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MLCC下游应用领域汽车电子成为新增长引擎,我国国产替代正在加速推进

一、MLCC产品是最重要的片式元器件之一

片式电容(亦称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MLCC)是一种表面贴装电子元件,属于陶瓷介质电容器类别,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设备、计算机板卡及家电遥控器等电子产品。其主要厂商包括TDK、风华、国巨等,产品以小型化、大容量化、高可靠性为发展方向。

MLCC产品示意图

<strong>MLCC</strong><strong>产品</strong><strong>示意图</strong>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在整个电子工业中,电容、电阻和电感是共同组成了电子电路的三大基础被动元件,分别承担电荷存储、电流限制和电磁转换的核心功能,其中以电容为最大宗,占被动元件比例达约65%。而MLCC(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多层陶瓷电容器,则在整个电容器领域市场规模占比最高。因其在电子产品中极其广泛且不可或缺的应用,和最大用量的被动元件,被称为“工业大米”。

电容份额占被动元件的最大宗

<strong>电容份额占被动元件的最大宗</strong>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结构原理来看,电容器的基本结构是由两块导体极板和中间的电介质(绝缘体)组成,以静电的形式储存和释放电能,工作原理是当电荷受电场作用力移动时,电容器中的电介质会阻碍电荷继续移动,进而造成正负电荷在电容器两极板累积,具有“通交流、阻直流”的特性。根据介质的不同,电容器可分为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钽电解电容器、薄膜电容器等。其中,在小型化的发展趋势下,陶瓷电容器因体积小、电压范围大、价格相对便宜等特点,早期在整个电容器领域中占比达到50%左右。但随着MLCC在整体需求中的占比持续提升,陶瓷电容在整个电容家族中的实际占比逐步提升。

各类型电容器对比

名称 优点 缺点 主要应用范围 示例图片
陶瓷电容器 容体比大、结构致密、介质损耗小、无极性、贮存方便、价格较低,适合表面贴装 电容量相对较小 噪声旁路、电源滤波、储能、微分、积分、振荡电路
铝电解电容器 电容量大、价格低廉 漏电损失大、稳定性差、寿命有限、温度特性差 低频旁路、电源滤波电路
钽电解电容器 容量大、稳定性好、耐久性好 价格高、耐电压及电流能力较弱 低频旁路、储能、电源滤波电路
薄膜电容器 耐高压、耐大电流、可自愈、抗冲击、介质损耗小、性能稳定、可靠性高 体积较大、难以小型化 滤波、积分、振荡、定时、储能、模拟电路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MLCC产业链:上游原材料领域呈现"材料决定性能"的显著特征,下游应用领汽车电子成为新增长引擎。

MLCC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供应,主要包括陶瓷粉末和电极材料;中游为MLCC产品制造;下游为应用领域,主要涵盖了消费电子、汽车电子、航天航空、船舶、武器装备、医疗设备、轨道交通等各行业。

MLCC产业链

MLCC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供应,主要包括陶瓷粉末和电极材料;中游为MLCC产品制造;下游为应用领域,主要涵盖了消费电子、汽车电子、航天航空、船舶、武器装备、医疗设备、轨道交通等各行业。MLCC产业链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MLCC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显示,MLCC的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陶瓷粉末和电极材料。陶瓷粉末是决定MLCC性能的关键原材料,其性能直接影响到MLCC的电容量、介电常数、温度特性等关键指标。目前,全球陶瓷粉末市场主要由日本和美国的企业主导;电极材料主要包括内电极材料和外电极材料:内电极常用的材料有镍、铜等,外电极一般为银、铜等金属。在电极材料市场,日本和韩国的企业在技术和市场份额上具有一定优势。这些企业能够生产出高质量、高导电性的电极材料,满足MLCC生产对电极材料的严格要求。

在MLCC成本结构中,陶瓷粉料占比最高。陶瓷粉料是MLCC产品制造过程中的重要成本构成,在低容MLCC中占比20%-25%,高容MLCC占比35%-45%。目前国内陶瓷粉料厂商可以满足中低端MLCC生产需求,但对特殊功能、超细高纯度粉料仍然依靠进口以满足高端MLCC生产需求。

