行业:消费分化、出口繁荣 新国标驱动集中度提升

我国润滑油行业已构建完整产业链,市场呈现消费分化特征:2024年行业消费小幅下滑,工业用润滑油逆势增长,交通用需求则有所收缩。近年来,随着国内技术持续进步、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行业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净进口量与贸易逆差额均呈收窄态势,出口端更实现“量额齐升”。2025年发布的汽油机油、柴油机油两项强制性新国标,将于20

2025年11月21日
我国甲酸产能占据全球半壁江山 出口市场显著回暖 价格走出先抑后扬态势

我国甲酸产能占据全球半壁江山 出口市场显著回暖 价格走出先抑后扬态势

前言: 甲酸作为应用广泛的有机化工原料,我国已稳居全球最大生产国地位,2024年产能占全球超五成,并呈现鲁西化工主导的寡头格局。行业已实现自给自足,出口成为重要发展支撑。2025年1-10月出口显著回暖、均价降幅收窄。价格走势呈现先抑后扬,2024年受供需与成本影响震荡下行,2025年因供应偏紧与出口回暖实现波动上涨

2025年11月21日
我国MDI行业已形成完整高效产业链 万华化学主导市场 产品价格短期或将阶段性上涨

我国MDI行业已形成完整高效产业链 万华化学主导市场 产品价格短期或将阶段性上涨

我国MDI行业已形成完整高效产业链,近年来其产能不断扩张,全球占比也随之提升。目前,我国MDI市场呈现万华化学主导的寡头垄断格局,2024年其产能占比超过70%。2025 年11-12月,多套核心装置集中检修叠加下游需求支撑,市场或将迎来短期价格上涨。此外,我国已稳居MDI净出口国地位,长期保持贸易顺差态势。不过,20

2025年11月20日
我国六氟化钨行业:产能快速扩张且集中 钨粉价格暴涨引致成本承压

我国六氟化钨行业:产能快速扩张且集中 钨粉价格暴涨引致成本承压

我国六氟化钨产能快速扩张,2020-2024年实现35.57%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行业产能主要集中在少数企业手中,其中中船派瑞2024年产能占比接近国内市场半壁江山。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025年以来,由于供应趋紧,钨矿及钨粉价格大幅上涨,使得六氟化钨行业成本压力凸显。目前,我国六氟化钨市场仍维持净进口格局,但贸易逆差额已

2025年11月18日
我国特种工程塑料国产化成效显著 人形机器人有望打开行业新增长曲线

我国特种工程塑料国产化成效显著 人形机器人有望打开行业新增长曲线

我国特种工程塑料行业起步晚但发展快速,2019-2024年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6.67%,国产化成效显著,部分品类实现反超。同时行业仍存短板,产品以中低端为主,高端领域与国外差距较大,国产替代空间依旧广阔。

2025年11月17日
电解液添加剂:供需错配驱动价格暴涨 头部企业凭借产能和技术优势成为最大受益者

电解液添加剂:供需错配驱动价格暴涨 头部企业凭借产能和技术优势成为最大受益者

目前行业内常用的电解液添加剂主要有碳酸亚乙烯酯(VC)、氟代碳酸乙烯酯(FEC)、丙烷磺酸内酯(PS)等。其中VC和FEC凭借优异的性能表现成为应用最广泛的两类添加剂,二者合计占据添加剂市场65%的份额,应用占比位居行业前列。

2025年11月15日
我国纯苯产能全球占比提升 行业供给能力持续强化且集中 进口量仍高速增长

我国纯苯产能全球占比提升 行业供给能力持续强化且集中 进口量仍高速增长

纯苯作为石油化工核心基础原料之一,我国已构建起覆盖原料端、生产端、应用端的完善产业链。行业呈现产能产量双升、全球占比持续提升的态势,且区域与企业集中度显著。值得注意的是,纯苯下游需求受多领域驱动快速增长,表观消费量增速领先产能与产量增长,且叠加多重因素推动,进口量快速增长,而出口市场尚未有效打开。

2025年11月14日
政策与市场共振 我国三氯蔗糖行业盈利有望回归理性 龙头企业盈利能力或持续改善

政策与市场共振 我国三氯蔗糖行业盈利有望回归理性 龙头企业盈利能力或持续改善

我国是全球三氯蔗糖生产与销售大国。从产能来看,目前全球三氯蔗糖名义产能已超 3.05万吨,其中约90%的产能集中在中国。从产量来看,2023年我国三氯蔗糖产量约2.1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87.5%。从内销量来看,2023年我国三氯蔗糖约为‌4527吨‌‌,占比全球比重‌26%‌,仅次于美国。

2025年11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