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白纸板行业:产销稳步增长 “以纸代塑”催化下食品卡或成市场需求亮点

白纸板又称为马尼拉纸,是一种具有2-3层结构的白色挂面纸板,具有印刷功能、加工功能、包装功能。根据终端用途分类,我国白纸板分成再生白纸板和原生白纸板。

一、白纸板是我国造纸产业中第四大纸种类,其产销量分别占比12.77%11.06%

白纸板是我国造纸产业中第四大纸种类。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2023年造纸产业中,白纸板产销量分别占比12.77%、11.06%,仅次于箱纸板、瓦楞原纸、未涂布印刷书写纸,位居第四位。

白纸板是我国造纸产业中第四大纸种类。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2023年造纸产业中,白纸板产销量分别占比12.77%、11.06%,仅次于箱纸板、瓦楞原纸、未涂布印刷书写纸,位居第四位。

数据来源:中国造纸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造纸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造纸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造纸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重要的地位。近年随着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我国纸及纸板的生产量也稳步增长。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纸及纸板产量从10765万吨增长至12700万吨,复合增长率为3.36%。

造纸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重要的地位。近年随着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我国纸及纸板的生产量也稳步增长。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纸及纸板产量从10765万吨增长至12700万吨,复合增长率为3.36%。

数据来源:中国造纸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二、产量稳步增长,涂布白纸板占据95%以上的份额

近年来我国白纸板行业生产量呈现出波动变化走势。具体来看,2014-2016年保持平稳,基本在1400万吨以上。2018年出现下降,且为最低值,为1335万吨。直到2019年以来,我国白纸板产量呈现逐年攀升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白纸板生产量1655万吨,较上年增长4.09%。但整体来看,2014-2023年我国白纸板生产量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其年均增长率1.92%。

近年来我国白纸板行业生产量呈现出波动变化走势。具体来看,2014-2016年保持平稳,基本在1400万吨以上。2018年出现下降,且为最低值,为1335万吨。直到2019年以来,我国白纸板产量呈现逐年攀升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白纸板生产量1655万吨,较上年增长4.09%。但整体来看,2014-2023年我国白纸板生产量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其年均增长率1.92%。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其中2023年涂布白纸板生产量1575万吨,较上年增长4.30%,占白纸板总产量的95.17%。

其中2023年涂布白纸板生产量1575万吨,较上年增长4.30%,占白纸板总产量的95.17%。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社零相关性较高,近年需求增长稳健

由于白卡纸下游主要包括食品、日化、香烟等消费品,因此与社零具备较强相关性。自2021年以来,必选品增长稳健,可选消费于二季度逐步复苏,药品和化妆品销售额显著回升,卷烟和乳制品销量保持平稳增长,互联网外卖订单量高增,随着消费升级和环保政策,白卡纸行业景气度较旺,使得需求增长稳健。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白纸板消费量1456万吨,较上年增长5.58%。2014-2023年期间我国白纸板消费量年均增长率1.26%。

由于白卡纸下游主要包括食品、日化、香烟等消费品,因此与社零具备较强相关性。自2021年以来,必选品增长稳健,可选消费于二季度逐步复苏,药品和化妆品销售额显著回升,卷烟和乳制品销量保持平稳增长,互联网外卖订单量高增,随着消费升级和环保政策,白卡纸行业景气度较旺,使得需求增长稳健。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白纸板消费量1456万吨,较上年增长5.58%。2014-2023年期间我国白纸板消费量年均增长率1.26%。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其中2023年涂布白纸板消费量1375万吨,较上年增长5.85%,占白纸板消费量94.43%。

其中2023年涂布白纸板消费量1375万吨,较上年增长5.85%,占白纸板消费量94.43%。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四、以纸代塑催化白卡需求,未来食品卡或成为市场需求贡献最大增量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白纸板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4-2031年)》显示,目前我国白卡纸下游主要包括食品、日化、香烟等消费品。其中社卡(日化包装领域)需求分散,未来有望伴随经济复苏稳定增长;烟卡受制于全球控烟趋势严峻,预计中长期需求平稳;此外伴随 2020 年新版“限塑令”推进,“以纸代塑”有望持续催化食品卡需求,或为白卡纸下游需求贡献最大增量。

