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AI 数据中心推动全球高速铜缆行业跨越式增长 中国企业技术狂飙 市场整合趋势或加强

一、AI 数据中心推动,全球高速铜缆市场规模有望实现跨越式增长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高速铜缆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显示,高速铜缆是指传输速率≥10Gbps、具备低损耗与高抗干扰能力的铜基互连组件,核心功能是实现电子设备内部及设备间的高速信号传输。其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与差分信号传输技术:通过两根绞合的铜导线形成差分对,将电信号转换为差分信号进行传输,利用两根导线中电流的相位差抵消外部电磁干扰,同时减少信号串扰。

高速铜缆凭借低成本、低功耗、高带宽优势,成为数据中心的核心基础设施部件。目前高速铜连接在 AI/HPC 数据中心中机柜内互联应用较为广泛,典型分布区域包括背板连接、外部 I/O连接、服务器内部线、近芯片连接。

英伟达采用铜互连方案,显著拉动全球高速铜缆需求。2024 年 3 月,英伟达在 GTC 大会中发布多节点、高密度、液冷型的机架级系统 GB200, GB200 新架构的亮点在于大量采用“铜互连”设计,从 DGX H100 到 GB200 呈现明显的“铜进”趋势。2025年英伟达推出的新产品Rubin CPX,芯片带宽翻倍,背板互联总带宽达115Tb/s,背板铜缆数量从5184根跳增至10368根;GB300较GB200铜缆用量再提升50%。机柜内芯片-背板-交换全链路铜缆化,成为缓解PCB信号衰减与功耗压力的唯一可行方案,将直接放大高速铜缆市场的需求潜力。

除英伟达外,海内外 AI 数据中心也同样积极引入铜互联方案。特斯拉 dojo、xAI、谷歌 TPU 均使用了定制铜缆或 DAC、AEC 作为短距互联方案。在国内,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大型数据中心用户率先在新建基地中快速切入 10G/25G DAC,并迅速规模化;以腾讯为代表的大型数据中心在>5m 需求的场景中引入了有源铜缆 ACC 作为更长距离需求的补充。

在算力中心及 AI计算的推动下,全球高速铜缆市场规模有望实现跨越式增长,将在高速通信电缆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全球高速铜缆市场规模达12 亿元,同比增长100.0%,占全球高速通信电缆总市场规模的比重达48.0%。预计2029年全球高速铜缆市场规模达49 亿元,同比增长16.7%,占全球高速通信电缆总市场规模的比重达49.0%。

在算力中心及 AI计算的推动下,全球高速铜缆市场规模有望实现跨越式增长,将在高速通信电缆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全球高速铜缆市场规模达12 亿元,同比增长100.0%,占全球高速通信电缆总市场规模的比重达48.0%。预计2029年全球高速铜缆市场规模达49 亿元,同比增长16.7%,占全球高速通信电缆总市场规模的比重达49.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中国企业技术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高速铜缆行业整合趋势或加强

全球高速铜缆行业分布集中。根据数据,2024 年全球五大高速铜缆制造商合计占据87%市场份额。其中中国企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沃尔核材完成 800G 高速通信线开发,单通道 224G 产品已量产交付,凭借新材料技术在高频传输等方面优势显著,实现对安费诺等铜缆连接器国际大厂的供货。沃尔核材2024 年全球市场份额约 25%,位居全球第二。立讯精密实力强劲,基于自研散装电缆技术,开发出 112G、224G 等高速铜缆产品,实现全链条垂直一体化整合,技术全球领先,服务英伟达等大客户。兆龙互连产品丰富,涵盖 25G-800G不同速率的高速无源铜缆,掌握核心设计与制造工艺,积累深厚,客户包括字节跳动等。华丰科技深耕高速背板连接器,推出 10Gbps 产品打破国外垄断,与华为、中兴等通信巨头合作紧密。