MLCC制造成本构成

成本结构 低容MLCC 高容MLCC
陶瓷料 20%-25% 35%-45%
内电极(镍/银/钯) 5% 5%-10%
外电极(铜/银) 5% 5%-10%
包装材料 20%-30% 1%-5%
人工成本 10%-20% 10%-20%
设备折旧及其他 20%-35% 20%-30%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下游来看,早期MLCC的主要需求来自于移动终端/手机,占比达到了30%以上。而随着下游需求结构的持续变化,新兴的领域,如汽车和AI等需求持续成长,并逐步替代手机,到2023年汽车电子领域的应用在全球MLCC的占比达28%,汽车电子已成为MLCC最大的应用方向。而近几年随着AI服务器的发展,在AI上的应用需求有望成为MLCC新的重要新增市场。

从下游来看,早期MLCC的主要需求来自于移动终端/手机,占比达到了30%以上。而随着下游需求结构的持续变化,新兴的领域,如汽车和AI等需求持续成长,并逐步替代手机,到2023年汽车电子领域的应用在全球MLCC的占比达28%,汽车电子已成为MLCC最大的应用方向。而近几年随着AI服务器的发展,在AI上的应用需求有望成为MLCC新的重要新增市场。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竞争格局:海外龙头企业在高端领域占据主导,国产替代加速推进

行业主要分为三个梯队。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第一梯队以日本、韩国厂商为主,在行业深耕多年,具备深厚的技术、产品、客户积累,以小尺寸、高容、高压的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聚焦于汽车、高端智能手机、AI服务器等领域,代表厂商包括日本村田、韩国三星电机等。第二梯队以中国台湾厂商为主,产品矩阵较为丰富,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近年积极往汽车等高价值量领域发展,产能规模持续扩充,代表厂商包括国巨、华新科等。第三梯队则以中国大陆厂商为主,技术水平相较于日系、韩系厂商仍有差距,以中大尺寸、低容产品为主,但近年通过技术突破推出多款小尺寸、高容量产品,并且进一步突破汽车、通信、工控等领域,代表厂商如风华高科、三环集团等。大陆企业风华高科、三环集团、火炬电子和鸿远电子近年来快速崛起,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能和品质,加速推进高端MLCC的国产化替代进程。

全球MLCC市场的三个竞争梯队

时间 地区 企业 特征 企业示意图
第一梯队 日本、韩国 日本村田、三星电机、TDK、太阳诱电 高端产品:尺寸小、高电容
第二梯队 中国台湾 国巨、华新科、KEMET、AVX 中低端产品
第三梯队 中国大陆 风华高科、三环集团、深圳宇阳、微容电子 中低端产品:大尺寸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根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信息中心统计,全球MLCC供给端前五大厂商占据超过80%的市场份额。2023年,份额最大的厂商为日本村田(Murata)占比约31%,韩国三星电机(SEMCO)市场份额约为23%,日本太阳诱电(TaiyoYuden)位列第三,市场份额约为10%。

根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信息中心统计,全球MLCC供给端前五大厂商占据超过80%的市场份额。2023年,份额最大的厂商为日本村田(Murata)占比约31%,韩国三星电机(SEMCO)市场份额约为23%,日本太阳诱电(TaiyoYuden)位列第三,市场份额约为10%。

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信息中心,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目前,国内企业中能够高端化布局的MLCC企业主要包括三环集团、风华高科等。三环集团电子元件及材料产品主要包括MLCC(其中主要为常规MLCC)、陶瓷基片、电阻、陶瓷基体。公司的MLCC主要聚焦于5G通信、AI服务器、汽车电子方向,目前已覆盖0201至2220尺寸常规产品及中高压产品、车规产品,同时在高容产品领域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三环集团凭借高端产品占比提升以及自研粉体实现自供带动降本,整体盈利能力优于风华高科。

风华高科主要产品包括片式电容器、片式电阻器、电感器、FPC线路板等,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通讯、计算机及智能终端等领域,其中电容器占比30%左右。公司在MLCC领域以中低端通用型为基础,目前向车规高压产品进行拓展,已进入比亚迪等主机厂供应链体系。

另外还有一些未上市公司,如广东微容等,通过大量研发投入,在超微型、高容量和车规MLCC等高端市场上持续发力,逐步在国内MLCC市场上取得不错的市场份额。

从我国MLCC厂商规划产能来看,2025年中国大陆MLCC的规划年产能(非实际产能)超3万亿颗。根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信息中心数据,2024年全球MLCC需求量约为4.90万亿颗,预计2028年全球MLCC需求量约为5.95万亿颗。当前呈现整体规划充足,但实际结构性稀缺的场面。

