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检测是按照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产品技术标准的要求,模拟电网内部各类运行环境,对电力设备在不同工况下的功能性能及稳定性进行考核,以评定电力设备是否满足质量要求。
一、行业规模现状
1、市场规模
中国电力设备检测监测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2020至2024年,市场规模从26.26亿元增长至51.49亿元。随着电力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升级,以及新能源项目的持续投入,电力设备检测监测市场的需求不断上升。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供应规模
检验检测行业是国民经济架构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提升我国产品质量水平,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其中电力设备检测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电力基础设施投资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我国电力设备检测机构数量也不断增加。从电力(包括核电)检验检测机构数量来看,2020 - 2023年我国该领域机构数由453家增长至597家,2024年约为622家,反映出行业供应主体在不断增加。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需求规模
近年来,中国电力设备检测行业规模稳步上扬。依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认监委发布的《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报告》,2020 - 2023年期间,中国电力(含核电)检测领域的收入规模从74.60亿元一路增长至125.58亿元,增长了68.34%,2024年收入规模约为144.80亿元。到了 2024年,我国电力行业投资完成量攀升至17770亿元。在 2016 - 2024年期间,电网投资在电力投资中的占比平均超过55%。不断增长的电力投资规模,为电力设备检测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以下是电力设备检测行业驱动需求增长因素:
1、设备更新与老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早期投入使用的电力设备逐渐步入老化期,其性能和安全性面临挑战。以变压器为例,运行超过 20 年的变压器,绝缘性能下降,容易引发故障。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 5 年因设备老化导致的电力故障中,约 30% 与未及时检测和维护的设备有关。与此同时,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电力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新型智能电网设备、高效节能变压器等的应用,对检测技术和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进一步推动了检测需求的增长。
2、电网建设与升级
特高压及智能电网建设进程的加快,是电力设备检测需求增长的重要动力。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涉及大量高压设备,如特高压变压器、断路器等,这些设备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国家电网在 “十四五” 期间计划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特高压电网建设,这将带动相关检测需求的大幅提升。智能电网建设强调设备的智能化和互联互通,需要对各类智能电力设备进行全面检测,包括设备的通信功能、数据采集与处理能力等,以确保电网的稳定、高效运行。
3、新能源电力崛起
在 “双碳” 目标的引领下,我国新能源电力发展迅猛。截至 2024年底,我国风电和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4.1 亿千瓦。新能源电力设备具有独特的运行特性,如光伏板的发电效率受光照强度、温度等因素影响,风机的叶片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易受损。因此,新能源电力设备释放出增量和差异化的检测需求。例如,需要对光伏板进行定期的性能检测,包括光电转换效率测试、热斑检测等;对风机的叶片进行无损探伤检测,对风机的传动系统进行振动监测等。
4、安全与质量监管强化
电力系统关系到国计民生,其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政府部门不断加强对电力设备的安全与质量监管力度。《电力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明确了电力设备制造、检验和使用的严格要求。电力企业为了确保自身运营的安全性和合规性,主动增加对电力设备检测的投入。
二、行业细分市场
1、电力一次设备检测服务市场
电力系统一次设备将自然界的各种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化成电能,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环节将电能供应到各用户,包括发电机、变压器、母线、输电线路、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抗器、电动机等电气设备。2024年我国电力一次设备检测服务市场规模达到19.44亿元。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电力电缆设备和变电设备检测服务市场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电力设备检测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电力电缆设备的检测主要包括绝缘性能检测、导体电阻检测、电缆护层检测、局部放电检测等。对于运行中的电缆,根据其电压等级、使用环境、重要程度等因素,制定不同的检测周期。一般来说,高压电缆的检测周期较短,如 1 - 3 年;低压电缆的检测周期相对较长,如 3 - 5 年。对于一些特殊环境下运行的电缆,如高温、潮湿、腐蚀环境中的电缆,应适当缩短检测周期。
近年来电力电缆设备和变电设备检测服务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20年市场规模为7.22亿元,2024年已经达到13.1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带电状态检测与诊断评估服务
带电检测指电力设备在运行状态下进行,主要通过巡检人员或巡检机器人使用便携式检测设备完成,从技术领域上看,带电检测主要利用红外线测温、X 射线、超声波等技术手段。近年来带电状态检测与诊断评估服务市场规模保持增长态势,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8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行业竞争情况
电力设备检测分为一次设备检测和二次设备检测。