近年“限塑今”政策持续加码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重点内容
2021年9月 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青海省生态环境厅 青海省塑料污染治理2021-2022年工作要点 到2021年底,西宁,海东城市建成区装止销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西宁,海东和青海湖环湖地区,三江源国家公园,都连山国家公国区城城市建成区的餐饮外卖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强度下降6%:到2022年底:全省范围内禁止销售含塑料微珠的目化产品,西中、海东和青海湖环湖地区、三江源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国区城城市建成区的餐饮外卖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其消耗强度下降12%,倡导星级酒店不主动提供一次性型料用品。
2021年8月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营理委员会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按品 规定限制食品和化妆品过度包装的要求,检测和判定规则,于2023年9月1日开始实施。
2021年9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 关于印发“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 在源头减量方面,商品零售、电子商务,外卖,住宿等重点领域不合理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现象火幅减少,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二次色装,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到1000万个。
2021年12月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天津市发展改革委 天津市“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 提出各项建议以完善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体系
2022年4月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生态环境局 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动计划2022年度工作要点 推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源头减量,推动社区菜市场一次性塑料购物袋集中购销工作。
2022年4月 甘孜州市场监督管理局、甘孜州商务和经济合作局,甘孜州综合行政执法局 关于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的通告 在全州内进一步开展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禁止生产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端农用地膜,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禁止以医疗废物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禁止提供零售服务的各类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场所向消费者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2022年5月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洲江省塑料污染治理2022年重点工作清单 在各种场所禁限使用一次性塑料及不可降解塑科,禁限使用快递塑料包装专项行动
2022年12月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 关于支持密云区、延庆区开展塑料污染治理规范化试点 以密云、延庆两区为试点,加强一次性塑料制品治理、规范塑料制品回收利用,农贸市场塑料袋使用。
2023年1月 海南生态环境厅 关于更新《海南省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名录》的公告 自2023年7月1目起,装止生产销售使用<100g/m非织造布购物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W)

1、化妆品

依托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提高,消费者的消费频次加快,消费金额加大。同时,在化妆品消费渗透率不断提升、核心化妆人口持续扩散因素的多重影响下,化妆品行业持续高速增长。目前我国化妆品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消费持续攀升,市场规模已经上升为全球第二,市场规模增速超越其他国家,占据全球第一的位置。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我国化妆品零售额达4142亿元,同比增长5.1%。而随着化妆品零售额的上涨,对于化妆品的包装盒需求会扩大,进而推动白卡纸的需求。

依托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提高,消费者的消费频次加快,消费金额加大。同时,在化妆品消费渗透率不断提升、核心化妆人口持续扩散因素的多重影响下,化妆品行业持续高速增长。目前我国化妆品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消费持续攀升,市场规模已经上升为全球第二,市场规模增速超越其他国家,占据全球第一的位置。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我国化妆品零售额达4142亿元,同比增长5.1%。而随着化妆品零售额的上涨,对于化妆品的包装盒需求会扩大,进而推动白卡纸的需求。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烟草

烟草是我国重要的国家税收和财政收入来源。在现有市场中占有极为稳定的根基。目前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卷烟市场,拥有庞大烟民基数。近年我国卷烟产量保持稳中有升态势。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卷烟产量为24427.5亿支,同比增长0.4%。

烟草是我国重要的国家税收和财政收入来源。在现有市场中占有极为稳定的根基。目前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卷烟市场,拥有庞大烟民基数。近年我国卷烟产量保持稳中有升态势。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卷烟产量为24427.5亿支,同比增长0.4%。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食品

食品行业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是体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不断发展,产业链不断延伸拓展,产品结构向多元化、优质化、功能化方向发展,产品细分程度加深,精深加工产品比例上升,行业发展从对过去“量”的追求变成注重“质”的提升。

我国食品行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市场。这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对食品的需求量大。2022年我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815.4亿元,较上年增加628.3亿元,同比增长10.15%。