国内主要厂商规划产能预计

企业 规划产能预计 应用领域侧重
风华高科 2025年产能有望提升至600亿颗/月 新能源汽车、工业、消费电子
三环集团 2024年产能600亿颗/月,2025新产线产能预计扩大至900亿颗/月 5G通信、汽车电子、半导体
微容科技 2024年产能规划为年6000亿颗(500亿颗/月),目标在2028年左右实现MLCC年产能1.5万亿颗 专注于超微型、高容量、车规级等高端MLCC产品
宇阳科技 2024年产能500+亿颗/月 5G手机、穿戴设备、基站射频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wys)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固态电解质产业链条优势明显,本土企业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

我国固态电解质产业链条优势明显,本土企业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

根据国内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2024年中国锂电池总产量1170GWh,同比增长24%。行业总产值超过1.2万亿元。电池环节,2024年全国消费型、储能型和动力型锂电池产量分别为84GWh、260GWh、826GWh。锂电池装机量(含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超过645GWh,同比增长48%。

2025年11月13日
我国光伏边框行业分析:降本增效以及海上光伏推进下复合材料边框发展机遇凸显

我国光伏边框行业分析:降本增效以及海上光伏推进下复合材料边框发展机遇凸显

我国光伏产业蓬勃发展,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不断攀升,带动光伏组件需求提升、出货量快速增长,为光伏边框行业带来强劲增长动力和广阔市场空间。2025年上半年中国光伏边框行业市场规模约为90.52亿元

2025年11月08日
我国液冷市场快速发展,冷液分配装置(CDU)前景向好

我国液冷市场快速发展,冷液分配装置(CDU)前景向好

液冷技术经过几十年发展,被广泛认为是解决散热挑战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近年来,中国液冷数据中心市场快速发展,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速超过30%;预计到2030年前后,中国液冷市场可突破千亿规模。

2025年11月06日
中国变压器产业优势明显,海外电力设备需求旺盛

中国变压器产业优势明显,海外电力设备需求旺盛

全球电力系统升级迭代需求显现,带动变压器需求大涨。与此同时,中国变压器出口量实现快速增长。国外变压器企业扩产动作相对缓慢,而中国变压器产量丰富,并且变压器厂商具有原材料供应稳定、生产成本低、技术能力强等优势,将迎来出口黄金期,产品出海动力足。

2025年11月04日
国内存储芯片市场占比持续提升,AI驱动下存储需求有望延续复苏态势

国内存储芯片市场占比持续提升,AI驱动下存储需求有望延续复苏态势

我国存储芯片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中国半导体存储器市场规模约为3943亿元,2024年约为4267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4580亿元。目前存储芯片市场主要以DRAM和NANDFlash为主。其中,DRAM市场规模最大,占比约为55.9%,NANDFlash占比约为44.0%。

2025年11月04日
中国为模拟芯片最主要消费市场,政策指引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中国为模拟芯片最主要消费市场,政策指引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模拟芯片下游多元分布,汽车与通信市场领跑成为主要增长引擎。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4年中国模拟芯片下游应用领域中,消费电子占比约37%,为722亿元;泛能源市场规模为507亿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为371亿元,通讯市场规模为292亿元。

2025年10月30日
我国固态电解质产业链条优势明显,本土企业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

我国固态电解质产业链条优势明显,本土企业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

在技术路径的选择上,日韩企业更倾向于硫化物体系,欧美企业更偏向于氧化物和聚合物,我国的技术路线选择相对更加多样化,但是最主流的仍然是硫化物和氧化物。根据市场公布的统计数据,全球固态电池企业选择硫化物的占比为38%,选择氧化物的占比为32%,选择聚合物的有22%。

2025年10月29日
我国感光干膜行业:国产替代加速 市场竞争逐渐加剧

我国感光干膜行业:国产替代加速 市场竞争逐渐加剧

随着国内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技术突破和自主创新,国产企业如福斯特、容大感光、湖南初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逐渐崛起,其技术和产品在中低端市场逐步占据一定份额,并开始向高端市场进军,加速了国产替代进程。而随着国产替代进程的持续推进,国内企业也有着越来越好的市场表现,截止2024年我国感光干膜产量约为7.76亿平方米,20

2025年10月1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