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PVC热稳定剂产消量双增长 行业正趋向绿色化 无毒环保类产品将成主流

、PVC稳定剂产量随PVC树脂生产规模扩大而

在高温环境下或经长时间阳光暴晒,PVC树脂就会发生自催化分解反应,引起变色和机械力学性能的劣化。为了避免PVC树脂在成型加工中发生热降解,需要加入热稳定剂及共稳剂以提高其热稳定性。近年来PVC热稳定剂产量随PVC树脂生产规模扩大而增长。根据数据,2015-2023年我国PVC树脂产量由1609万吨增长至2231万吨。2016-2023年我国PVC热稳定剂产量由25.8万吨增长至57.8万吨。

在高温环境下或经长时间阳光暴晒,PVC树脂就会发生自催化分解反应,引起变色和机械力学性能的劣化。为了避免PVC树脂在成型加工中发生热降解,需要加入热稳定剂及共稳剂以提高其热稳定性。近年来PVC热稳定剂产量随PVC树脂生产规模扩大而增长。根据数据,2015-2023年我国PVC树脂产量由1609万吨增长至2231万吨。2016-2023年我国PVC热稳定剂产量由25.8万吨增长至57.8万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PVC热稳定剂为第三大塑料助剂近年来消费量有所

热稳定剂与PVC的诞生和发展同步。PVC制品具有优良的耐化学腐蚀性、电绝缘性、阻燃性、质轻、强度高且易于加工等优点,在建筑材料、工业制品、日用品、地板革、地板砖、人造革、管材、电线电缆、包装膜、瓶、发泡材料、密封材料、纤维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随着PVC制品需求增长,我国PVC热稳定剂作为第三大PVC塑料助剂,消费量有所增多。

PVC塑料助剂分类

类别 简介
热稳定剂 改善PVC合成树脂热稳定性能的添加剂,也是PVC塑料助剂重要组成部分,是PVC加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改性材料,可以抑制PVC分子在加工成型过程中受到强热和强力作用而引起的降解,对PVC制品的成型及稳定性起到了关键作用。
增塑剂 提高PVC塑料制品的可塑性,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按其化学结构分为脂肪族二元酸酯类、苯二甲酸酯类等。
润滑剂 是以提高PVC塑料加工中润滑性、减少摩擦、降低界面粘附性能为目的助剂。润滑剂除了改进流动性外,还可以起熔融促进剂、防粘连和防静电剂、爽滑剂等作用。可分为外润滑剂和内润滑剂两种,常用的外润滑剂是硬脂酸及其盐类,如硬脂酸、硬脂酸丁酯、油酰胺、乙撑双硬脂酰胺等;内润滑剂是低分子量的聚合物,如聚乙烯蜡、 低分子量聚丙烯,其内、外润滑性都较好,且无毒。
阻燃剂 是赋予PVC塑料制品难燃性的功能性助剂。按元素种类分为卤系、磷系、卤磷系、氮系、硅系、铝镁系等:按化学结构分为无机阻燃剂、有机阻燃剂、高分子阻燃剂等:按阻燃剂与被阻燃材料关系分为添加型阻燃剂和反应型阻燃剂。
抗冲改性剂 提高PVC塑料制品的抗冲性能,使其不至于因微小冲击而产生断裂。主要包括: ACR、 MBS、CPE等。目前全球抗冲击改性剂的发展以ACR、MBS两大品种为主,抗冲击改性剂除用于PVC加工外,正扩展至PC、PBT、尼龙、ABS等树脂中。
其他塑料添加剂 光稳定剂、抗氧剂、发泡剂、抗静电剂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15-2022年我国PVC热稳定剂消费量由55万吨增长至66.5万吨,2023年我国PVC热稳定剂消费量约为68.1万吨。

2015-2022年我国PVC热稳定剂消费量由55万吨增长至66.5万吨,2023年我国PVC热稳定剂消费量约为68.1万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PVC热稳定剂趋向绿色化,无毒环保类产品逐渐成为市场主流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PVC热稳定剂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4-2031年)》显示,PVC热稳定剂按照技术路线不同可分为配方型热稳定剂和单体型热稳定剂,其中配方型热稳定剂包括铅盐类、金属皂类以及有机复合类热稳定剂,单体型热稳定剂为有机锡类热稳定剂。

PVC热稳定剂分类

种类

优点

缺点

应用特点

铅盐类

热稳定性、电性能、着色性、润滑性较好,成本低

铅有毒,透明性差,存在严重的重金属污染、易发生硫污染

一般应用于管型材,发泡制品、电缆等挤出工程塑料,不适应用于透明制品以及PVC压延、吹塑等工艺

金属皂类

加工性能好,原材料易得,无毒性,无硫化污染

热稳定性、透明性较差,性价比不高

主要用于普通挤出管道及软制品加工,简单结构挤出制品,不适于复杂结构及高耐热制品加工

有机复合类

环保无毒,形同效应强

现有产品热稳定性、光敏性较差

可应用于PVC加工各个领域

有机锡类

甲基锡

热稳定性、透明性、相容性好,环保安全,卫生标准高

加工性能比辛基锡差,成本较高.

