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聚氨酯行业现状:主要原料新投产速度加快 政策鼓励下企业将向规模化迈进

聚氨酯主要原料生产相对集中中国新投产速度加快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聚氨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聚氨酯(PU),全名为聚氨基甲酸酯,是由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经缩聚反应形成且力学性能优异的高分子材料,可塑性极强。

聚氨酯主要原料包括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醚多元醇,目前都已成为国际化商品。这些原料的生产技术和设备较为复杂,产品竞争相当激烈,长期发展的结果使生产相对集中。

根据数据,2023 年全球MDI 产能已超过 1000 万吨/年,中国 MDI 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 41.7%。2023年全球TDI总产能312.9万吨/年,中国产能占比达到46%。2023 年全球聚醚多元醇总产能 1590 万吨/年,中国产能占比达到 53.1%。

根据数据,2023 年全球MDI 产能已超过 1000 万吨/年,中国 MDI 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 41.7%。2023年全球TDI总产能312.9万吨/年,中国产能占比达到46%。2023 年全球聚醚多元醇总产能 1590 万吨/年,中国产能占比达到 53.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随着聚氨酯上游原材料新投产速度加快,聚氨酯成本压力有望缓解,产业链利润向中下游转移。

根据数据,中国已披露新建拟建 MDI 项目共有 4 个,涉及 2 家生产企业,合计产能 229 万吨/年;预计到 2028 年中国 MDI 总产能将达到 666 万吨/年,2038 年将达到 846 万吨/年。其中,2024 年中国新增 MDI 产能 109 万吨/年,万华化学新增 100 万吨/年产能,巴斯夫(上海)新增 9 万吨/年产能;2023-2028 年,中国MDI 产能有望保持较快增长,预计 2028 年将增长至 666 万吨/年,以现有企业扩能为主,并强化产业链配套。

中国已披露新建拟建MDI项目

企业名称

装置所在地

产能(万吨/年)

预计投产时间

万华化学

福建福清

40

2024

80

2028

浙江宁波

20

2024

40

2024

新疆

40

2025

巴斯夫

上海

9

2024

总计

229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23 年,中国 TDI总产能 144 万/年,产量 111 万吨,开工率约 77%。2025 年中国 TDI 产能预计增长至 205.5 万吨/年,消费量预计增长至 85.2 万吨,国内供应能力显著增强。未来全球新增的 TDI 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万华化学和沧州大化合计规划预计新增 55.5 万吨/年产能。

2024-2025 年中国TDI新增产能

企业名称

位置

新增产能,万吨/

预计投产时间

万华化学

福建

33.0

2025

沧州大化

河北

22.5

2024

科思创

上海

6.0

2024

合计

61.5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聚醚多元醇方面,巴斯夫因原材料断供,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聚醚多元醇供应出现下滑,科思创在能源和原料价格高企的背景下,于年 2022 年年底关停位于中国台湾高雄的聚醚多元醇工厂,退出亚太区(除日本外)的家电领域聚醚多元醇业务。预计 2024-2025年,全球聚醚多元醇预计新增 459 万吨/年产能,其中中国新增 206.3 万吨/年产能,中国成为拉动全球产能增长的主要动力。

聚醚多元醇方面,巴斯夫因原材料断供,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聚醚多元醇供应出现下滑,科思创在能源和原料价格高企的背景下,于年 2022 年年底关停位于中国台湾高雄的聚醚多元醇工厂,退出亚太区(除日本外)的家电领域聚醚多元醇业务。预计 2024-2025年,全球聚醚多元醇预计新增 459 万吨/年产能,其中中国新增 206.3 万吨/年产能,中国成为拉动全球产能增长的主要动力。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中国聚氨酯集中度偏低,政策鼓励下企业将向规模化方向迈进

基于原材料供应充足和生产水平提高,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聚氨酯生产基地。但从产能布局来看,中国大规模生产企业较少,集中度偏低。中国主要上市企业聚氨酯产品的产能布局大多未达到百万吨级别,除万华化学原材料和聚氨酯产品产能布局均较高,处于行业龙头地位。华峰化学聚氨酯原液产能较高,2021 年达到 47 万吨/年,具有一定规模优势。

中国聚氨酯产能分布情况

企业

产品/项目

现有产能

在建产能

华峰化学

聚氨酯原液

47

5

氨纶

22.5

30

汇得科技

聚氨酯树脂、聚酯多元醇系列

12.6

-

聚氨酯组聚醚

0.12

-

聚氨酯树脂及改性体

18

18

万华化学

聚氨酯原料

416

-

PO/AE 一体化(烟台)

