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全球人形机器人电机转子行业分析:需求端量产元年或将来袭 市场规模将持续上升

1、我国新型号机器人层出不穷,2025或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人形机器人电机转子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显示,人形机器人是一种旨在模仿人类外观和行为的机器人,尤其特指具有和人类相似肌体的种类。根据人形机器人的形态,可以将其分为轮式人形机器人、足式人形机器人、通用人形机器人。当前,国内优必选、追觅科技、傅利叶智能、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达阀机器人、开普勒、乐聚机器人等8家主要的整机厂商相继推出人形机器人Demo机。其中,优必选是目前人形机器人整机制造商中唯一的上市公司,被誉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中国机器人厂商格局

厂商

名称

发布时间

应用场景

参数

优必选

Walker

2018

展览、表演、搜救、工业、汽车制造

第四代WalkerX身高130cm、体重63kg,41个高性能伺服驱动关节,最大快步行走速度3km/h,全身可背10kg重物或双手负载3kg重物行走

小米集团

CyberOne

20228

工业

身高177cm、体重52kg,支持21个自由度,并能实现各自由度0.5毫秒级别的实时响应,可充分模拟人的各项动作

追觅科技

未命名

20233

家庭服务、工业

身高178cm,体重56kg,全身共44个自由度,其中单腿还有完整的6个自由度,可以完成单腿站立

傅利叶智能

GR1

20237

医疗、家庭

身高163cm,体重55kg,全身40个自由度,最大关节模组峰值扭矩可达300N·m,步行速度可达到5km/h,负重50kg

智元机器人

远征A1

20238

工业级别

身高175cm,53kg,最高步速达到7km/h,产品全身有49个自由度,可以承重80kg,单臂最大负载5kg,并搭载自研的PowerFlow关节电机以及灵巧手SkillHand

宇树科技

H1

20238

家庭、生活、救援等

采用轻量化材料设计,整体重量只有47kg,整身拥有19个自由度,行走姿态轻盈稳健,腿部关节电机部分,峰值扭矩达到了360N·m,并且配合中空轴线和双编码器

达阀机器人

XR4

20238

酒店、商超、产业园区等生活场景

身高165cm,体重65kg,全身大量采用了轻质高强度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拥有60多个智能柔性关节,单腿峰值扭矩达600N.m

小鹏汽车

PX5

202310

工业、销售

身高150cm,可以完成各类双足行走越障。它可以直膝行走,能大步行走,还具备全地形稳定行走能力

科大讯飞

未命名

202310

科大讯飞1024开发者节

科大讯飞人形机器人在科大讯飞1024开发者节正式亮相

开普勒

先行者

202311

工厂、救援、搬运等

身高178cm,体重85kg,智能灵巧手共有12个自由度,全身多达40个关节自由度,在复杂地形行走、智能规避障碍、手部灵活操控、强力负重搬运、手眼协同操作、智能交互沟通等功能

乐聚机器人

KUAVO

202312

家庭

体重45kg,可跳跃、可适应多地形行走的开源鸿蒙人形机器人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同时,有诸多机器人企业纷纷发布产能,所以2025或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例如,特斯拉计划2025年生产1万台Optimus,2026年中开始量产每月1万台,2027年达到每月10万台;FigureAI未来4年将量产10万台人形机器人;华为夸父人形机器人计划2025年发布并实现一定规模量产;宇树科技 G1在2025年将实现人形机器人量产规模的突破性增长。

各机器人企业量产规划

企业

型号

量产节奏

Tesla

optimus

内部目标25年生产1万台机器人,产能第一步扩至1000/月;26年计划1万台/月,再下一步27年达到10万台/

1XTechnology

NEOBeta

预计2025年量产数千台NEO双足机器人,2026年规模化量产,2028年达到数百万台量产目标

FigureAI

Figure

未来4年将量产10万台人形机器人

华为

夸父人形机器人

计划2025年发布并实现一定规模量产

宇树科技

G1

2025年公司将实现人形机器人量产规模的突破性增长

智元机器人

远征A2

20251月量产的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正式下线

傅利叶机器人

GR1

2025年全行业有望达1000台以上

优必选

WalkerS1

预计在2025年第二季度具备规模化交付条件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国内市场,开源的DeepSeek技术突破,使得CloseAI再次Open,这将会加速基座大模型的技术进步,而被誉为人工智能终极载体的人形机器人也或将加速AGI步伐。如果技术加速突破、成本快速下降,我国人形机器人规模展望千亿元甚至万亿元市场,预计2030年有望达约8700亿元。

在国内市场,开源的DeepSeek技术突破,使得CloseAI再次Open,这将会加速基座大模型的技术进步,而被誉为人工智能终极载体的人形机器人也或将加速AGI步伐。如果技术加速突破、成本快速下降,我国人形机器人规模展望千亿元甚至万亿元市场,预计2030年有望达约8700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电机转子是人形机器人主要构成之一

