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1年中国供水及污水处理等水务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供水及污水处理等水务行业属于“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分类代码:D46);

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供水及污水处理等水务行业属于“水的生产和供应业”(D46),业务涵盖“自来水生产和供应”(D4610)和“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D4620)两个子行业。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行业主管部门主要包括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生态环境部和住建部等部门,具体职能如下表所示:

部门

相关管理职能

国家发改委

推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改革,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等工作。提出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政策措施,综合协调环保产业和清洁生产促进有关工作。

水利部

负责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负责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的统筹和保障;按规定制定水利工程建设有关制度并组织实施;指导水资源保护工作;负责节约用水工作等。

生态环境部

组织制定陆地和海洋各类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制度并监督实施,确定大气、水、海洋等纳污能力,提出实施总量控制的污染物名称和控制指标;制定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负责生态环境准入的监督管理;负责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等。

住建部

研究拟订城市建设的政策、规划并指导实施;承担规范村镇建设、指导全国村镇建设的责任;承担推进建筑节能、城镇减排的责任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此外,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是行业内非营利性的社团组织,成立于1985年,业务主管部门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并接受民政部的监督管理。其主要职能包括:开展水务行业相关调查研究,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行业法规、政策、规划、计划和有关标准提供建议和支持;总结、交流、推广城镇供水、排水与污水处理的经营、管理及城镇节约用水等方面的经验;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及污水处理、节水等城镇水务事业的发展。

2、行业主要产业政策及法律法规

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2年中国水务行业分析报告-产业营销环境与发展规划研究》显示,水务行业是法律法规及政策导向型行业。国家政策是水务行业加快市场化,改善人民饮水健康,推动污染治理,促进对水资源的保护的重要驱动力,主要包括供水、污水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具体内容涵盖了市场准入的放开、水价改革、特许经营、环境保护和加快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等方面。

1)主要法律法规

①水务行业基础性法律法规如下:

序号

实施时间

法律法规名称

发布部门

1

2008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修订)

全国人大常委会

2

2002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修订)

全国人大常委会

3

1989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

全国人大常委会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②供水行业法律法规如下:

序号

实施时间

法律法规名称

发布部门

1

2017年11月

《扩大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

财政部、税务总局和水利部

2

2010年1月

《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2021年修订)

发改委

3

2008年4月

《取水许可管理办法》(2017年修订)

水利部

4

2007年7月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卫生部

5

2007年5月

《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

建设部

6

1997年1月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2016年修订)

建设部

7

1998年9月

《城镇供水价格管理办法》(2021年修订)

发改委、建设部

8

1994年10月

《城市供水条例》(2020年修订)

国务院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③污水处理行业法律法规如下:

序号

实施时间

法律法规名称

发布部门

1

2021年1月

《排污许可管理条例》

国务院

2

2019年12月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法》

住建部、生态环境部

3

2019年7月

《城市管网及污水处理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财政部、住建部

4

2015年7月

《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管理方法》

财政部、原环保部

5

2015年3月

《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财政部、发改委、住建部

6

2014年1月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

国务院

7

2003年7月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2006年修订)

原环保部

8

1999年1月

《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2016年修订)

国家标委会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主要产业政策

①关于加快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政策如下:

序号

时间

文件名称

发布部门

相关内容

1

2016年9月

《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城市供水、燃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行业的意见》

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

鼓励民间资本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参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运营;鼓励民间资本通过依法合规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参与城市供水、燃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

2

2015年4月

《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

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交通部、水利部、中国人民银行

是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运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保护特许经营者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

3

2012年6月

《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实施意见》

住建部

要求充分认识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公用事业建设,落实政府责任,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4

2004年5月

《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 法 》(2015年修订)

建设部

为加快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规范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活动,加强市场监管,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促进市政公用事业健康发展。

5

2002年12月

《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

建设部

要求加快推进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引入竞争机制,建立政府特许经营制度,尽快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市政公用行业市场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②供水行业相关的主要政策文件如下

序号

时间

文件名称

发布部门

相关内容

1

2020年7月

《关于持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

发改委、财政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

各地要坚持不懈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作为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举措来抓,客服新冠疫情不利影响,持续推进农业水价改革。

