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是农业大国,秸秆可收集资源量超7亿吨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秸秆综合利用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及穗部的统称,是农作物籽实收获后的残留部分,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残余资源。我国是农业大国,秸秆资源丰富。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农作物播种面积超1.7万亿平方米,粮食产量超7亿吨,秸秆可收集资源量达7.33亿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政策推动,我国成全球最大秸秆综合利用国
秸秆综合利用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途径,主要通过肥料化利用、饲料化利用、能源化利用、基料化利用、原料化利用技术将秸秆变废为宝。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为秸秆资源化利用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此后,各部门积极响应,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如2024年12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秸秆离田利用,强化秸秆收集、储运、加工、利用等全产业链开发,发展成型燃料、食用菌基质、人造板材等产业,培育一批秸秆收储和利用主体,到203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8%以上。
我国秸秆行业相关政策
| 时间 | 政策 | 发布部门 | 主要内容 |
| 2023.12 |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 | 发改委 | 将“农林牧渔业-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秸秆肥料化利用、秸秆饲料化利用、秸秆能源化利用、秸秆基料化利用、秸秆原料化利用等)”列为鼓励类。 |
| 2024.10 | 《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 | 农业农村部 | 持续推进智能农机创新,在规模化应用场景下实现精准整地、精准播种、变量施药、变量施肥、变量灌溉、收获减损、运输减损、仓存减损、秸秆合理利用等精准作业。将“青海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农田残膜和 |
| 2024.11 | 《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25年本)》 | 发改委 | 农药兽药肥料包装物回收、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受污染耕地治理相关技术开发及应用”列为西部地区新增鼓励类产业。 |
| 2024.12 | 《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 | 农业农村部 | 推动秸秆离田利用。强化秸秆收集、储运、加工、利用等全产业链开发,发展成型燃料、食用菌基质、人造板材等产业,培育一批秸秆收储和利用主体。到203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8%以上。 |
| 2025.02 | 《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 中共中央国务院 | 支持秸秆综合利用,精准划定禁烧范围,依法依规落实禁烧管控要求。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政策推动下秸秆综合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秸秆综合利用国。根据数据,2022年我国秸杆综合利用量在6.62亿吨左右,占全球的比重达23.76%,超过美国的18.31%、欧洲的8.15%。2024年我国秸秆综合利用量进一步增长至6.45亿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国内秸秆综合利用呈现多元利用局面,还田、饲料化占比较大
从具体利用情况看,国内秸秆综合利用呈现机械化还田为主,肥料化、饲料化为辅,基料化与原料化等新兴应用发展的多元利用局面。根据数据,我国秸秆饲料化占比20.2%,基料化与原料化占比1.9%,食用菌基料领域占比2.28%,燃料领域占比9.31%,还田及其他占比66.3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秸秆综合利用仍面临经济性瓶颈,需秸秆收储运网络及精深加工技术协同发力
秸秆产品终端应用空间广阔,但传统的秸秆利用仍面临经济性瓶颈:秸秆用于生物质发电时,度电成本高于煤电厂;用于沼气项目时,大多亏损;做成秸秆餐具时,成本较塑料制品高40%;饲料化利用成本也高于青储玉米。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秸秆经济性低,主要受收储运成本高、产业化水平不足两大因素影响。
收储运成本高:受地理条件限制,国内秸秆资源分布分散,收集运输效率低、成本高。从玉米秸秆来看,东北地区玉米秸秆收储运成本约150元/吨,一些地方成本甚至超过300元/吨,制约了秸秆资源的规模化利用。健全的收储运体系是降低秸秆利用成本的基础,政府应加快构建覆盖全区域的秸秆收储运网络,在秸秆产地半径合理区域内新建或改扩建一批可持续利用的收储运网点,形成“重点县有收储中心、重点村有收储点”的体系。同时,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种植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利用现有设施参与秸秆收储,提升收储能力。
产业化水平不足:我国秸秆综合利用行业仍处于发展阶段,市场内多为中小型民营企业,行业集中度较低。企业可与科研院所合作,瞄准秸秆“五化”利用的高附加值方向(如高密度燃料、环保建材、生物基材料等),研发秸秆精深加工技术和新产品,从而推动我国从秸秆资源大国向秸秆资源强国迈进。
秸秆综合利用相关技术
| 技术 | 简介 |
| 压块成型技术 | 压块成型技术是秸秆能源化利用的基础技术之一。它通过 150℃高温高压工艺,将松散的秸秆压缩成密度高达 1.2g/cm³ 的燃料块。这一过程不仅大幅减小了秸秆的体积,使其便于储存和运输,还提高了秸秆的能量密度,使其成为一种优质的固体燃料。黑龙江肇东的秸秆压块成型燃料分散供暖项目,就是这一技术的生动实践。该项目建设了秸秆压块成型燃料加工站,通过压块成型技术,将秸秆转化为高效的供暖燃料。数据显示,1 吨秸秆压块可替代 0.7 吨标煤,为当地 350 户村民提供了清洁、高效的供暖服务。在供暖季节,村民使用秸秆压块燃料比使用煤炭节省了 22.8 万元的开支,真正实现了经济与环保的双赢。 |
| 热解炭气联产 | 热解炭气联产技术则是秸秆能源化利用的 “高阶玩法”。如湖北郧西通过 “秸秆→炭 + 气 + 油” 全产业链模式,每小时处理 0.5 吨秸秆,可产出 100m³ 燃气、0.15 吨生物炭和 0.08 吨木醋液。其中,产出的燃气热值高达 18MJ,可直接用于炊事、供暖等;生物炭则可加工成炭基肥,用于改良土壤,提高农作物产量;木醋液更是具有广泛的用途,可作为医药原料、农药助剂等。通过热解炭气联产技术,秸秆的综合附加值提升了 5 倍,实现了从 “田间垃圾” 到 “黑色黄金” 的华丽转身。 |
| 沼气升级技术 | 沼气升级技术则聚焦于提升秸秆沼气的品质和利用效率。丹江口市将秸秆与畜禽粪便混合发酵,建成了 83 处小型沼气工程。通过优化发酵工艺,产气效率提升了 40%,使沼气的产量大幅增加。不仅如此,当地还将沼渣加工成有机肥,售价达 800 元 / 吨,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这种 “种植 - 养殖 - 能源 - 肥料” 的闭环模式,不仅解决了秸秆和畜禽粪便的处理难题,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清洁能源和优质肥料,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 直燃发电技术 | 直燃发电技术是秸秆能源化利用的重要方向之一。国能生物发电集团在南部县建成的年处理 20 万吨秸秆的电厂,是这一技术的代表性项目。该电厂采用先进的直燃发电技术,发电效率达 38%,相当于每年减排 CO₂ 12 万吨,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贡献。为了确保秸秆的稳定供应,电厂还配套开发了 “秸秆银行” 收储体系,覆盖周边 50 个村。这一体系不仅解决了秸秆的收储运难题,还为农民提供了额外的收入来源,实现了企业与农民的互利共赢。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zl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