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电子湿化学品行业:呈现结构性发展不均衡特点 国产化率仍较低(附主要企业竞争优势)

一、行业基本概述

湿电子化学品主要指主体成分纯度大于99.99%的化学试剂,是在湿法工艺(湿法刻蚀、清洗、显影、剥离等)制程中使用的各种 液体化学材料,主要用于集成电路、光伏面板、显示面板行业。

湿电子化学品根据组成成分和应用工艺不同,可分为通用湿电子化学品和功能湿电子化学品。其中通用湿电子化学品主要以超净高纯试剂为主,除了主体成分纯度大于99.99%外,其杂质离子和微粒数符合严格要求,一般为单组份、单功能湿电子化学品。功能湿电子化学品是通过复配手段达到特殊功能,从而满足特殊工艺需求的配方类或复配类湿电子化学品,主要是以光刻胶配套试 剂为代表的湿电子化学品。目前通用湿电子化学品需求远大于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占湿电子化学品总需求达到88.2%。

二、行业市场发展情况

1、市场规模

湿电子化学品是电子工业中的关键性基础化工材料之一,它支撑着现代通信、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等一系列现代技术产业。近年来随着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迅猛发展及国家产业政策对新兴产业的大力支持,欧、美、日、韩等国际大公司纷纷在我国建设化学品生产厂,我国湿电子化学品的市场规模逐年扩大,且成为化工行业中发展最快的领域。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湿电子化学品行业市场规模为130.94亿元。2022年我国湿电子化学品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81.67亿元,同比增长17.9%。

湿电子化学品是电子工业中的关键性基础化工材料之一,它支撑着现代通信、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等一系列现代技术产业。近年来随着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迅猛发展及国家产业政策对新兴产业的大力支持,欧、美、日、韩等国际大公司纷纷在我国建设化学品生产厂,我国湿电子化学品的市场规模逐年扩大,且成为化工行业中发展最快的领域。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湿电子化学品行业市场规模为130.94亿元。2022年我国湿电子化学品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81.67亿元,同比增长17.9%。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产量情况

2016-2022年我国湿电子化学品产量呈现不断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湿电子化学品产量约为106.74万吨,同比增长26.7%。

2016-2022年我国湿电子化学品产量呈现不断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湿电子化学品产量约为106.74万吨,同比增长26.7%。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近年来我国电子湿化学品企业技术不断提升,在产品技术研发、生产制造、检测手段、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都开始攀升到一个新台阶,行业整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少数领先企业在细分产品领域实现了单点突破和国产替代,例如中巨芯的电子级氢氟酸、电子级硫酸、电子级硝酸,湖北兴福的电子级磷酸、电子级硫酸、硅刻蚀液、铝刻蚀液,晶瑞电材的电子级双氧水,上海新阳的电子级硫酸、铜电镀液、铜刻蚀后清洗液和铝刻蚀后清洗液等产品,已经在 8 英寸、12 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批量应用。

而虽然近年来我国电子湿化学品企业技术不断提升,在 8 英寸晶圆制造方面已基本实现大批量供货,在 12 英寸晶圆制造方面的应用也在稳步推进。但当前我国湿电子化学品产业整体呈现出结构性发展不均衡的特点,高端产品仍存在不足,国产化率仍较低。具体情况如下:

(1)集成电路领域,2020 年集成电路工艺用电子湿化学品整体国产化率 23%,8 英寸及以上晶圆制造用电子湿化学品国产化率不足 20%,国内企业产品供应主要集中在 6 英寸及以下晶圆制造及封装领域;

(2)显示面板领域,包括各个世代的液晶面板及 OLED 用电子湿化学品整体国产化率为 40%,其中 OLED 面板及大尺寸液晶面板所需的电子湿化学品部分品种目前仍被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等少数电子湿化学品厂商垄断;国产化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光伏太阳能电池领域,因其纯度要求相对较低,国内企业基本实现自主供应,国产化率已超过 80%。

3、市场需求情况

近年来伴随着半导体国产化进程加速、显示面板产能向中国大陆地区转移以及光伏市场景气度处在持续上升通道的影响,我国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保持稳定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约为158.51万吨,同比增长25.5%。

近年来伴随着半导体国产化进程加速、显示面板产能向中国大陆地区转移以及光伏市场景气度处在持续上升通道的影响,我国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保持稳定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约为158.51万吨,同比增长25.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从我国湿电子化学品市场需求结构来看,光伏领域是目前国内湿电子化学品市场主要需求领域,占比41.7%;其次是液晶显示领域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占比为30%;再是集成电路领域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占比为21.5%。

