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苗木行业供需分析:生产供应基本稳定 实际用苗量呈下降趋势

苗木是具有根系和苗干的树苗;而凡在苗圃中培育的树苗不论年龄大小,在未出圃之前,都称苗木,一般分为实生苗、营养繁殖苗、移植苗、留床苗等几种。

一、苗木行业生产供应

自“十三五”以来,我国苗木生产供应基本稳定,年育苗面积稳定在 140 万公顷左右,年可出圃苗木在 400 亿株上下。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苗木年育苗面积在140万公顷,年可出圃苗木在368亿株。

自“十三五”以来,我国苗木生产供应基本稳定,年育苗面积稳定在 140 万公顷左右,年可出圃苗木在 400 亿株上下。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苗木年育苗面积在140万公顷,年可出圃苗木在368亿株。

数据来源:全国苗木供需分析研究组,观研天下整理

从各地区来看,华东地区苗木年育苗面积最大。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华东地区苗木年育苗面积为74万公顷,占总年育苗面积的52.86%。

2015-2020年各地区育苗面积情况(单位:万公顷)

东北

华北

西北

华中

华东

华南

西南

2015年

6

20

16

11

71

3

4

2016年

5

23

18

11

74

2

7

2017年

5

24

21

11

74

1

5

2018年

5

24

21

11

74

2

6

2019年

4

25

21

12

74

1

5

2020年

5

24

21

11

72

1

5

数据来源:全国苗木供需分析研究组,观研天下整理

2016-2020年,华北、西北、华东是我国可供造林用苗量较多地区,其中华东地区最多。数据显示,2020年华东地区可供造林用苗量为99亿株,占全国可供造林用苗量总量的26.9%;其次为西北、华北,可供造林用苗量风别为95亿株、70亿株,占比25.8%、19.02%。

2015-2020年各地区可供造林用苗量(单位:亿株)

东北

华北

西北

华中

华东

华南

西南

2016年

35

100

89

36

103

11

28

2017年

31

83

117

37

109

11

30

2018年

28

76

112

34

134

10

40

2019年

30

77

94

35

106

9

26

2020年

25

70

95

29

99

8

42

数据来源:全国苗木供需分析研究组,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苗木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2-2029年)》显示,目前我国著名的苗木产地,苗木集中产区有辽宁开原、江苏沭阳、浙江萧山、山东泰安、山东青州、河南鄢陵、湖南长沙、安徽肥西、河南潢川、河北保定、西安周至、陕西榆林、江西九江等地,都是比较大的绿化苗木产地。

其中我国北方地区苗木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南方地区苗木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海南岛等地以热带雨林植物为主,西部地区山地灌木较多。从苗木生产地来看,中国苗木生产主要集中在国家林业局公布的59个花卉苗木生产基地。

但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严格耕地保护的政策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各地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种植苗木,逐步对违规占用耕地从事苗木生产的情况进行了清理和腾退,预计 2022 年全国育苗面积将减少到 120 万公顷左右。

二、苗木市场需求情况

自“十三五”以来,我国造林绿化年实际用苗量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受疫情影响,世界经济萎缩,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模扩大跟随放缓,导致市场需求下降,实际用苗量明显下降。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但造林绿化年实际用苗量为129亿株,较2019年下降了21亿株。其中红叶石楠、杉木、油松 、油茶、杨树、侧柏、红松、云杉、樟子松 、桉树是我国用苗量较大的十种树种。

自“十三五”以来,我国造林绿化年实际用苗量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受疫情影响,世界经济萎缩,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模扩大跟随放缓,导致市场需求下降,实际用苗量明显下降。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但造林绿化年实际用苗量为129亿株,较2019年下降了21亿株。其中红叶石楠、杉木、油松 、油茶、杨树、侧柏、红松、云杉、樟子松 、桉树是我国用苗量较大的十种树种。2021年全国苗木

数据来源:全国苗木供需分析研究组,观研天下整理

从地区来看,西北、华东、西南苗木实际使用量比较多;其中华东实际使用量最多,但近几年来呈现下降态势。数据显示,2020年华东地区苗木实际使用量为29亿株,较2019年下降6亿株,占全国苗木实际使用量总量的22.48%。

2015-2020年各地区苗木实际使用量(单位:亿株)

东北

西北

华中

华东

华南

西南

2015年

15

20

29

28

12

21

2016年

15

24

26

45

10

23

2017年

13

27

23

60

9

21

2018年

14

34

24

30

8

22

2019年

11

26

18

35

7

26

2020年

13

22

14

29

7

20

数据来源:全国苗木供需分析研究组,观研天下整理(WW)

