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全球AI医疗器械行业现状: 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地区增长显著 诊断类产品占比最大

医疗器械为AI医疗中率先落地场景之一,近年来全球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AI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前景研究报告(2024-2031年)》显示,AI医疗是指运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包括机器学习、自然语音处理、深度学习等技术对药物开发、患者诊疗等环节进行智能化管理和升级,从而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医疗器械成为AI医疗中率先落地场景之一:

AI医疗器械发展历程

发展阶段 时间 发展情况
初尝探索期 1970年-2000年 机器学习与知识图谱最早的实践领域是临床专家决策系统。1976年,知识工程奠基人爱德华·费根鲍姆在斯坦福大学研发了首个专家系统MYCIN,该系统通过建立临床知识库,尝试模仿医生决策过程,用于性病感染者的诊断,并开出抗生素处方。1978年,北京中医医院关幼波教授与计算机领域专家合作,研发出我国第一个医学专家系统——“关幼波肝病诊疗程序”,将医学专家系统应用到我国传统医学领域。
快速发展期 2000年-2018年 2000年,美国直觉外科公司成功研发出世界首个手术机器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2007年,IBM公司开发出Watson系统,进一步提升了临床决策系统的认知能力。同时,随着大型医学成像设备的逐渐成熟,大量复杂高维的医学影像随之产生,为提高医生诊断的效率和准确率,产品应用开始聚焦在医学影像辅助诊断领域。
落地应用期 2018年后 2018年,用于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产品IDX-DR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成为首个获批上市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标志着产业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在此期间,深度神经网络取得革命性突破,大幅提升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准确率,破解了传统算法难以准确提取医学数据复杂特征的困境。同时,计算能力的稳步提升使手术、监护等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医疗场景需求得到满足,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应用多点开花。2020年,冠脉血流储备分数计算软件在我国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医疗器械产业是制造强国建设的重点领域,具有高度战略性、带动性和成长性。该产业具有多样化、创新快、多学科融合交叉的特点,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竞相争夺的领域。而AI赋能的医疗器械不仅能够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个性化水平,还能够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因此近年来AI医疗器械成为全球医疗器械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数据显示,2020-2023年全球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由45亿美元增长至100亿美元,预计2024年全球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121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1%。

数据显示,2020-2023年全球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由45亿美元增长至100亿美元,预计2024年全球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121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欧美全球AI医疗器械主要市场,以中国为代表亚洲地区增长显著

从地区发展情况看,得益于技术创新的快速推进、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完善的监管环境,北美成为AI医疗器械应用领先市场,占比40%;欧洲在政府支持和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推动下,成为全球AI医疗器械第二大市场,占比30%;亚太地区增速较快,成为全球AI医疗器械第三大市场,占比达25%。

从地区发展情况看,得益于技术创新的快速推进、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完善的监管环境,北美成为AI医疗器械应用领先市场,占比40%;欧洲在政府支持和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推动下,成为全球AI医疗器械第二大市场,占比30%;亚太地区增速较快,成为全球AI医疗器械第三大市场,占比达2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AI医疗器械市场增长显著,贡献了亚洲主要增量。根据数据,2019-2023年中国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由1.25亿元增长至27.26亿元,预计2024年中国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85.45亿元。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AI医疗器械市场增长显著,贡献了亚洲主要增量。根据数据,2019-2023年中国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由1.25亿元增长至27.26亿元,预计2024年中国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85.45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中国AI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准入步入常态化,诊断类占比最大

中国AI医疗器械布局逐步推进。近年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陆续出台一系列重要的条例、法规,明确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上市审批路径。2022年3月,NMPA正式发布《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注册审查指导原则》,进一步明确了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定义范围、管理级别、技术审评要素、体系核查要求等。

中国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准入步入常态化。2019-2023年中国AI医疗器械三类产品获批数量由6个增长至48个,预计2024年中国AI医疗器械三类产品获批数量达68个。

中国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准入步入常态化。2019-2023年中国AI医疗器械三类产品获批数量由6个增长至48个,预计2024年中国AI医疗器械三类产品获批数量达68个。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细分领域看,中国AI医疗器械主营产品类别覆盖诊断、治疗、监护、康复、中医等领域,其中诊断类占比最大,达47.7%;治疗类、康复类和监护类分别占比18.1%、14.1%、12.6%;中医类占比较小,为7.5%。

