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行业:国产化有望加速 上游“最强大脑”自主可控需求迫切

一、行业定义及产业链图解

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是一种科技含量高、精密度高、专门用于加工复杂曲面的机床,是解决航空发动机叶轮、叶盘、叶片、船用螺旋桨等关键军工产品加工的唯一手段。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核心特点在于,它在一台机床上至少集成了五个坐标轴,包括三个直线坐标和两个旋转坐标。这些坐标轴能够在计算机数控(CNC)系统的精准控制下,同时、协调地运动以进行加工。

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行业产业链涉及多个环节,包括上游零部件制造、中游机床制造以及下游应用。具体来看,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行业上游零部件包括数控系统、伺服驱动装置、主轴、导轨、轴承、电气元件等。中游为各类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生产制造。下游应用则涵盖了航空、航天、军事、科研、精密器械以及高精医疗设备等多个领域。

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行业产业链涉及多个环节,包括上游零部件制造、中游机床制造以及下游应用。具体来看,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行业上游零部件包括数控系统、伺服驱动装置、主轴、导轨、轴承、电气元件等。中游为各类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生产制造。下游应用则涵盖了航空、航天、军事、科研、精密器械以及高精医疗设备等多个领域。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二、五轴数控机床为当前工业母机领域较高技术水平,近年市场不断增长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五轴数控机床为当前工业母机领域较高技术水平。机床被誉为“工业母机”,是装备制造业的基石,直接关联着制造业的竞争力及国家工业实力。当前伴随着制造业的持续转型与升级,市场对高精度的机床需求日益增长,此外复杂化及定制化趋势日益加强,这一变化也将加速机床的更新换代进程。而五轴联动技术代表着当前机床技术的巅峰,是处理复杂曲面加工任务的理想选择。相较于三轴和四轴联动的普通数控机床,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加工精度更胜一筹,且适用于处理复杂的曲面、异形零件以及需要特殊工艺的加工任务,能在五轴同时运动的过程中,随意调整刀具或工件的姿态,从而对自由曲面进行高精度的加工。因此,五轴数控机床是机床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是解决关键工业产品切削加工难题的关键之路。

五轴数控机床为当前工业母机领域较高技术水平。机床被誉为“工业母机”,是装备制造业的基石,直接关联着制造业的竞争力及国家工业实力。当前伴随着制造业的持续转型与升级,市场对高精度的机床需求日益增长,此外复杂化及定制化趋势日益加强,这一变化也将加速机床的更新换代进程。而五轴联动技术代表着当前机床技术的巅峰,是处理复杂曲面加工任务的理想选择。相较于三轴和四轴联动的普通数控机床,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加工精度更胜一筹,且适用于处理复杂的曲面、异形零件以及需要特殊工艺的加工任务,能在五轴同时运动的过程中,随意调整刀具或工件的姿态,从而对自由曲面进行高精度的加工。因此,五轴数控机床是机床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是解决关键工业产品切削加工难题的关键之路。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近年来受益于下游需求驱动+降本替代趋势,我国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0-2024年我国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市场规模从68.2亿元增长到120亿元左右。预计2025年我国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市场规模将达超130亿元。这一组数据不仅反映了国内制造业的升级转型,也体现了国家对于高端制造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受益于下游需求驱动+降本替代趋势,我国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0-2024年我国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市场规模从68.2亿元增长到120亿元左右。预计2025年我国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市场规模将达超130亿元。这一组数据不仅反映了国内制造业的升级转型,也体现了国家对于高端制造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三、自主化率不断提升,政策加持下我国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国产化有望进入快车道

五轴联动数控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复杂精密零件制造能力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但在过去,西方发达国家长期将五轴机床及其数控系统视为战略物资,对中国实行严格的技术封锁和出口限制,使得我国自主化率低,严重阻碍了行业发展。

对此,近年来,我国重点产业对高档数控机床有较强的自主可控需求,国内政府重视工业母机产业链发展,频繁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以及相关支持措施,鼓励高端数控机床研发创新和国产替代并支持下游航空航天、模具、汽车行业的大力发展、高效加工需求等,为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相关政策的加持下,看好国产厂商的基础研发、生产制造、销售途径等方面实力得到不断提升,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国产化有望进入快车道。