2

2016年12月

《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

发改委、水利部、住建部

提出了“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总体布局和政策措施,为水利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3

2013年12月

《关于加快建立完善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的指导意见》

发改委、住建部

明确了在保障基本需求、促进公平负担、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加快建立完善居民阶梯水价制度。2015年底前,设市城市原则上要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具备实施条件的建制镇,也要积极推进居民阶梯水价制度。

4

2005年8月

《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

提出要高度重视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完善饮用水安全保障制度,加大各项水利安全工程建设力度,强化水环境综合整治与对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检查监督。

5

2004年4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通知》

国务院

建立充分体现我国水资源紧缺状况,以节水和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水价机制。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③污水处理行业相关的主要政策文件如下:

序号

时间

文件名称

发布部门

相关内容

1

2021年1月

《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

发改委

加快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实施污水资源化利用重点工程,健全污水资源化利用体制机制。

2

2020年10月

《“十四五”规划》

全国人大

明确提出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精准、科学、依法、系统治污,协同推进减污降碳,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

3

2020年8月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

发改委、住建部

要求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京津冀地区和长江干流沿线地级及以上城市、黄河流域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推动完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相关政策体系。

4

2019年5月

《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

住建部、生态环境部和发改委

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尽快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

5

2018年11月

《关于开展省级2018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的通知》

生态环境部和住建部

加快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对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情况开展专项督查。要求到2018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高于90%;到2019年底,其他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显著提高;至2020年底,各省、自治区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高于90%。

6

2015年4月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国务院

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切实加强水环境管理;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明确和落实各方责任;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7

2014年12月

《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

国务院

坚持排污者付费,根据污染物种类、数量和浓度,排污者承担治理费用,受委托的第三方治理企业按照合同约定进行专业化治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YZX)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在线旅游行业相关政策:鼓励各地运用在线旅游平台开展旅游宣传营销

我国及部分省市在线旅游行业相关政策:鼓励各地运用在线旅游平台开展旅游宣传营销

为促进在线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等发布《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鼓励各地运用社交媒体、在线旅游平台、生活服务平台等开展文化和旅游宣传营销。

2025年09月1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旅游景区行业相关政策:支持旅游景区景点拓展服务项目

我国及部分省市旅游景区行业相关政策:支持旅游景区景点拓展服务项目

为促进旅游景区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7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部门等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组织非遗促消费活动,支持非遗工坊、旅游景区等场所推出一批非遗产品和体验活动。

2025年09月1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银发经济行业相关政策:强化银发经济金融支持

我国及部分省市银发经济行业相关政策:强化银发经济金融支持

为了进一步推动银发经济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等发布《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持续完善养老金融相关政策,强化银发经济金融支持,促进中国式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9月0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康养旅游行业相关政策:发展银发经济 推广康养旅游产品

我国及部分省市康养旅游行业相关政策:发展银发经济 推广康养旅游产品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康养旅游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康养旅游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福建省发布的《福建省开展森林“四库”联动试点区建设方案》。

2025年08月2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循环经济行业相关政策:促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循环经济行业相关政策:促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为促进循环经济行业高质量发展等,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等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促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支持园区循环化改造、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2025年08月25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城市更新行业相关政策:建立健全城市更新实施机制

我国及部分省市城市更新行业相关政策:建立健全城市更新实施机制

为促进城市更新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等发布《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建立健全城市更新实施机制。创新完善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牵引的城市更新体制机制。全面开展城市体检评估,建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估效果、巩固提升的工作路径。

2025年08月2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海绵城市行业相关政策: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我国及部分省市海绵城市行业相关政策: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为了进一步推动海绵城市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等发布《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保护修复城市湿地,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推进城市水土保持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2025年08月20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会展行业相关政策: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参加国际展览活动力度

我国及部分省市会展行业相关政策: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参加国际展览活动力度

为了进一步推动会展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5月生态环境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等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打造生态文化阵地。充分利用博物馆、展览馆、科教馆以及具有生态文明教育功能的科研院所等,开发生态文化展示、体验等服务功能,深化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宣传美丽中国建设生动实践。

2025年08月1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