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智能驾驶带动汽车传感器行业增长 环境感知传感器为主流 国产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前言:随着技术进步,汽车智能化不断进阶,根据数据,2023 年全球及我国高级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市场渗透率超过 50%,这对传感器数量及功能也提出了更多和更高需求。2023年我国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达762亿元。随着汽车智能不断向高阶迈进,预测到2024年、2025年、2026年我国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830亿元、903亿元、982亿元。汽车传感器可分为车身感知传感器和环境感知传感器。在汽车高级智能趋势下,主流新车上摄像头、雷达等智能环境感知产品数量明显增多,环境感知传感器成为汽车传感器市场主流,需求占比达72%。在政策支持及汽车行业对安全性的需求增多的背景下,车身感知传感器正从传统机电技术向MEMS技术转变。随着MEMS渗透,车用场景趋向多元化,单车车身感知传感器搭载数量将增加,市场需求有望增多。从行业竞争看,博世、英飞凌、安森美等国际巨头仍然占据全球汽车传感器较大市场份额,但是在一些细分领域,已有本土企业正在向全球龙头迈进。随着多家新势力车企通过多种形式寻求对核心部件垄断供给的突破,国产厂商有望凭借优异的产品性价比和本土化服务优势,抢占外资企业更多的市场份额。

智能驾驶高阶迈进带动汽车传感器行业持续增长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汽车传感器‌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汽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把非电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方式向汽车计算机提供包括车速、温度、发动机运转等各种工况信息,使汽车实现自动检测和电子控制。汽车传感器是实现汽车自动驾驶的核心硬件。伴随智能电动汽车渗透率的快速攀升,汽车传感器行业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随着技术的进步,汽车智能化不断进阶,根据数据,2023 年全球及我国高级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市场渗透率超过 50%,这对传感器数量及功能也提出了更多和更高需求。

随着技术的进步,汽车智能化不断进阶,根据数据,2023 年全球及我国高级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市场渗透率超过 50%,这对传感器数量及功能也提出了更多和更高需求。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23年我国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达762亿元。随着汽车智能不断向高阶迈进,预测到2024年、2025年、2026年我国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830亿元、903亿元、982亿元。

2023年我国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达762亿元。随着汽车智能不断向高阶迈进,预测到2024年、2025年、2026年我国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830亿元、903亿元、982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汽车传感器以环境感知传感器为主车身感知传感器需求有望增多

根据使用目的不同,汽车传感器可分为车身感知传感器和环境感知传感器。

环境感知传感器主要分为车载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均属于智能传感器。环境感知传感器实现了单车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能力,帮助汽车计算机获得环境信息并做出规划决策,为车辆智能化驾驶提供支持。在汽车高级智能趋势下,主流新车上摄像头、雷达等智能环境感知产品数量明显增多。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环境感知传感器市场需求占比达72%,其中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分别占比28%、23%

主流车型的智能驾驶传感器搭载情况

企业

新势力

外资

自主

车型

特斯拉

蔚来ET7

小鹏G9

理想L9

宝马iX

本田Legend

福特MustangMach-E

智己L7

吉利极氪001

自动驾驶级别

L2+

L3日本

L2+

硬件方案

激光雷达

-

1

2

1

-

5

-

预留接口

-

摄像头

8

11+1

11+1

11+1

6+1

6+1

6+1

11+1+3

12+2+1

毫米波雷达

1

5

5

1

5

5

5

5

1

超声波雷达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高精度地图

-

-

高精度定位

-

-

V2X

-

5GV2X

-

-

5GV2X

-

4G2X

-

-

计算平台

2*TeslaFSD144TOPS

4*英伟达Orin-X1016TOPS

2*英伟达Orin-X508Tops

2*英伟达Orin-X508Tops

28核处理器的DenVerton芯片+2EyeQ5H芯片+1颗英飞凌Aurix芯片

瑞萨R-CarV3U60TOPS

英飞凌Aurix芯片、MobileyeeyeQ4图片处理芯片、TITDA环视摄像头芯片和恩智浦TreeRunner传感器芯片

英伟达Xavier30TOPS(可升级Orin

2*MobileyeEyeQ5(48TOPS)