未来预计苗木需求量总体仍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因为从 2021 年起,我国全面实行造林绿化任务直达到县、落地上图精细化管理,科学确定全国营造林任务总量,适当降低人工造林比重,加大封山育林和退化林修复比重。2021年全国计划人工造林面积 2006 万亩,与前几年相比有一定幅度的减少,“十四五”期间每年人工造林面积会基本稳定在 2000 万亩左右,对苗木的需求将有一定幅度的减少,预计 2022 年全国苗木的使用量约为 114 亿株。

三、市场供需规模

综上所述,目前耕地“两非”整治工作还在进行。而伴随着“退林还耕”,大量同质化、劣质苗加速涌入市场,苗木市场供需失衡的状况愈加明显,部分地区还会出现大量滞销苗木,也不断有人会低价抛售,因此估计苗木行业低迷期会延续一段时间。

此外苗木需求多元化趋势将更加凸显。这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东部、中部和南部地区巩固绿化以提质增效为主,还有城乡绿化和新农村建设,这将加剧彩叶树、乡土树种、观花苗木、特色经济树种等的发展。而西部和北部绿化则是大量需要乡土树种和抗逆性树种。此外私家园林和庭院别墅的崛起又需要大量景观性树种。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水产饲料行业:短期集中涨价潮来袭 多家企业积极出海寻新增长

我国水产饲料行业:短期集中涨价潮来袭 多家企业积极出海寻新增长

自2023年起,我国水产饲料产量进入持续收缩通道,行业生产格局则进一步向广东地区集聚。同时,行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趋势愈发明显,马太效应持续强化。面对国内市场饱和与竞争压力,多家企业选择积极出海以开拓新增长空间。

2025年10月27日
我国大米深加工行业供需基本平衡 多联产趋势下市场增量空间广 竞争格局两极分化

我国大米深加工行业供需基本平衡 多联产趋势下市场增量空间广 竞争格局两极分化

随着大米初级加工产品(如糙米、精白米)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大米深加工迎来发展机遇。目前我国大米深加工产品供需保持基本平衡。2023年我国大米深加工产品产量1584.1万吨,需求量1552.2万吨;预计2025年我国大米深加工产品产量约1699.7万吨,需求量约1668.8万吨。

2025年10月17日
产量下滑但出口增长且需求旺盛!柠檬成身价狂飙“宠儿” 市场价格一路攀升

产量下滑但出口增长且需求旺盛!柠檬成身价狂飙“宠儿” 市场价格一路攀升

我国是柠檬生产大国,近年来产量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到2023年国内柠檬鲜果产量达到276.57万吨。不过自进入2024年以来,受到极端气候变化影响,国内柠檬鲜果产量大幅下降。如2024年,整个四川省平均气温16.4℃,较常年偏高1.2℃,创1961年以来历史新高。其中安岳产区从7月下旬开始遭遇长达55天的极端高温无雨天气

2025年09月28日
我国肉牛养殖行业陷入成本高企与种源之困 企业应如何降本增效?

我国肉牛养殖行业陷入成本高企与种源之困 企业应如何降本增效?

我国肉牛养殖业因本土品种繁殖周期长、增重速度慢,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养殖成本居高不下。从成本结构拆分看,仔畜费用占比近六成,凸显优质牛源稀缺;饲料成本占比近三成,反映转化率偏低问题突出。面对如此成本结构,企业需从遗传改良、精细喂养、技术赋能等多方面系统应对。

2025年09月17日
我国双胶纸消费展现出较强韧性 但行业产能过剩局面日益凸显

我国双胶纸消费展现出较强韧性 但行业产能过剩局面日益凸显

我国双胶纸行业持续扩张产能,2020–2024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78%,并呈现山东等区域集聚特征。尽管面临“双减”政策推行、出版数字化及电子阅读普及等多重挑战,但我国双胶纸消费仍展现出较强韧性,消费量由2020年的830万吨整体上升至20204年的903万吨。当前,行业产能过剩局面日益凸显,产能利用率由2020年的6

2025年09月08日
政策技术双驱动 我国人工智能+农业正从“试点示范”迈向“规模化推广”

政策技术双驱动 我国人工智能+农业正从“试点示范”迈向“规模化推广”

人工智能+农业,即人工智能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兴趋势,其主要是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对农业生产全过程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农业生产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深入推进,不仅能为农业稳产增产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抓手,更从根本上夯实了我国粮食安全的底层支撑能力

2025年09月0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