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下游需求相对稳定 市场分布较集中 我国TDI行业已实现自给自足并可持续出口

、TDI下游需求领域相对稳定,其中软泡海绵制品占比最大

TDI即甲苯二异氰酸酯,是聚氨酯重要的异氰酸酯原料。TDI的下游需求领域相对稳定,TDI消费量从2019年的75.8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93万吨,CAGR为5.25%。TDI主要的消费集中在软体家具、涂料、汽车等行业。其中软泡海绵制品是最大的一块消费领域,占64.5%左右,涂料固化剂占22%以上。

TDI即甲苯二异氰酸酯,是聚氨酯重要的异氰酸酯原料。TDI的下游需求领域相对稳定,TDI消费量从2019年的75.8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93万吨,CAGR为5.25%。TDI主要的消费集中在软体家具、涂料、汽车等行业。其中软泡海绵制品是最大的一块消费领域,占64.5%左右,涂料固化剂占22%以上。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TDI呈现自给自足状态,净出口量大幅增加

国内需求稳健增长刺激企业扩产,使得2012年之前中国TDI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被改变,此后逐渐转入自给自足状态。2019-2023年间,国内TDI产能从122万吨增长至141万吨,CAGR为3.68%;TDI产量从101.4万吨增长至120万吨,CAGR为4.30%。

国内需求稳健增长刺激企业扩产,使得2012年之前中国TDI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被改变,此后逐渐转入自给自足状态。2019-2023年间,国内TDI产能从122万吨增长至141万吨,CAGR为3.68%;TDI产量从101.4万吨增长至120万吨,CAGR为4.3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产品质量好、具备性价比优势,TDI净出口量也大幅增加。根据数据,2020年后中国TDI出口数量开始快速增长,并保持在30万吨/年以上的出口数量。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产品质量好、具备性价比优势,TDI净出口量也大幅增加。根据数据,2020年后中国TDI出口数量开始快速增长,并保持在30万吨/年以上的出口数量。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TDI生产壁垒高,市场分布集中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TDI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TDI生产过程涉及光气,进入壁垒较高,市场分布较集中。TDI工业生产路线均为光气化法,细分为液相光气化法和气相光气化法,目前仅科思创为气相法,其他装置均为液相法。TDI由甲苯、液氯、硝酸等物料生产制备,反应过程中存在硝化、光化、氢化等步骤,生产过程危险等级与技术含量均较高,技术准入门槛高。未来新增产能基本均依托现有光气资源进行布局,且以现有生产商扩产为主,新入局者较少。TDI生产装置是以甲苯、硝酸为原料,利用两步法生产二硝基甲苯,二硝基甲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氢气反应生成甲苯二胺,甲苯二胺再与光气反应生成TDI,反应生成的TDI为混合物,其中杂质较多,经过精制系统提纯后得到合格的TDI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光气是由造气生产装置产出的CO气体与电解装置产出的氯气反应生成的。

TDI生产过程涉及光气,进入壁垒较高,市场分布较集中。TDI工业生产路线均为光气化法,细分为液相光气化法和气相光气化法,目前仅科思创为气相法,其他装置均为液相法。TDI由甲苯、液氯、硝酸等物料生产制备,反应过程中存在硝化、光化、氢化等步骤,生产过程危险等级与技术含量均较高,技术准入门槛高。未来新增产能基本均依托现有光气资源进行布局,且以现有生产商扩产为主,新入局者较少。TDI生产装置是以甲苯、硝酸为原料,利用两步法生产二硝基甲苯,二硝基甲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氢气反应生成甲苯二胺,甲苯二胺再与光气反应生成TDI,反应生成的TDI为混合物,其中杂质较多,经过精制系统提纯后得到合格的TDI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光气是由造气生产装置产出的CO气体与电解装置产出的氯气反应生成的。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截至2023年,全球TDI产能约314万吨,全球范围内TDI生产装置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中韩日三国、欧洲的德国、匈牙利,以及美国,其他地区和国家TDI产能较少。

截至2023年,全球TDI产能约314万吨,全球范围内TDI生产装置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中韩日三国、欧洲的德国、匈牙利,以及美国,其他地区和国家TDI产能较少。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国内市场看,目前国内的7套TDI生产装置分布于6个省份和直辖市,主要是依托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化工园区建设,内陆装置也均依托配套资源建设,例如新疆巨力装置临近独山子石化,原料获取便利;甘肃聚银装置位于银光集团众多化工装置中,集团另有DNT、氯碱、PVC等军民化工品。

2023 年中国 TDI 装置分布

公司 所在省份 产能(万吨) 备注
上海科思创 上海 31 -
万华化学 山东 30 -
万华福建 福建 25 -
上海巴斯夫 上海 16 -
万华新疆(和山巨力) 新疆 15 2023 年被万华收购
沧州大化 河北 12 -
甘肃银光 甘肃 12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润滑油基础油行业分析:产能低速增长 贸易逆差呈现逐步缩小态势

