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机器视觉行业活跃壮大 汽车、光伏等应用带来增量 国产国际竞争力待增强

前言:

投融资市场持续火热、行业规模不断壮大,我国成全球机器视觉发展最活跃地区之一。从下游市场看,近年来,我国机器视觉市场增量主要来自汽车、半导体、医药和光伏四大领域。

机器视觉产业链涉及范围宽泛,在生产光源、图像软件和机器视觉集成系统等领域,国内企业通过持续技术研发、产品创新,正不断追赶外资企业,使得国内市场国产替代加速。但高端镜头、高端 CCD 和 CMOS、智能相机、高速图像处理软件等机器视觉核心组件设备市场仍由外资把控,因此我国本土企业竞争力仍待增强。

一、国内投融资火热、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我国成全球机器视觉发展最活跃地区之一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机器视觉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显示,机器视觉技术涉及人工智能、神经生物学、心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诸多领域,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等技术的突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视觉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根据数据,2021年,我国机器视觉投融资市场火热,投资数量超100起,投资金额超200亿元。资本助推下,至2022年,我国已成为全球机器视觉第三大市场,行业规模达170.64亿元,占全球机器视觉总市场规模的比重为7%,仅次于美国和日本。2023-2024年我国机器视觉市场持续活跃,行业规模由185.12亿元增长至207.17亿元。

根据数据,2021年,我国机器视觉投融资市场火热,投资数量超100起,投资金额超200亿元。资本助推下,至2022年,我国已成为全球机器视觉第三大市场,行业规模达170.64亿元,占全球机器视觉总市场规模的比重为7%,仅次于美国和日本。2023-2024年我国机器视觉市场持续活跃,行业规模由185.12亿元增长至207.17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我国机器视觉市场增量主要来自汽车、半导体、医药、光伏四大下游领域

机器视觉主要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视觉功能,从客观事物的图像中提取信息,进行处理并加以理解,最终用于实际检测、测量和控制。

机器视觉主要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视觉功能,从客观事物的图像中提取信息,进行处理并加以理解,最终用于实际检测、测量和控制。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机器视觉代替人眼,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现代加工制造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机器视觉广泛应用于电子与半导体(集成电路、PCB、电子元件、晶圆、平板显示等)、汽车(汽车零部件)、锂电池、食品包装和包装印刷以及物流等领域的辅助生产。近年来,我国机器视觉市场主要受汽车、半导体、医药、光伏等行业支撑,其余下游需求均出现不同程度收紧。

根据数据,2022-2023年,我国机器视觉下游市场中,汽车应用占比由10.89%提升至12.97%,半导体应用占比由10.05%提升至10.74%,医药应用占比由8.19%提升至8.68%,光伏应用占比飙升至5.32%。

根据数据,2022-2023年,我国机器视觉下游市场中,汽车应用占比由10.89%提升至12.97%,半导体应用占比由10.05%提升至10.74%,医药应用占比由8.19%提升至8.68%,光伏应用占比飙升至5.32%。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国内机器视觉呈现国产加速替代趋势,但国际竞争力仍待增强

机器视觉产业链涉及范围宽泛,上游包含光源、工业镜头、图像传感器(视觉芯片)、光机、工业相机、图像采集卡、视觉控制器等核心硬件,以及软件算法、AI 平台等软件;中游包括基于视觉应用软件的应用系统,如检测、测量、定位、识别系统以及定位引导系统等,以及各类视觉设备。

中游零部件成本占比最高,超60%,此外,底层软件系统开发成本占比达19.88%。元器件中相机成本占比最大,达27.11%。

中游零部件成本占比最高,超60%,此外,底层软件系统开发成本占比达19.88%。元器件中相机成本占比最大,达27.1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国内企业通过持续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在生产光源、图像软件和机器视觉集成系统等领域不断追赶外资企业,国内机器视觉市场呈现国产加速替代趋势。数据显示,2022-2023年国产机器视觉市场份额由58.52%提升至60.76%,外资机器视觉市场份额由41.48%下降至39.24%。

国内企业通过持续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在生产光源、图像软件和机器视觉集成系统等领域不断追赶外资企业,国内机器视觉市场呈现国产加速替代趋势。数据显示,2022-2023年国产机器视觉市场份额由58.52%提升至60.76%,外资机器视觉市场份额由41.48%下降至39.24%。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但外资企业仍把控高端镜头、高端 CCD 和 CMOS、智能相机、高速图像处理软件等核心组件设备市场,处于全球机器视觉行业的主导地位。其中基恩士市场份额高达55%,远超其他企业,为全球机器视觉行业绝对龙头。相比之下,我国本土企业全球市占率均不足10%,竞争力仍有待提升。