而参考特斯拉Optimus,执行系统一般占比30%-53.2%。其中,无框力矩电机占比相对较高,可达16%-21%,减速器占比约13%-16%,丝杠占比约14%-19%,空心杯电机占比约4%-8%。在其中,永磁同步电机的制造原材料主要有钕铁硼、硅钢片、铜和铝等,其中永磁材料钕铁硼主要用于制造转子永磁体,成本构成在30%左右;硅钢片主要用于制作定转子铁芯,成本构成在20%左右;定子绕组成本构成在15%左右。

而参考特斯拉Optimus,执行系统一般占比30%-53.2%。其中,无框力矩电机占比相对较高,可达16%-21%,减速器占比约13%-16%,丝杠占比约14%-19%,空心杯电机占比约4%-8%。在其中,永磁同步电机的制造原材料主要有钕铁硼、硅钢片、铜和铝等,其中永磁材料钕铁硼主要用于制造转子永磁体,成本构成在30%左右;硅钢片主要用于制作定转子铁芯,成本构成在20%左右;定子绕组成本构成在15%左右。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全球人形机器人电机转子市场规模持续上升,2030年将达到15亿美元

磁材组件按市场空间测算,根据上文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预测以及各环节价值量占比,测算出转子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为2.03亿美元。远期若机器人销量达到100万台时,假设每台成本均价降至2万美金,2030年人形机器人转子市场规模达到15亿美元。

磁材组件按市场空间测算,根据上文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预测以及各环节价值量占比,测算出转子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为2.03亿美元。远期若机器人销量达到100万台时,假设每台成本均价降至2万美金,2030年人形机器人转子市场规模达到15亿美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复杂应用促品类细分化 全球电源管理芯片行业扩容 中国厂商向中高端市场发起冲击

复杂应用促品类细分化 全球电源管理芯片行业扩容 中国厂商向中高端市场发起冲击

随着5G通信、新能源汽车、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电子设备数量与种类不断增加,对电源管理芯片的需求也日益旺盛。2023年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达447亿美元,同比增长9.6%;2024年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达486亿美元,同比增长8.7%;预计2025年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达526亿美元,同比增长8.2%

2025年08月19日
我国2D工业相机市场增速逐渐放缓 国产化率已突破80% “一超一强”格局显现

我国2D工业相机市场增速逐渐放缓 国产化率已突破80% “一超一强”格局显现

近年来,我国2D工业相机行业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2.1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0.1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56%。值得注意的是,自2022年起,我国2D工业相机市场规模增长步伐逐渐放缓:2022年同比增速降至10.99%,较2021年的47.43%大幅回落36.44个百分点;2024年增

2025年08月19日
苹果引领全球AMOLED行业智能手机应用 中尺寸产品迎AI显示增长拐点 中国向技术创新转型

苹果引领全球AMOLED行业智能手机应用 中尺寸产品迎AI显示增长拐点 中国向技术创新转型

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蓬勃发展以及终端厂商对OLED显示面板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全球AMOLED行业正处于高速扩张黄金期,市场渗透率不断刷新纪录。根据数据,2017-2024年全球AMOLED市场渗透率由18%提升至41%。

2025年08月18日
我国硫化锌行业呈现出积极发展态势 产需规模稳步增长

我国硫化锌行业呈现出积极发展态势 产需规模稳步增长

硫化锌(ZnS)是一种重要的II-VI族半导体材料,由于其纳米尺度下丰富的形貌、优异的物理与化学性质,目前已被广泛地研究。近年来得益于技术进步、应用领域拓展及政策支持等,我国硫化锌行业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市场规模逐年增长。据统计,2024年我国硫化锌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11.39亿元。

2025年08月16日
三星、LGD等日韩两国企业相继退场 我国液晶面板行业主导产业链优势显著

三星、LGD等日韩两国企业相继退场 我国液晶面板行业主导产业链优势显著

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地区企业在液晶面板领域的不断投入,以及日韩厂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陆续退出,中国大陆地区在2017年首次成为全球高世代产能最大地区,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根据预测,2024年中国大陆厂商在全球G5及以上LCD产能面积(以下简称“全球LCD产能”)中预计占比达到65.2%;预计2025年整体中国大陆厂商在

2025年08月16日
拿下全球七成份额 我国面板行业产能狂飙 车载、电竞屏、专显打开成长天花板

拿下全球七成份额 我国面板行业产能狂飙 车载、电竞屏、专显打开成长天花板

随着中国大陆高世代线产能持续释放以及韩国龙头厂商三星、LG陆续关停LCD产线,全球LCD产能快速向中国大陆集中,目前中国大陆已经成为全球LCD产业的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显示面板产业市场规模达1.3万亿元,已占据全球半壁江山。两大主流显示技术:液晶显示器市场占比56.25%,有机发光二极管市场占比14.51%。

2025年08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