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碳酸锂价格预计突破50万元/吨 上游市场竞争激烈

碳酸锂价格持续上涨。8月24日,上海钢联发布数据显示,今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涨3500元/吨至49.10万元/吨,近7个交易日上涨6次;工业级碳酸锂涨4000元/吨至47.95万元/吨,连续7个交易日上涨。

信达证券金属和新材料分析师陈光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碳酸锂价格快速上涨,主要受到新能源汽车、储能产业快速发展的带动。需求旺盛而供给相对不足,特别是面临‘金九银十’的市场预期,碳酸锂价格仍有上涨动能,预计突破50万元/吨可能性很大。”

“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在其整体成本中占比超过40%。作为磷酸铁锂正极成本的核心来源,碳酸锂的价格变动受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广泛关注。目前,不仅是上游矿企在抢矿,产业链上其他环节企业也通过买矿、战略投资矿企、套期保值等方式,来降低锂矿价格上涨的影响。”陈光辉说。

短缺还是错配?

碳酸锂价格持续走高

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快速发展,带动碳酸锂等材料需求井喷引起价格上涨。据百川盈孚统计,2021年,国内碳酸锂表观消费量为30.34万吨。其中,国内生产24万吨,同比增长40.4%;进口8.1万吨,同比增长61.7%。

2020年9月份,工业级、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从最低的4万元/吨左右启动,到2022年一季度攀升至约50万元/吨。此后有所回调,近期又开始快速上涨。

本轮碳酸锂价格暴涨,主要原因是什么?

陈光辉认为,碳酸锂价格快速上涨主要还是受供需矛盾影响。今年上半年,乘用车销量421万辆,同比增长71%。考虑到下半年消费旺季,全球今年新能源汽车有望超过1000万台,与去年633.8万台相比,增幅超50%。此外,单车配电量还在增加,将进一步加大对碳酸锂的需求。供给方面,今年的增量主要来自此前停产矿山的重启和技改,而新投建项目产能集中释放将等到明年下半年,短期增量有限。

对于近期碳酸锂价格重拾升势,上海钢联新能源事业部碳酸锂分析师曲音飞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期四川地区限电对于冶炼端供给影响较大,青海地区则受疫情影响,物流运输受限,导致市场流通资源供给缩减,市场惜售心理明显,现货流通售价不断上涨,下游刚需采购,接价能力提升,碳酸锂价格上行速度加快。”

止于至善投资总经理何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0年之前新能源汽车销量相对低迷,锂盐价格纷纷跌破企业成本线,大量锂矿企业停业,甚至面临破产风险。随着2020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强劲增长,储能市场也逐渐爆发,导致需求快速增长,供需形势迅速逆转,而锂盐的产能释放需要至少3年至5年的周期,海外扩产也相对谨慎,导致碳酸锂价格的暴涨。”

上游锂矿公司业绩“爆表”

中下游企业加入抢矿大战

锂矿价格持续高位之下,上游锂矿企业赚得盆满钵满,多家上市公司业绩“爆表”。

8月24日晚间,西藏矿业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报告,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439.2%,实现归母净利润4.8亿元,同比增长1018.3%。分产品来看,因锂盐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公司加大销售力度,锂类产品营收同比增加961.55%,毛利率高达94.71%,同比增长53.25%。

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4日晚间,共有10家锂矿上市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报,均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正向增长,其中增幅最大的为鞍重股份,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701.10%,紫金矿业更是大赚126.3亿元,半年归母净利润突破百亿元规模,同比增长89.95%。

从半年业绩来看,8月23日晚间,宁德时代发布2022年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29.71亿元,同比增长156.32%;实现归母净利润81.68亿元,同比增长82.17%。此前7月15日,比亚迪发布业绩预告称,预计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8亿元至36亿元,同比增长138.59%至206.76%。

与上游赚得盆满钵满不同的是,中下游企业却苦不堪言抱怨原料价格太高。

事实也的确如此。以国内锂资源头部企业天齐锂业为例,根据公司最近发布的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96亿元至116亿元,同比增长110.89倍至134.20倍。

面对节节攀升的价格,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抢矿大战。

8月18日,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与赣锋锂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从新能源动力电池最上游材料端展开合作,持续探讨在锂资源开发、中游锂盐深加工及废旧电池综合回收利用各层面的深入合作。

无独有偶,8月15日,比亚迪宣布拟在江西省宜春市投资285亿元,其中涉及到建设年产10万吨电池级碳酸锂及陶瓷土(含锂)矿采选综合开发利用生产基地项目。

此前,赣锋锂业公告称,子公司已完成对Bacanora公司的要约收购,持有100%股权。Bacanora旗下Sonora项目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锂资源项目之一,总锂资源量约合882万吨碳酸锂当量。

此外,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特斯拉等企业也相继出手,收购或入股锂矿企业。

“当前,新能源产业链上的企业通过买矿、参股矿企或者套期保值,都是面对资源价格暴涨局面的应对之策,期待通过上述措施来降低锂矿价格上涨对企业的影响。”陈光辉说。

何理表示:“锂资源本身是不缺的。现阶段上游分走了大部分利润,未来利润会在产业链各环节进行再分配。但是长期来看,产业链上游锂矿资源以及下游应用的利润都会占大头。业内预计,2025年电池供给将远大于需求,因此电池厂的上下游整合非常重要,而事实上现在上游锂矿企业也在拓展电池业务,各个环节企业强强联合亦有可能。”

内容转自中国经济网:原标题——碳酸锂价格逼近50万元大关 新能源产业链抢矿愈演愈烈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可再生能源正在由补充能源向主体能源转变 2025年1-7月装机与发电量双突破

我国可再生能源正在由补充能源向主体能源转变 2025年1-7月装机与发电量双突破

9月4日,国家能源局近日召开的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开发建设(8月)调度视频会议披露,2025年1-7月,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显著突破,装机规模与发电量双双稳步提升,进一步巩固其在能源结构转型中的核心地位。

2025年09月08日
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要求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要求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8月19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围绕进一步规范光伏产业竞争秩序进行部署。相关光伏制造企业、发电企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以及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2025年08月22日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7月24日,我国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重要里程碑——国内首条跨省长距离大规模绿氢输送管道“内蒙古乌兰察布至京津冀氢气输送示范工程”(“西氢东送”项目)的首批专用输氢钢管在河北秦皇岛正式下线。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绿氢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025年07月26日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工程在西藏林芝市正式开工,这一总投资高达1.2万亿元的“基建珠峰”项目,不仅将刷新全球水电史纪录,更将深度重塑亚洲能源格局与国家经济地理。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7月18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24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达1883.36亿吨;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持续扩大,关键装备国产化取得重要突破,为沿海工业用水提供稳定保障。

2025年07月23日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在会上介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9亿千瓦,较“十三五”末的9.34亿千瓦增长超过一倍,标志着我国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

2025年07月12日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6月28日,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在北京召开,在能源产业生态论坛上发布了由《中国石油石化》杂志社组织编撰的《中国能源生态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达6250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彰显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全球引领地位。报告指出,中国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过去十年间对

2025年07月01日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6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6月份新闻发布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在会上介绍,我国新能源消纳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全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这一成果得益于近年来国家在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025年06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