场景

城市

2022

2023

2022

2023

-

-

-

2022+

2022

高速

-

√(支持脱手)

-

泊车

APA

APA

AVP

APA

APA

-

APA

AVP

AVP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车身感知传感器按照被测量主体的不同主要分为压力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线)加速度传感器、角(加)速度传感器、空气流量传感器、气体传感器。车身感知传感器提高了单车自身的信息化水平,使车辆具备感知自身的能力。在政策支持及汽车行业对安全性的需求增多的背景下,车身感知传感器正从传统机电技术向MEMS技术转变。随着MEMS渗透,车用场景趋向多元化,单车车身感知传感器搭载数量将增加,市场需求有望增多。

根据数据,2020年全球MEMS市场规模达120.48亿美元,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达到182.5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17%。2017 - 2022年我国车用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从22.82亿美元增长到3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

根据数据,2020年全球MEMS市场规模达120.48亿美元,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达到182.5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17%。2017 - 2022年我国车用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从22.82亿美元增长到3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全球汽车传感器市场博世等国际巨头主导国产厂商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从行业竞争看,博世、英飞凌、安森美等国际巨头仍然占据全球汽车传感器较大市场份额,但是在一些细分领域,已有本土企业正在向全球龙头迈进。整体来看,车身传感器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从行业竞争看,博世、英飞凌、安森美等国际巨头仍然占据全球汽车传感器较大市场份额,但是在一些细分领域,已有本土企业正在向全球龙头迈进。整体来看,车身传感器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现阶段,多家新势力车企开展“硬件外采+软件技术自研”的产业布局,一方面由第三方供应商提供智能驾驶传感器硬件,与此同时也通过自研、投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寻求对核心部件垄断供给的突破。凭借优异的产品性价比和本土化服务优势,本土传感器供应商借力突破,抢占了部分外资企业的市场份额。随着国产供应商品牌口碑逐步建立,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我国汽车传感器代表厂商基本情况

企业名称 简介
泰科电子 作为传感器行业巨头,泰科电子较早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等方面进行了技术储备,产品研发更是朝着小型化、低功耗、高精度、多维度、集成化方向发展。泰科电子面向新能源汽车电机电驱研发了高精度旋变传感器,能够精确测量电动机的相位角,还研发了电子液压制动系统(EHB)的制动压力传感器,以及在安全应用里的座椅位置传感器、刹车灯传感器等。
纳芯微 作为国内领先的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公司,纳芯微近年来成长迅速。企业财报显示,2022年纳芯微汽车芯片出货量突破1亿颗,2023年达到1.64亿颗,而2024年仅上半年出货量已超过1.33亿颗。在传感器业务方面,纳芯微主要聚焦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三大品类,覆盖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汽车热管理系统、域控制系统、车身电子以及智能座舱等领域。海外市场是纳芯微目前的重要业务拓展点,纳芯微在德国、日本、韩国、美国都建立了子公司,2024年上半年, 纳芯微已有约15%的营收来自海外市场。
苏州亿波达 苏州亿波达于2021年成立,专注于MEMS的设计、制造、封测以及多传感器融合系统集成。苏州亿波达在产品研发方面进展迅速,其开发的加速度计、陀螺仪、惯性量测单元(IMU)、高精度组合导航定位系统、VRU倾角传感器/NSG寻北仪等产品可应用于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系统、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以及安全气囊弹出系统等,已得到市场认可。
东超科技 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以空中成像技术为重点研发方向。目前,该司可交互空中悬浮成像技术已经在汽车领域实现落地,可布置在中控台的上方、下方,前排座椅的后背、后排中央扶手、车门把手的侧面,既可成像又可交付。如悬浮在中控前方的车载精灵,用户可以与之交互,包括语音交互、点击交互、手势交互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Waymo、特斯拉等布局 我国自动驾驶出租车行业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成本加速下行

Waymo、特斯拉等布局 我国自动驾驶出租车行业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成本加速下行

