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聚碳酸酯行业:市场供不应求 但进口量、净进口量呈现下降态势

一、聚碳酸酯概述及产业链图解

聚碳酸酯(英文简称PC)又称PC塑料,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它具有优异的抗冲击能力、‌耐蠕变性、‌尺寸稳定性、‌耐热性、‌低吸水率、‌无毒性、‌优良的介电性能以及良好的透明性,使得其成为五大工程塑料中唯一具有良好透明性的产品,‌同时也是近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聚碳酸酯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4-2031年)》显示,从产业链看,聚碳酸酯上游为双酚A、光气、DMC(碳酸二甲酯)等原材料;中游为聚碳酸酯生产,其生产工艺包括界面光气缩聚法和酯交换缩聚法两大类;下游为应用领域,其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板材/片材/薄膜、汽车等行业。

从产业链看,聚碳酸酯上游为双酚A、光气、DMC(碳酸二甲酯)等原材料;中游为聚碳酸酯生产,其生产工艺包括界面光气缩聚法和酯交换缩聚法两大类;下游为应用领域,其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板材/片材/薄膜、汽车等行业。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聚碳酸酯供应市场情况

我国聚碳酸酯研发开始于1958年,并于1965年实现工业化生产;但由于其生产工艺复杂、技术壁垒相对较高,在此后40年内,我国始终没有万吨级别的聚碳酸酯生产项目投产,仅有少数企业生产规模达到千吨级,行业发展较为缓慢;自2005年起,科思创、帝人等大型跨国企业陆续在我国投资建厂,使得国内聚碳酸酯产能得到较快增长,但自主产能较少。

2015年,宁波浙铁大风化工有限公司新建的10万吨/年生产装置投产,改写了国内无万吨级以上自主技术聚碳酸酯生产装置的历史;其后,鲁西化工等本土企业万吨级别的聚碳酸酯生产装置也相继建成投产,推动着聚碳酸酯行业进入产能扩张期,产能由2018年的120.5万吨上升至2023年的348万吨,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光学级、医疗级等高端聚碳酸酯产能欠缺。同时,伴随着聚碳酸酯产能扩张,其产量也在不断增长,由2018年的74.5万吨上升至2023年的214万吨。

2015年,宁波浙铁大风化工有限公司新建的10万吨/年生产装置投产,改写了国内无万吨级以上自主技术聚碳酸酯生产装置的历史;其后,鲁西化工等本土企业万吨级别的聚碳酸酯生产装置也相继建成投产,推动着聚碳酸酯行业进入产能扩张期,产能由2018年的120.5万吨上升至2023年的348万吨,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光学级、医疗级等高端聚碳酸酯产能欠缺。同时,伴随着聚碳酸酯产能扩张,其产量也在不断增长,由2018年的74.5万吨上升至2023年的214万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从地区来看,目前我国聚碳酸酯产能分布集中,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2023年占比超过60%;其次是华北地区,占比超过10%。

从地区来看,目前我国聚碳酸酯产能分布集中,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2023年占比超过60%;其次是华北地区,占比超过1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聚碳酸酯需求市场情况

从下游来看,电子电器为我国聚碳酸酯下游第一大需求领域,近年来占比超过30%,2023年达到34.88%;其次为板材/片材/薄膜,近年来占比在22%左右,2023年达到22.06%;第三大需求领域为汽车,2023年占比达到15%。在电子电器、汽车等下游市场推动下,近年来我国聚碳酸酯表观需求量整体保持增长态势,由2018年的190.26万吨上升至2023年的281.81万吨。当前,我国聚碳酸酯市场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国内供应暂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仍需要依靠进口补充。

从下游来看,电子电器为我国聚碳酸酯下游第一大需求领域,近年来占比超过30%,2023年达到34.88%;其次为板材/片材/薄膜,近年来占比在22%左右,2023年达到22.06%;第三大需求领域为汽车,2023年占比达到15%。在电子电器、汽车等下游市场推动下,近年来我国聚碳酸酯表观需求量整体保持增长态势,由2018年的190.26万吨上升至2023年的281.81万吨。当前,我国聚碳酸酯市场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国内供应暂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仍需要依靠进口补充。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未来,我国聚碳酸酯市场需求预计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一是汽车轻量化利好车用聚碳酸酯市场需求增长。随着我国节能减排要求不断提高和汽车电动化的不断推进,汽车轻量化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其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2025年、2030年整车质量比2015年分别减重10%、20%、35%。聚碳酸酯具有优异的抗冲击强度、易于模具加工,与传统材料如高速钢、铝合金、玻璃等相比,将大幅减少汽车重量。随着汽车轻量化目标不断推进,聚碳酸酯行业也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和市场需求。

二是随着3C电子产品向便携化、轻薄化、高性能、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对材料要求逐渐提高,需要更轻、更强、更耐高温的塑料材料。聚碳酸酯各方面性能优越,已成为3C电子产品首选材料之一。未来,随着3C电子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和升级,将持续为聚碳酸酯行业发展注入动力,带动其市场需求增长。三是相比传统塑料,聚碳酸酯可回收性和环境友好性较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随着可持续发展和环保要求不断提高,聚碳酸酯将迎来更多替代需求。