电力系统一次设备主要是指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断路器等设备,主要检测机构为中国电科院、沈变院、西高院、上海电缆研究所、苏州电科院等。
电力系统二次设备主要是指对电力系统一次设备进行监察、测量、控制、保护、调节的设备。
从事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设备检测的检测机构主要包括中国电科院、国网电科院实验验证中心和开普检测等。
从事新能源控制设备及系统检测的主要检测机构包括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中检集团南方电子产品测试(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和开普检测等。
从事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检测的主要检测机构包括国网电科院实验验证中心、中国电科院、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和开普检测等。
2024年中国电力设备检测行业竞争格局
分类 |
细分 |
主要企业 |
一次设备检测 |
/ |
中国电科院、沈变院、西高院、上海电缆研究所、苏州电科院等 |
二次设备检测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设备检测 |
中国电科院、国网电科院实验验证中心和开普检测等 |
新能源控制设备及系统检测 |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中检集团南方电子产品测试(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和开普检测等 |
|
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检测 |
国网电科院实验验证中心、中国电科院、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和开普检测等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中国电力设备检测行业主要品牌
企业名称 |
品牌 |
简介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科院”)成立于 1951 年,是国家电网直属科研单位,是中国电力行业多学科、综合性的科研机构,主要从事超/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技术、电网规划分析及安全控制技术、输变电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配用电技术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电力电子、信息与通信、能效测评及节能等技术的研究,研究范围涵盖电力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各个方面。 |
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
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输配电行业产品和技术的开发研究、产品试验检测与试验技术研究、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成套设备系统研究工作,同时承担着高压开关、绝缘子、避雷器、电力电容器行业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和相关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
沈阳变压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
沈阳变压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主要的变压器、互感器和电抗器的科研开发机构,在变压器行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相继开发出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各类、各电压等级的变压器、互感器和电抗器产品,承担多项国家重大课题研究,荣获多项科学进步大奖。沈阳变压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变压器实验室具备特高压变压器的例行试验、型式试验能力、以及突发短路、高低温、环境等特殊试验能力;建立了一流的电流检验室和变压器试验基地,可满足 1000kV 及以下变压器类产品的试验要求,为提高我国变压器产品抗短路能力提供了足够的试验条件。 |
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
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各类输配电设备(变压器、避雷器、电容器、电抗器、互感器、绝缘子、架空线、电力金具)、高压电器、高压成套开关设备、低压电器、低压成套开关设备、机床电器、船用电器、核电电器、汽车电子电气、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系统、节能产品、电磁兼容等领域的检测、研究、人员培训、标准情报和检测装备研制,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检测机构。 |
许昌开普检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
公司是一家从事电力设备检测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主营业务包括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的检测服务、其他技术服务以及检测设备销售等,具有 CMA、CNAS 和 CAL等国家认定及认可资质。 |
国网电科院实验验证中心 |
|
国网电科院实验验证中心是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直属分支机构,专门从事电力自动化设备试验检测的机构,具有 CMA、CNAS 和 CAL 等国家认定及认可资质。 |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 |
|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国家低压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中小电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智能电网用户端产品及系统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承担了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科技成果鉴定、性能试验、可靠性试验、自愿性产品认证、节能产品认证测试、电磁兼容性(EMC)测试、环境适应性试验及各类委托检验。具有 CMA 中国计量认证资质、CNAS 实验室国家认可资质,CAL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可资质,是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签约委托检测实验室。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WWTQ)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