机器视觉行业细分领域竞争情况

领域

竞争状况

国内外主要企业

成像

光源

国内企业已占据主导地位

CCS()AI()、奥普特、纬朗光电

镜头

高端依赖进口,国内企业竞争低端市场

施耐德()KOWA()Navitar()、普密斯、福光股份、奥普特

工业相机

欧美品牌主导,国产逐步替代

康耐视()、基恩士()、欧姆龙()、海康机器人、大华

图像处理分析

图像处理软件

底层算法难度巨大,国内厂商以二次开发为主

康耐视()、基恩士()、凌云、海康机器人、大恒、奥普特

设备

测量

技术水平接近国际水平,但规模远小于海外龙头

海克斯康()、基恩士()、天准科技、智泰科技

检测

基恩士()DWFritz()、天准科技、矩子科技、精测电子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从“工具”到“情感基础设施”:AI情感陪伴的技术红利与隐私困局的双重博弈

从“工具”到“情感基础设施”:AI情感陪伴的技术红利与隐私困局的双重博弈

当下,在AI技术迭代与人口结构变革的双重浪潮下,情感陪伴的边界正被重新定义。当独居老人对着智能音箱诉说孤独,当职场青年在深夜向AI倾诉压力,当儿童与虚拟伙伴分享成长烦恼——“人类专属”的情感陪伴,正悄然走向“人机共生”的新阶段。在这场变革中,AI情感陪伴行业逐渐兴起,正以惊人速度崛起,成为科技与人文交汇的焦点。

2025年10月30日
我国ERP软件行业需求强劲 中小型企业成新引擎 数智化、定制化大势所趋

我国ERP软件行业需求强劲 中小型企业成新引擎 数智化、定制化大势所趋

随着中国制造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持续扩张,企业对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日益重视,ERP软件市场需求强劲,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2016-2024年我国ERP软件需求量从49.77万套增长至127.68万套,预计2025年我国ERP软件需求量将增长至139.48万套,同比增长9.2%。

2025年10月28日
“工业之眼”迎风而起 多维驱动我国计量检测专业技术服务行业需求释放

“工业之眼”迎风而起 多维驱动我国计量检测专业技术服务行业需求释放

计量检测技术服务作为“国家的质量基础设施”与“工业的眼睛”,是保障国民经济各行业质量、安全与创新的核心技术支撑。当前,在产业升级、法规趋严与技术创新等多重因素驱动下,该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25年10月25日
量子技术正成全球科技竞争新焦点 量子计算硬件行业迎风而起 多技术路线并行

量子技术正成全球科技竞争新焦点 量子计算硬件行业迎风而起 多技术路线并行

随着量子科技被欧盟、美国等主要经济体提升至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全球科技竞争已进入“量子时代”。在这一背景下,中国量子计算硬件产业在强烈的国家意志与政策资金支持下快速崛起。行业呈现出“国家队”、科技巨头与初创企业同台竞技的活跃生态,并在超导、光量子、离子阱三大技术路径上并行发展,正以多元化的技术路线参与全球前沿科技竞逐。

2025年10月15日
量子精密测量行业正向高价值领域渗透 量子重力测量具备增长潜力 国产突围加速

量子精密测量行业正向高价值领域渗透 量子重力测量具备增长潜力 国产突围加速

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目前已在能源探测、脑成像等多个关键领域实现商业化应用,随着技术成熟度的提升,量子精密测量将加速渗透至国防安全、精准医疗、航空航天等高价值领域。预计到2035年,全球量子精密测量产业规模有望达到 44.97 亿美元,其中下游应用规模或将达到 17.99 亿美元。

2025年10月10日
下游市场需求释放及产能格局重塑 中国化合物半导体芯片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下游市场需求释放及产能格局重塑 中国化合物半导体芯片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半导体按照历史进程可分为以硅基为代表的第一代半导体,以砷化镓、磷化铟等化合物为代表的第二代半导体,和以碳化硅、氮化镓等化合物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与第一代半导体由单一元素组成不同,第二代和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由两种或以上元素组成,统称为化合物半导体。材料性能决定应用场景,化合物半导体广泛适用于高电压、高功率、高频率等领域。

2025年10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