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聚氨酯行业现状:主要原料新投产速度加快 政策鼓励下企业将向规模化迈进

聚氨酯主要原料生产相对集中中国新投产速度加快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聚氨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聚氨酯(PU),全名为聚氨基甲酸酯,是由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经缩聚反应形成且力学性能优异的高分子材料,可塑性极强。

聚氨酯主要原料包括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醚多元醇,目前都已成为国际化商品。这些原料的生产技术和设备较为复杂,产品竞争相当激烈,长期发展的结果使生产相对集中。

根据数据,2023 年全球MDI 产能已超过 1000 万吨/年,中国 MDI 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 41.7%。2023年全球TDI总产能312.9万吨/年,中国产能占比达到46%。2023 年全球聚醚多元醇总产能 1590 万吨/年,中国产能占比达到 53.1%。

根据数据,2023 年全球MDI 产能已超过 1000 万吨/年,中国 MDI 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 41.7%。2023年全球TDI总产能312.9万吨/年,中国产能占比达到46%。2023 年全球聚醚多元醇总产能 1590 万吨/年,中国产能占比达到 53.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随着聚氨酯上游原材料新投产速度加快,聚氨酯成本压力有望缓解,产业链利润向中下游转移。

根据数据,中国已披露新建拟建 MDI 项目共有 4 个,涉及 2 家生产企业,合计产能 229 万吨/年;预计到 2028 年中国 MDI 总产能将达到 666 万吨/年,2038 年将达到 846 万吨/年。其中,2024 年中国新增 MDI 产能 109 万吨/年,万华化学新增 100 万吨/年产能,巴斯夫(上海)新增 9 万吨/年产能;2023-2028 年,中国MDI 产能有望保持较快增长,预计 2028 年将增长至 666 万吨/年,以现有企业扩能为主,并强化产业链配套。

中国已披露新建拟建MDI项目

企业名称

装置所在地

产能(万吨/年)

预计投产时间

万华化学

福建福清

40

2024

80

2028

浙江宁波

20

2024

40

2024

新疆

40

2025

巴斯夫

上海

9

2024

总计

229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23 年,中国 TDI总产能 144 万/年,产量 111 万吨,开工率约 77%。2025 年中国 TDI 产能预计增长至 205.5 万吨/年,消费量预计增长至 85.2 万吨,国内供应能力显著增强。未来全球新增的 TDI 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万华化学和沧州大化合计规划预计新增 55.5 万吨/年产能。

2024-2025 年中国TDI新增产能

企业名称

位置

新增产能,万吨/

预计投产时间

万华化学

福建

33.0

2025

沧州大化

河北

22.5

2024

科思创

上海

6.0

2024

合计

61.5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聚醚多元醇方面,巴斯夫因原材料断供,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聚醚多元醇供应出现下滑,科思创在能源和原料价格高企的背景下,于年 2022 年年底关停位于中国台湾高雄的聚醚多元醇工厂,退出亚太区(除日本外)的家电领域聚醚多元醇业务。预计 2024-2025年,全球聚醚多元醇预计新增 459 万吨/年产能,其中中国新增 206.3 万吨/年产能,中国成为拉动全球产能增长的主要动力。

聚醚多元醇方面,巴斯夫因原材料断供,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聚醚多元醇供应出现下滑,科思创在能源和原料价格高企的背景下,于年 2022 年年底关停位于中国台湾高雄的聚醚多元醇工厂,退出亚太区(除日本外)的家电领域聚醚多元醇业务。预计 2024-2025年,全球聚醚多元醇预计新增 459 万吨/年产能,其中中国新增 206.3 万吨/年产能,中国成为拉动全球产能增长的主要动力。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中国聚氨酯集中度偏低,政策鼓励下企业将向规模化方向迈进

基于原材料供应充足和生产水平提高,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聚氨酯生产基地。但从产能布局来看,中国大规模生产企业较少,集中度偏低。中国主要上市企业聚氨酯产品的产能布局大多未达到百万吨级别,除万华化学原材料和聚氨酯产品产能布局均较高,处于行业龙头地位。华峰化学聚氨酯原液产能较高,2021 年达到 47 万吨/年,具有一定规模优势。