四、聚碳酸酯进出口情况

2020年-2023年,随着聚碳酸酯产能产量不断增长,其市场供不应求现象已得到持续缓解,进口量和净进口量呈现逐年下滑态势,2023年分别下降至104.04万吨和67.81万吨,同比分别下降24.94%和38.1%。进口额和贸易逆差额则自2021年起逐年下降,2023年分别下降至172.86亿元和111.0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5.15%和45.73%。

2020年-2023年,随着聚碳酸酯产能产量不断增长,其市场供不应求现象已得到持续缓解,进口量和净进口量呈现逐年下滑态势,2023年分别下降至104.04万吨和67.81万吨,同比分别下降24.94%和38.1%。进口额和贸易逆差额则自2021年起逐年下降,2023年分别下降至172.86亿元和111.0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5.15%和45.73%。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出口方面,近年来我国聚碳酸酯出口规模远小于出口规模,且出口量始终维持在20万吨以上,2023年达到36.23万吨,同比增长24.67%;出口额则达到61.79亿元,同比下降0.16%。

出口方面,近年来我国聚碳酸酯出口规模远小于出口规模,且出口量始终维持在20万吨以上,2023年达到36.23万吨,同比增长24.67%;出口额则达到61.79亿元,同比下降0.16%。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功能性、环保化需求下 我国塑料软包装行业趋向集中 市场有望延续扩张态势

功能性、环保化需求下 我国塑料软包装行业趋向集中 市场有望延续扩张态势

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塑料软包装行业已极具规模。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塑料软包装市场规模已达1213.4 亿元。伴随国内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居民消费不断升级,我国塑料软包装下游市场稳定增长,塑料软包装行业有望延续扩张态势,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达1613.7亿元。

2025年08月09日
我国高吸水性树脂终端下游市场消费潜力较足 但行业发展面临结构性矛盾

我国高吸水性树脂终端下游市场消费潜力较足 但行业发展面临结构性矛盾

高吸水性树脂行业因其特殊的产品特性而形成了显著的双重壁垒。从技术层面来看,该产品的生产工艺复杂,涉及精细的聚合反应控制;从市场准入角度而言,由于产品主要应用于直接接触人体的卫生用品领域,下游客户对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吸液性能等关键指标均设有严苛的标准要求,这使得新进入者面临巨大挑战。

2025年08月08日
结构胶行业:下游风电高速发展带来机遇 高性能化、绿色化是发展方向

结构胶行业:下游风电高速发展带来机遇 高性能化、绿色化是发展方向

结构胶常用的原材料主要有环氧树脂、聚氨酯、丙烯酸等。近年来,上述环氧树脂、聚氨酯、丙烯酸等原材料供给整体呈现增长态势,为结构胶提供稳定的发展基础。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环氧树脂产量从135.9万吨增长到226.3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13.6%。

2025年08月08日
我国聚氯乙烯(PVC)行业分析:乙烯法工艺迎快增期 市场整体盈利能力明显减弱

我国聚氯乙烯(PVC)行业分析:乙烯法工艺迎快增期 市场整体盈利能力明显减弱

近年来,我国聚氯乙烯行业产能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总体维持在较低水平。数据显示,其产能由2020年的2607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2911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80%。从工艺路线来看,电石法和乙烯法产能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电石法产能主要集聚在新疆、内蒙古、山东、陕西等煤炭资源富集地区,这些区域凭借丰富的煤炭资源

2025年08月07日
我国已成全球无损检测市场中坚力量 超声波检测领域正加速实现高端技术国产化

我国已成全球无损检测市场中坚力量 超声波检测领域正加速实现高端技术国产化

无损检测技术应用广泛,遍及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到飞机、卫星等航空航天,小到日常生活用品,在国民经济的各个命脉行业中承担关键角色,是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伴随着无损检测技术广泛地运用到各个领域、世界采购中心向中国转移,无疑为我国无损检测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机。

2025年08月05日
我国胶粘带应用领域多点开花 出口市场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我国胶粘带应用领域多点开花 出口市场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目前,我国胶粘带应用领域呈现显著的多点开花态势,且行业已构建起多元化的产品体系。近年来,行业保持稳健增长态势,产量和销售额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出口市场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出口量、净出口量和贸易顺差额持续增长。不过,胶粘带出口仍面临附加值偏低的挑战。

2025年08月04日
我国功能性硅烷行业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全球主导地位持续巩固

我国功能性硅烷行业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全球主导地位持续巩固

随着技术进步推动产品性能持续升级,我国功能性硅烷应用领域不断拓展。近年来,行业消费量和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同时我国在全球功能性硅烷市场的主导地位持续巩固。不过,,尽管产能、产量和消费量均保持增长,但在市场竞争加剧和供需格局变化等因素影响下,江瀚新材、晨光新材和宏柏新材等头部企业的功能性硅烷毛利率均出现下滑。

2025年08月04日
我国PVC糊树脂下游应用领域呈现多元化特征 行业产能扩张步伐将提速

我国PVC糊树脂下游应用领域呈现多元化特征 行业产能扩张步伐将提速

截至2024年底,我国PVC糊树脂行业共有18家生产企业,其产能规模呈现清晰的梯队分化特征,可划分为三个层级。其中,行业领军企业沈阳化工以20万吨产能位居榜首,占比约为13.29%。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现有企业扩能规划,2025年行业产能扩张步伐将明显提速。

2025年08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