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慧气象行业相关政策 促进气象信息全领域高效应用

智慧气象是通过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入应用,依托于气象科学技术进步,使气象系统成为一个具备自我感知、判断、分析、选择、行动、创新和自适应能力的系统,让气象业务、服务、管理活动全过程都充满智慧。

国家层面智慧气象行业相关政策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智慧气象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2-2029年)》显示,近些年,为了智慧气象行业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比如2022国务院《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推进气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基于场景、基于影响的气象服务技术,研究构建气象服务大数据、智能化产品制作和融媒体发布平台,发展智能研判、精准推送的智慧气象服务。建立气象部门与各类服务主体互动机制,探索打造面向全社会的气象服务支撑平台和众创平台,促进气象信息全领域高效应用。

2015年-2022年国家层面智慧气象行业政策汇总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重点内容
2015年 国务院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促进农业环境、气象、生态等信息共享,构建农业资源要素数据共享平台,为各级政府、企业、农户提供农业资源数据查询服务,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充分发掘平台数据,开发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农业保险等服务。
2016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 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 大力发展智慧气象和农业遥感技术应用。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制定促进协同创新的人才流动政策。
2017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发展智慧气象,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水平。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打造一批“星创天地”。加强农村科普公共服务建设。
2018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发展智慧气象,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
2019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 建设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
2020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 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
2021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 完善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网络,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范能力。加强乡村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
2022年 国务院 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 推进气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基于场景、基于影响的气象服务技术,研究构建气象服务大数据、智能化产品制作和融媒体发布平台,发展智能研判、精准推送的智慧气象服务。建立气象部门与各类服务主体互动机制,探索打造面向全社会的气象服务支撑平台和众创平台,促进气象信息全领域高效应用。
2022年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 发展智慧农业,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和“数商兴农”行动,构建智慧农业气象平台。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地方层面智慧气象行业政策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智慧气象行业发展,比如江苏省发布的《江苏省“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研发基于大数据融合分析的公共气象服务热点感知技术,发展基于需求的精准气象服务供给模式,建设分众式气象服务需求快速更新迭代系统,增强气象服务高效、便捷、智能供给,实现对象分众化、服务随行化、产品多元化,打造智慧气象服务品牌,提高服务的覆盖面、影响力、满意度。

发布时间 省份 政策名称 重点内容
2022年 北京市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鼓励市属新型研发机构在气象领域开展创新实践,引进多元创新主体,搭建智慧城市数字气象融合创新平台。
2021年 陕西省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建设智慧型人工影响天气一体化业务系统,提高作业条件预报准确率和作业指挥精细化水平。
2021年 江苏省 江苏省“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 研发基于大数据融合分析的公共气象服务热点感知技术,发展基于需求的精准气象服务供给模式,建设分众式气象服务需求快速更新迭代系统,增强气象服务高效、便捷、智能供给,实现对象分众化、服务随行化、产品多元化,打造智慧气象服务品牌,提高服务的覆盖面、影响力、满意度。
2021年 广东省 广东省推进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先行示范省建设的实施意见 强化智慧气象融合发展。坚持“数据共享、技术共研、流程共融、系统共建、成果共用”理念,推进智慧气象与各部门各行业的对接。深挖气象服务需求,建立典型气象服务应用场景(见附件),构建“部门+气象”的智慧服务新业态。
2021年 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助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加强气象与涉农部门合作,建设现代农业智慧气象服务保障系统和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现代农业+气象大数据”支撑平台。大力推进标准化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标准化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建设。
2021年 重庆市 关于加快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到2035年,建成全国智慧气象发展引领区、区域气象灾害防御示范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气象服务样板区、气候经济发展典范区。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X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在线旅游行业相关政策:鼓励各地运用在线旅游平台开展旅游宣传营销

我国及部分省市在线旅游行业相关政策:鼓励各地运用在线旅游平台开展旅游宣传营销

为促进在线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等发布《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鼓励各地运用社交媒体、在线旅游平台、生活服务平台等开展文化和旅游宣传营销。

2025年09月1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旅游景区行业相关政策:支持旅游景区景点拓展服务项目

我国及部分省市旅游景区行业相关政策:支持旅游景区景点拓展服务项目

为促进旅游景区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7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部门等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组织非遗促消费活动,支持非遗工坊、旅游景区等场所推出一批非遗产品和体验活动。

2025年09月1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银发经济行业相关政策:强化银发经济金融支持

我国及部分省市银发经济行业相关政策:强化银发经济金融支持

为了进一步推动银发经济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等发布《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持续完善养老金融相关政策,强化银发经济金融支持,促进中国式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9月0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康养旅游行业相关政策:发展银发经济 推广康养旅游产品

我国及部分省市康养旅游行业相关政策:发展银发经济 推广康养旅游产品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康养旅游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康养旅游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福建省发布的《福建省开展森林“四库”联动试点区建设方案》。

2025年08月2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循环经济行业相关政策:促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循环经济行业相关政策:促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为促进循环经济行业高质量发展等,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等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促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支持园区循环化改造、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2025年08月25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城市更新行业相关政策:建立健全城市更新实施机制

我国及部分省市城市更新行业相关政策:建立健全城市更新实施机制

为促进城市更新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等发布《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建立健全城市更新实施机制。创新完善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牵引的城市更新体制机制。全面开展城市体检评估,建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估效果、巩固提升的工作路径。

2025年08月2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海绵城市行业相关政策: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我国及部分省市海绵城市行业相关政策: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为了进一步推动海绵城市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等发布《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保护修复城市湿地,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推进城市水土保持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2025年08月20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会展行业相关政策: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参加国际展览活动力度

我国及部分省市会展行业相关政策: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参加国际展览活动力度

为了进一步推动会展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5月生态环境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等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打造生态文化阵地。充分利用博物馆、展览馆、科教馆以及具有生态文明教育功能的科研院所等,开发生态文化展示、体验等服务功能,深化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宣传美丽中国建设生动实践。

2025年08月1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