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30年全球生命科学仪器规模将超1000亿美元 中国为亚太主要增长动力 国产化率将提高

生命科学仪器下游应用领域广泛,涉及生物医药、IVD、生物安全、食品安全、疾病预防与控制、检验检疫、环境保护及新材料研究等,是高增长的高潜力市场。根据数据,2021 年全球生命科学仪器市场规模达608.5 亿美元。未来,随着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慢性病发病率的上升,癌症、肾脏和甲状腺疾病以及糖尿病等疾病的创新疗法的发展,预计2030年全球生命科学仪器市场规模将超1000亿美元。北美和欧洲占据全球生命科学仪器主要市场,亚太地区发展速度快,其中中国为亚太地区主要增长动力。相比于发达国家,国内生命科学仪器生产起步晚,短期内与进口仪器展开全面的市场竞争面临较大的挑战,导致国内生命科学仪器长期依赖进口。为改变这一情况,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持续鼓励自主创新,生命科学仪器国产化率有望提高。

生命科学仪器下游应用领域广泛,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超1000亿美元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生命科学仪器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4-2031年)》显示,生命科学仪器下游应用领域广泛,涉及生物医药、IVD、生物安全、食品安全、疾病预防与控制、检验检疫、环境保护及新材料研究等,是高增长的高潜力市场。

生命科学仪器下游应用领域广泛,涉及生物医药、IVD、生物安全、食品安全、疾病预防与控制、检验检疫、环境保护及新材料研究等,是高增长的高潜力市场。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根据数据,2021 年全球生命科学仪器市场规模达 608.5 亿美元。未来,随着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慢性病发病率的上升,癌症、肾脏和甲状腺疾病以及糖尿病等疾病的创新疗法的发展,生命科学仪器将进一步增长,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达1063.9 亿美元,2021 -2030 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5.4%。

根据数据,2021 年全球生命科学仪器市场规模达 608.5 亿美元。未来,随着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慢性病发病率的上升,癌症、肾脏和甲状腺疾病以及糖尿病等疾病的创新疗法的发展,生命科学仪器将进一步增长,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达1063.9 亿美元,2021 -2030 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5.4%。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北美和欧洲占据全球生命科学仪器主要市场,中国为亚太地区主要增长动力

北美和欧洲占据全球生命科学仪器主要市场,亚太地区发展速度快。根据数据,美国占全球研究支出的 50%以上。亚太地区已成为近年来增长最快的生命科学仪器市场。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正在越来越多地投资于保健和生物医学基础设施,这使得本区域对高级生命科学研究工具和分析设备的需求激增。

北美和欧洲占据全球生命科学仪器主要市场,亚太地区发展速度快。根据数据,美国占全球研究支出的 50%以上。亚太地区已成为近年来增长最快的生命科学仪器市场。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正在越来越多地投资于保健和生物医学基础设施,这使得本区域对高级生命科学研究工具和分析设备的需求激增。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中国是亚太地区的主要增长动力。中国下游市场的迅速发展为生命科学仪器行业带来发展机遇,其中以生物制药和 CRO 市场最为显著。

数据显示,中国制药市场研发支出由 2015 年的 105 亿美元增长至 2019 年的 211 亿美元,CAGR 约为 19.1%,增速快于全球市场,预计到 2024 年增长至 476 亿美元,2019 到 2024 年 CAGR 预计为17.7%。

数据显示,中国制药市场研发支出由 2015 年的 105 亿美元增长至 2019 年的 211 亿美元,CAGR 约为 19.1%,增速快于全球市场,预计到 2024 年增长至 476 亿美元,2019 到 2024 年 CAGR 预计为17.7%。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中国 CRO 市场规模从 2015 年的 26 亿美元增长至 2019 年的 69 亿美元,CAGR 约为 27.3%,预计到 2024 年有望达到 222 亿美元,CAGR 约为 26.5%。

中国 CRO 市场规模从 2015 年的 26 亿美元增长至 2019 年的 69 亿美元,CAGR 约为 27.3%,预计到 2024 年有望达到 222 亿美元,CAGR 约为 26.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国家出台政策鼓励自主创新,国产化率有望提升

