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沈阳市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强化能源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一、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

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构建以地铁为骨干的通勤圈,完成第三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推进地铁3号线、4号线、2号线南延长线、1号线东延线建成通车,推进地铁6号线主体工程完工,到2025年,通车里程力争达到218公里。编制第四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通过大运量轨道交通串联机场、沈阳南站、沈阳站、沈阳北站,实现机场与城市地铁网、有轨网无缝衔接,强化机场与城市核心区连接。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结合地铁站点、公交空白路段、城市用地开发与产业园区建设等,优化公交线网,提高公交与地铁接驳换乘能力,扩大公交线网覆盖范围。新建铁西宝马、世博园公交枢纽,完善奥体中心公交枢纽,带动片区发展。建设方特北、柳岸新居等5座公交场站,对地铁站点周边、重要干路沿线等公交站点进行港湾站改造,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经济舒适的高品质公交服务,使公共交通成为市民出行的第一选择。

优化慢行停车环境。通过维修改造路面、增设隔离设施、提升绿化系统,对主城区干道的200公里慢道进行提升改造,提高街道空间品质。建设形成两大南北环城水系绿道和棋盘山“四山连爬”登山慢道,休闲慢道里程达到400公里。增加配建泊位供给,盘活存量泊位,推动泊位共享,持续缓解停车矛盾。

二、强化能源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加快智慧电网建设。按照适度超前原则,围绕220千伏及以上电网网架结构、城区配电网容载比、农村供电可靠性、停电时长等关键指标,完善核心电力枢纽体系,持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打造智慧城乡供电新格局。实施电网数字化改造升级,推进信息通信技术与电网深度融合发展,依托东北能源大数据中心,深化大数据应用与价值挖掘,推进浑南区能源互联网试点项目建设,加快电动沈阳建设。到2025年,核心区220千伏容载比提高至1.8,66千伏容载比提高至2.2;市区户均停电时长降至1小时以内。

推进气化沈阳建设。拓展天然气气源,积极引进中俄东线管道天然气和阜新大唐煤制天然气,完成中俄东线法库门站、大唐煤制气永乐门站和6座高中压调压站建设。完善天然气管网体系,建设青年大街、沈水路、东李线等次高压管道,铺设棋盘山、沈北航空产业园、东塔等中压管网,完成市区内老旧管网改造。提升应急储备及调峰能力,规划建设LNG应急储备站、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及天然气调峰电站。全面提升燃气管网的智能化水平,保证平稳供气和安全供气。到2025年,综合储气能力达到1.75亿立方米,天然气年消费量力争达到30亿立方米。

大力推进清洁供热。加快构建以热电联产和大型燃煤锅炉房集中供热为主,电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供热为补充的清洁供暖新格局。新建扩建热电联产项目,淘汰落后煤电机组和小型燃煤锅炉房,优化供热管网格局,逐步形成二环内一张网,加快供热区域主力热源管网互联互通。有序推进清洁能源供暖,鼓励医院、大型商场、学校等公共建筑采取天然气、热泵、电储能锅炉等清洁能源供暖方式,支持县域及农村地区发展生物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到2025年,超低排放热电、达标排放大型燃煤锅炉房、清洁能源等清洁供暖比重提高至90%以上。

加强油气管网建设。加强石油管网建设,优化油气供应设施布局,有序扩大气源接收点位。实施中俄东线引入线、大唐煤制气引入线、沈阳高压环线等高压天然气管道建设,建设东李线—南堤路等次高压管道52公里。结合城市规划发展,完善苏宁小镇、沈北航空产业园等地域范围内的城市中压主管网布置,建设中压管网625公里,改造市区内老旧管网413公里,逐步实现全市天然气管线互联互通。

推动新能源开发。合理布局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热电等可再生能源开发项目,支持集中式风电开发。因地制宜发展集中式光伏电站,对县域地区未利用地等可供开发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布局,积极储备150万千瓦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鼓励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加快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提升大辛、老虎冲和西部等3座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行效率,推进县域及农村地区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到2025年,力争新建风电装机230万千瓦,新增集中式光伏电站70万千瓦,新增生物质热电装机10万千瓦,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40%以上。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交通基础设施

沈阳桃仙机场改扩建项目、地铁4号线、地铁2号线南延线、地铁1号线东延线、地铁3号线、地铁6号线、新绕城高速南线。

能源基础设施

华润沈海热电厂,扩建大唐沈东热电厂、国新热电厂,原有国润热源厂、沈西北热源厂改造升级为背压机组热电厂,异地扩建沈阳热电厂。

电网工程

新建(扩建)沈东主变、白清寨、康平-蒲河500千伏线路、新民茂台等4项500千伏电网工程,智能输配电网络新建(扩建)66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01座,改造农村电网约403公里。

电动沈阳计划

以纯电驱动新能源汽车为主要战略取向,强化政策引领和市场培育,扩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规模。适度超前建设智能高效充电基础设施网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新能源汽车生产和充电设施建设与运营。

资料来源:沈阳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三、优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供水能力。建设与城市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市政供水配套基础设施,提高供水普及率,保障城市供水安全。优化水源结构,引入大伙房输水二期工程、辽西北供水工程,总供水能力达到344万吨/日,开展备用水源建设,推进城市供水统一管理。补齐城市供水短板,加大水源开发力度,重点解决开发区、高新区、示范区及大型工业项目用水需求,加快城市周边地区配水管网建设,提高供水管网覆盖率。完善供水管网系统,确保城市水源日常检修、应急备用水及时切换互为补充;改造老旧管网,降低管网漏损率,提高用水可靠性。优化农村供水格局,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到2025年,安全饮水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

