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十四五”时期安徽省亳州市创业市场发展主要指标

继续落实全市援企、稳岗、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着力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岗位供给,进一步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稳定就业、提升质量的重要作用。

相关行业报告参考《中国创业服务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

 

一、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安徽省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办法》,全面提升行政审批质效,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延伸扩面,完善“皖事通办”平台建设,巩固企业开办“一日办结”成果,积极推进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持续推进“7×24小时政务服务地图”推广工作,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快打造“多链协同”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持续降低创业门槛,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实施并推进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探索智能审批、智能搜索等智能服务,最大限度解除创业束缚。全面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实现惠企政策100%全覆盖。

 

一、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安徽省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办法》,全面提升行政审批质效,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延伸扩面,完善“皖事通办”平台建设,巩固企业开办“一日办结”成果,积极推进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持续推进“7×24小时政务服务地图”推广工作,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快打造“多链协同”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持续降低创业门槛,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实施并推进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探索智能审批、智能搜索等智能服务,最大限度解除创业束缚。全面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实现惠企政策100%全覆盖。

 

“十四五”时期安徽省亳州市深化改革提升创业环境

完善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

基于亳州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助企纾困服务专区”,一站汇聚助企纾困相关政策措施和办事服务,推动惠企政策对广大市场主体直达直享和在线办理。

完善企业联办服务平台

进一步拓展优化企业联办服务平台功能,推动平台与银行开户系统对接,实现电子证照、电子材料、电子云签、电子印章等“四电”的共享共用。优化智能审批功能,压缩企业注册登记时限,实现注册登记“秒批秒办”。

推行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

完善7×24小时政务服务大厅功能,上线智能自助端通用业务管理系统,配置智能化综合一体机,提供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完善7×24小时政务服务地图功能,拓展服务内容,持续提升线上线下办事体验。2021年实现自助一体机可办理高频事项150项以上,2022年实现300项以上,2025年达1000项。

完善“稳就业”平台

依托“皖事通”APP,完善平台求职人员与工作岗位的智能匹配、在线评价、电子简易“稳就业”合同签订等功能。根据市场就业行情,为培训计划制定提供有效数据支撑,向符合条件的人员定向推送培训信息。量化就业扶助、奖补政策等指标,智能匹配符合政策的企业或人才,提升政策落实效果。

减税清费降成本行动

全面落实国家各项降低实体企业成本政策,严格执行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清理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规范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规范商(协)会收费行为,降低融资中间环节费用,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减轻企业用地负担。

金融科技水平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

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公平竞争审查、产权保护等市场体系基础制度,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资源高效配置,改善提升市场环境和质量,实施高水平市场开放,完善现代化市场监管机制等重点任务。

建设可视化辅助决策场景

依托“城市大脑”,建立多渠道数据采集机制,整合汇聚重点工作、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等相关数据,形成规范化、质量化的主题数据库,构建数据模型,为各级政府和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数据化、在线化、智能化支持。2021年建成人口、企业、经济运行情况等领域的数据“仪表盘”;2022年人口、企业、经济运行情况等领域辅助决策模型持续完善;2025年建成覆盖城市管理、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等多领域辅助决策模型。

 

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创业机会。将鼓励创业作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加大创业扶持力度,积极释放创业带动就业效应,引导促进各类群体创业,推动创新创业向纵深发展。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强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一步提升“双创”水平,组织开展各类“双创”活动。全力稳定投资,大力推进交通、水利、能源基础等重大项目建设。深化对外开放合作,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鼓励乡镇(街道)、村(社区)提供更多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就业岗位。

 

扩大创业融资渠道,提升创业带动就业能力。全面优化创业融资环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制度性交易成本。积极培育创业创新公共平台,积极打造市场主导、风投参与、企业孵化的创业生态系统。运用财税政策,充分发挥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扩大创业者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支持创业活动。

 

发挥大学生信用贷款支持创业融资的积极作用。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各高校学生(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等)发放无抵押、无担保的大学生信用贷款和创业扶持资金,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解决创业资金不足问题。

 

二、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

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提高创业成功率。制定融资担保、创业补贴等32项扶持政策,设立“创业扶持专项资金”,健全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完善小额担保贴息贷款政策,有序推进创业担保贷款发放,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进一步降低创业成本。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利用“四荒地”、废弃闲置的厂房、撤并后闲置的乡政府、行政村的办公用房、村庄空闲地等存量资源,积极开展创业。鼓励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改善、扩大创业保险产品供给。持续开展“亳州老乡,请您回家”和助力青年学子创业活动,实施新一轮“创业江淮”行动计划,建立鼓励创业和宽容失败的保障机制,激发各类群体创业热情,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三、打造创新创业服务载体

支持青年创业。营造更优“双创”环境,以青年创客空间为载体,以软件开发、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产业为主战场,聚焦企业孵化和创业服务,加强创业宣传、完善创业服务、打造创业阵地,助力青年创业成功。

