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预浸料行业进入快速扩张时期 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但高端业领域产品仍依赖进口

一、行业基本概述

预浸料是用树脂基体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浸渍连续纤维或织物,制成树脂基体与增强体的组合物,是制造复合材料的中间材料。碳纤维预浸料是指用碳纤维纱、环氧树脂经过涂膜、热压、冷却、覆膜、卷取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复合材料。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预浸料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预浸料按增强体物理形状可以分为单向预浸料和织物预浸料;按宽度分类有宽、窄带;(几毫米或几十毫米)预浸料;按增强体种类分有碳纤维增强预浸料、玻璃纤维增强预浸料及芳纶纤维增强预浸料等;按基体品种分则有热塑性预浸料和热固性预浸料;按固化温度分可分为低温(80℃)、中温(120℃)、高温(180℃)固化预浸料。其中热塑性预浸料和热固性预浸料是最常用的分类方式。

预浸料产品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民用客机、交通、新能源、建筑补强、工业等领域;航空航天及民用客机领域包括各大小型组织结构制件及高性能预浸料等;交通领域涵盖民用航空、轨道交通、汽车等;新能源领域涵盖风电领域;体育休闲领域涵盖范围广泛,主要客户包括国内外体育休闲品牌商和制造商。

二、行业市场规模

预浸料是先进复合材料的中间材料,它是复合材料结构的基本单元,复合材料的力学、化学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浸料的内在质量。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碳纤维制品等复合材料应用不断得到市场认可,预浸料市场需求持续增加。2022年上半年我国预浸料行业市场规模为65.97亿元,具体如下:

预浸料是先进复合材料的中间材料,它是复合材料结构的基本单元,复合材料的力学、化学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浸料的内在质量。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碳纤维制品等复合材料应用不断得到市场认可,预浸料市场需求持续增加。2022年上半年我国预浸料行业市场规模为65.97亿元,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目前我国预浸料行业还处于成长阶段,行业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随着我国新材料进入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时期,逐步实现进口替代,我国预浸料产业将会保持稳定增长。

目前我国预浸料行业还处于成长阶段,行业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随着我国新材料进入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时期,逐步实现进口替代,我国预浸料产业将会保持稳定增长。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行业需求情况

随着多种复合材料的研发成功,预浸料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已经进入快速扩张时期。

中国新型复合材料已逐步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风电叶片、输电电缆、石油钻探、建筑补强、体育休闲等领域,近年来,在体育休闲用品及建筑加固、压力容器等领域的应用迅速增长。随着高性能碳纤维品种与质量的突破,以及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制造技术的提高,特别是国产大飞机产业的形成,高端预浸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必将会有大幅度提升,航空领域预浸料的供应将会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

目前在我国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迈进的过程中,能源和交通两大主要的碳排放领域对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和碳纤维预浸料有较大的需求。

在新能源领域,风电叶片、光伏多晶硅坩埚以及碳纤维缠绕气瓶等多个相关次级市场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已相对普及,并不断通过技术进步增加其应用比重,进而成为了带动碳纤维需求快速增长的“压舱石”。以氢能产业的不断发展为例,诸如氢能汽车、氢能重卡、物流车甚至列车等的陆续下线,直接催生带动了一大批的碳纤维车载缠绕气瓶的需求。

在汽车领域,无论是传统燃油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车身、车架、传动轴等重要部件都迫切需要新材料减重降耗,碳纤维是其中的最佳选择之一,国内外主流汽车厂商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高端新车型越来越多,汽车领域对预浸料市场需求将不断增加。

四、行业细分市场

1、航空航天

2021年预浸料在航空航天行业领域的市场规模为18.5亿元,2022年上半年为12.05亿元。具体如下:

2021年预浸料在航空航天行业领域的市场规模为18.5亿元,2022年上半年为12.05亿元。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工业应用

工业应用是预浸料重要的细分市场,2021年我国工业应用领域的预浸料市场规模为44.68亿元,2022年上半年为26.23亿元。具体如下:

工业应用是预浸料重要的细分市场,2021年我国工业应用领域的预浸料市场规模为44.68亿元,2022年上半年为26.23亿元。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体育用品

2021年我国预浸料行业体育用品领域细分市场为55.03亿元,2022年上半年为27.69亿元。具体如下:

2021年我国预浸料行业体育用品领域细分市场为55.03亿元,2022年上半年为27.69亿元。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五、行业竞争情况

