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新能源行业 央企加速布局新能源产业 加快CCUS技术研发与应用

当前,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央企正加速布局新能源产业,推进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CCUS)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动绿色转型发展。

加速布局新能源产业

7月1日,中国石油首个水面光伏项目——大庆油田星火水面光伏示范工程并网发电,标志着大庆油田新能源业务发展全面提速。

据中油电能公司战略发展部经理介绍,该项目利用两个水面,建设用地40万平方米、装机规模18.73兆瓦,年均发电2750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2.2万吨。“十四五”期间,大庆油田力争建成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示范基地,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200万千瓦以上,清洁能源替代率达到20%以上。

而这只是央企加速布局新能源产业的一个缩影。中国海油日前发布的《中国海油“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碳排放强度力争下降10%至18%,力争到2050年,新能源等非化石能源产量占比超过传统油气产量占比。

截至目前,国家电投电力装机规模突破2亿千瓦,其中,风电装机规模3915.41万千瓦,光伏装机规模4423.45万千瓦,水电装机规模2462.69万千瓦,核电装机规模921.27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比达62.39%,光伏发电、新能源发电、可再生能源发电、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6月29日,国内首个高盐、高矿化度矿井水水域漂浮电站在国家能源集团宁夏宁东电厂正式移交。该项目总装机17.94兆瓦,占湖面面积300亩,生产运行期为25年。项目投产后,平均每年可提供约2506.8万千瓦时的绿色电能,节约标准煤7643.2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1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约4吨、氮氧化物排放量约4.5吨。

最新数据显示,1至5月,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1.0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8%,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1.5%。截至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达到11亿千瓦,同比增长15.1%。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表示,央企加速产业转型与布局有利于较快降低整体产业转型与发展成本,加快落后产能退出与低碳发展步伐。同时,有利于发挥央企示范与带头作用,凸显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前景与市场潜力,带动其他企业的节能减排降碳与低碳投资热情,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加快CCUS技术研发与应用

6月28日,中国海油、广东省发改委、壳牌集团和埃克森美孚以“线上+线下”形式共同签署大亚湾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简称CCS/CCUS)集群研究项目谅解备忘录。这是中国首个海上规模化(300万吨至1000万吨)CCS/CCUS集群研究项目。

据介绍,该项目将通过捕集装置,收集大亚湾区各企业在生产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压缩后以管道等方式,输送到附近符合条件的海域进行封存或地质利用,将为我国大规模开展CCS/CCUS项目建设提供工程经验和技术数据,促进我国CCS/CCUS全产业链技术体系建设和产业能力成长。

CCUS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技术之一,即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捕集提纯,继而投入新的生产过程再利用和封存,可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当前,越来越多的能源企业正加速推动CCUS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推动绿色转型发展。

中国石油统筹推动“十四五”CCUS300万吨规模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大庆石化、吉林石化分别完成40万吨和60万吨二氧化碳回收项目可行性研究;大庆油田完成超临界态二氧化碳年输量100万吨和300万吨的管输设计方案;大庆敖南油田CCUS一期工业化试验方案完成,长庆油田、新疆油田开展了试验方案的论证和优化,推动方案编制和现场实施。除建成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之外,“十四五”时期,中国石化还将依托南化公司等炼化企业产生的二氧化碳,力争在华东油气田、江苏油田等再建设百万吨级CCUS示范基地,实现CCUS产业化发展。

在电力领域,今年3月,5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与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在国家能源集团江苏泰州电厂开工建设。该项目立足百万吨规模以及全机组的低成本碳捕集和资源化能源化利用,为支撑火电厂低碳化转型积累经验。

去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推进规模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应用。《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也指出,推动建设低成本、全流程、集成化、规模化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项目。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我国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加快CCUS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战略部署示范项目,帮助煤电行业大规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帮助化工、钢铁、水泥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深度脱碳。

内容转自人民网:原标题——央企加速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布局新能源产业 推进新技术应用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可再生能源正在由补充能源向主体能源转变 2025年1-7月装机与发电量双突破

我国可再生能源正在由补充能源向主体能源转变 2025年1-7月装机与发电量双突破

9月4日,国家能源局近日召开的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开发建设(8月)调度视频会议披露,2025年1-7月,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显著突破,装机规模与发电量双双稳步提升,进一步巩固其在能源结构转型中的核心地位。

2025年09月08日
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要求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要求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8月19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围绕进一步规范光伏产业竞争秩序进行部署。相关光伏制造企业、发电企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以及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2025年08月22日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7月24日,我国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重要里程碑——国内首条跨省长距离大规模绿氢输送管道“内蒙古乌兰察布至京津冀氢气输送示范工程”(“西氢东送”项目)的首批专用输氢钢管在河北秦皇岛正式下线。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绿氢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025年07月26日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工程在西藏林芝市正式开工,这一总投资高达1.2万亿元的“基建珠峰”项目,不仅将刷新全球水电史纪录,更将深度重塑亚洲能源格局与国家经济地理。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7月18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24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达1883.36亿吨;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持续扩大,关键装备国产化取得重要突破,为沿海工业用水提供稳定保障。

2025年07月23日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在会上介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9亿千瓦,较“十三五”末的9.34亿千瓦增长超过一倍,标志着我国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

2025年07月12日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6月28日,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在北京召开,在能源产业生态论坛上发布了由《中国石油石化》杂志社组织编撰的《中国能源生态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达6250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彰显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全球引领地位。报告指出,中国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过去十年间对

2025年07月01日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6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6月份新闻发布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在会上介绍,我国新能源消纳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全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这一成果得益于近年来国家在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025年06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