国家相关部门近年来制定多项政策鼓励工业母机发展

时间 相关部门 政策文件/事件 主要内容
2019年 工信部等 《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年)》 在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重点突破系统开发平台和伺服机构设计,强化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关键设计
2019年 发改委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将“高档数控机床及配套数控系统:五轴及以上联动数控机床,数控系统,高精密、高性能的切削刀具、量具量仪和磨料磨具”列为鼓励发展项目。
2021年 国资委 国资委会议 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中央企业主动融入国家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创新体系,针对工业母机等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肩负起产业链“链主”责任,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强上下游产业协同,积极带动中小微企业发展。
2022年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导向目录机械工业领城(2022年版)》 将“高端工业母机之数控机床”列为目录内容第一大项,包括卧式五轴加工中心、立式五轴加工中心、五轴联动铣车复合加工。
2023年 财政部等 《关于提高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的公告》 集成电路企业和工业母机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在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20%在税前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在上述期间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20%在税前摊销。
2024年 国务院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推进机械等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深入推进机床等传统。
2024年 国务院国资委和国家发展改革委 《关于规范中央企业采购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在卫星导航、芯片、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先进医疗设备等科技创新重点领域,中央企业应发挥采购使用的主力军作用,带头使用创新产品。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随着国家政策推动以及相关技术的不断突破,国产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成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自主化率正在逐步提升。例如科德数控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自主化率达到‌85%‌,有效规避了国外技术限制。拓斯达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自主研发比例达到约55%,转台、摇摆头、主轴等核心零部件均为自主研发。创世纪机械开发的G-MAX五轴机床采用自主可控数控系统,在3C行业实现进口替代,2024年上半年订单量同比增长210%。这一组数据表明,当前我国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国产化替代的步伐正在加速。

四、上游高端数控系统仍是制约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行业发展主要因素,其自主可控需求迫切

五轴数控机床最核心的部件是数控系统(高端五轴数控系统)。高端五轴数控系统是机床产业的“最强大脑”,相当于芯片工业中7nm、3nm制程所必须的光刻机,相当于大飞机的发动机,是高端制造所必需的尖端重器。高端五轴数控系统也是五轴数控机床等高端数控机床产品的控制核心,通过编程实现金属切削的命令产生和传达,直接影响五轴数控机床功能实现和加工效率。

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中技术含量极高的核心部件,也是我国高端制造业产业链上游的核心环节,一般占到数控机床总成本的20%-40%左右(尤其是高端数控系统在数控机床中的成本占比最高能达到40%左右)。根据乔锋智能招股说明书,2021-2023年其数控系统采购金额占比保持在30%以上。

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中技术含量极高的核心部件,也是我国高端制造业产业链上游的核心环节,一般占到数控机床总成本的20%-40%左右(尤其是高端数控系统在数控机床中的成本占比最高能达到40%左右)。根据乔锋智能招股说明书,2021-2023年其数控系统采购金额占比保持在30%以上。

数据来源:乔锋智能招股说明书,观研天下整理

近年来,在国家的支持下,国内高端五轴数控系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相关领域取得了应用突破。相比CIMT2023的统计数据(国外系统占比约2/3,国产系统占比1/3),CCMT2024的国产数控系统配套比率提升明显,尤其是五轴机床等高端机床配置国产系统占比越来越高。例如,CCMT2024参展的国产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共175台,其中配套华中五轴联动数控系统38台,占比22%,排第二名,仅次于西门子数控系统,综合说明国产系统替代趋势越来越明显。

不过,当前阶段,国产五轴数控系统市占率仍不足10%,严重制约着五轴联动数控行业发展。目前,我国高档数控机床配套的数控系统90%以上由发那科、西门子等国外厂商所垄断。我国高端制造行业亟需高速、高精、多轴联动的高档数控机床,高性能的数控系统是决定其性能、可靠性、成本的关键因素,也是制约五轴联动数控等高档数控机床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在全球贸易战和国外封锁的情况下,高端数控技术自主可控是必经之路,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新能源浪潮下我国汽车冲压模具行业迎发展新机遇 本土企业破局高端市场在望