198

1

聚氨酯产业链一体化一乙烯项目

250

-

美思德

聚氨酯泡沫稳定剂

2.2

-

康达新材

聚氨酯胶

2

3.7

高盟新材

聚氨酯胶粘剂

4.65

-

泰和新材

氨纶

7.5

4.5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政策鼓励下企业将向规模化方向迈进。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发布的《中国聚氨酯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南》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聚氨酯原材料和制品的生产基地及应用领域最全的地区,在我国聚氨酯工业加快 中度偏低,低端产品同质化严重,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水平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十四五”期间的产业发展目标为加快行业整合步伐,提升行业技术、企业单体规模、产业集中度、上下游一体化水平。鼓励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等方式组建集团公司,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的大规模综合性聚氨酯生产企业,在稳产保供方面充分发挥平台企业的带动作用。

我国聚氨酯行业相关政策

层面

时间

政策

发布部门

主要内容

国家

2018 11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

国家统计局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中包含“聚氨酯材料及原料制造”

2020 1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中共中央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 、 生物技术 、 新能源 、 新材料 、 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

2021 1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南》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突破高端 TPU 弹性体、功能性环保聚醚、聚氨酯树脂基复合材料、聚氨酯泡沫稳定剂新品种、硅改性聚氨酯密封胶等生产技术,着力发展高档涂料、高档合成革、弹性体/胶黏剂、火箭推进剂用 IPDI 等特种异氰酸酯,开发特种聚醚、水性无溶剂型聚氨酯树脂,全水/化学环保型聚氨酯发泡剂等环保产品。

202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全国人大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

2021 10

《化工新材料产业“十四五”发展指南》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聚氨酯材料,2025 年企业的单体规模达到先进水平,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成为原料和制品的重要出口国。此外,还应重点发展氟硅材料、特种橡胶及弹性体、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功能性膜材料和电子化学品。

地方

2018 2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

山东省人民政府

加快发展基础优势材料。做大做强氟硅材料、新型聚氨酯、特种橡胶、功能塑料、合成树脂等先进高分子材料。

2018 11

《山东省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8-2022 年)》

山东省人民政府

重点发展有机氟、有机硅、聚氨酯、高吸水性树脂材料、聚碳酸酯、烯丙基类树脂、高性能热塑性弹性体、特种工程塑料、特种橡胶、电子化学品及封装材料、高端绿色助剂、功能性膜材料、高性能聚烯烃专用料、海工装备用聚脲系列防腐涂料、海水淡化用特种膜等化工新材料,推进产业化进程,形成特色园区。

2021 1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上海市人民政府

大力推广节能环保低碳产品,推动新材料产业朱约化、高端化和绿色化发展。优化石化产业链空间布局,支持向精细化、高端化延伸,发展先进高分子材料、专用化学品等,扩大高端产品结构占比。

2021 7

《山东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山东省人民政府

做大做强氟硅材料、新型聚氨酯、特种橡胶、合成树脂等高分子材料,建设万华全球研发中心 , 打造烟台、青岛、淄博、滨州等先进高分子材料生产基地。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聚氨酯弹性体市场空间大,其中TPU 和 CPU未来增速最高

聚氨酯下游产品包括聚氨酯泡沫塑料、革用聚氨酯、聚氨酯涂料、聚氨酯弹性体、聚氨酯密封剂、聚氨酯粘合剂、聚氨酯纤维。其中弹性体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下游,更接近终端消费市场,替代传统材料市场空间大。

根据数据,2023 年我国聚氨酯制品市场规模约 2200 亿元,其中弹性体市场规模约 260亿元,占比 11.82%。预计聚氨酯制品未来五年平均增速为 5%,到 2028 年市场规模达 2800 亿元,其中涉及鞋材、薄膜、电子电器、汽车配件、医疗设备、合成革等诸多领域的TPU 和 CPU 弹性体增速最高,预计 2023-2028 年市场规模增速达 9-11%。

根据数据,2023 年我国聚氨酯制品市场规模约 2200 亿元,其中弹性体市场规模约 260亿元,占比 11.82%。预计聚氨酯制品未来五年平均增速为 5%,到 2028 年市场规模达 2800 亿元,其中涉及鞋材、薄膜、电子电器、汽车配件、医疗设备、合成革等诸多领域的TPU 和 CPU 弹性体增速最高,预计 2023-2028 年市场规模增速达 9-1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润滑油行业:消费分化、出口繁荣 新国标驱动集中度提升