从我国湿电子化学品市场需求结构来看,光伏领域是目前国内湿电子化学品市场主要需求领域,占比41.7%;其次是液晶显示领域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占比为30%;再是集成电路领域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占比为21.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预计未来电子湿化学品的需求增长主要来自半导体和显示面板行业,半导体行业晶圆厂新增产能不断落地叠加晶圆尺寸扩大到 12 英寸,显示面板行业向高世代线产品不断升级,均对电子湿化学品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同时也增加了对电子湿化学品的耗用量。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数据,12 英寸晶圆制造所消耗的电子湿化学品是 8 英寸晶圆制造的 4.6 倍,6 英寸晶圆制造的 7.9 倍。半导体和显示面板行业产能的扩张及技术升级将拉动电子湿化学品用量的快速增长。

三、行业市场竞争情况

电子湿化学品行业技术门槛较高,其发展与半导体制造业的发展保持同一步调,欧美和日本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占据了全球市场主导地位。在中国大陆市场,欧美企业占据了中国大陆市场的 35%份额;其次为日企,占据着28%的市场份额,再次是韩国、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企业,分别占 16%、10%、9%。目前中国大陆电子湿化学品总体市场集中度不高,细分产品领域具有一定的市场集中度。

电子湿化学品行业技术门槛较高,其发展与半导体制造业的发展保持同一步调,欧美和日本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占据了全球市场主导地位。在中国大陆市场,欧美企业占据了中国大陆市场的 35%份额;其次为日企,占据着28%的市场份额,再次是韩国、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企业,分别占 16%、10%、9%。目前中国大陆电子湿化学品总体市场集中度不高,细分产品领域具有一定的市场集中度。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近年来我国电子湿化学品企业技术不断提升,在产品技术研发、生产制造、检测手段、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都开始攀升到一个新台阶,行业整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少数领先企业在细分产品领域实现了单点突破和国产替代。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电子湿化学品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目前我国从事电子湿化学品业务的企业主要包括中巨芯、湖北兴福、晶瑞电材、格林达、江化微、上海新阳、飞凯材料、新宙邦等。

我国电子湿化学品市场主要企业竞争优势情况

企业名称

竞争优势

中巨芯

专利优势:截至20221231,发行人已获得58项国家专利授权,其中发明47,实用新型11项。

人才优势:截至20221231,公司技术研发人员84,其中中高级工程师38名。研发人员专业覆盖面广,涵盖化工、电子、材料、物理、化学等专业领域。

产品品类优势:公司业务已涵盖电子湿化学品、电子特种气体和前驱体材料三大板块,产品包括电子级氢氟酸、电子级硫酸、电子级硝酸、电子级盐酸、电子级氨水、缓冲氧化物刻蚀液、硅刻蚀液、高纯氯气、高纯氯化氢、高纯六氟化钨、高纯氟碳类气体、HCDSBDEASTDMAT等多种产品品类,是国内少数同时具备生产电子湿化学品、电子特种气体以及前驱体材料的企业之一,具备产品品类丰富的优势。

品质管理优势:公司通过SGS认证的质量管理体系,成功导入半导体行业的管理方法,并配备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发生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离子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光腔衰荡光谱仪等高精度分析检测设备,对品质的要求融入到产品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依托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公司产品性能稳定、品质卓越。

湖北兴福

产品种类优势: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电子级磷酸、电子级硫酸、电子级双氧水等通用湿电子化学品。

产品质量优势:公司建立完整的质量、安全及职业健康等管理体系,通过SGS取得了ISO9001ISO14001ISO45001IATF16949FSSC22000等体系认证。

环保优势:公司注重低碳环保,对于磷酸、硫酸等危险化学品进行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实现了变废为宝。

晶瑞电材

团队优势:公司培养了一支专业、高效的研发队伍。

技术优势:公司是一家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

研发优势:公司拥有由5台光刻机为主组成的光刻胶研发平台,拥有持续的研发团队股权激励机制。

客户资源优势:公司的核心客户包括半导体、显示面板、LED、太阳能、锂电池五个领域的主要头部公司。伴随着下游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公司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和突出的产品优势,取得了下游客户的认证,开拓并维系了一大批国内外优质客户,构建了优质的业务平台,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格林达

生产线优势:2004,公司自主研发了国内第一套显示面板用TMAH显影液工业化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空白。该电子级TMAH显影液项目荣获“国家彩电产业战略转型产业化专项项目”、“国家火炬计划产业示范项目”等荣誉。该生产线采用过程控制提纯技术、特殊电解阳极的研制、特种离子交换膜、高精度的过程浓度在线检测控制技术和专用的表面活性剂等一系列领先制造工艺方法,确保产成品能稳定达到电子级纯度要求。

