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R一般指扩展现实,是指通过计算机将真实与虚拟相结合,打造一个可人机交互的虚拟环境,这也是AR、VR、MR等多种技术的统称。通过将三者的视觉交互技术相融合,为体验者带来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无缝转换的“沉浸感”。
一、行业规模现状
1、市场规模
XR技术涵盖了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等多种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XR设备的性能和体验不断提升。例如,苹果推出的VisionPro等新款头显,凭借其强大的性能和丰富的功能,为用户带来了更加沉浸式的体验。此外,AI技术的融合也在逐步深入,提升了XR设备的智能交互能力和沉浸感。2022年,在资本的推动下,国内XR设备出货量暴增,中国扩展现实(XR)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2亿元,同比增长156%,之后随着市场热度下降,扩展现实(XR)需求放缓,市场规模也随之下降,2024年市场规模下降到20.50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短期来看,中国XR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在设备市场方面,VR设备在经历连续下行后,随着一些新的内容和应用场景的开发,如更多优质VR游戏的推出、VR在房产展示、旅游体验等领域应用的拓展,实现企稳并反弹。AR设备将借助技术持续优化,如在显示效果、佩戴舒适度等方面的改进,以及在消费级和企业级市场应用场景的进一步挖掘。
在市场营收方面,硬件设备销售仍将贡献较大比例的营收,但内容服务与行业解决方案的营收增速将更为显著。随着消费者对XR内容需求的增加,如高质量的VR影视、AR互动游戏等,内容服务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在企业级市场,针对不同行业定制的XR解决方案,如工业远程协作解决方案、医疗培训解决方案等,将为企业带来更高的附加值,其营收占比也将逐步提升。
2、供应规模
近年来,中国XR行业供应规模经历了复杂的波动。在早期发展阶段,随着技术的初步成熟与市场的逐步开拓,供应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众多企业看好XR行业的前景,纷纷加大投入,新建生产线,扩充产能,推动了XR设备及相关零部件的供应显著增加。然而,从2022年之后,全球XR设备出货量整体下行的趋势也影响到了中国市场。到2024年,中国市场也受到波及。国内消费级市场XR总出货量为53.50万台,同比下降26.21%。从不同产品类型来看,VR/MR设备全年出货量为32.1万台,同比大幅下滑30.67%,而AR设备全年出货量达21.4万台,同比下降18.32%。不同产品出货量的波动体现出XR行业内部产品结构的调整,也影响了整体供应规模的走向。
数据来源:IDC,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1)VR设备供应
在过去,VR设备曾是XR行业供应的主流。早期的VR设备主要以沉浸式头戴显示器为主,侧重于为用户提供高度沉浸的虚拟体验,在游戏、影视娱乐等领域应用广泛。诸如HTCVive、OculusRift等国外品牌,以及国内的PICO等,都推出了多款VR头显产品,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定份额。然而,当前VR设备供应面临诸多困境。从技术层面看,硬件技术近乎原地踏步,在显示效果、佩戴舒适度、续航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有限。内容制作成本高也是制约VR设备发展的重要因素,既难以移植现有游戏,又难以吸引第三方开发者投入研发,导致内容生态匮乏。产品结构上,定价高昂的高端VR头显逐渐退出消费级市场,具有空间计算功能的MR(混合现实)头显产品占有率有所提升,一定程度上挤压了VR设备的供应空间。
(2)AR设备供应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XR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显示,近年来,AR设备供应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AR设备通常以眼镜形态的小型头戴显示器为主,具有轻便、易于携带等特点。随着显示技术的成熟,特别是MicroOLED技术构建了成本和显示效果均衡的快速落地方案,推动了一系列AR眼镜产品的上市,如XREALAir2、雷鸟AirPlus、RokidMax等。这些产品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好评,拉动了AR设备的供应增长。在内容领域,AR技术在电商、游戏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从电商平台的试穿试戴到“AR+游戏”模式的兴起,丰富的内容生态为AR设备供应增长提供了支撑。2025年AR设备线上销量大幅增长,线上销量TOP5品牌依次为雷鸟创新、XREAL、星纪魅族、Rokid和VITURE。从产品类型细分,分体式产品在中国AR线上市场中占据较大份额;同时,搭载光波导方案的一体式AR眼镜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3)MR设备供应
MR设备融合了VR和AR的部分特性,能够将虚拟元素与现实世界进行更为自然的融合,并支持实时交互。早期,由于技术难度高、成本高昂等原因,MR设备供应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一些高端科研、工业设计等专业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科技巨头开始加大在MR领域的投入与布局。苹果推出的VisionPro引发了行业的广泛关注,虽然其定价较高且初期供应有限,但对整个MR市场产生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吸引了更多企业进入该领域。不过,目前MR设备在中国市场的整体供应规模仍然相对较小。但从长期来看,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成本的降低,MR设备有望在未来的XR行业供应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成为新的增长动力。
