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餐饮行业分析报告-行业深度分析与发展战略评估》显示,海鲜餐饮是指通过即时加工制作、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于一体,向消费者专门提供海鲜食品的行业。海鲜餐饮产业链上下游为海鲜供给和海鲜消费。
海鲜餐饮产业链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我国海鲜供给较为充足,水产品总产量均稳定在6000万吨以上。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为6450万吨,较上年同比下降0.3%;2020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为6545万吨,较上年同比增长1.5%。
2015-2020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近年来我国消费结构发生改变,猪牛羊肉等畜肉消费比重下降,水产品消费比重上升,2020年需求量达6731.68万吨,海鲜市场消费潜力巨大。
2015-2020年我国水产品总需求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显示,我国海鲜人均消费量由2018年的28.3KG/年增长至2019年的32.82KG/年,2020年受疫情影响有所下降,为26.42KG/年。
2018-2020年我国海鲜人均消费量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中游竞争情况来看,我国沿海地区基本分布着海鲜水产养殖基地。其中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是最重要的海鲜出产之地。在四大海域的周边地区发展海鲜餐饮具有地理优势和贸易优势,更能节省运输成本和更易获得市场。2020年我国海鲜餐饮区域市场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和东北地区,总占比达78%。
我国四大海域海鲜产业发展情况
海域 | 简介 | 主要海鲜产品 |
渤海 | 渤海,旧称勃海、北海。渤海是西太平洋的一部分,也是中国的内海。三面环陆,在辽宁、河北、山东、天津三省一市之间。渤海与黄海分界有多种说法,常见的是以辽东半岛的老铁山西角与山东半岛北岸的蓬莱头间的连线为分界,这种意义下,渤海的面积在中国四大海域中最小,只有约为7.7万平方公里,是一个近封闭的内海,洋流少而微弱,因此成了绝佳的海鲜“孵化场”。渤海大致可分为三块区域:北面的辽东湾、西边的渤海湾和南面的莱州湾,每块区域的海鲜也有自己的特色。 | 刺参、海胆、大连鲍鱼、皮皮虾、渤海刀鱼、中华虎头蟹、三疣梭子蟹、海肠、天鹅蛋 |
黄海 | 出了渤海海峡,海面骤然开阔,深度逐渐加大,这就是黄海。黄海因为古时黄河水流入,江河搬运来大量泥沙,使海水中悬浮物质增多,海水透明度变小,故呈现黄色,黄海之名因此而得。黄海西临山东半岛和苏北平原,东边是朝鲜半岛,北端是辽东半岛,面积约为40万平方公里。黄海寒暖流交汇,水产丰富,既有很多本地特有的常驻种类,也有许多随着“鱼汛”到来的过客。 | 黄海对虾、魁蚶、蛎虾、鲅鱼、沙光鱼 |
东海 | 东海位于黄海的南面,北起中国长江口北岸到韩国济州岛一线,南以广东省南澳岛到台湾省本岛南端(一作经澎湖到台湾东石港)一线同南海为界,东至日本琉球群岛,面积77万多平方公里,色泽绚丽,风光秀美。大量的陆源有机质和营养盐的注入,水温的终年温暖及不同水系的交汇,浮游生物得以充分繁殖,使东海沿岸水域成为多种经济鱼、虾、蟹类和底栖动物的良好产卵场、索饵场、育肥生长场所。这里也是中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的所在地,“春季黄鱼咕咕叫,要听阿哥踏海潮。夏季乌贼加海蜇,猛猛太阳背脊焦。秋季杂鱼由侬挑,网里滚滚舱里跳。北风一吹白雪飘,风里浪里带鱼钓。”在这一带,几乎每位渔民都会唱这首《四季渔歌》。 | 舟山带鱼、大黄鱼、蝤蛑、蝤蛑虎、土蚶、土鲍鱼、海葵、龙头鱼、望潮、奉蚶、梅童鱼、滑皮虾、梭子蟹、沙鳗、黄唇鱼、南海 |
南海 | 浩溯的南海,通过巴士海峡、苏禄海和马六甲海峡等,与太平洋和印度洋相连。南海是我国最深、最大的海,水交换量也大,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南海海鲜以三亚、湛江和北海为主,特点是种类丰富,生长周期短,产量大。 | 午鱼、湛江生蚝、沙虫 |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20年我国海鲜餐饮区域竞争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