我国润滑油行业:消费分化、出口繁荣 新国标驱动集中度提升

我国润滑油行业已构建完整产业链,市场呈现消费分化特征:2024年行业消费小幅下滑,工业用润滑油逆势增长,交通用需求则有所收缩。近年来,随着国内技术持续进步、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行业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净进口量与贸易逆差额均呈收窄态势,出口端更实现“量额齐升”。2025年发布的汽油机油、柴油机油两项强制性新国标,将于20

2025年11月21日
我国甲酸产能占据全球半壁江山 出口市场显著回暖 价格走出先抑后扬态势

我国甲酸产能占据全球半壁江山 出口市场显著回暖 价格走出先抑后扬态势

前言: 甲酸作为应用广泛的有机化工原料,我国已稳居全球最大生产国地位,2024年产能占全球超五成,并呈现鲁西化工主导的寡头格局。行业已实现自给自足,出口成为重要发展支撑。2025年1-10月出口显著回暖、均价降幅收窄。价格走势呈现先抑后扬,2024年受供需与成本影响震荡下行,2025年因供应偏紧与出口回暖实现波动上涨

2025年11月21日
我国MDI行业已形成完整高效产业链 万华化学主导市场 产品价格短期或将阶段性上涨

我国MDI行业已形成完整高效产业链 万华化学主导市场 产品价格短期或将阶段性上涨

我国MDI行业已形成完整高效产业链,近年来其产能不断扩张,全球占比也随之提升。目前,我国MDI市场呈现万华化学主导的寡头垄断格局,2024年其产能占比超过70%。2025 年11-12月,多套核心装置集中检修叠加下游需求支撑,市场或将迎来短期价格上涨。此外,我国已稳居MDI净出口国地位,长期保持贸易顺差态势。不过,20

2025年11月20日
我国六氟化钨行业:产能快速扩张且集中 钨粉价格暴涨引致成本承压

我国六氟化钨行业:产能快速扩张且集中 钨粉价格暴涨引致成本承压

我国六氟化钨产能快速扩张,2020-2024年实现35.57%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行业产能主要集中在少数企业手中,其中中船派瑞2024年产能占比接近国内市场半壁江山。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025年以来,由于供应趋紧,钨矿及钨粉价格大幅上涨,使得六氟化钨行业成本压力凸显。目前,我国六氟化钨市场仍维持净进口格局,但贸易逆差额已

2025年11月18日
我国特种工程塑料国产化成效显著 人形机器人有望打开行业新增长曲线

我国特种工程塑料国产化成效显著 人形机器人有望打开行业新增长曲线

我国特种工程塑料行业起步晚但发展快速,2019-2024年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6.67%,国产化成效显著,部分品类实现反超。同时行业仍存短板,产品以中低端为主,高端领域与国外差距较大,国产替代空间依旧广阔。

2025年11月17日
电解液添加剂:供需错配驱动价格暴涨 头部企业凭借产能和技术优势成为最大受益者

电解液添加剂:供需错配驱动价格暴涨 头部企业凭借产能和技术优势成为最大受益者

目前行业内常用的电解液添加剂主要有碳酸亚乙烯酯(VC)、氟代碳酸乙烯酯(FEC)、丙烷磺酸内酯(PS)等。其中VC和FEC凭借优异的性能表现成为应用最广泛的两类添加剂,二者合计占据添加剂市场65%的份额,应用占比位居行业前列。

2025年11月15日
我国纯苯产能全球占比提升 行业供给能力持续强化且集中 进口量仍高速增长

我国纯苯产能全球占比提升 行业供给能力持续强化且集中 进口量仍高速增长

纯苯作为石油化工核心基础原料之一,我国已构建起覆盖原料端、生产端、应用端的完善产业链。行业呈现产能产量双升、全球占比持续提升的态势,且区域与企业集中度显著。值得注意的是,纯苯下游需求受多领域驱动快速增长,表观消费量增速领先产能与产量增长,且叠加多重因素推动,进口量快速增长,而出口市场尚未有效打开。

2025年11月14日
政策与市场共振 我国三氯蔗糖行业盈利有望回归理性 龙头企业盈利能力或持续改善

政策与市场共振 我国三氯蔗糖行业盈利有望回归理性 龙头企业盈利能力或持续改善

我国是全球三氯蔗糖生产与销售大国。从产能来看,目前全球三氯蔗糖名义产能已超 3.05万吨,其中约90%的产能集中在中国。从产量来看,2023年我国三氯蔗糖产量约2.1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87.5%。从内销量来看,2023年我国三氯蔗糖约为‌4527吨‌‌,占比全球比重‌26%‌,仅次于美国。

2025年11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