我国预浸料产品的应用目前仍集中在相对低端的体育休闲产业,航空航天、工业应用和体育休闲用品分别占比为5%、35%和60%,航空航天、风电汽车和轨道交通等高端业领域的预浸料产品仍然需要依赖进口。因此,国内的预浸料厂家主要产品集中在低端的体育休闲和一般工业领域,这些领域对预浸料产品的性能要求不高,不需要长时间的材料认证和成品实验,门槛较低,从而导致产品低价竞争激烈。

随着我国国防科学事业的不断进步,高端装备等应用需求逐步扩大,碳纤维、芳纶纤维等高性能纤维产业发展迅速,相关工艺装备研发和制造能力大幅提升,部分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拉动国内复合材料市场迅猛发展。预浸料行业进入壁垒比较高,需要企业有较大的资金投入和稳定的工艺水平,产业发展涉及产、学、研、用各个环节,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量大,行业技术壁垒高,各应用领域工作环境的差异对产品要求不同,尤其航空航天等高端应用对产品性能及质量稳定性有非常苛刻的要,所以国内预浸料行业集中度比较高,新企业进入比较困难。

我国预浸料行业主要企业

所属省份 企业名称
天津 天津昂林贸烽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江苏 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澳盛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航科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中航航空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 株洲时代电气绝缘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 沈阳中恒新材料有限公司
江西 江西海源复合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上海晋飞碳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纬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氰特工程材料(上海)有限公司
河南 河南古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河北 河北和风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中安信嘉华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 安徽首文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康本材料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鸿宇能源有限公司
深圳盈泰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浙江精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中科恒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吉林 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
吉林碳谷碳纤维有限公司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六、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航空航天的轻质化、高速化,轨道交通的轻质化、阻燃化,电子电器的高集成化的迅速发展,复合材料的阻燃性、力学性能、耐热性、尺寸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预浸料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未来,预浸料将往以下方向发展。

(1)开发新型热熔预浸料体系。预浸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即溶液浸渍法和热熔胶膜法,目前以溶液浸渍法为主。溶液浸渍法是将纤维或织物经过树脂溶液浸渍后,将树脂中的溶剂挥发掉,并使预浸料达到B阶段的工艺;该法生产设备投入少,缺点是预浸料树脂含量难以精确控制,大量溶剂挥发,形成环境污染。热熔胶膜法是首先将熔融的树脂制成均匀平整的胶膜,而后将胶膜与纤维或织物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复合浸渍,得到合格预浸料;此工艺优点是树脂含量控制精确、挥发份少,无环境污染。为此,开发新型热熔预浸料体系变得越来越迫切。

(2)室温长储存期。为了降低先进复合材料的制造成本,除采用各式各样的新技术外,一个重要方面是大力发展低温低压固化的树脂体系。如果在不提高固化温度的情况下延长树脂及其预浸料室温下的使用期,不但不用建立大型的冷藏设备,而且也不用对现有的制件成型设备进行改造。这将大幅降低先进复合材料在制造和使用中的储存及工艺成本。

(3)高性能化。“轻质化、长寿命、高可靠、高效能、高隐身、高突防、低成本”是新一代飞行器的发展目标,对预浸料的轻质高强、耐高温、抗烧蚀性、高力学强度、高介电性能、可设计性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电子产品向着高速化、高频化方向不断发展,同时对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覆铜板用预浸料,具有高耐热性、优异的介电性能已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酚醛预浸料虽然耐温性好、阻燃性好、强度高,但是脆性大、韧性差和抗冲击损伤容限低等,制约了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应用,酚醛预浸料的增韧改性成为一大发展趋势。环氧预浸料的韧性相对较好,但其耐热性、阻燃性欠佳,有必要进行耐热、阻燃相关改性研究。双马预浸料的耐热性好,力学强度高,但是其固化温度高、脆性大,为此,需对其进行改性研究。此外,复合材料的轻质化要求预浸料的制备过程中引入改性填料,填料的均匀分散是公认的技术难题,有待深入研究。(WWT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乳胶行业:供需失衡加剧推高进口依赖度 供应链脆弱性成核心挑战

