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聚碳酸酯行业:市场供不应求 但进口量、净进口量呈现下降态势

一、聚碳酸酯概述及产业链图解

聚碳酸酯(英文简称PC)又称PC塑料,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它具有优异的抗冲击能力、‌耐蠕变性、‌尺寸稳定性、‌耐热性、‌低吸水率、‌无毒性、‌优良的介电性能以及良好的透明性,使得其成为五大工程塑料中唯一具有良好透明性的产品,‌同时也是近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聚碳酸酯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4-2031年)》显示,从产业链看,聚碳酸酯上游为双酚A、光气、DMC(碳酸二甲酯)等原材料;中游为聚碳酸酯生产,其生产工艺包括界面光气缩聚法和酯交换缩聚法两大类;下游为应用领域,其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板材/片材/薄膜、汽车等行业。

从产业链看,聚碳酸酯上游为双酚A、光气、DMC(碳酸二甲酯)等原材料;中游为聚碳酸酯生产,其生产工艺包括界面光气缩聚法和酯交换缩聚法两大类;下游为应用领域,其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板材/片材/薄膜、汽车等行业。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聚碳酸酯供应市场情况

我国聚碳酸酯研发开始于1958年,并于1965年实现工业化生产;但由于其生产工艺复杂、技术壁垒相对较高,在此后40年内,我国始终没有万吨级别的聚碳酸酯生产项目投产,仅有少数企业生产规模达到千吨级,行业发展较为缓慢;自2005年起,科思创、帝人等大型跨国企业陆续在我国投资建厂,使得国内聚碳酸酯产能得到较快增长,但自主产能较少。

2015年,宁波浙铁大风化工有限公司新建的10万吨/年生产装置投产,改写了国内无万吨级以上自主技术聚碳酸酯生产装置的历史;其后,鲁西化工等本土企业万吨级别的聚碳酸酯生产装置也相继建成投产,推动着聚碳酸酯行业进入产能扩张期,产能由2018年的120.5万吨上升至2023年的348万吨,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光学级、医疗级等高端聚碳酸酯产能欠缺。同时,伴随着聚碳酸酯产能扩张,其产量也在不断增长,由2018年的74.5万吨上升至2023年的214万吨。

2015年,宁波浙铁大风化工有限公司新建的10万吨/年生产装置投产,改写了国内无万吨级以上自主技术聚碳酸酯生产装置的历史;其后,鲁西化工等本土企业万吨级别的聚碳酸酯生产装置也相继建成投产,推动着聚碳酸酯行业进入产能扩张期,产能由2018年的120.5万吨上升至2023年的348万吨,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光学级、医疗级等高端聚碳酸酯产能欠缺。同时,伴随着聚碳酸酯产能扩张,其产量也在不断增长,由2018年的74.5万吨上升至2023年的214万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从地区来看,目前我国聚碳酸酯产能分布集中,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2023年占比超过60%;其次是华北地区,占比超过10%。

从地区来看,目前我国聚碳酸酯产能分布集中,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2023年占比超过60%;其次是华北地区,占比超过1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聚碳酸酯需求市场情况

从下游来看,电子电器为我国聚碳酸酯下游第一大需求领域,近年来占比超过30%,2023年达到34.88%;其次为板材/片材/薄膜,近年来占比在22%左右,2023年达到22.06%;第三大需求领域为汽车,2023年占比达到15%。在电子电器、汽车等下游市场推动下,近年来我国聚碳酸酯表观需求量整体保持增长态势,由2018年的190.26万吨上升至2023年的281.81万吨。当前,我国聚碳酸酯市场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国内供应暂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仍需要依靠进口补充。

从下游来看,电子电器为我国聚碳酸酯下游第一大需求领域,近年来占比超过30%,2023年达到34.88%;其次为板材/片材/薄膜,近年来占比在22%左右,2023年达到22.06%;第三大需求领域为汽车,2023年占比达到15%。在电子电器、汽车等下游市场推动下,近年来我国聚碳酸酯表观需求量整体保持增长态势,由2018年的190.26万吨上升至2023年的281.81万吨。当前,我国聚碳酸酯市场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国内供应暂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仍需要依靠进口补充。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未来,我国聚碳酸酯市场需求预计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一是汽车轻量化利好车用聚碳酸酯市场需求增长。随着我国节能减排要求不断提高和汽车电动化的不断推进,汽车轻量化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其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2025年、2030年整车质量比2015年分别减重10%、20%、35%。聚碳酸酯具有优异的抗冲击强度、易于模具加工,与传统材料如高速钢、铝合金、玻璃等相比,将大幅减少汽车重量。随着汽车轻量化目标不断推进,聚碳酸酯行业也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和市场需求。

二是随着3C电子产品向便携化、轻薄化、高性能、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对材料要求逐渐提高,需要更轻、更强、更耐高温的塑料材料。聚碳酸酯各方面性能优越,已成为3C电子产品首选材料之一。未来,随着3C电子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和升级,将持续为聚碳酸酯行业发展注入动力,带动其市场需求增长。三是相比传统塑料,聚碳酸酯可回收性和环境友好性较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随着可持续发展和环保要求不断提高,聚碳酸酯将迎来更多替代需求。

四、聚碳酸酯进出口情况

2020年-2023年,随着聚碳酸酯产能产量不断增长,其市场供不应求现象已得到持续缓解,进口量和净进口量呈现逐年下滑态势,2023年分别下降至104.04万吨和67.81万吨,同比分别下降24.94%和38.1%。进口额和贸易逆差额则自2021年起逐年下降,2023年分别下降至172.86亿元和111.0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5.15%和45.73%。