大力推进再生水利用。按照“集中利用为主、分散利用为辅”原则,因地制宜确定再生水生产设施及配套管网规模,构建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的再生水利用系统。加强污水再利用,推进污水厂尾水提标升级改造,提高污水再利用工艺,选择无灌溉功能的河道,进行生态补水。提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能力,完成南部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完成红菱、姚千等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建设,推进夹河污水处理厂关停。到2025年,水处理能力达到350万吨/日以上,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0%。

四、加快推进“一网统管”

建设城市大脑。建设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城市大脑中枢平台,推进与政务外网、部门专网以及互联网的互联互通,强化数据融合计算和智能分析。建设城市大脑数字驾驶舱,构建多层级数字驾驶舱体系。建设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整合政务服务、城市运行、政府办公、民生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治理等全市基础应用和智慧健康、智慧交通等行业应用,支撑城市精细化管理与高效协同运行。建设城市大脑应用场景,围绕城市管理、交通管理、生态环保和应急处置,搭建市政道桥、园林绿化、市容环卫、水治理、气治理等应用场景。到2025年,“城市大脑”基本建成,实现“一脑管城”“一网治城”“一码通城”。

增强城市感知能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提升水、电、气、热、建筑、桥梁、道路、地下管网等城市设施智能化感知和监控管理水平,推动城市物联网、智慧路灯、智慧站牌等新型承载网络、智能设施和集成载体的共建共享。提升数字化管控能力,加强对林、土、噪声和辐射等城市生态环境数据的实时获取、分析和研判。实行数字化城市治理,发展智慧警务,建设公安大数据和“智慧交通”平台,推动交通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完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建设基层治理服务管理平台,深化社区数字网格化管理模式应用。到2025年,城市基础数据100%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城市建设位于全国前列。

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提升数据的智能解析和结构化处理能力,实现城市运行态势的即时感知、即时研判和即时处理。推进城市大脑平台网络体系的迁移整合,加快升级政务外网带宽,搭建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建立统一规范、安全可控、充分共享的城市数据资源中心,为城市大脑智能化场景提供立体、可视化的城市三维空间数据底板。全面升级网格化平台的城市运行管理移动端应用,形成“分析研判—网格闭环处置—分析研判(模型优化)—网格闭环处置(处置优化)”的闭环循环智慧运行机制。(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1年中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分析报告-产业规模现状与运营商机前瞻

价格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已成全球最大IP经济市场之一 IP消费品市场占比近七成 其中玩具和食品最受青睐

中国已成全球最大IP经济市场之一 IP消费品市场占比近七成 其中玩具和食品最受青睐

得益于巨大的市场需求、成熟的产业链支撑以及新兴IP的持续涌现,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IP经济市场之一。2020-2024年,我国IP经济行业市场规模呈增长走势。2024年我国IP经济行业市场规模为1742亿元,同比增长30.29%。

2025年10月23日
我国体育服务行业:政策面利好 产业规模在体育产业总规模占比超65%

我国体育服务行业:政策面利好 产业规模在体育产业总规模占比超65%

从体育产业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体育服务产业规模为先增后降再增趋势,到2024年我国体育服务产业规模约为2.61万亿元。

2025年10月22日
全球商务旅游行业市场区域分化显著 中国美国合计市场规模占据半壁江山

全球商务旅游行业市场区域分化显著 中国美国合计市场规模占据半壁江山

全球市场来看,2024年全球商务旅游市场规模达1.47万亿美元,行业呈显著区域分化格局。其中,2024年亚太地区领跑,规模占比达40.8%;其次北美、西欧分别占比26.9%、23.4%,其余地区规模占比较小。

2025年10月22日
政策红利密集释放 智慧养老行业有望驶入快车道 201家示范企业或引领行业新生态

政策红利密集释放 智慧养老行业有望驶入快车道 201家示范企业或引领行业新生态

市场规模来看,随着技术的迭代与政策的支持,智慧养老将逐步从“高端试点”走向“普惠普及”,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解决方案。2024年我国智慧养老市场规模约6.80万亿元,同比增长86.67%。

2025年10月10日
我国木浆行业产量及消耗量持续增长 国产木浆消费量占比已超50%

我国木浆行业产量及消耗量持续增长 国产木浆消费量占比已超50%

从消耗量结构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国产木浆消耗量占比从36.83%提升到了50.50%;进口木浆消耗量占比从56.78%下降到49.50%。整体来看,我国国产木浆消费量占比增长,而进口木浆消耗量占比下降。

2025年09月23日
我国废玻璃回收行业:废平板玻璃产出量占比接近50% 总回收量及金额持续三年增长

我国废玻璃回收行业:废平板玻璃产出量占比接近50% 总回收量及金额持续三年增长

具体来看,2024年我国废玻璃中废平板玻璃产出量最高,为1171.1万吨,同比增长3.6%,占比为49.9%;其次为废日用玻璃,产出量为947.1万吨,同比增长6.0%,占比为40.4%。

2025年09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