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3年我国钕铁硼永磁材料行业领先企业正海磁材业务收入构成及优势分析

一、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

根据烟台正海磁性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财报显示,2022年公司钕铁硼永磁材料及组件营业收入约为62.28亿元,按照产品分类,钕铁硼永磁材料及组件收入占比98.56%,约为62.28亿元;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收入占比为1.44%,约为9081万元。

2022年钕铁硼永磁材料行业领先企业正海磁材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

2022-12-31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钕铁硼永磁材料及组件

62.28亿

98.56%

--

--

--

--

--

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

9081

1.44%

--

--

--

--

--

按产品分类

钕铁硼永磁材料及组件

62.28亿

98.56%

53.35亿

98.62%

8.935亿

98.23%

14.35%

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

9081

1.44%

7472

1.38%

1609

1.77%

17.72%

按地区分类

国内

36.86亿

58.33%

--

--

--

--

--

国外

26.33亿

41.67%

--

--

--

--

--

资料来源:公司财报、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21年钕铁硼永磁材料行业领先企业正海磁材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

2021-12-31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钕铁硼永磁材料及组件

33.03亿

98.03%

--

--

--

--

--

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

6629

1.97%

--

--

--

--

--

按产品分类

钕铁硼永磁材料及组件

33.03亿

98.03%

26.84亿

99.04%

6.196亿

93.90%

18.76%

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

6629

1.97%

2602

0.96%

4027

6.10%

60.75%

按地区分类

国内

21.37亿

63.41%

--

--

--

--

--

国外

12.33亿

36.59%

--

--

--

--

--

资料来源:公司财报、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yyp

二、市场竞争优势

1、行业优势

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是稀土矿开采、稀土冶炼和分离,下游是新能源、节能化和智能化等三能高端应用领域,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EPS等汽车电气化产品、变频空调、风力发电、工业自动化、智能消费电子和节能电梯等领域。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指引下,产业下游的新能源汽车、节能电机、工业自动化、绿色家电等领域的发展势头向好,市场对稀土永磁材料的需求稳步增长。稀土原料价格高位波动,根据亚洲金属网数据,报告期内,镨钕金属均价达到116.70万元/,同比增长84.01%,环比增长39.71%,最高涨至136万元/,创下十年来新高。得益于政府的补贴扶持政策基础配套设施的日益完善,以及车企发布新车的节奏加快,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节节攀升,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1-6,全球狭义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421万辆,同比增长71%,同时,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超过10%,呈现快速提升趋势。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逐年提高,行业发展正在进入一个由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的新阶段,这将长期拉动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的需求扩张。

2、产品优势

公司是业内最早服务于新能源、节能化、智能化三能市场的头部企业,下游客户均属细分市场龙头;作为核心供应商,公司深度参与客户前期开发,经验丰富,对产品的应用场景有深刻而独到的理解,“低重稀土、低失重、高一致性、高工作温度、高镀层信赖性是公司产品的突出特点。公司的58N55M56H56SH54UH51EH等多个牌号产品,性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可满足各高端应用市场的需求。依托三大核心技术,公司不断研发低重稀土磁体、无重稀土磁体、超轻稀土磁体等系列产品,使产品始终兼具性能领先性、质量稳定性和成本竞争力。

3、商业模式优势

公司定位于服务高端应用市场,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与客户联合研发、共享经验,提高产品开发效率和成功率,并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公司始终保持自身产品和客户产品的领先性、经济性、创新性,以持续创新保持绝对竞争优势。将行业传统的定制化、直销模式,优化为高端定位、联合研发、系统服务、持续创新、战略合作的创新商业模式,并与客户建立了稳定、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

4、技术优势

公司以高人一筹稀土资源平衡双战略作为研发工作的指针,不断实现核心技术升级迭代。高人一筹战略着眼于在意识和能力层面保持公司的内部创新活力和外部领跑地位;“稀土资源平衡战略着眼于材料技术落地层面,减少使用稀缺类、高价格的重稀土元素(镝、铽等),扩大采用高丰度、低成本的超轻稀土元素(铈、镧、钇等),节约利用价格不菲的常规轻稀土元素(钕、镨等),实现各稀土品类物尽其用,稀土永磁体成本持续降低。公司通过与世界五百强行业TOP5”客户为代表的战略客户的协同开发机制,把握细分领域发展方向,保持多维度技术领先,持续进行新技术宣导,推动新技术应用面不断扩大。截至报告期末,包括欧、美、日、韩等海外地区,公司共拥有已授权和在审中的发明专利150多件,技术实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一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市场发展现状调研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3-2030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金属采矿行业参与者主要为一体化企业 多数在矿产加工、销售等均布局