全球高速铜缆行业分布集中。根据数据,2024 年全球五大高速铜缆制造商合计占据87%市场份额。其中中国企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沃尔核材完成 800G 高速通信线开发,单通道 224G 产品已量产交付,凭借新材料技术在高频传输等方面优势显著,实现对安费诺等铜缆连接器国际大厂的供货。沃尔核材2024 年全球市场份额约 25%,位居全球第二。立讯精密实力强劲,基于自研散装电缆技术,开发出 112G、224G 等高速铜缆产品,实现全链条垂直一体化整合,技术全球领先,服务英伟达等大客户。兆龙互连产品丰富,涵盖 25G-800G不同速率的高速无源铜缆,掌握核心设计与制造工艺,积累深厚,客户包括字节跳动等。华丰科技深耕高速背板连接器,推出 10Gbps 产品打破国外垄断,与华为、中兴等通信巨头合作紧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高速铜缆制造商基本情况

企业 业务布局细分 应用场景 技术优势
立讯精密 拥有 DAC、ACC 等高速铜缆产品,开发出 112G、224G 甚至上探 448G 的相关互联产品,基于自主研发的散装电缆技术开发了 112G PAM4 无源铜缆(DAC)、112G PAM4 有源铜缆(ACC),224G 电连接产品实现了连接器、铜缆和线束组装的全链条垂直一体化整合 数据中心、通信基站、AI服务器等 可提供超过 800 Gbps 的聚合数据吞吐量,技术实力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兆龙互连 高速无源铜缆产品(DAC)有 25G、100G、200G、400G 等不同速率的产品,涵盖了从 100G、200G 到400G、800G 的产品线,还试生产 800G 组件,布局AEC(如单通道 112G 产品批量交付) 数据中心、网络结构化布线、智能安防、通信设备、工业互联网等 掌握高速平行传输对称电缆的核心设计与制造工艺,在信号仿真、模具设计等领域积累深厚,拥有“研发-制造-认证”全链条能力
中航光电 形成一系列具备独立知识产权的高速互连产品 通讯网络、数据中心、高端医疗、工业等 深耕高速传输技术多年,在高速连接器及线缆模组研发、生产制造等方面经验丰富
沃尔核材 完成了 800G 高速通信线的开发,部分规格已通过客户验证,已锁定未来一年的部分产能预订,自主研发的单通道 224G 高速通信线也已实现量产并批量交付 数据中心、服务器、交换机、工业路由器等 将新材料技术与铜缆高速连接器相结合,在高频传输、抗干扰等方面表现出色
胜蓝股份 生产应用在服务器等算力设备及飞行汽车的铜缆高速连接器产品 服务器、飞行汽车等 产品可应用于多种高速场景
意华股份 专注于背板连接器环节,开发出 800G 高速连接器并进入客户小批量试用阶段,生产的 QSFP56/QSFPDD 200G/400G 高速连接器及高速铜缆连接器已实现批量交付 5G 基站、数据中心、汽车领域 国内少数具备高速连接器量产能力的企业之一
博创科技 聚焦 DAC 转换器环节 数据通信领域 产品以高性能、低功耗为特点,应用于数据中心互联的 800G 高速有源铜缆具备量产条件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当前高速铜缆发展面临信号衰减、散热、材料、集成密度挑战。为突破现有瓶颈,行业正聚焦三大新兴技术方向。技术创新将是铜缆行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未来,铜缆将朝着更高传输速率、更低信号衰减、更强抗干扰能力方向发展,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通信需求。企业将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型材料和制造工艺,提升铜缆性能,行业整合趋势或加强。

高速铜缆四大技术瓶颈

技术瓶颈 简介
信号衰减 速率提升至112Gbps PAM4后,铜导线的趋肤效应与介质损耗加剧,10米传输距离内信号衰减可达15dB,需依赖复杂均衡算法补偿,增加了芯片设计难度。
散热 有源铜缆(AEC)内置芯片在高速率下功耗密度达5W/cm²,传统风冷散热难以满足需求,需配套液冷系统,增加了应用成本。
材料 现有无氧铜导线的导电率已接近理论极限(5.96×10⁷S/m),绝缘介质(如PTFE)的介电常数稳定性难以满足800G+速率下的信号完整性要求。
集成密度 连接器引脚间距最小已达0.4mm,进一步缩小将导致信号串扰急剧增加,限制了单连接器的通道数量(当前最高64通道)。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高速铜缆行业聚焦三大新兴技术

