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复合集流体具备多重优势,有望成为下一代电池集流体材料
集流体是锂(钠)电池中的关键材料之一,在锂(钠)离子电池中既充当正、负极活性物质的载体,又充当其电子流的收集与传输体。目前,压延铝箔、电解铜箔由于导电性良好、制作工艺较为成熟等,是主流的正、负极集流体材料,其99.5%以上的成分为纯铝/纯铜,在锂电池中的成本占比合计约为11%。集流体的抗拉强度、延展性、致密性、表面粗糙度、厚度均匀性及外观质量等对锂(钠)离子电池正负极制作工艺和锂(钠)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锂(钠)电池对集流体的厚度、抗氧化性能及粘附性能等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
复合集流体是一种以高分子绝缘树脂材料作为“夹心”层,上下两面沉积金属铜或铝,制成“金属导电层-高分子材料支撑层-金属导电层”三明治结构的新型锂电材料。复合集流体用密度及成本更低的绝缘高分子材料对原来部分金属材料进行替代,对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安全性提升、成本降低具有重要的意义。
复合集流体的优势
优势 |
简介 |
高安全 |
1)复合铜箔中间的高分子基材具有阻燃特性,且其金属导电层较薄,短路 时会如保险丝般熔断,在热失控前快速融化,电池损坏仅局限于刺穿位点形成“点断路”;2)经受力断裂后毛刺较少,可有效防止内短路。 |
高能量密度 |
复合铜箔中间层采用轻量化高分子材料,随着重量占比降低、电池内活性物质占比增加,能量密度可提升5%以上 |
长寿命 |
高分子材料围绕电池内活性物质层形成层状环形海绵结构,在充放电过程中,可吸收极片活性物质层锂离子嵌入脱出产生的膨胀-收缩应力,从而保持极片界面长期完整性,使循环寿命提升约5% |
强兼容 |
传统铜箔直接升级为复合铜箔不会影响原有电池内部电化学反应,因此复合铜箔可运用于各种规格、不同体系的锂(钠)电池 |
低成本 |
复合铜箔用成本更低的高分子材料对原来部分铜材料进行替代,减少铜的用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复合铜箔处于产业链中游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复合集流体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3-2030年)》显示,在产业链方面,复合铜箔处于产业链中游,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与设备厂商,原材料主要包括铜靶材、基膜、药水等,设备包括磁控溅射、真空蒸镀、水电镀、焊接设备等,下游主要包括动力电池厂商、储能电池厂商、3C消费电池厂商等。
复合集流体行业产业链图解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下游需求旺盛,我国复合集流体市场空间前景广阔,2025年全球市场空间有望达百亿级
复合集流体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领域。近年来,在国家新能源政策及低碳相关措施实施下,我国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产业快速发展,对复合集流体行业需求持续上升,市场空间前景广阔。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行业产销量分别达到545.9GWh、465.5GWh,同比增长均超过一倍,分别为148.5%、150.27%;2023年,随着动力电池厂商新建产能进一步释放,其产量也进一步增长,截止5月底累计已经达到233.5GWh,累计同比增长34.7%。而储能电池在国家能源转型及碳中和战略背景下,出货量快速增加,2022年达到130GWh,同比增长170.8%。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因此,假设2023-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以及动力电池需求共为1379GWh、1868GWh、2388GWh,复合铜箔渗透率2023-2025年从1%提升至10%,复合铝箔渗透率从0%提升至5%;预计全球复合集流体行业市场空间将从2023年的10亿元逐步增长至2025年的230亿元,发展前景广阔。
2023-2025年全球复合集流体市场空间预测
类别 |
单位 |
2023年E |
2024年E |
2025年E |
动力电池需求 |
GWh |
924 |
1201 |