我国乳胶行业:供需失衡加剧推高进口依赖度 供应链脆弱性成核心挑战

当前,我国天然乳胶市场呈现显著的供需矛盾。从生产端来看,国内天然乳胶产能高度集中于云南、海南、广东三大基地,其中云南与海南合计贡献全国98.2%的产量。但受气候影响(如2025年二季度海南产区降雨导致原料产出不及去年同期),供应稳定性不足。

2025年10月28日
我国己内酰胺行业现状分析:价格震荡下行、盈利减弱 贸易格局实现逆转

我国己内酰胺行业现状分析:价格震荡下行、盈利减弱 贸易格局实现逆转

我国己内酰胺下游消费结构呈单一且高度集中的特点,其核心下游尼龙6在锦纶纤维与工程塑料的双轮驱动下产量稳步增长,为上游己内酰胺提供了持续需求支撑。供应端与贸易端同步发力,2020-2024年己内酰胺行业产能、产量持续提升,出口规模也大幅增长,并于2024年实现贸易格局的关键转变——从净进口转为净出口,贸易差额同步由逆转顺

2025年10月28日
我国三聚氰胺行业供需失衡、价格下跌,企业如何破局?

我国三聚氰胺行业供需失衡、价格下跌,企业如何破局?

自2023年起,我国三聚氰胺行业扩能提速,2024年产能同比增长11.06%,预计2025年将达260万吨(同比增长12.55%)。自2025年以来,行业面临供需失衡加剧的挑战,价格不断承压,从2025年1月初的6322.5元/吨下跌至9月末的5550元/吨,累计跌幅约12.22%;同期出口虽保持增长,却呈现 “量增价

2025年10月22日
我国硝酸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装置大型化趋势显著 熔盐储能或打开新增量空间

我国硝酸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装置大型化趋势显著 熔盐储能或打开新增量空间

近年来,我国硝酸行业产能与产量保持低速增长,2020–202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约为2.74%和3.4%。与此同时,出口规模快速扩大,同期出口量和出口额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25.16%和22.78%,2025年1–9月延续高增态势,同比分别增长76.07%和61.64%。行业呈现装置大型化、规模化发展趋势,并在环保政

2025年10月21日
我国聚乙烯醇行业:技术路线稳定但成本承压 差异化与高端化成企业破局关键

我国聚乙烯醇行业:技术路线稳定但成本承压 差异化与高端化成企业破局关键

我国为全球聚乙烯醇(PVA)产业的核心生产国,年产能稳定在百万吨级以上,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如2023年我国聚乙烯醇(PVA)产能达120万吨,占全球总产能48%左右。一方面,国家与地方持续出台有针对性的产业支持措施,为我国聚乙烯醇及其上下游协同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另一方面,下游医药、光电、高端包装、液晶

2025年10月20日
我国醋酸甲酯行业:已建立起完备的产业链条 头部企业技术优势与规模效应日益凸显

我国醋酸甲酯行业:已建立起完备的产业链条 头部企业技术优势与规模效应日益凸显

得益于市场向好,近年我国醋酸甲酯行业的企业数量持续增加,行业产能也在不断扩大。到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醋酸甲酯生产重要基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醋酸甲酯产量达137.6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38%以上,稳居全球首位。其中华东地区(江苏、浙江)依托长三角化工园区形成完整产业链配套,贡献全国65%产能。

2025年10月20日
我国碳酸锶:下游消费以磁性材料为主 多重因素扰供给致价格上行

我国碳酸锶:下游消费以磁性材料为主 多重因素扰供给致价格上行

碳酸锶作为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其下游应用高度集中于磁性材料领域,同时电子元器件等新兴市场增长潜力显著。值得一提的是,政策淘汰落后工艺、龙头辛集化工停产重整、海外墨西哥工厂损毁,再叠加伊朗天青石进口物流受阻,多重供给端冲击相互交织共同推高国内碳酸锶供应压力,进而带动其价格从2024年9月的8000元/吨涨至2025年6月的

2025年10月20日
建筑节能与汽车轻量化驱动聚氨酯密封胶需求增长 市场呈现国产主导外资高端格局

建筑节能与汽车轻量化驱动聚氨酯密封胶需求增长 市场呈现国产主导外资高端格局

受建筑节能改造、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下游需求驱动,近年我国聚氨酯密封胶市场规模呈现稳健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聚氨酯密封胶市场规模约58亿元,同比增长18%。预计2025年,我国聚氨酯密封胶市场规模突破60亿元,年增长率达12%-18%。

2025年10月1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