目前,自动驾驶汽车已在国内外大量布局。海外企业来看,海外两大Robotaxi巨头为Waymo和特斯拉。目前,Waymo服务覆盖旧金山、洛杉矶、凤凰城、奥斯汀等,车队超1500辆,已完成超1000万次无人驾驶付费行程。

2025年09月01日
庞大高净值人群打开豪华车行业空间 国产以技术溢价和性价比优势扭转垄断局面

庞大高净值人群打开豪华车行业空间 国产以技术溢价和性价比优势扭转垄断局面

豪华车是指在设计、制造、装备和性能等方面都具有高品质、高档次的汽车,主要面向高端消费市场。中国高净值人群规模庞大为国内豪华车市场提供足够的潜在客群。2024年我国家庭净资产在千万人民币、亿元人民币、3000 万美元以上的高净值家庭数分别达 206.60万户、13.05万户、8.60万户。

2025年08月31日
汽车产业涌现出新增长点 我国自动驾驶汽车行业替换市场潜力可观

汽车产业涌现出新增长点 我国自动驾驶汽车行业替换市场潜力可观

在自动驾驶技术不断进步、应用场景不断拓展背景下,我国自动驾驶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且也深刻改变着汽车制造、销售、运营、维修、保险等相关行业。长远来看,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地形成和重构,自动驾驶也会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市场带来诸多新增长点,如无人物流车、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等等。

2025年08月29日
千亿空间待释放 我国汽车注塑件行业竞争向材料创新、技术驱动与绿色变革方向倾斜

千亿空间待释放 我国汽车注塑件行业竞争向材料创新、技术驱动与绿色变革方向倾斜

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达40.9%。2025年H1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693.7万辆,同比增长40.3%,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达44.3%。

2025年08月29日
新能源冷藏车行业销量暴涨 混动型空间广阔 头部车企技术“内卷”下市场呈寡占III型

新能源冷藏车行业销量暴涨 混动型空间广阔 头部车企技术“内卷”下市场呈寡占III型

而随着“双碳”战略的深入实施,新能源冷藏车快速渗透,逐渐成为冷链运输队伍主力。2021-2023年我国新能源冷藏车销量由1736辆增长至4740辆,CAGR达65.2%。

2025年08月24日
我国全钢巨胎部分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三大国际巨头垄断全球市场 本土企业奋力追赶

我国全钢巨胎部分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三大国际巨头垄断全球市场 本土企业奋力追赶

全钢巨胎的制造主要依赖于合成橡胶、钢帘线、天然橡胶、化工辅料和炭黑等原材料。其中,橡胶在全钢巨胎制造成本构成中占据显著地位,大约占据40%至50%的比例。而在橡胶之中,又以天然橡胶为主。以海安橡胶全钢巨胎制造成本为例:2024年在海安橡胶全钢巨胎制造成本构成中,橡胶采购金额占比为41.5%,其中天然橡胶采购金额为238

2025年08月21日
供需缺口扩大 我国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红利仍未完全释放 四方势力竞逐

供需缺口扩大 我国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红利仍未完全释放 四方势力竞逐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持续上升,其维修市场供需缺口大,这也吸引越来越多企业入局新能源汽车维修市场,并且形成四大派系(主机厂、电池厂商、独立第三方厂商、保险公司),以争取在市场中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目前,我国新能源维修市场红利仍未完全释放,未来发展前景可观。

2025年08月20日
新能源汽车催生新需求 2030年全球汽车涂料行业市场规模将达304亿美元

新能源汽车催生新需求 2030年全球汽车涂料行业市场规模将达304亿美元

汽车涂料下游应用结构单一,集中在汽车市场,涉及整车制造和售后维修市场,因此其需求和市场规模主要受汽车产量和汽车保有量影响。全球汽车产销量于2018年前经历高速增长时期,自2018年起逐年下滑,受此影响汽车涂料市场规模也相应回落,2020年市场达到历史低点。2021年后全球汽车市场逐步复苏,汽车涂料市场规模也随之修复。

2025年08月1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