产品质量优势:公司建立健全了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提高公司运作效率,提高公司产品和服务质量,不断增强顾客满意度。公司通过了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OHSAS18001:200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设备优势:公司配备了满足ppbppt等级要求的精密检验设备。主要检测设备均为先进高精度仪器,其中包括ICP-MS(等离子质谱仪)、液体颗粒检测仪、ICP-OES(原子发射光谱仪)IC(离子色谱仪)GC(高精度气相色谱仪)等。

客户资源优势:公司的客户均为行业内的领先企业,成功进入优秀客户的供应链是公司技术实力、产品优质的体现,也为公司未来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客户基础。目前,公司产品终端使用客户为京东方集团、韩国LG集团、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中电熊猫等。

江化微

研发优势:公司利用自身专业的研发团队,研发出具有国际水平产品的生产配方,先后有高效酸性剥离液、铝钼蚀刻液、低温型水系正胶剥离液、低张力ITO蚀刻液、高分辨率显影液、二氧化硅蚀刻液、钛--钛金属层叠膜用蚀刻液等十三类产品被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评定为高新技术产品。

专利优势:目前公司拥有73项专利,其中28为发明专利,44项为实用新型专利,1项为外观设计专利。

规模化生产优势:公司通过自主设计的一整套湿电子化学品生产工艺,并自主研发配置的满足规模化、专业化湿电子化学品生产流水线,已具备G2G3等级产品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投项目投产后将具备部分G4等级产品的规模化生产能力。

产品线优势:公司产品线较为丰富,目前有数十种湿电子化学品,产品能够广泛的应用到平板显示、半导体及LED、光伏太阳能等多个电子领域,同时能在清洗、光刻、蚀刻等多个关键技术工艺环节中应用,这使得公司产品能够很好地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是公司技术水平和配套能力的体现,也为公司带来了较好的竞争优势。

上海新阳

技术优势:公司成立20多年来,始终坚持技术创新,目前形成了拥有完整自主可控知识产权的电子电镀和电子清洗两大核心技术,第三大核心技术电子光刻技术及第四大核心技术电子研磨技术都已基本形成,用于晶圆电镀与晶圆清洗的第二代核心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人才优势:公司半导体业务技术开发团队,80%人员为本科以上学历,30%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30%的技术人员有10年以上行业经验。

品牌优势:20多年来,公司为120多个半导体封装企业、20多个芯片制造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已经建立了完整的销售渠道并形成了品牌优势。

飞凯材料

研发优势: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非常重视新材料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已建立一套完善的新产品研发创新机制,组建的研发中心拥有一流的实验设备及检测仪器,主要研发人员拥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研发经验,是目前国内领先的新材料研发基地。

成本优势:公司掌握了产品中主要原材料低聚物树脂、单晶等的合成技术,有效提升了产品性能,稳定产品质量,降低了公司的产品成本,使得公司与同行业企业相比拥有较强的成本优势。此外,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前提下,公司利用研发技术,对产品配方以及工艺方法进行深入研究,自我合成或替代价格较高的原材料,改进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客户资源优势:伴随着TFT液晶材料国产化率大幅提升,国内TFT液晶材料需求明显增加,公司抓住契机,就下游客户产线调整、专利应用及当前市场情况进行专题分析,及时跟踪行业最新动态,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在维持重要客户的前提下,先后导入中大型液晶面板厂商的产品线,进一步加强市场开拓力度,扩大收入规模。公司通过自身的实力和持续的努力,凭借着技术优势、品质稳定以及快速反应机制,逐渐与大中型液晶面板厂商建立了长久的战略合作关系。

新宙邦

专利优势:截至 2022 12 31 ,公司已递交并被受理专利申请累计 883 ,其中,累计国内专利申请 619 (包含 539 项发明专利申请和 80 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累计国外发明专利申请 134 项、累计 PCT 国际专利申请 130 ;公司已取得国内专利授权累计 242(包含 171 项发明专利和 71 项实用新型专利),累计取得国外发明专利授权 72 ;公司已获准国内外注册商标累计195 个。

技术优势:公司先后获得了“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深圳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深圳市科技发明奖-专利奖(核心专利)”、“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海斯福)”、“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惠州宙邦)”、“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南通新宙邦)”、“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江苏瀚康)”、“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诺莱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海斯福)”等荣誉。

品牌优势:公司近年获得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国际信誉品牌”、“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大湾区上市公司治理 TOP20”、“深圳市重点企业研究院”、“深圳市市长质量奖提名奖”、“海关 AEO 高级认证企业”等荣誉,并获得 LG、三星、松下、村田、TDKKEMET、亿纬锂能等多家知名企业的优秀供应商称号。

