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废旧动力电池行业 仍处于发展初期 2025年中国市场动力电池装车将在600吉瓦时左右

当前,不少车企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业务,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但由于电池数量总体较少,回收利用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为应对即将到来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高峰期,要加强技术创新,突破技术瓶颈,推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取得新成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家建立电器电子、铅蓄电池、车用动力电池等产品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这意味着汽车生产企业应按照规定以自建或者委托等方式建立与产品销售量相匹配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体系。

与广汽集团一样,搭载梯次利用电池的叉车,如今也在华晨宝马沈阳工厂进行着测试。“2017年,宝马便已在中国建立专门的团队负责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相关业务。通过深化与专业的电池运输和回收企业合作,宝马建立了经销商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管理流程。宝马中国有关负责人介绍。

持续探索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落地的还有上汽集团。2018年,上汽集团与宁德时代合作,探讨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联手打造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闭环。

此外,由北汽新能源发起成立的蓝谷智慧(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自建+共享方式,已初步搭建起覆盖全国的动力电池回收服务体系。

322日,广汽集团在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上也更进一步。集团宣布设立广汽能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投资49.6亿元,用以构建充换储能源补给生态和电池循环利用生态,搭建协同互动的智慧充换电服务技术及产品开发应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说,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既是国家法律和政策的明确要求,更是汽车企业的难得机遇。

湖南省工信厅的一组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底,湖南省累计回收拆解报废新能源汽车仅334辆,回收车上废旧电池达147.4吨。

不过,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动力电池装机量也随之快速提升。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动力锂离子电池产量220吉瓦时,同比增长165%。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预测,到2025年中国市场动力电池装车将在600吉瓦时左右,2030年将达到1500—2000吉瓦时。

加大技术创新,应对即将到来的废旧电池大幅增长

如果说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落地,是为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找到了“主心骨”和“定盘星”,那么大力推动技术创新,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则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器”和“动力源”。

“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目前废旧电池数量总体较少,回收利用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为应对即将到来的废旧电池大幅增长,除了增强制度约束力、加大激励政策支持,还要在技术创新上下功夫。”中汽数据中心总经理冯屹说,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科研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废旧动力电池残值状态评估、快速无损检测、分选重组、精细化智能化拆解等关键技术及装备攻关,持续提升行业技术水平。

“湖南依托创新资源优势,积极组织试点单位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湖南省工信厅副厅长张治平说,2019年以来,各试点单位共申请专利331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4项。带电破碎、电解液低温挥发、湿法剥离铜铝高效回收等8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已经开始产业化。

——湖南江冶机电牵头研发了废旧动力电池成套处理技术,形成了万吨级拆解破碎成套装备研发与制造能力,并在株冶集团、凯地众能、山西岷科等一批再生利用企业实现推广应用。

——宁德时代控股子公司广东邦普循环通过独创的定向循环技术,使电池产品核心金属材料总回收率达到99.3%以上。截至2021年底,邦普循环已参与制修订废旧电池回收、电池材料等相关标准204项,申请专利930件。

“近年来,废旧动力电池无损检测、材料高值化利用等一批动力电池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实现了突破,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罗俊杰表示,下一步要加强技术创新,突破废旧动力电池一致性、自动化拆解等技术瓶颈,推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取得新成效。

内容转自人民网:原标题——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水平持续提升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可再生能源正在由补充能源向主体能源转变 2025年1-7月装机与发电量双突破

我国可再生能源正在由补充能源向主体能源转变 2025年1-7月装机与发电量双突破

9月4日,国家能源局近日召开的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开发建设(8月)调度视频会议披露,2025年1-7月,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显著突破,装机规模与发电量双双稳步提升,进一步巩固其在能源结构转型中的核心地位。

2025年09月08日
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要求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要求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8月19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围绕进一步规范光伏产业竞争秩序进行部署。相关光伏制造企业、发电企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以及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2025年08月22日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7月24日,我国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重要里程碑——国内首条跨省长距离大规模绿氢输送管道“内蒙古乌兰察布至京津冀氢气输送示范工程”(“西氢东送”项目)的首批专用输氢钢管在河北秦皇岛正式下线。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绿氢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025年07月26日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工程在西藏林芝市正式开工,这一总投资高达1.2万亿元的“基建珠峰”项目,不仅将刷新全球水电史纪录,更将深度重塑亚洲能源格局与国家经济地理。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7月18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24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达1883.36亿吨;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持续扩大,关键装备国产化取得重要突破,为沿海工业用水提供稳定保障。

2025年07月23日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在会上介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9亿千瓦,较“十三五”末的9.34亿千瓦增长超过一倍,标志着我国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

2025年07月12日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6月28日,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在北京召开,在能源产业生态论坛上发布了由《中国石油石化》杂志社组织编撰的《中国能源生态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达6250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彰显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全球引领地位。报告指出,中国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过去十年间对

2025年07月01日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6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6月份新闻发布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在会上介绍,我国新能源消纳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全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这一成果得益于近年来国家在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025年06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