中国聚氨酯产能分布情况

企业

产品/项目

现有产能

在建产能

华峰化学

聚氨酯原液

47

5

氨纶

22.5

30

汇得科技

聚氨酯树脂、聚酯多元醇系列

12.6

-

聚氨酯组聚醚

0.12

-

聚氨酯树脂及改性体

18

18

万华化学

聚氨酯原料

416

-

PO/AE 一体化(烟台)

198

1

聚氨酯产业链一体化一乙烯项目

250

-

美思德

聚氨酯泡沫稳定剂

2.2

-

康达新材

聚氨酯胶

2

3.7

高盟新材

聚氨酯胶粘剂

4.65

-

泰和新材

氨纶

7.5

4.5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政策鼓励下企业将向规模化方向迈进。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发布的《中国聚氨酯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南》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聚氨酯原材料和制品的生产基地及应用领域最全的地区,在我国聚氨酯工业加快 中度偏低,低端产品同质化严重,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水平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十四五”期间的产业发展目标为加快行业整合步伐,提升行业技术、企业单体规模、产业集中度、上下游一体化水平。鼓励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等方式组建集团公司,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的大规模综合性聚氨酯生产企业,在稳产保供方面充分发挥平台企业的带动作用。

我国聚氨酯行业相关政策

层面

时间

政策

发布部门

主要内容

国家

2018 11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

国家统计局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中包含“聚氨酯材料及原料制造”

2020 1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中共中央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 、 生物技术 、 新能源 、 新材料 、 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

2021 1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南》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突破高端 TPU 弹性体、功能性环保聚醚、聚氨酯树脂基复合材料、聚氨酯泡沫稳定剂新品种、硅改性聚氨酯密封胶等生产技术,着力发展高档涂料、高档合成革、弹性体/胶黏剂、火箭推进剂用 IPDI 等特种异氰酸酯,开发特种聚醚、水性无溶剂型聚氨酯树脂,全水/化学环保型聚氨酯发泡剂等环保产品。

202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全国人大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

2021 10

《化工新材料产业“十四五”发展指南》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聚氨酯材料,2025 年企业的单体规模达到先进水平,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成为原料和制品的重要出口国。此外,还应重点发展氟硅材料、特种橡胶及弹性体、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功能性膜材料和电子化学品。

地方

2018 2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

山东省人民政府

加快发展基础优势材料。做大做强氟硅材料、新型聚氨酯、特种橡胶、功能塑料、合成树脂等先进高分子材料。

2018 11

《山东省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8-2022 年)》

山东省人民政府

重点发展有机氟、有机硅、聚氨酯、高吸水性树脂材料、聚碳酸酯、烯丙基类树脂、高性能热塑性弹性体、特种工程塑料、特种橡胶、电子化学品及封装材料、高端绿色助剂、功能性膜材料、高性能聚烯烃专用料、海工装备用聚脲系列防腐涂料、海水淡化用特种膜等化工新材料,推进产业化进程,形成特色园区。

2021 1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上海市人民政府

大力推广节能环保低碳产品,推动新材料产业朱约化、高端化和绿色化发展。优化石化产业链空间布局,支持向精细化、高端化延伸,发展先进高分子材料、专用化学品等,扩大高端产品结构占比。

2021 7

《山东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山东省人民政府

做大做强氟硅材料、新型聚氨酯、特种橡胶、合成树脂等高分子材料,建设万华全球研发中心 , 打造烟台、青岛、淄博、滨州等先进高分子材料生产基地。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聚氨酯弹性体市场空间大,其中TPU 和 CPU未来增速最高

聚氨酯下游产品包括聚氨酯泡沫塑料、革用聚氨酯、聚氨酯涂料、聚氨酯弹性体、聚氨酯密封剂、聚氨酯粘合剂、聚氨酯纤维。其中弹性体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下游,更接近终端消费市场,替代传统材料市场空间大。

根据数据,2023 年我国聚氨酯制品市场规模约 2200 亿元,其中弹性体市场规模约 260亿元,占比 11.82%。预计聚氨酯制品未来五年平均增速为 5%,到 2028 年市场规模达 2800 亿元,其中涉及鞋材、薄膜、电子电器、汽车配件、医疗设备、合成革等诸多领域的TPU 和 CPU 弹性体增速最高,预计 2023-2028 年市场规模增速达 9-11%。