战略布局优势:公司聚焦以电子化学品和功能材料为核心的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公司持续的技术创新实力,推动了产品创新、迭代,并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能、新项目和产业链等战略布局方面有较多的储备,为公司注入新动力。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聚烯烃产业:产能产量高增但需求放缓 高端聚烯烃技术突破使进口依赖度下降

中国聚烯烃产业:产能产量高增但需求放缓 高端聚烯烃技术突破使进口依赖度下降

随着产能扩张,我国聚乙烯、聚丙烯产量持续增长。2018-2024年我国聚乙烯、聚丙烯产量年复合增速分别为10.06%、8.71%,增长速度相对较快,市场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而聚乙烯、聚丙烯需求增速有所回落,2018-2024年间聚乙烯、聚丙烯表观消费量年复合增速分别为5.56%、6.69%,增长速度相对较慢,我国聚烯烃

2025年07月22日
我国LED封装胶行业分析:应用场景多元化 汽车、Mini-LED、Micro-LED将为市场带来新增量

我国LED封装胶行业分析:应用场景多元化 汽车、Mini-LED、Micro-LED将为市场带来新增量

随着市场存量LED光源、灯具二次替换的产品需求,以及商业活动、文化旅游、体育赛事、农业照明等消费需求明显恢复,照明市场凭借刚需属性、供应链优势快速发展,打开LED封装胶行业增长空间。按下游应用环节产值计算,中国LED照明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6388亿元上升到2023年的约701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6%,预计

2025年07月22日
我国胶粘剂行业存在结构性矛盾 出口量持续上升 贸易顺差逐渐扩大

我国胶粘剂行业存在结构性矛盾 出口量持续上升 贸易顺差逐渐扩大

近年来,我国胶粘剂产量持续上升,2023年实现4.62%的同比增长。销售额则在2019-2022年保持连续增长态势,但2023年回落至1140.9亿元,较2022年下降0.91%。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胶粘剂行业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矛盾,呈现“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低端产能相对过剩”的特征。从进口数据看,2019-2024年间,行

2025年07月22日
我国己二胺下游消费高度集中 产能实现跨越式提升 价格震荡下行

我国己二胺下游消费高度集中 产能实现跨越式提升 价格震荡下行

在上游原材料己二腈国产化进程加快,以及下游聚酰胺66和HDI需求强劲释放的双重驱动下,我国己二胺行业产能实现跨越式提升,由2022年的66.5万吨激增至2024年的137.1万吨,增幅高达106%。与此同时,其价格整体震荡下行。

2025年07月22日
聚丙烯扩产带动成核剂行业需求增多 厂商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呈和科技处龙头地位

聚丙烯扩产带动成核剂行业需求增多 厂商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呈和科技处龙头地位

近年来,国内聚乙烯、聚丙烯持续扩产,带动成核剂市场需求快速增多。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聚乙烯、聚丙烯产能分别为3431万吨、4369万吨,同比增长5.86%、9.39%。2024年我国成核剂需求量为1.3万吨,同比增长18.18%。

2025年07月16日
我国POE行业:汽车轻量化带来发展机遇 多家企业积极推进产能布局

我国POE行业:汽车轻量化带来发展机遇 多家企业积极推进产能布局

我国POE行业长期面临较高的技术准入门槛,核心难点集中在三大关键技术领域:茂金属催化剂研发、高碳α-烯烃制备以及聚合工艺优化。这些核心技术长期被埃克森美孚、陶氏化学等国际化工巨头所垄断。由于技术积累不足且产业化起步较晚,在2023年之前我国POE产品完全依赖进口,产业发展严重受制于人。

2025年07月16日
我国电石下游消费以PVC为主但占比渐下降 行业新旧产能更替持续推进

我国电石下游消费以PVC为主但占比渐下降 行业新旧产能更替持续推进

我国电石下游消费结构呈现高度集中的特征,PVC领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近年来,电石在PVC生产领域的消费占比从2020年的84%逐步下滑至2024年的78.84%。近年来,在政策调控和产能过剩的双重作用下,我国电石行业新旧产能更替持续推进。这一结构调整使得行业产能呈现波动,2024年降至4121万吨,同比小幅下降1.0

2025年07月15日
我国PTMEG行业:下游消费以氨纶为主 产能快速扩张 进出口均价同步下跌

我国PTMEG行业:下游消费以氨纶为主 产能快速扩张 进出口均价同步下跌

我国PTMEG产能从2021年的89.7万吨显著提升至2024年的150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0.75%。产量则由2019年的55.4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77.0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58%。这一供给端的良好表现既受益于上游BDO原料供应保障体系的持续完善,也得益于下游氨纶市场需求的不断释放。此外,自2022

2025年07月0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