与此同时,居民食品消费需求的持续释放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强大驱动力。近年伴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居民收入的增加,对食品的需求逐渐多样化、多层次化,这为食品包装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宽阔的市场。有资料显示,2019-2023年我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从6,084元增长至7,983元。而在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的过程中,对其进行相应包装是一道必经工序,食品生产消费的扩大促进食品包装市场不断增长。因此在“限塑令”推进,“以纸代塑”下,食品卡需求广阔,并且有望成为白卡纸下游需求贡献最大增量。

与此同时,居民食品消费需求的持续释放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强大驱动力。近年伴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居民收入的增加,对食品的需求逐渐多样化、多层次化,这为食品包装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宽阔的市场。有资料显示,2019-2023年我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从6,084元增长至7,983元。而在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的过程中,对其进行相应包装是一道必经工序,食品生产消费的扩大促进食品包装市场不断增长。因此在“限塑令”推进,“以纸代塑”下,食品卡需求广阔,并且有望成为白卡纸下游需求贡献最大增量。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硬脂酸行业生产布局高度集中化 贸易逆差额连续三年大幅缩减

我国硬脂酸行业生产布局高度集中化 贸易逆差额连续三年大幅缩减

在主要原材料棕榈油价格上涨带动下,2024年我国硬脂酸市场年均价攀升至9269元/吨。而受制于高端产能不足和原料依赖双重瓶颈,我国硬脂酸实际产量无法完全满足下游行业的需求,仍依赖进口补充。不过随着产能释法和生产工艺的持续优化,2024年我国硬脂酸呈现“进口量减、出口量增”态势,贸易逆差额连续三年大幅缩减。

2025年05月15日
我国DMF行业开工率持续低于50% 产能过剩矛盾凸显 出口“量增价跌”

我国DMF行业开工率持续低于50% 产能过剩矛盾凸显 出口“量增价跌”

2022-2023年我国DMF行业经历扩能潮,2023年产能同比大增60.75%。不过到2024年其产能增长大幅放缓,同比增长仅2.91%。虽然我国DMF产能持续上升,但需求端却未能同步跟进,导致产能过剩明显,供需矛盾加剧。2023-2024年间,行业开工率持续低于50%,价格也一路下行。出口方面,我国DMF出口呈现“

2025年05月14日
我国脂肪醇行业供不应求 对外依存度超60% 产品价格或将继续高位震荡

我国脂肪醇行业供不应求 对外依存度超60% 产品价格或将继续高位震荡

截至2024年我国仅有圣德华星、嘉化能源、江苏盛泰、德源高科、恒翔化工等7家脂肪醇生产企业,合计产能维持在61万吨左右。

2025年05月14日
正丙醇行业:产量有所增加但仍存缺口 市场价格或上升 反倾销政策下进口量显著下降

正丙醇行业:产量有所增加但仍存缺口 市场价格或上升 反倾销政策下进口量显著下降

国内正丙醇主要用于生产醋酸正丙酯,其次是医药和农药中间体,相比之下,环保溶剂市场应用占比较小,但在绿色环保政策背景下,正丙醇在溶剂以及醋酸正丙酯领域需求均存在稳定增长空间。

2025年05月13日
我国工业炸药行业:现场混装炸药渗透率稳增 市场企业并购频发 集中度将提升

我国工业炸药行业:现场混装炸药渗透率稳增 市场企业并购频发 集中度将提升

近年来我国工业炸药产销量整体保持稳定,基本维持在420万-450万吨区间波动。但2024年下游需求呈现疲软态势,导致行业产销量出现小幅下滑。不过,细分市场现场混装炸药表现亮眼,产量和渗透率持续上升。

2025年05月13日
全球赖氨酸生产格局正向中国集中 出口需求持续旺盛 梅花生物为龙头企业

全球赖氨酸生产格局正向中国集中 出口需求持续旺盛 梅花生物为龙头企业

饲料作为赖氨酸最主要的下游应用领域,其需求变化直接主导行业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国持续推动饲料行业豆粕减量替代,为赖氨酸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空间。在豆粕减量替代政策、饲料需求支撑和出口市场拓展等因素共同推动下,我国赖氨酸产量从2019年的193万吨上升至2024年的311.5万吨。值得关注的是,全球赖氨酸生产格局正加速向我国

2025年05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