 

支持返乡入乡人员创业。实施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主体培育工程,丰富创业创新方式,鼓励和引导返乡下乡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返乡下乡人员按照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开展创业创新,成立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或产业联盟。引导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向特色小城镇和产业园区等集中,培育产业集群和产业融合先导区。积极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开展网上创业,造就出一批能创新、敢创业的“新农人”加入职业农民队伍。

 

支持退役军人创业。支持退役军人依托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地、专业培训机构、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网络平台等投身创业创新,创建“亳州市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及“亳州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强化创业培训和指导服务,扶持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自主创业和返乡创业,全方位提升退役军人创业素质和综合经营管理能力。

 

支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聘用在专业技术岗位上的科研人员兼职创新或者在职、离岗创办企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攻关。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先进或国内一流水平科技成果创业的人才团队落户亳州,通过股权投资或债权投入,支持其在亳州创办企业。

 

支持妇女创业。注重发挥妇女创业就业龙头示范引领作用,体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结合,深入实施创新创业巾帼行动,根据当地妇女创业就业需求以及特色产业发展状况,支持城乡妇女领办创办农家乐、合作社、家庭农场、电子商务创业就业示范基地。

 

四、提升创业服务能力

促进创新创业融合发展。坚持创新引领创业,依托高新区、亳芜现代产业园区、开发区等载体,加大知名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平台招引力度,打造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构建“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专业园区”的完整孵化链条,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生态链“六链统筹”。推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创建工作,实现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县域全覆盖,鼓励发展网上创新工场、虚拟创新社区和数智工坊等新型孵化器,“十四五”期间,新建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5家。打造集政策咨询、线索汇集、项目推介、孵化融资、创业指导、创业培训于一体的“亳创云”平台,扶持创业企业发展。优化创业创新竞赛平台,积极配合省级赛事活动安排,每两年举办一届“中国创翼”“赢在江淮”全省创业大赛市级赛,持续开展“药都创赢”“亳州青年创业大赛”等系列创业大赛。

 

完善创业服务体系。提升创业专业化服务能力,打造培训学习、创业实践、咨询指导、跟踪帮扶等一体化创业培训体系,大力培养创业创新人才。推广创业导师制,借助省级“筑梦”创业导师百人团力量,探索组建由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退休经理人、专业技术人员及政府工作人员组成的创业服务志愿专家团。探索成立公共创业服务联盟,加强长三角地区的合作交流,集聚长三角优质创业服务资源,联合开展创业论坛、项目对接、展示交流等创业服务活动,实现创业资源互通共享。

 

资料来源:亳州市人民政府网站、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在线旅游行业相关政策:鼓励各地运用在线旅游平台开展旅游宣传营销

我国及部分省市在线旅游行业相关政策:鼓励各地运用在线旅游平台开展旅游宣传营销

为促进在线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等发布《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鼓励各地运用社交媒体、在线旅游平台、生活服务平台等开展文化和旅游宣传营销。

2025年09月1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旅游景区行业相关政策:支持旅游景区景点拓展服务项目

我国及部分省市旅游景区行业相关政策:支持旅游景区景点拓展服务项目

为促进旅游景区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7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部门等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组织非遗促消费活动,支持非遗工坊、旅游景区等场所推出一批非遗产品和体验活动。

2025年09月1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银发经济行业相关政策:强化银发经济金融支持

我国及部分省市银发经济行业相关政策:强化银发经济金融支持

为了进一步推动银发经济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等发布《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持续完善养老金融相关政策,强化银发经济金融支持,促进中国式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9月0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康养旅游行业相关政策:发展银发经济 推广康养旅游产品

我国及部分省市康养旅游行业相关政策:发展银发经济 推广康养旅游产品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康养旅游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康养旅游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福建省发布的《福建省开展森林“四库”联动试点区建设方案》。

2025年08月2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循环经济行业相关政策:促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循环经济行业相关政策:促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为促进循环经济行业高质量发展等,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等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促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支持园区循环化改造、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2025年08月25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城市更新行业相关政策:建立健全城市更新实施机制

我国及部分省市城市更新行业相关政策:建立健全城市更新实施机制

为促进城市更新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等发布《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建立健全城市更新实施机制。创新完善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牵引的城市更新体制机制。全面开展城市体检评估,建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估效果、巩固提升的工作路径。

2025年08月2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海绵城市行业相关政策: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我国及部分省市海绵城市行业相关政策: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为了进一步推动海绵城市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等发布《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保护修复城市湿地,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推进城市水土保持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2025年08月20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会展行业相关政策: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参加国际展览活动力度

我国及部分省市会展行业相关政策: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参加国际展览活动力度

为了进一步推动会展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5月生态环境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等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打造生态文化阵地。充分利用博物馆、展览馆、科教馆以及具有生态文明教育功能的科研院所等,开发生态文化展示、体验等服务功能,深化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宣传美丽中国建设生动实践。

2025年08月1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