2020年-2023年,随着聚碳酸酯产能产量不断增长,其市场供不应求现象已得到持续缓解,进口量和净进口量呈现逐年下滑态势,2023年分别下降至104.04万吨和67.81万吨,同比分别下降24.94%和38.1%。进口额和贸易逆差额则自2021年起逐年下降,2023年分别下降至172.86亿元和111.0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5.15%和45.73%。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出口方面,近年来我国聚碳酸酯出口规模远小于出口规模,且出口量始终维持在20万吨以上,2023年达到36.23万吨,同比增长24.67%;出口额则达到61.79亿元,同比下降0.16%。

出口方面,近年来我国聚碳酸酯出口规模远小于出口规模,且出口量始终维持在20万吨以上,2023年达到36.23万吨,同比增长24.67%;出口额则达到61.79亿元,同比下降0.16%。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黄磷下游消费结构持续调整 出口量迎来暴涨但出口均价下降

我国黄磷下游消费结构持续调整 出口量迎来暴涨但出口均价下降

自2024年起,我国黄磷产能趋于稳定,但同期产量快速增长。目前黄磷下游消费结构高度集中,三氯化磷与热法磷酸是核心消费领域。2020-2024年,黄磷下游消费结构出现显著调整,呈现热法磷酸占比缩减、三氯化磷占比提升的此消彼长态势,后者已跃居第一大消费领域。整体来看,我国黄磷行业呈现高度自给自足特征。对外贸易方面,出口规模

2025年09月25日
“十五五”将驱动石化行业向“新”向“绿” 破局“增收不增利”困境

“十五五”将驱动石化行业向“新”向“绿” 破局“增收不增利”困境

2024年,中国石化行业以16.28万亿元的营业收入彰显其支柱地位,但利润总额同比下降8.8%的“增收不增利”现象,深刻揭示了行业在产能扩张与“内卷式”竞争下面临的增长瓶颈。当前,行业正承受稳定增长、绿色转型与国际贸易三重压力。展望“十五五”,随着国家在“反内卷”、淘汰落后产能、延链强链及鼓励出海等方面密集释放政策信号

2025年09月24日
我国PMMA行业积极向高端化转型 贸易逆差额逐步收窄

我国PMMA行业积极向高端化转型 贸易逆差额逐步收窄

近年来,我国PMMA产能快速扩张,2024年已突破70万吨,且高度集中于华东地区,形成以万华化学、双象股份为龙头的市场格局。但行业也面临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对此,国内PMMA行业积极推进高端化转型,多家企业加速布局高端产品产能。随着本土企业持续向高端发力、行业整体供给能力提升,自2022年起,我国P

2025年09月23日
新国标强制切换及需求双驱动 我国全氟己酮行业蓝海市场启航 产能高度集中

新国标强制切换及需求双驱动 我国全氟己酮行业蓝海市场启航 产能高度集中

全氟己酮(FK-5-1-12),作为一种兼具清洁环保、高效灭火、安全无毒等多重优势的新一代洁净气体灭火剂,正从细分领域走向舞台中央。其爆发性增长的核心驱动,源于两大新兴市场的刚性需求:一方面,GB 50174-2023新国标的强制实施,为全氟己酮在超过83万个数据中心机架的存量改造与增量市场中打开了大门;另一方面,电化

2025年09月22日
我国已成全球最具活力的工业气体市场 本土企业正加速追赶国际龙头

我国已成全球最具活力的工业气体市场 本土企业正加速追赶国际龙头

虽然当前我国工业气体的主要需求仍来源于钢铁、冶金等传统产业,但未来随着新材料、新能源、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工业气体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展,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2025年09月22日
水溶肥与磷酸铁锂电池共推我国工业级磷酸一铵需求 企业产能较集中

水溶肥与磷酸铁锂电池共推我国工业级磷酸一铵需求 企业产能较集中

工业级磷酸一铵作为重要无机化合物,下游应用主要集中于电池与水溶肥两大领域。在新能源汽车及储能产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磷酸铁锂电池产量大幅攀升,为工业级磷酸一铵行业注入强劲增长动力;与此同时,水肥一体化相关政策持续推进,带动水溶肥产业规模扩张,进一步为行业提供持续需求支撑。在下游旺盛需求的拉动下,2025年前五个月全国工业

2025年09月22日
我国三聚磷酸钠行业产能收缩 出口整体放缓但食品级三聚磷酸钠出口仍增长

我国三聚磷酸钠行业产能收缩 出口整体放缓但食品级三聚磷酸钠出口仍增长

2020-2024 年,我国三聚磷酸钠产能、产量及表观消费量均呈下降态势。这一阶段,行业内需表现疲软,但出口端需求强劲,三聚磷酸钠出口量持续上升。但进入 2025 年,行业整体出口节奏放缓,不过细分领域中食品级三聚磷酸钠出口仍保持增长态势。此外,从价格维度看,三聚磷酸钠出口均价自2023年起逐步进入下行通道。

2025年09月19日
我国酚酮市场供需错配、产能扩张放缓  “反内卷”政策下利润空间或迎向上修复

我国酚酮市场供需错配、产能扩张放缓 “反内卷”政策下利润空间或迎向上修复

酚酮是由纯苯和丙烯加工得来的一种有机化工原料,包括苯酚、丙酮和中间产物异丙苯。自2012年以来,我国酚酮产能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尤其是2023年由于年内7套新建及1套扩建酚酮产能集中释放,国内酚酮产能年度增长率高达51%,总产能突破千万吨大关,达到1023万吨/年。截止到2025年7月,我国酚酮产能已达到1126万吨。但

2025年09月1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