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光电类医疗设备行业整体壁垒较高 相关政策出台为市场发展注入巨大动力

1.光电类医疗设备的定义及分类

光电类医疗设备是指利用光学和电子技术相结合的医疗设备,通过光学传感器、激光技术、图像处理等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测、诊断或治疗。这类设备在医学影像、照明、激光治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分类上来看,光电类医疗设备主要包括医学影像设备、激光治疗设备、光学诊断设备、光学治疗设备和光学传感器设备等。目前,激光医学在临床应用上已经形成了强激光治疗、弱激光治疗、光动力治疗三大激光治疗技术,同步发展了包括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光声成像、多光子显微成像、拉曼成像在内的众多兼具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激光诊断技术。

从分类上来看,光电类医疗设备主要包括医学影像设备、激光治疗设备、光学诊断设备、光学治疗设备和光学传感器设备等。目前,激光医学在临床应用上已经形成了强激光治疗、弱激光治疗、光动力治疗三大激光治疗技术,同步发展了包括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光声成像、多光子显微成像、拉曼成像在内的众多兼具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激光诊断技术。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2. 光电类医疗设备行业壁垒

a、技术壁垒

激光和其他光电类医疗设备行业是多学科交叉整合的技术密集型产业。除安全性的考量外,产品的有效性、准确性和长期可靠性也必须得到保证。在激光器、强光发生器等器件的开发、光电能量精确检测及输出控制、人机交互软件系统设计、综合系统集成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对于新进入者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

b、资金壁垒

医疗设备产品从研发到上市的销售周期较长,且存在较大的研发及上市失败风险;产品上市后,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的搭建和维护,均需要大量的资金保障。同时,医疗器械产品更新及迭代速度较快,企业需持续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研发创新,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并增强产品竞争优势。因此,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需要大量且持续的资金投入,有较高的行业进入壁垒。

c、品牌壁垒

医疗器械均直接作用于人体体表或体内,涉及人体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终端医疗机构在购买医疗器械产品时非常注重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长期可靠性。为了保证产品的安全可靠性,降低产品质量风险,客户在购买医疗器械产品时,通常倾向于购买市场声誉好的知名品牌,从而形成了较高的品牌壁垒。

3.光电类医疗设备行业相关政策

政策方面,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国产医疗器械企业创新发展,如审批制度优化,扶持高端医疗器械、部分设备及耗材纳入医保目录等,相关政策给我国光电类医疗设备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注入了巨大动力。此外,政策的优化还将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光电医疗设备行业的健康发展。具体内容如下表:

2023-2024年我国光电类医疗设备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部门 政策名称 金额
2024年1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十部门 关于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根据区域医疗卫生规划,加强儿童重大疾病救治设施建设,合理配置相关紧缺医疗设备,满足儿童 重大疾病 救治需要。
2023年12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 关于印发大型医院巡查工作方案(2023-2026年度)的通知 是否建立完善覆盖重点岗位、重点人员、重点医疗行为、重要药品耗材、大型医疗设备、基础设施建设、大型修缮项目等关键节点的监测预警体系和监管机制,并做好问题处置和持续改进。
2023年11月 国家卫生健康 委等三部门 关于印发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指南(试行)的通知 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利用便携医疗设备,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定期开展社区巡诊服务。
2023年8月 国务院 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 医药工业和医疗装备产业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基础,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高质量发展全局。要着力提高医药工业和医疗装备产业韧性和现代化水平,增强高端药品、关键技术和原辅料等供给能力,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
2023年8月 国务院 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 着眼医药研发创新难度大、周期长、投入高的特点,给予全链条支持,鼓励和引导龙头医药企业发展壮大,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要充分发挥我国中医药独特优势,加大保护力度,维护中医药发展安全。要高度重视国产医疗装备的推广应用,完善相关支持政策,促进国产医疗装备迭代升级。加大医工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支持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一批医疗装备领域领军人才。
2023年6月 卫健委 “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 光电医疗设备作为重要的医疗资源被纳入规划范围。该规划明确了无电医疗设备在“十四五”期间的配置数量、布局和优先发展领域。具体而言,规划根据各地区医疗资源需求、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结构等因素,制定了光电医疗设备的配置数量和布局方案。同时,规划还强调了光电医疗设备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分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优先发展高端、精准、智能化的光电医疗设备的战略方向。
2023年3月 卫健委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年) 光电医疗设备被纳入管理范畴,并根据技术成熟度和应用规范程度被划分为不同的管理类别。部分高端的光电医疗设备,如具备高精度、高清晰度等特点的医学影像设备,可能被归为甲类管理,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配置管理。而一些技术相对成熟、应用广泛的光电医疗设备则可能被归为乙类管理,由省级卫生健康委负责配器管理。自录还明确了光电医疗设备的配置标准和准入要求,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标准涉及设备的性能参数、技术指标、安全标准等方面,以确保光电医疗设备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和安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xyl)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二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光电类医疗设备行业发展趋势调研与未来前景分析报告(2024-2031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小核酸药物行业:全球市场中ASO份额占比最大  Spinraza销售额较高