3、需求规模
近年来,中国消费级XR市场需求规模呈现出复杂的波动态势。在早期发展阶段,随着元宇宙概念的兴起,XR行业热度高涨,消费级市场需求也随之快速增长。众多消费者对XR设备所带来的全新沉浸式体验充满好奇与期待,纷纷尝试购买VR、AR等设备,推动了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张。然而,从2022年之后,全球XR设备出货量整体下行的趋势影响到了中国消费级市场。2024年,国内消费级市场XR总销量为53.6万台,同比下降12.56%。其中,VR设备全年销量为26.9万台,同比大幅下滑34.55%,这主要是由于VR设备在技术提升方面遭遇瓶颈,硬件技术近乎原地踏步,显示效果、佩戴舒适度、续航能力等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且内容制作成本高导致内容生态匮乏,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受到打击。与之相反,AR设备凭借其在显示技术上的成熟,如MicroOLED技术的应用,以及在电商、游戏等领域不断拓展的应用场景,全年销量达26.7万台,同比增长32.18%,成为消费级市场需求的新增长点。进入2025年,市场出现了新变化,其中AR设备线上销量大幅增长,成为带动整体市场增长的关键力量,这表明消费级市场对AR设备的需求正在快速释放。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行业细分市场
1、VR/MR
当前,VR/MR设备已从早期的笨重分体式头显向轻薄化一体机演进。2024年,中国VR/MR设备市场中,一体式头显占比超过50%,其便携性和价格优势成为主流选择。国产厂商如Pico和大朋VR通过优化光学方案和交互技术,提升了分辨率、刷新率和佩戴舒适度。
在中国,VR/MR硬件行业经历了从实验室到消费市场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层面,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虚拟现实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地方政府通过产业园区建设、税收优惠等措施加速产业聚集。技术层面,5G网络的普及为VR/MR设备提供了低延迟、高带宽的传输保障,人工智能与云计算的融合则推动了内容生态的智能化升级。应用层面,VR/MR硬件已突破游戏娱乐的单一场景,向教育、医疗、工业、文旅等垂直领域渗透,形成多元化市场需求。
2022年我国VR/MR行业市场规模大爆发,市场规模达到28.2亿元,之后由于产品同质化严重,消费者购买欲望降低等因素,市场规模逐步萎缩,2024年下降至8.6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AR
AR增强现实技术以其独特的交互性和实时性,在教育、医疗、娱乐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其核心优势在于实现虚拟与现实的完美结合,让用户能够享受沉浸感的同时进行实时互动。这一技术不仅提高了用户体验,还为企业带来了创新的商业模式和增值服务。
随着消费者对新兴科技产品的接受度不断提高,AR产品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在教育、医疗、娱乐等领域,AR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未来,AR技术将融入更多日常生活场景,成为人们与数字世界交互的重要方式。
AR眼镜的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光学、AI和供应链的突破。光学技术的进步使得AR眼镜更加轻便,AI技术的应用则提升了其实时翻译等功能,使得AR眼镜在跨语言交流中表现出色。例如,AR眼镜可以将语音或文本实时翻译成其他语言,并投影到镜片上,从而实现跨语言即时交流。此外,AR眼镜的便携性、轻量化、功能性显著提升,产品定位逐步从“技术尝鲜”转为“大众消费品”。
近年来我国AR行业市场保持快速发展态势,2024年我国AR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1.9亿元。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行业竞争情况
我国XR行业市场呈现以下竞争格局,主要分为三大梯队:
第一梯队:国际巨头(如Meta、HTC、索尼)主导高端市场,本土头部企业如Pico(字节跳动旗下)、爱奇艺智能凭借性价比和内容生态占据消费级市场领先地位。
第二梯队:Nreal、Rokid等专注细分技术突破(如AR光学模组优化或工业解决方案)。
第三梯队:中小型初创公司聚焦内容开发或工具软件,依赖差异化合作模式生存。
从集中度来看,我国XR行业的特点是市场集中度较高,但企业数量仍在快速增长。
具体到各细分市场,根据IDC最新资料显示,2023年AR和MR市场按出货量分布如下,CR4超过80%。
资料来源:IDC,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根据IDC最新资料显示,2023年VR市场按出货量分布如下,CR4也超过80%。
资料来源:IDC,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因此,可以看出,当前我国XR行业集中度较高,2023年CR4超过80%,不过随着XR技术的发展,新进入者数量的增加,以及新产品数量的提高,我国XR行业集中度在未来可能会有所下降,尤其是国产XR品牌的崛起,市场进入充分竞争的阶段。(WWTQ)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