从细分领域看,中国AI医疗器械主营产品类别覆盖诊断、治疗、监护、康复、中医等领域,其中诊断类占比最大,达47.7%;治疗类、康复类和监护类分别占比18.1%、14.1%、12.6%;中医类占比较小,为7.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医疗保险行业分析:医保谈判释放积极信号 基金收支平衡仍有诸多困难

我国医疗保险行业分析:医保谈判释放积极信号 基金收支平衡仍有诸多困难

从数据看,经过七轮谈判,已有835种新药进入医保目录,惠及8.3亿人次,平均降价幅度为63%。同时,医保加大鼓励创新力度,全国统一医保支付标准推出,健全“1+3+N”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不过,医保基金虽然掌握3万亿元,但是需要负担的范围也不断扩大,而商保与医保数据互联有望缓解基金压力。

2024年12月11日
我国降脂药行业研发现状:PCSK9抑制剂竞争较为充分 恒瑞ANGPTL3研发进度领先

我国降脂药行业研发现状:PCSK9抑制剂竞争较为充分 恒瑞ANGPTL3研发进度领先

目前,我国PCSK9靶点药物研发较为充分,已上市的依洛尤单抗、阿利尤单抗、托莱西单抗、英克司兰,以及今年新上市的两款PCSK9单抗(康方生物伊努西单抗,君实生物昂戈瑞西单抗),还有4款产品处于Ⅲ期或者申报上市阶段。

2024年12月10日
我国微生物检测行业:传统技术与免疫检测发展较成熟 企业方面国产替代空间大

我国微生物检测行业:传统技术与免疫检测发展较成熟 企业方面国产替代空间大

2016-2022年我国IVD市场规模从430亿元增至1197亿元,期间复合增速高达18.61%。虽然2023年受医疗行业整顿等因素影响,市场规模下滑至1185亿元(同比下滑1.00%)。但预计随着行业整顿进入常态化,以及医疗设备更新逐步落地,国内IVD行业有望恢复高增态势,也将带动微生物检测发展。

2024年12月10日
减重蓝海下减肥药市场大混战已打响 现已呈现“诺礼”双雄垄断局面

减重蓝海下减肥药市场大混战已打响 现已呈现“诺礼”双雄垄断局面

近年我国减肥药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增长率保持较高水平。数据显示,2016-2021年我国减肥药物市场规模由2.6亿元增长至30亿元左右,CAGR达50.3%。2022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4亿元,2023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9亿元。

2024年12月10日
需求日益强烈 我国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市场前景广阔 产品降价已定下企业面临新挑战

需求日益强烈 我国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市场前景广阔 产品降价已定下企业面临新挑战

有数据显示,2017年6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达30%。而当前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预计随着老龄化平不断提升,高发病率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群体将持续增长。综上可见,目前我国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发展有着巨大需求潜力。

2024年12月07日
我国光电医美器械行业:激光类市场最为成熟 脉冲光类厂商正在奋起直追

我国光电医美器械行业:激光类市场最为成熟 脉冲光类厂商正在奋起直追

目前,激光医美器械是我国光电医疗行业最大的子行业。一是因为激光类医美器械技术的具体医学运用和当前国内医美消费市场对于光电类医美行业的需求基本吻合;而是因为相较其他光电类项目,技术更为成熟,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市场变化较小;三是因为国内多家企业对该细分赛道均有布局。

2024年12月06日
再生医学已成全球医学研究热点 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成为行业主要收入市场

再生医学已成全球医学研究热点 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成为行业主要收入市场

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再生医学市场规模为200.4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255.4亿美元左右,2022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6.2%。其中北美地区全球再生医学市场的领头羊,其在2021年的市场份额达到49.1%以上。

2024年12月06日
我国吻合器行业现状:腔镜吻合器为主流 电动式占比快速提升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我国吻合器行业现状:腔镜吻合器为主流 电动式占比快速提升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吻合器属于医疗高值耗材,技术、专利壁垒高,强生(美国)、美敦力(美国)等外资企业凭借着先发和技术等优势,在我国吻合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来支持国产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及企业技术不断突破、产品性能持续提升,我国吻合器国产替代进程逐步推进,国产化率逐年提升,由2017年的29.5%上升至2022年

2024年12月0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