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丁辛醇市场供需两旺 行业产能持续扩张 产量与消费量整体不断增长

前言:近年来,我国丁辛醇市场呈现供需两旺格局。从供给端来看,受益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原料丙烯供应较为充足,叠加前期辛醇行业景气度较高,高盈利以及高进口依存度的影响,我国丁辛醇产能呈现扩张状态,产量总体上也呈增长趋势。从需求端来看,2019-2023年我国丁辛醇的实际消费量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从应用领域来看,当前,增塑剂、丙烯酸丁酯是丁辛醇主要的应用领域。

一、行业相关定义及产业图解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丁辛醇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2025-2032年)》显示,丁辛醇是一种丁醇和辛醇合成的有机物,具有特殊的气味,能与水及多种化合物形成共沸物,均有中等毒性的性质。丁辛醇行业的产业链结构由上游原材料、中游生产和下游应用三个主要部分组成。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丁烯、丙烯、合成气等,这些是合成丁辛醇的基础原料;中游生产环节涉及将这些原材料通过化学工艺转化为辛醇;下游应用则非常广泛,包括增塑剂以及常用于胶粘剂的丙烯酸丁酯、醋酸丁酯等。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二、行业供给情况

1、主要原料丙烯供应较为充足

丁辛醇原材料主要包括丁烯、丙烯、合成气等。其中丙烯是生产丁辛醇的主要原料。丙烯工业作为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世界上将丙烯产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基于下游产业的旺盛需求,我国丙烯产能和产量均逐年增长趋势。这为丁辛醇生产提供了充足的供应。

从产能来看,2022 年我国丙烯总产能达到 5340.6 万吨/年,新增产能 543 万吨。到2023 年我国丙烯产能达到 6168.6 万吨/年,新增产能 828 万吨。并预计2024-2025 年仍是丙烯产能投放的高峰阶段。从产量方面来看,2022 年丙烯行业因亏损因素导致的经济性停车以及因释放产能导致的供应承压增加,从而行业整体开工率下滑。2023 年国内丙烯产量持续下滑,为 4444.1 万吨,且由于产能扩张较快,开工率持续下滑。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2、产能呈现扩张状态,新项目接连落地

近年受益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叠加前期辛醇行业景气度较高,高盈利以及高进口依存度的影响,我国丁辛醇产能呈现扩张状态,且生产厂家越来越注重通过增强产业链一体化运作来降本增效,提升整体竞争力。到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丁辛醇第一生产大国。有数据显示,全球丁辛醇生产能力约 1700 万吨/年。其中我国丁辛醇产能占全球比重的1/3,位居第一。截至 2023 年底,我国正丁醇有效产能约为 280.6 万吨/年,辛醇有效产能约为 294.0 万吨/年。