1501 |
储能电池需求 |
GWh |
319 |
510 |
714 |
消费电池需求 |
GWh |
137 |
158 |
173 |
合计 |
GWh |
1379 |
1868 |
2388 |
复合铜箔渗透率 |
% |
1.0% |
5% |
10% |
单耗 |
亿平 |
0.11 |
0.11 |
0.11 |
复合铜箔需求量 |
亿平 |
1.46 |
9.90 |
25.30 |
复合铜箔价格 |
元/平 |
7.00 |
6.50 |
6.00 |
复合铜箔市场空间 |
亿元 |
10.23 |
64.32 |
151.79 |
复合铝箔渗透率 |
% |
0% |
1% |
5% |
单耗 |
亿平 |
0.11 |
0.11 |
0.11 |
复合铝箔需求量 |
亿平 |
0.00 |
1.98 |
12.65 |
复合铝箔价格 |
元/平 |
7.00 |
6.50 |
6.00 |
复合铝箔市场空间 |
亿元 |
0.00 |
12.86 |
75.90 |
合计 |
亿元 |
10.23 |
77.19 |
227.69 |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复合集流体产业链大力推进,有望从0到1加速落地
而在巨大市场空间吸引下,许多国产企业相继布局复合集流体产业链。目前,宝明科技、双星新材、万顺新材、英联股份等企业在复合铜箔均有布局,同时万顺新材、双星新材均已获得首张订单,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已采用复合集流体,搭载于纯电MPV极氪009,产业链有望从0到1加速落地。
我国复合集流体行业主要企业产业链积极布局情况
公司 |
环节 |
上市状态 |
2022年净利润(亿元) |
复合集流体进展 |
宁德时代 |
下游电池 |
已上市 |
307.29 |
公司参股重庆金美,积极布局复合集流体,公司麒麟电池已采用复合集流体,搭载于纯电MPV极氪009。 |
重庆金美 |
中游复合集流体 |
未上市 |
- |
公司复合集流体已经实现商品化应用、进入量产阶段。 |
双星新材 |
上游PET膜及中游复合铜箔 |
已上市 |
6.99 |
已获得首张复合铜箔订单。 |
万顺新材 |
中游复合集流体 |
已上市 |
2.04 |
已获得首张复合铜箔订单。 |
英联股份 |
中游复合集流体 |
已上市 |
-0.43 |
已经建成1条复合铜箔产线,2条正在安装调试,具备500万平米的产能。2023年计划投入10条复合铜箔和1条复合铝箔生产线,目前已有1条复合铜箔生产线在正式生产运行。 |
宝明科技 |
中游复合集流体 |
已上市 |
-2.23 |
计划在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锂电池复合铜箔生产基地,一期达产后预计年产约1.4-1.8亿平米锂电复合铜箔。 |
璞泰来 |
中游复合集流体 |
已上市 |
31.04 |
公告复合集流体研发生产基地,年产1.6万吨复合铜箔。 |
诺德股份 |
中游复合集流体 |
已上市 |
3.52 |
与苏州道森钻采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共同开展复合铜箔产品的技术研发。 |
元琛科技 |
中游复合集流体 |
已上市 |
0.06 |
已建设了一条功能性薄膜综合中试线,拟建设两条功能性薄膜量产线。 |
胜利精密 |
中游复合集流体 |
已上市 |
-2.49 |
计划在安徽舒城投资56亿元,建设复合铜箔、光学膜生产线,其中一期建设15条高性能复合铜箔生产线;二期建设100条高性能复合铜箔先进技术生产线,复合铜箔生产线总设计年产能为12亿平方米。 |
隆扬电子 |
中游复合集流体 |
已上市 |
1.69 |
首座“细胞工厂”拟于2023年完成建设、并自2024年起实现达产运营。全部工厂及产线则将于2027年完成建设,合计建设周期为4年,完全达产后,公司可实现年产复合铜箔2.38亿m2的产能规模。 |
光莆股份 |
中游复合集流体 |
已上市 |
0.53 |
首期复合集流体材料生产线已投产运营,正计划在厦门使用现有厂房和土地投资扩建可满足10GWH锂电产能的复合集流体产线。 |
阿石创 |
中游复合集流体 |
已上市 |
0.14 |
与东威科技、腾胜科技签署了复合铜箔设备装备协议。 |
东材科技 |
上游基膜 |
已上市 |
4.15 |
通过全资子公司成都东材投资建设两条超薄型聚丙烯薄膜生产线、在绵阳东林厂区建设年产2万吨功能PET薄膜项目。 |
欧莱新材 |
上游铜靶材 |
未上市 |
- |
公司铜靶已在集流体复合铜箔的生产制备中实现应用,已开拓万顺新材、宝明科技、腾胜科技等新能源电池复合集流体正负极材料和镀膜设备核心厂商。 |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