我国金属采矿行业参与者主要为一体化企业 多数在矿产加工、销售等均布局

集中度来看,截至2024年10月,全国共有存续、在业金属采矿产业相关企业超4000家,其中云南省金属采矿企业数量最多,超600家。金属采矿区域集中度CR3为29%;CR5为44%。

2024年11月27日
我国不锈钢行业:Cr-Ni系为主要产品 青山控股处于第一梯队

我国不锈钢行业:Cr-Ni系为主要产品 青山控股处于第一梯队

从产品结构来看,在2024年我国不锈钢粗钢产量中产量最高的为Cr-Ni系不锈钢,产量为940.32万吨,同比增长9.27%,占比为50.15%;其次为Cr-Mn系不锈钢,产量为561.32万吨,同比增长0.58%,占比为29.94%;第三是Cr系不锈钢产量,产量为353.07万吨,同比增长6.24%,占比为18.83%

2024年10月17日
我国贵金属材料行业:广东省企业分布最多 处于行业第一梯队企业为外资企业

我国贵金属材料行业:广东省企业分布最多 处于行业第一梯队企业为外资企业

从行业参与情况来看,截至2024年9月20日我国贵金属材料行业相关企业注册量达到了45910家,其中企业分布前五的省市分别为广东省、江苏省、湖南省、浙江省、上海市;企业注册量分别为10274家、3732家、3566家、3053家、2615家;占比分别为22.38%、8.13%、7.77%、6.65%、5.70%。

2024年09月24日
我国取向硅钢行业:CGO为主流产品 宝钢股份产量占比超过50%

我国取向硅钢行业:CGO为主流产品 宝钢股份产量占比超过50%

从企业产量情况来看,我国取向硅钢企业产量占比最高的是宝钢股份,占比到了52%,超过了总行业产量的一半;其次为首钢股份,产量占比为11%;第三是望变电气和包头威丰,产量占比均为6%。

2024年09月09日
我国镁合金行业产量逐年下降 市场集中度较高 CR5市场份额占比超过75%

我国镁合金行业产量逐年下降 市场集中度较高 CR5市场份额占比超过75%

从产量来看,自2021年之后我国镁合金行业产量就一直为下降趋势,到2023年我国原镁产能为136万吨,原镁产量为82.24万吨,同比下降11.9%,镁合金产量为34.52万吨,同比下降3.5%。

2024年09月05日
【上市企业】钛矿行业:2024年一季度宝钛股份营收领先 其科研及产量优势突出

【上市企业】钛矿行业:2024年一季度宝钛股份营收领先 其科研及产量优势突出

当前我国钛矿概念股有龙佰集团、钒钛股份、河钢股份、坤彩科技、中核钛白、宝钛股份、安宁股份、西部材料、东方锆业、大西洋等13家上市公司,而在这13家上市公司中主要龙头企业有金浦钛业、安宁股份、宝钛股份和西部材料。

2024年08月19日
我国再生铝行业:地域聚集特点明显 南山铝业营收规模优势突出

我国再生铝行业:地域聚集特点明显 南山铝业营收规模优势突出

再生铝是由废旧铝和废铝合金材料或含铝的废料,经重新熔化提炼而得到的铝合金或铝金属,是金属铝的一个重要来源。再生铝主要是以铝合金的形式出现的。

2024年07月08日
我国粗钢行业: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市场份额最大 河钢集团产量快速增长

我国粗钢行业: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市场份额最大 河钢集团产量快速增长

从各省市产量来看,在2023年我国粗钢产量排名前五的省市分别为河北省、江苏省、山东省、辽宁省、山西省;产量分别为21050.63万吨、11859.15万吨、7455.9万吨、7344.09万吨、6292.02万吨。

2024年06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