根据数据,2023 年我国聚氨酯制品市场规模约 2200 亿元,其中弹性体市场规模约 260亿元,占比 11.82%。预计聚氨酯制品未来五年平均增速为 5%,到 2028 年市场规模达 2800 亿元,其中涉及鞋材、薄膜、电子电器、汽车配件、医疗设备、合成革等诸多领域的TPU 和 CPU 弹性体增速最高,预计 2023-2028 年市场规模增速达 9-1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天然色素行业:政策及市场推动下中美两国替代空间广 全球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天然色素行业:政策及市场推动下中美两国替代空间广 全球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从全球主要市场看,欧盟早在2008年就已要求在食品包装披露六种合成色素的使用信息,这几乎消除了这些色素在食品和饮料产品中的使用,同时推动天然色素的替代进程,根据数据,目前欧洲天然色素渗透率已超80%。

2025年09月04日
我国环氧丙烷价格震荡下行 亏损程度进一步增加

我国环氧丙烷价格震荡下行 亏损程度进一步增加

我国环氧丙烷下游消费以聚醚多元醇为主,2024年占比超过75%。近年来,在聚醚多元醇产量强劲增长的拉动下,环氧丙烷表观消费量的持续上升。与此同时,我国环氧丙烷行业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产能产量持续增长,推动进口依存度不断下滑。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环氧丙烷产能持续向我国集中,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环氧丙烷生产国。然而,自20

2025年09月02日
我国丙烯酸丁酯下游消费高度集中 供需错配下价格整体下跌

我国丙烯酸丁酯下游消费高度集中 供需错配下价格整体下跌

我国丙烯酸丁酯的下游消费结构高度集中,主要集中于胶粘剂和丙烯酸乳液两大领域。2025年以来,在行业产能持续放量的同时,下游胶粘剂、丙烯酸乳液等领域需求不及预期,叠加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导致市场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产品价格整体呈现下行态势。展望2025年下半年,随着巴斯夫湛江基地40万吨新产能的投放,国内市场供应压力预计将进

2025年09月01日
我国钛白粉下游消费以涂料为主 盈利空间收窄下行业掀起涨价潮

我国钛白粉下游消费以涂料为主 盈利空间收窄下行业掀起涨价潮

我国钛白粉下游消费以涂料为主,2023年占比接近六成;塑料次之,占比超20%;造纸位列第三,占比约10%。2019至2024年间,钛白粉出口持续放量,但2025年1-7月却呈现“量价齐跌”。与此同时,国内钛白粉均价走低,行业盈利空间收窄,以龙佰集团、安纳达、金浦钛业等为代表的头部企业其钛白粉业务营收与毛利率普遍下滑。为

2025年08月29日
我国氯碱行业分析:产能增速整体放缓 老旧装置改造有望成为抓手

我国氯碱行业分析:产能增速整体放缓 老旧装置改造有望成为抓手

氯碱行业主要包括烧碱和聚氯乙烯两大产品。近两年,我国氯碱行业产能增速整体有所放缓,并且后期实际投放产能有限。同时,由于氯碱属于高耗能行业,政策推动下的低效产能改造升级有望成为完成节能降碳目标的抓手。

2025年08月28日
我国热熔胶市场“量额齐升” 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带来强劲的新动能

我国热熔胶市场“量额齐升” 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带来强劲的新动能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装机容量不断攀升,为热熔胶行业带来了强劲的新动能。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达到212.21GW,同比增长107.07%。截至2025年6月末,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100GW,已达到2019年规模(204.2GW)的5倍以上。

2025年08月28日
我国塑料助剂产品结构多元化 再生塑料正逐渐成为行业新增长点

我国塑料助剂产品结构多元化 再生塑料正逐渐成为行业新增长点

近年来,在塑料产业稳健发展和改性化率持续提升等因素推动下,我国塑料助剂消费量不断提升。当前,行业已形成以增塑剂为主导的多元产品格局,同时再生塑料的兴起正成为新的增长点。然而,国内产品仍以中低端为主,高端领域存在进口依赖。未来,行业将不断向高端化、无毒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

2025年08月27日
我国电镀液行业:下游快速发展+政策利好助推市场不断扩大 铜电镀液仍为主流

我国电镀液行业:下游快速发展+政策利好助推市场不断扩大 铜电镀液仍为主流

近年来我国电镀液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有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电镀液市场规模为37.79亿元,同比增长9.16%。预计到2026年,其市场规模为46.11亿元,同比增长10.79%。而这一增长主要来自于下游应用领域快速发展与政策利好两大方面推动

2025年08月2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