新兴技术 简介
共封装铜互连(CPC) 将铜缆连接器直接集成到芯片封装内,实现“芯片-铜缆”直连,传输距离缩短至毫米级,信号损耗降低60%以上。博通与Samtec合作的CPC方案已实现512通道、102.4T吞吐量,计划应用于下一代3.2T交换机。
新型材料应用 研发高导电率铜合金(如铜银合金)提升导电性能,采用纳米复合材料(如石墨烯增强PTFE)降低绝缘介质损耗,目前实验室阶段的铜银合金导线导电率较传统无氧铜提升15%。
智能互连技术 在铜缆中集成温度传感器与信号监测芯片,实时监控传输链路状态,通过自适应均衡算法动态调整信号参数,提升系统可靠性。华为CloudEngine 16800交换机已采用该技术,互连链路故障率降低25%。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zlj)

0930 定制海报(邮箱右下)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基石工艺迎风起 我国半导体湿法清洗设备行业市场规模超百亿 国产突围

基石工艺迎风起 我国半导体湿法清洗设备行业市场规模超百亿 国产突围

湿法清洗,作为贯穿芯片制造数百道工序、决定最终良率的基石工艺,正随着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巨轮同步破浪前行。当前,行业呈现出“外资主导,国产突围”的鲜明格局。在晶圆厂大规模扩产、国家政策强力支持及供应链安全需求的三重驱动下,这片曾经由国际巨头牢牢掌控的市场,正为国产设备商敞开历史性的窗口。

2025年10月05日
半导体制造的“隐形铠甲”:我国半导体设备表面处理服务行业迎发展良机

半导体制造的“隐形铠甲”:我国半导体设备表面处理服务行业迎发展良机

在芯片良率的生死局中,半导体设备表面处理服务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赋能者”与“守护者”角色。它通过精密清洗、阳极氧化、熔射再生等尖端工艺,为设备零部件披上耐腐蚀、抗污染的“隐形铠甲”,直接决定了制造工艺的稳定性与芯片的最终性能。随着中国晶圆产能的狂飙突进与制程技术的不断攀登,这一隐秘而关键的赛道正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2025年10月04日
应用场景多维增长 我国柔性印制线路板(FPC)行业驶入千亿新蓝海

应用场景多维增长 我国柔性印制线路板(FPC)行业驶入千亿新蓝海

作为电子产品实现“轻、薄、短、小”的关键血脉,柔性印制线路板(FPC)正突破消费电子的传统边界,在汽车电子、可穿戴设备的浪潮中迎来新一轮爆发。下游应用的“多点开花”,驱动中国FPC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并正从智能手机的“一极独大”,向“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双轮驱动的崭新格局演进,开启波澜壮阔的增量空间。

2025年10月03日
下游扩产潮涌 我国显示面板设备零部件行业百亿市场需求正被点燃

下游扩产潮涌 我国显示面板设备零部件行业百亿市场需求正被点燃

显示面板设备零部件,虽隐匿于终端产品之后,却是支撑中国迈向“显示强国”的战略基石。当前,在京东方、TCL华星、深天马等下游面板产能持续扩张与技术迭代的双重驱动下,这一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增长机遇。数据显示,仅加工类零部件直接采购规模预计将从2023年的47.8亿元激增至2028年的81.3亿元。

2025年10月02日
我国PECVD设备行业分析:下游需求爆发 拓荆科技为龙头企业且量产规模扩大

我国PECVD设备行业分析:下游需求爆发 拓荆科技为龙头企业且量产规模扩大

作为半导体、光伏与显示面板制造的“镀膜”核心,PE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凭借其低温沉积、高膜层质量与卓越的工艺适应性,已成为现代电子产业不可或缺的关键装备。在半导体国产替代浪潮与光伏技术快速迭代的双重驱动下,我国PECVD设备行业下游需求爆发。同时,随着本土产业链协同创新的深化,一个由国产力量主导的PE

2025年10月02日
MLED强势增长 COB封装行业产能随之扩张并加速渗透 面板企业抢食扩大产业格局

MLED强势增长 COB封装行业产能随之扩张并加速渗透 面板企业抢食扩大产业格局

近年来,随着价格下探,小间距LED显示屏替代传统LED显示屏效应显现。2018-2023年全球小间距LED显示屏市场规模由2611百万美元增长至5157百万美元,占LED显示屏的比重由39.92%提升至55.31%。预计2027年全球小间距LED显示屏市场规模达12212百万美元,占LED显示屏的比重达58.74%。L

2025年10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