进入2024年以来,受市场高景气度影响,包括漳州古雷、广西华谊新材料、富海石化等公司陆续扩产或新建项目。这类大型丁辛醇项目的推进和实施,将进一步扩大市场供应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024年以来部分丁辛醇扩产或新建项目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规模及内容 建设工期 项目总投资
漳州古雷50万吨/年丁辛醇项目 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 项目占地面积约789亩,拟建设50万吨/年丁辛醇、80万吨/年醋酸、40万吨/年醋酸乙酯(含20万吨/年无水乙醇)、15万吨/年醋酐、15万吨/年DOA(己二酸二辛酯)、液体二氧化碳30万吨/年(干冰10万吨/年)等生产装置。 2025年3月至2026年12月 /
广西华谊新材料32万吨/年丁辛醇及丙烯酸酯项目 广西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化产业园内 项目建设生产能力为32万吨/年丁辛醇装置(16万吨/年正丁醇+16万吨/年异辛醇)、8万吨/年丙烯酸异辛酯装置,以及配套的中间储罐、产品储罐、变配电站、机柜间、冷冻站、焚烧炉等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 18个月 /
富海石化丁辛醇项目 东营港化工产业园内 项目新建原油加工规模为1500万吨/年,新建1500万吨常减压蒸馏装置(含轻烃回收)、300万吨浆态床渣油加氢裂化、220万吨蜡油加氢处理、200万吨蜡油催化裂化、100万吨催化汽油加氢、60万吨催化产品精制、50万吨催化LPG分离、220万吨连续重整、200万吨抽提与芳烃分离、200万吨柴油加氢改质、300万吨柴油加氢裂化、260万吨蜡油加氢裂化装置、10万吨MTBE、20万吨烷基化、4×10万吨硫黄回收、10万标立/时1#PSA和2#PSA、200万吨POX、12万吨PPC、120万吨航煤加氢、80万吨C3C4分离、20万吨丁辛醇等22套工艺装置及其配套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 / 317.9996亿元
海伟石化微界面丁辛醇项目 / 此次签约的单线40万吨微界面丁辛醇项目,采用了目前世界上压力最低、投资最低、能耗最低、成本最低、技术最先进的丁辛醇生产工艺包技术,真正体现了高效化、低碳化和绿色化的技术升级和颠覆,突破了丁辛醇生产装置的“卡脖子”技术。下一步,科技园将加强与南京大学的研产贯通合作,努力推动项目“从研到产”,真正在园区落地转化,全力打造新材料产业创新高地。 / 200.8亿元
潍焦集团丁辛醇项目 薛城化工产业园内 总投资50亿元,以煤、苯、丙烯等为主要原料,建设下游多套装置,其中包含25万吨/年丁辛醇装置1套及18万吨/年苯胺项目装置1套。 / /
荣盛内蒙古丁辛醇项目 / 项目将建设煤气化装置(生产合成气20.05万吨/年、一氧化碳28.21万吨/年、氢气0.27万吨/年)、50万吨/年醋酸装置、35万吨/年醋酸乙烯装置、3×35万吨/年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树脂/低密度聚乙烯树脂装置、40万吨/年丁辛醇装置、30/62万吨/年丙烯酸及酯装置等生产装置,以及配套的公用工程、储运工程、环保工程及辅助生产设施。 2025年7月1日至2029年6月30日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当前,我国境内大部分丁辛醇生产企业产能集中在 25~30 万吨左右,只有鲁西化工、浙江卫星能源有限公司、诚志股份及发行人等少数企业产能达到或超过50 万吨。

目前行业内年产能 25 万吨以上的丁辛醇企业具体情况(单位:万吨/年)

企业名称 正丁醇产能 辛醇产能 异丁醇/醛产能 折算后丁辛醇产品产能
鲁西化工 30 41 10 81
浙江卫星能源有限公司 36 36 6 8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41.5 33 0 74.5
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7 28 4 50
诚志股份 0 44.5 4 50
广西华谊新材料有限公司 27 0 2.7 32
中国石化 5 25.5 1.5 32
华昌化工 12 16 3 31
万华化学(烟台)石化有限公司 30 0 0 30
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 27.5 0 0 27.5
山东建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0 21 4.5 25.5
利华益利津炼化有限公司 8.5 14 2.5 25
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0 20 3 25
安徽曙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1.5 4.58 30 50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3、产量总体上呈增长趋势

随着总产能不断扩张以及受下游产品终端需求驱动,近年来我国丁辛醇产量总体上也呈增长趋势。数据显示,2023 年正丁醇和辛醇的产量分别为 227.6 万吨和 246.0 万吨,与 2019 年度的 183.6 万吨和194.4 万吨相比,呈现明显增长。而结合正丁醇、辛醇有效产能情况,截至 2023 年底,我国正丁醇、辛醇产能利用率分别为 81.12%、83.67%,均处于较高水平。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二、行业需求情况

1、实际消费量整体呈现增长趋势

2019-2023年我国丁辛醇的实际消费量整体呈现增长趋势。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辛醇实际消费量从211.1万吨增长到275.2万吨;正丁醇实际消费量从203.2万吨增长到242.3万吨。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2、增塑剂、丙烯酸丁酯是主要应用领域

从市场应用来看,当前,增塑剂、丙烯酸丁酯是丁辛醇主要的应用领域。

增塑剂方面:增塑剂又称塑化剂,是在工业生产上被广泛使用的一种高分子材料助剂,普遍应用于塑料制品、混凝土、泥灰、水泥、石膏、化妆品及清洗剂等材料中。

增塑剂是世界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塑料助剂之一。在经历 2018 -2021年规模快速增长期后,进入2022年,受需求端负反馈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增塑剂市场规模呈现小幅下滑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增塑剂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17.5亿元,同比下降1.3%。

增塑剂是世界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塑料助剂之一。在经历 2018 -2021年规模快速增长期后,进入2022年,受需求端负反馈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增塑剂市场规模呈现小幅下滑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增塑剂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17.5亿元,同比下降1.3%。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丙烯酸丁酯方面:丙烯酸丁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7H12O2,为无色透明液体,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自2020年以来,丙烯酸丁酯产量呈现相对稳定状态。数据显示,到2023 年我国丙烯酸丁酯产量达到了 155 万吨。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阻燃剂行业: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产品结构正不断优化升级