美欧日发达国家企业(如美国赛默飞世尔(Thermo Fisher)、安捷伦(Agilent)、丹纳赫(Danaher)、日本岛津(SHIMADZU)等)在科学仪器产业规模及科技创新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高端科学仪器几乎被发达国家垄断。

相比于发达国家,国内科学仪器生产起步晚,技术理论创新弱,应用支持能力弱,再加之品牌因素的影响,短期内与进口仪器展开全面的市场竞争面临较大的挑战,导致国内市场长期依赖进口。

近年来,为了改善对进口依赖度高的问题,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持续鼓励自主创新。国家政策将科学仪器列入国家重点发展领域,通过重大科技专项等方式,支持国内企业解决卡脖子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国内生命科学仪器企业的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发展,助推相关产品的国产替代。

我国生命科学仪器行业主要政策

时间 政策 发布部门 主要内容
2017年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 发改委 将“智能化实验分析仪器”、“在线分析仪器”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产品。
2018年 《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科技部、财政部 《意见》指出坚持系统布局、能力提升、开放合作、科学管理,大幅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原始创新能力、国际学术影响力、学科发展带动力、国家需求和社会发展支撑力。《意见》从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体系、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能力、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创新等方面给出具体方案,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
2018年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 2018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 通过专项实施,构建“仪器原理验证→关键技术研发(软硬件)→系统集成→应用示范→产业化”的国家科学仪器开发链条,完善产学研用融合、协同创新发展的成果转化与合作模式,激发行业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强化技术创新和产品可靠性、稳定性实验,引入重要用户应用示范、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大幅提升我国科学仪器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018年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 国家统计局 将“实验分析仪器制造”列入“高端装备制造业”行业大类。
2019年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版)》(2020 年1 月 1 日施行) 发改委 将“分析、试验、测试以及相关技术咨询与研发服务,智能产品整体方案、人机工程设计、系统仿真等设计服务”列为鼓励类行业。
2021年 《“十四五”规划和 2035年远景》 全国人大 《纲要》指出,加强高端科研仪器设备研发制造,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形成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实验室体系。
2021年 《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 工信部 规划指出,将重点发展诊断检验、治疗、监护与生命支持、中医诊疗、妇幼健康、保健康复设备与植介入器械。攻关突破基于新一代细胞标记、微流控分析技术的高端细胞分析装备,多功能、集成化检验分析装备,高性能生化分析装备、免疫分析仪、质谱分析设备等。提升面向重大疾病诊断的即时即地检验(POCT)装备产品性能品质。
2021年 《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 国务院 推动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等产业,做大做强生物经济,聚焦生物医药等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形成结构合理、运营高效的实验室体系。
202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全国人大 规定“对境内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科技创新产品、服务,在功能、质量等指标能够满足政府采购需求的条件下,政府采购应当购买;首次投放市场的,政府采购应当率先购买,不得以商业业绩为由予以限制。”
2022年 《关于加快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财政贴息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 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支持高校、职业院校、医院、中小微企业等领域的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
2022年 《“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 发改委 我国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提出要有序发展全基因组选择、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等生物育种技术,发展合成生物学技术。
2023年 《关于研发机构采购设备增值税政策的公告》 财政部、商务部、税务总局 继续对内资研发机构和外资研发中心采购国产设备全额退还增值税。
2023年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 年) 发改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 围绕教育“赋能”和“提升”建设产教实训基地,安排中央预算投资予以支持。本方案提出中央预算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长期贷款三类融资渠道,支持相关院校更新置换先进技术设备。
2024年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国务院 推动符合条件的高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更新置换先进教学及科研技术设备,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有望带动各类理工科教学仪器以及科研分析、实验通用仪器等需求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如2016 年出台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 2020 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 GDP 的比例达到 2.5%,到 2030 年达到 2.8%;到 2050 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根据数据,2014-2023 年我国研究经费投入由 13015.63 亿元增长至 33357.10 亿元,年均复合增速约为 11%。

如2016 年出台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 2020 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 GDP 的比例达到 2.5%,到 2030 年达到 2.8%;到 2050 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根据数据,2014-2023 年我国研究经费投入由 13015.63 亿元增长至 33357.10 亿元,年均复合增速约为 1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三驾马车并驱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增长新潜能被激发 市场迎来新增长周期