小核酸药物行业:全球市场中ASO份额占比最大 Spinraza销售额较高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4年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4年全球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规模约为52.47亿美元,同比增长18%。

2025年10月20日
我国康复器械行业国产化率超97% 康复理疗设备领跑细分赛道

我国康复器械行业国产化率超97% 康复理疗设备领跑细分赛道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康复器械行业蓬勃发展,市场规模与日俱增,应用场景持续拓宽。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康复器械市场规模约714.6亿元,较2023年增加98.9亿元,同比增长16.1%。

2025年10月13日
全球胶囊内镜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北美市场占比最大小肠胶囊内镜占据主流

全球胶囊内镜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北美市场占比最大小肠胶囊内镜占据主流

全球市场来看,随着技术不断进步,胶囊内镜在医疗领域的价值持续显现,数据显示,近三年全球胶囊内镜行业市场规模呈增长走势。2024年全球胶囊内镜行业市场规模约4.44亿美元。

2025年09月17日
我国中成药行业产量持续下滑 相关生产企业数量增长速度下降

我国中成药行业产量持续下滑 相关生产企业数量增长速度下降

从产量来看,2020年之后我国中成药产量持续下降,到2024年我国中成药产量为195.3万吨,同比下降7.26%;2025年1-7月我国中成药产量为103.4万吨,同比下降10.20%。

2025年09月09日
我国中药饮片行业市场规模整体较快增长 出口量及出口金额均下滑

我国中药饮片行业市场规模整体较快增长 出口量及出口金额均下滑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中药饮片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中药饮片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030亿元,同比增长8.7%。

2025年09月06日
高龄产妇需求增加下我国生殖医学设备市场扩容 政策红利释放 国产替代加快

高龄产妇需求增加下我国生殖医学设备市场扩容 政策红利释放 国产替代加快

市场规模来看,在生育年龄推迟、健康需求升级及国家鼓励生育政策的共同驱动下,我国生殖医学设备市场持续扩容。叠加高龄夫妇的再生育需求,进一步刺激了生殖医学设备市场的需求增长。2024年我国生殖医学设备行业市场规模达96.9亿元,同比增长9.86%。

2025年09月06日
我国咽喉中成药行业:政策与渠道双轮驱动 片剂占市场主导 其中金嗓子领跑零售端

我国咽喉中成药行业:政策与渠道双轮驱动 片剂占市场主导 其中金嗓子领跑零售端

市场构成来看,2024年我国咽喉中成药销售额达74亿元,同比增长7.49%。其中,片剂占比最大,达41.65%,其次为散剂/颗粒剂和丸剂,分别占20.42%、17.72%。

2025年09月01日
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市场规模稳增  资本热度下降 药明康德正全球化产能布局

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市场规模稳增 资本热度下降 药明康德正全球化产能布局

从行业投融资情况来看,2022年之后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投融资事件及金额持续下降,到2024年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发生9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为8.6亿元;2025年1-8月25日医药中间体行业发生8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为6.6亿元。

2025年08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