新能源浪潮下我国汽车冲压模具行业迎发展新机遇 本土企业破局高端市场在望

汽车冲压模具,作为连接汽车“设计”与“实物”最关键的桥梁,其开发周期约占整车开发的三分之二,是决定汽车更新换代速度的核心制约因素。一款普通轿车需上千套冲压模具,其复杂性决定了它在汽车工业中不可动摇的基础地位。

2025年10月28日
开启终极能源之门 全球托卡马克行业商业化进程加速 中国超亿招标市场开启

开启终极能源之门 全球托卡马克行业商业化进程加速 中国超亿招标市场开启

托卡马克,作为占据全球核聚变装置47% 份额的绝对主流技术,正从实验室加速迈向能源工程的商业前夜。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等旗舰项目稳步推进,中美欧等主要国家竞相布局,标志着全球研发进入多主体协同、工程化验证的新阶段。

2025年10月28日
中国压力容器各细分市场需求现状分析——大直径压力容器需求呈现显著上升

中国压力容器各细分市场需求现状分析——大直径压力容器需求呈现显著上升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压力容器制造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混业经营到专业的发展历程,已形成了多种体制、类型的生产企业并存的格局。国内压力容器企业早期主要从事低端产品制造,近年来随着行业迅速发展,在产品层次、产业分工、经营规模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目前压力容器行业已经处于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

2025年10月28日
超声波焊接设备行业开启外资与本土企业分庭抗礼时代 新能源汽车引领市场发展

超声波焊接设备行业开启外资与本土企业分庭抗礼时代 新能源汽车引领市场发展

在全球制造业向智能化、精密化加速转型的背景下,超声波焊接技术成为新能源汽车电池模组封装、消费电子精密组件连接及医疗耗材无菌焊接的核心工艺。2024年全球超声波焊接设备市场规模达8.56亿美元,预计2031年全球超声波焊接设备市场规模将增至11.62亿美元,2025-2031年CAGR为4.6%。

2025年10月27日
我国电子水泵行业:新能源汽车领域需求强劲 头部企业优势或将强化

我国电子水泵行业:新能源汽车领域需求强劲 头部企业优势或将强化

电子水泵凭借能耗低、寿命长等优势,成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主流选择,2024年其车用销量超2700万只。同时,受益于技术进步与液冷兴起,其应用正向储能、数据中心等领域延伸,这些新场景进一步打开电子水泵行业增长空间。目前行业集中度较高,未来或将呈“头部集中、优势强化”格局。

2025年10月27日
需求驱动下的国产突围 我国铜箔用阴极辊设备行业市场规模扩容

需求驱动下的国产突围 我国铜箔用阴极辊设备行业市场规模扩容

铜箔用阴极辊作为电解铜箔生产的核心装备,其性能直接决定高端锂电铜箔与电子电路铜箔的质量与良率,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关键设备。行业具备极高壁垒,涵盖钛材熔炼、超精密加工、表面处理及跨学科系统集成等多重难关,长期被海外厂商主导。当前,在新能源汽车、储能产业快速扩张及电子电路升级的需求拉动下,极薄化、大幅宽铜箔产能加速投放,推

2025年10月27日
传统需求基本盘稳固 我国冷却塔行业新兴场景开启增长新纪元

传统需求基本盘稳固 我国冷却塔行业新兴场景开启增长新纪元

冷却塔作为工业循环水和中央空调系统的核心散热装置,其市场需求与宏观经济发展及能源结构转型紧密相连。当前,我国冷却塔行业呈现出“传统需求为基,新兴场景驱动”的鲜明特征:一方面,石化、电力、冶金等传统工业的存量改造与节能需求为市场提供了稳定支撑;另一方面,数据中心算力爆发与核电产业重启,正为行业注入强劲的增量动力。在“双碳

2025年10月27日
当前中国压力容器发展回顾——产业逐渐完善 产品高端化发展

当前中国压力容器发展回顾——产业逐渐完善 产品高端化发展

近十年,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高速增长,石油、化工、机械、核电等行业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压力容器制造业也被带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市场规模等众多方面全面提升。2020-2024年我国压力容器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已由1586.80亿元增长至2307.36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9.81%,行业在近年来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市场规模

2025年10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