三驾马车并驱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增长新潜能被激发 市场迎来新增长周期

作为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消费市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典型的周期波动中不断进化。当前,在“双碳”目标与制造强国战略的指引下,行业正经历着由国内投资驱动向“政策、技术、出口”三轮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与巨大的升级潜力。

2025年11月03日
全球泳池机器人行业分析:百亿美元赛道迎智能化浪潮 无缆化或将引领未来

全球泳池机器人行业分析:百亿美元赛道迎智能化浪潮 无缆化或将引领未来

近年来,全球泳池机器人市场渗透率受多重驱动力而快速上升。尤其是,北美与欧洲作为全球私家泳池存量最大的地区,其设备更新需求构成了行业稳定的基本盘,越来越多消费者倾向于以智能、高效的新型机器人替代老旧的手动设备或初代产品。与此同时,伴随“懒人经济”与消费升级趋势的全球化渗透,尤其是新兴市场中产阶级的壮大,人们为提升生活品质

2025年11月03日
我国平面磨床国产化程度高与高端缺口并存 出口“量额齐升”

我国平面磨床国产化程度高与高端缺口并存 出口“量额齐升”

平面磨床作为磨床市场第二大品类,2025年一季度市场份额约15%,其发展深度受益于汽车、光伏、模具等多领域下游需求的协同拉动。行业整体国产化程度较高,头部国产企业占据主导,但高端供给仍需进口。不过贸易格局正持续优化,2025年1-9月逆差额大幅收窄,出口端更实现“量额齐升”。在技术持续进步与市场需求升级的双重驱动下,行

2025年11月03日
新能源浪潮下我国汽车冲压模具行业迎发展新机遇 本土企业破局高端市场在望

新能源浪潮下我国汽车冲压模具行业迎发展新机遇 本土企业破局高端市场在望

汽车冲压模具,作为连接汽车“设计”与“实物”最关键的桥梁,其开发周期约占整车开发的三分之二,是决定汽车更新换代速度的核心制约因素。一款普通轿车需上千套冲压模具,其复杂性决定了它在汽车工业中不可动摇的基础地位。

2025年10月28日
开启终极能源之门 全球托卡马克行业商业化进程加速 中国超亿招标市场开启

开启终极能源之门 全球托卡马克行业商业化进程加速 中国超亿招标市场开启

托卡马克,作为占据全球核聚变装置47% 份额的绝对主流技术,正从实验室加速迈向能源工程的商业前夜。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等旗舰项目稳步推进,中美欧等主要国家竞相布局,标志着全球研发进入多主体协同、工程化验证的新阶段。

2025年10月28日
中国压力容器各细分市场需求现状分析——大直径压力容器需求呈现显著上升

中国压力容器各细分市场需求现状分析——大直径压力容器需求呈现显著上升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压力容器制造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混业经营到专业的发展历程,已形成了多种体制、类型的生产企业并存的格局。国内压力容器企业早期主要从事低端产品制造,近年来随着行业迅速发展,在产品层次、产业分工、经营规模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目前压力容器行业已经处于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

2025年10月28日
超声波焊接设备行业开启外资与本土企业分庭抗礼时代 新能源汽车引领市场发展

超声波焊接设备行业开启外资与本土企业分庭抗礼时代 新能源汽车引领市场发展

在全球制造业向智能化、精密化加速转型的背景下,超声波焊接技术成为新能源汽车电池模组封装、消费电子精密组件连接及医疗耗材无菌焊接的核心工艺。2024年全球超声波焊接设备市场规模达8.56亿美元,预计2031年全球超声波焊接设备市场规模将增至11.62亿美元,2025-2031年CAGR为4.6%。

2025年10月27日
我国电子水泵行业:新能源汽车领域需求强劲 头部企业优势或将强化

我国电子水泵行业:新能源汽车领域需求强劲 头部企业优势或将强化

电子水泵凭借能耗低、寿命长等优势,成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主流选择,2024年其车用销量超2700万只。同时,受益于技术进步与液冷兴起,其应用正向储能、数据中心等领域延伸,这些新场景进一步打开电子水泵行业增长空间。目前行业集中度较高,未来或将呈“头部集中、优势强化”格局。

2025年10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