我国润滑油基础油行业分析:产能低速增长 贸易逆差呈现逐步缩小态势

近年来,我国润滑油基础油产能逐年递增但增速较为平缓,其中矿物油基础油占据产能主导地位。对外贸易方面,行业虽长期处于净进口状态、贸易逆差为常态,但进出口格局不断优化,进口量稳步缩减、出口量快速增长,贸易逆差额也呈现缩小态势。企业竞争当前市场形成跨国企业、国有集团、民营企业三方竞争格局,在环保政策与“双碳”战略推动下,行业

2025年11月28日
氯碱工业的“调节阀” 我国二氯丙烷行业需求稳中有进 精细化与绿色化成趋势

氯碱工业的“调节阀” 我国二氯丙烷行业需求稳中有进 精细化与绿色化成趋势

二氯丙烷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其命运与上游的氯碱工业深度“捆绑”。它的市场供应与价格,并非仅由自身需求决定,更关键地是扮演着消化副产氯气、平衡氯碱装置的“调节阀”角色,这使得其成本与盈利性极为脆弱。尽管下游在农药、溶剂等领域的刚性需求提供了稳定的市场基本盘,但行业正面临环保政策收紧与替代品竞争的双重挤压。展望未来

2025年11月27日
“工业牙齿”的新征程 我国丙烯酸异辛酯行业产能集中度高 下游需求持续放量

“工业牙齿”的新征程 我国丙烯酸异辛酯行业产能集中度高 下游需求持续放量

丙烯酸异辛酯作为合成胶粘剂与涂料的关键原料,其产业链与宏观经济紧密联动。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国,行业呈现出产能集中、供需重塑的鲜明特征:上游原料与油价挂钩,成本波动显著;中游由少数具备一体化产业链的龙头主导,产能持续向华东等产业集群地集中;下游需求则从传统的包装、建筑,正快速向新能源锂电池封装、电子半导体等战略新兴

2025年11月26日
我国丁辛醇行业:产能跃升与进口替代加速 福建中景石化有望成为国内最大生产商

我国丁辛醇行业:产能跃升与进口替代加速 福建中景石化有望成为国内最大生产商

丁辛醇是一种丁醇和辛醇合成的有机物,具有特殊的气味,能与水及多种化合物形成共沸物,均有中等毒性的性质。近年来,在国内经济稳步增长、下游行业需求提振带动辛醇产业高景气运行,以及我国丁辛醇市场长期存在高进口依存度的双重驱动下,国内丁辛醇产能进入持续扩张周期。目前,我国已确立全球丁辛醇生产大国地位。

2025年11月26日
我国SIS(安全仪表系统)行业:市场潜力十足 中控技术市占率实现三连冠

我国SIS(安全仪表系统)行业:市场潜力十足 中控技术市占率实现三连冠

SIS作为工业生产安全运行的核心装备,已广泛应用于化工、石化、电力、油气等多个行业。2020-2023年国内SIS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63%。SIS市场竞争格局已由本土企业主导,龙头中控技术表现突出,2024年以31.2%的市占率实现国内市场“三连冠”。展望未来,在安全生产政策强制要求、现有工厂技术升

2025年11月25日
多家企业积极布局产能 我国光稳定剂行业正向绿色高效转型

多家企业积极布局产能 我国光稳定剂行业正向绿色高效转型

近年来,国内环保政策持续收紧、“双碳”目标深入推进,叠加塑料、橡胶等下游行业对材料耐候性、安全性的要求同步提升,我国光稳定剂行业不断向高效、绿色等方向转型。

2025年11月25日
政策释放积极信号 我国绿氢行业进入提速关键阶段 区域化布局与产业链协同并进

政策释放积极信号 我国绿氢行业进入提速关键阶段 区域化布局与产业链协同并进

近十年来全球绿氢产业快速发展,迎来投资热潮。2023、2024年全球对绿氢的投资分别增长了约33%和25%,预计这一增长趋势将在未来几年持续。2024年全球氢能新增产能 315 万吨,其中绿氢新增 7 万吨,同比增长约 42%。

2025年11月25日
我国润滑油添加剂行业:国产、外资产能结构性分化 出口“量额双增”

我国润滑油添加剂行业:国产、外资产能结构性分化 出口“量额双增”

润滑油添加剂是润滑油核心组成部分,受益于润滑油消费支撑与性能、环保升级需求,行业持续发展。行业已形成丰富多元的产品体系,分散剂等三类单剂构成消费主力。当前,国产和外资润滑油添加剂产能存在结构性差异:国内产能主要集中于单剂产品,而外资在华产能则更多布局于复合剂领域。尽管润滑油添加剂出口呈现“量额齐升”且已实现净出口,但因

2025年11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