广泛应用于PVC加工各个领域,热稳定性好,制品性能好:尤其适用于复杂结构基础、透明制品、高耐热产品:现只有甲基锡可用于药品、食品等领域

丁基锡

热稳定性好、透明性好、加工性能好

制品有较强毒性,成本较高

辛基锡

热稳定性好、透明性好、加工性能好

制品有一定毒性,成本较高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铅盐类、金属皂类、有机锡类等PVC热稳定剂占PVC热稳定剂市场份额超过90%。其中,铅盐类是应用最早及应用规模最大的热稳定剂,具有价格低廉和性能优异的优点。但铅盐类热稳定剂也存在毒性大、透明性低的明显缺点,而有机锡类稳定剂热稳定效能和透明性优异,迎来发展机遇。近年来随着锡的价格大幅上涨,基于成本考虑,有机锡类热稳定剂市场也开始向复合钙锌类稳定剂转变。数据显示,2020年复合钙锌类稳定剂占据全球环保热稳定剂57.82%的市场份额。

铅盐类、金属皂类、有机锡类等PVC热稳定剂占PVC热稳定剂市场份额超过90%。其中,铅盐类是应用最早及应用规模最大的热稳定剂,具有价格低廉和性能优异的优点。但铅盐类热稳定剂也存在毒性大、透明性低的明显缺点,而有机锡类稳定剂热稳定效能和透明性优异,迎来发展机遇。近年来随着锡的价格大幅上涨,基于成本考虑,有机锡类热稳定剂市场也开始向复合钙锌类稳定剂转变。数据显示,2020年复合钙锌类稳定剂占据全球环保热稳定剂57.82%的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国内市场看,我国虽然在某些领域限制了含铅热稳定剂的使用,但因价格低廉、性能优异等特点,毒性大、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含铅热稳定剂仍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根据数据,截至2020年,铅盐类热稳定剂的用量占我国PVC热稳定剂年消费总量的比例约为34%,仍有广阔的替代空间。

从国内市场看,我国虽然在某些领域限制了含铅热稳定剂的使用,但因价格低廉、性能优异等特点,毒性大、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含铅热稳定剂仍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根据数据,截至2020年,铅盐类热稳定剂的用量占我国PVC热稳定剂年消费总量的比例约为34%,仍有广阔的替代空间。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近年来,国家对精细化工行业的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要求不断提高,推动了我国精细化工行业绿色化发展升级,无毒环保逐渐成为热稳定剂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根据预测,未来混合金属盐类的年均消费增长速率将达到11%至13%。

我国PVC热稳定剂行业相关政策

时间 政策 发布部门 主要内容
2021.01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南》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完善行业绿色标准体系,加快推广绿色工艺和绿色产品,推进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建设,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和无效产能退出,加快发展高端石化产品、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和生产性服务业。
2019.01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国家发改委 将新型塑料建材列为鼓励类。
2018.11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 国家统计局 本分类规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9大领域。
2016.12 《国家鼓励的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目录2016年版》 工信部、科学技术部、环境保护部 鼓励用钙基、钙锌、稀土稳定剂替代铅盐类热稳定剂。
2016.09 《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 2020年)》 工信部 明确八项主要任务,即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发展化工新材料、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强化危化品安全管理、规范化工园区建设、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扩大国际合作。
2016.08 工信部 重点发展应用于新能源、生物医药、信息等领域新产品,多功能、高性能塑料新材料及助剂。
2016.04 《中国塑料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意见》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 推进绿色、无毒、环保型助剂在塑料制品尤其是与食品接触的塑料制品。
2015.05 推进绿色、无环保型助剂在塑料制品尤其是与食品接触的塑料制品 国务院 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2010.10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国务院 到2020年,节能环保、新- -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润滑油添加剂行业:国产、外资产能结构性分化 出口“量额双增”

我国润滑油添加剂行业:国产、外资产能结构性分化 出口“量额双增”