我国阻燃剂行业: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产品结构正不断优化升级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对电缆系统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特别是在阻燃性、耐热性等关键性能指标上,这直接带动了电线电缆专用阻燃剂的需求增长。此外,从车载零配件到充电桩外壳,大量采用工程塑料的部件都需要添加阻燃剂,进一步扩大了应用需求。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产量和销量不断攀升,为阻燃剂行业带来显著新增量。数

2025年07月23日
海外市场正逐渐成为我国SBS行业重要新增点 产能区域集中化趋势明显

海外市场正逐渐成为我国SBS行业重要新增点 产能区域集中化趋势明显

2020-2024年期间,我国SBS产量和表观消费量整体下滑。但同期出口市场表现亮眼,出口量快速增长,实现45.6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与此同时,出口量占产量的比重从2.24%显著提升至12.07%,表明海外市场正逐渐成为我国SBS行业重要的新增长点。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我国SBS行业存在“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供给不足”

2025年07月23日
中国聚烯烃产业:产能产量高增但需求放缓 高端聚烯烃技术突破使进口依赖度下降

中国聚烯烃产业:产能产量高增但需求放缓 高端聚烯烃技术突破使进口依赖度下降

随着产能扩张,我国聚乙烯、聚丙烯产量持续增长。2018-2024年我国聚乙烯、聚丙烯产量年复合增速分别为10.06%、8.71%,增长速度相对较快,市场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而聚乙烯、聚丙烯需求增速有所回落,2018-2024年间聚乙烯、聚丙烯表观消费量年复合增速分别为5.56%、6.69%,增长速度相对较慢,我国聚烯烃

2025年07月22日
我国LED封装胶行业分析:应用场景多元化 汽车、Mini-LED、Micro-LED将为市场带来新增量

我国LED封装胶行业分析:应用场景多元化 汽车、Mini-LED、Micro-LED将为市场带来新增量

随着市场存量LED光源、灯具二次替换的产品需求,以及商业活动、文化旅游、体育赛事、农业照明等消费需求明显恢复,照明市场凭借刚需属性、供应链优势快速发展,打开LED封装胶行业增长空间。按下游应用环节产值计算,中国LED照明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6388亿元上升到2023年的约701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6%,预计

2025年07月22日
我国胶粘剂行业存在结构性矛盾 出口量持续上升 贸易顺差逐渐扩大

我国胶粘剂行业存在结构性矛盾 出口量持续上升 贸易顺差逐渐扩大

近年来,我国胶粘剂产量持续上升,2023年实现4.62%的同比增长。销售额则在2019-2022年保持连续增长态势,但2023年回落至1140.9亿元,较2022年下降0.91%。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胶粘剂行业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矛盾,呈现“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低端产能相对过剩”的特征。从进口数据看,2019-2024年间,行

2025年07月22日
我国己二胺下游消费高度集中 产能实现跨越式提升 价格震荡下行

我国己二胺下游消费高度集中 产能实现跨越式提升 价格震荡下行

在上游原材料己二腈国产化进程加快,以及下游聚酰胺66和HDI需求强劲释放的双重驱动下,我国己二胺行业产能实现跨越式提升,由2022年的66.5万吨激增至2024年的137.1万吨,增幅高达106%。与此同时,其价格整体震荡下行。

2025年07月22日
聚丙烯扩产带动成核剂行业需求增多 厂商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呈和科技处龙头地位

聚丙烯扩产带动成核剂行业需求增多 厂商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呈和科技处龙头地位

近年来,国内聚乙烯、聚丙烯持续扩产,带动成核剂市场需求快速增多。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聚乙烯、聚丙烯产能分别为3431万吨、4369万吨,同比增长5.86%、9.39%。2024年我国成核剂需求量为1.3万吨,同比增长18.18%。

2025年07月16日
我国POE行业:汽车轻量化带来发展机遇 多家企业积极推进产能布局

我国POE行业:汽车轻量化带来发展机遇 多家企业积极推进产能布局

我国POE行业长期面临较高的技术准入门槛,核心难点集中在三大关键技术领域:茂金属催化剂研发、高碳α-烯烃制备以及聚合工艺优化。这些核心技术长期被埃克森美孚、陶氏化学等国际化工巨头所垄断。由于技术积累不足且产业化起步较晚,在2023年之前我国POE产品完全依赖进口,产业发展严重受制于人。

2025年07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