润滑油添加剂是润滑油核心组成部分,受益于润滑油消费支撑与性能、环保升级需求,行业持续发展。行业已形成丰富多元的产品体系,分散剂等三类单剂构成消费主力。当前,国产和外资润滑油添加剂产能存在结构性差异:国内产能主要集中于单剂产品,而外资在华产能则更多布局于复合剂领域。尽管润滑油添加剂出口呈现“量额齐升”且已实现净出口,但因

2025年11月24日
马太效应加剧 我国DCS行业集中度提升 中控技术十四连冠稳坐头把交椅

马太效应加剧 我国DCS行业集中度提升 中控技术十四连冠稳坐头把交椅

DCS下游多点开花,已覆盖化工、电力、石化、市政及公共设施、造纸、冶金、建材等多个行业。2024年其市场规模微降但细分领域分化,其中电力、市政及公共设施领域逆势增长。尽管行业经历短期波动,但在政策、需求与技术三重驱动下,其长期发展潜力依然显著。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马太效应持续显现,DCS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CR3从202

2025年11月24日
我国润滑油行业:消费分化、出口繁荣 新国标驱动集中度提升

我国润滑油行业:消费分化、出口繁荣 新国标驱动集中度提升

我国润滑油行业已构建完整产业链,市场呈现消费分化特征:2024年行业消费小幅下滑,工业用润滑油逆势增长,交通用需求则有所收缩。近年来,随着国内技术持续进步、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行业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净进口量与贸易逆差额均呈收窄态势,出口端更实现“量额齐升”。2025年发布的汽油机油、柴油机油两项强制性新国标,将于20

2025年11月21日
我国甲酸产能占据全球半壁江山 出口市场显著回暖 价格走出先抑后扬态势

我国甲酸产能占据全球半壁江山 出口市场显著回暖 价格走出先抑后扬态势

前言: 甲酸作为应用广泛的有机化工原料,我国已稳居全球最大生产国地位,2024年产能占全球超五成,并呈现鲁西化工主导的寡头格局。行业已实现自给自足,出口成为重要发展支撑。2025年1-10月出口显著回暖、均价降幅收窄。价格走势呈现先抑后扬,2024年受供需与成本影响震荡下行,2025年因供应偏紧与出口回暖实现波动上涨

2025年11月21日
我国MDI行业已形成完整高效产业链 万华化学主导市场 产品价格短期或将阶段性上涨

我国MDI行业已形成完整高效产业链 万华化学主导市场 产品价格短期或将阶段性上涨

我国MDI行业已形成完整高效产业链,近年来其产能不断扩张,全球占比也随之提升。目前,我国MDI市场呈现万华化学主导的寡头垄断格局,2024年其产能占比超过70%。2025 年11-12月,多套核心装置集中检修叠加下游需求支撑,市场或将迎来短期价格上涨。此外,我国已稳居MDI净出口国地位,长期保持贸易顺差态势。不过,20

2025年11月20日
我国六氟化钨行业:产能快速扩张且集中 钨粉价格暴涨引致成本承压

我国六氟化钨行业:产能快速扩张且集中 钨粉价格暴涨引致成本承压

我国六氟化钨产能快速扩张,2020-2024年实现35.57%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行业产能主要集中在少数企业手中,其中中船派瑞2024年产能占比接近国内市场半壁江山。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025年以来,由于供应趋紧,钨矿及钨粉价格大幅上涨,使得六氟化钨行业成本压力凸显。目前,我国六氟化钨市场仍维持净进口格局,但贸易逆差额已

2025年11月18日
我国特种工程塑料国产化成效显著 人形机器人有望打开行业新增长曲线

我国特种工程塑料国产化成效显著 人形机器人有望打开行业新增长曲线

我国特种工程塑料行业起步晚但发展快速,2019-2024年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6.67%,国产化成效显著,部分品类实现反超。同时行业仍存短板,产品以中低端为主,高端领域与国外差距较大,国产替代空间依旧广阔。

2025年11月17日
电解液添加剂:供需错配驱动价格暴涨 头部企业凭借产能和技术优势成为最大受益者

电解液添加剂:供需错配驱动价格暴涨 头部企业凭借产能和技术优势成为最大受益者

目前行业内常用的电解液添加剂主要有碳酸亚乙烯酯(VC)、氟代碳酸乙烯酯(FEC)、丙烷磺酸内酯(PS)等。其中VC和FEC凭借优异的性能表现成为应用最广泛的两类添加剂,二者合计占据添加剂市场65%的份额,应用占比位居行业前列。

2025年11月1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