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工业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容但增速放缓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前言:

随着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我国工业传感器产品种类日益丰富,同时,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化发展驱动下,其应用领域和场景也在不断拓展。在制造业转型升级、应用领域拓展和政策等因素推动下,我国工业传感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2025年突破600亿元。此外,我国工业传感器市场竞争格局由基恩士、欧姆龙等外资企业主导,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1.工业传感器产品种类丰富,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工业传感器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工业传感器是在工业控制领域应用的传感器,通过测量或感知特定物体的状态和变化,并转化为可传输、可处理、可存储的电子信号或其他形式信息,以指导后续工作环节,是工业控制中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随着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我国工业传感器产品种类日益丰富,目前主要包括压力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编码器、接近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视觉/图像传感器、磁力传感器、安全传感器等众多品类。同时,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化发展驱动下,工业传感器应用领域和场景不断拓展。目前,其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且相对分散,受单一行业变动影响较小,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电子制造、汽车、石油、化工、冶金、电力、机械、食品饮料、包装、光伏、半导体、家电、电池制造、建材等多个领域。其中,电子制造是我国工业传感器下游最大的应用领域。据睿工业统计,2024年其占比约为15%左右。

我国工业传感器分类情况

类别 细分产品 用途
压力传感器 表压传感器、差压传感器和绝压传感器等。 用于测量物体或介质的压力,工业中常用于监测和控制流体或气体系统的压力,例如供水系统、液压系统、气体储存和输送等。
液位传感器 ‌光学液位传感器、‌电容式液位传感器等。 用于测量液体的高度或深度,工业中常用于储罐、水池、河流和管道等液体储存和输送系统中,以监测和控制液位变化。
温度传感器 接触式温度传感器、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 用于测量物体或环境的温度,工业中常用于监测和控制流程中的温度,例如冷却系统、热处理、加热设备等。
光电传感器 光纤传感器‌、‌色标传感器‌等。 用于检测光线的存在、强度和位置,工业中常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物料检测、机器人导航等应用。
编码器 光学编码器、‌电磁式编码器、电容式编码器‌等。 广泛用于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技术、精密测量等。
接近传感器 ‌电感式接近传感器、‌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等。 用于工业自动化、安全门、自动化设备、自动化生产线、物料搬运和装配线等场景。
超声波传感器 接触式超声波传感器和非接触式超声波传感器。 用于距离测量、速度测量、物体检测和液位测量等。
加速度传感器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等。 用于测量物体的加速度或振动,工业中常用于故障诊断、结构监测和机器运行状态监测等。
流量传感器 容积式流量传感器、涡轮流量传感器‌等。 用于测量液体或气体的流量速度,工业中常用于流体控制、供应链管理、能源监测等领域。
视觉/图像传感器 ‌2D视觉传感器、3D视觉传感器等。 主要用于工业自动化检测。
磁力传感器 压磁式传感器和磁电式传感器。 用于测量磁场的强度或方向,工业中常用于位置检测、接近开关、电机控制等应用。
安全传感器 安全光幕、安全门开关灯。 适用于工业安全生产场景。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2.政策环境利好,为工业传感器国产化和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我国工业传感器行业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其技术储备相对薄弱,经验积累也存在不足。近年来,为了推动工业传感器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我国相继发布《中国制造2025》《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多项政策,为工业传感器国产化和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我国工业传感器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15年5月 国务院 中国制造2025 组织研发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功能的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以及智能化生产线,突破新型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及驱动器和减速器等智能核心装置,推进工程化和产业化。突破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与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等技术瓶颈。
2021年1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 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 重点发展小型化、低功耗、集成化、高灵敏度的敏感元件,温度、气体、位移、速度、光电、生化等类别的高端传感器,新型 MEMS 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微型化、智能化的电声器件。利用我国工业领域自动化、智能化升级的机遇,面向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控制系统等领域,重点推进伺服电机、控制继电器、传感器、光纤光缆、光通信器件等工业级电子元器件的应用。
2021年3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聚焦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法、传感器等关键领域,加快推进基础理论、基础算法、装备材料等研发突破与迭代应用。
2021年12月 国务院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瞄准传感器、量子信息、网络通信、集成电路、关键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新材料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
2021年12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八部门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研发微纳位移传感器、柔性触觉传感器、高分辨率视觉传感器、成分在线检测仪器、先进控制器、高精度伺服驱动系统、高性能高可靠减速器、可穿戴人机交互设备、工业现场定位设备、智能数控系统等。
2021年12月 国务院 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 加快量子传感器、太赫兹传感器、高端图像传感器、高速光电传感器等传感器的研制和应用。
2022年11月 市场监管总局 中央网信办等十八部门 进一步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行动方案(2022—2025年) 加强基础共性技术研究,提升轴承、齿轮、紧固件、液气密件、液压件、泵阀、模具、传感器等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可靠性、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
2023年1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发展小型化、低功耗、集成化、高灵敏度的敏感元件,集成多维度信息采集能力的高端传感器,新型MEMS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突破微型化、智能化的电声器件和图像传感器件。
2023年6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 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 机械行业:重点提升工业机器人用精密减速器、智能控制器,仪器仪表用控制部件、传感器等关键专用基础零部件的可靠性水平。电子行业:重点提升新型敏感元件及传感器、高适应性传感器模组等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水平。
2023年9月 市场监管总局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全面深化长三角计量一体化发展的意见 加大产学研用合作,加快小型化矢量原子磁力仪、量子微波场强仪等量子传感器和太赫兹传感器、高端图像传感器、高速光电传感器等研制与应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工业传感器市场规模不断扩容,未来市场增长空间仍然较大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应用领域拓展和政策等因素推动下,我国工业传感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由2016年的267.5亿元上升至2021年的455.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1.22%。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劳动力成本增加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企业对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的需求也将随之上升,进而拉动工业传感器需求增长。再加上利好政策推动,预计我国工业传感器市场增长空间仍然较大,发展潜力十足。根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工业传感器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00亿元,2021-202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7.18%。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应用领域拓展和政策等因素推动下,我国工业传感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由2016年的267.5亿元上升至2021年的455.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1.22%。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劳动力成本增加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企业对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的需求也将随之上升,进而拉动工业传感器需求增长。再加上利好政策推动,预计我国工业传感器市场增长空间仍然较大,发展潜力十足。根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工业传感器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00亿元,2021-202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7.18%。

数据来源:Statista等、观研天下整理

4.工业传感器市场竞争格局由外资厂商主导,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目前,我国工业传感器行业集中度较高,2024年CR4和CR8分别为54.6%和66.3%,市场呈现寡占型竞争格局。基恩士(日本)、欧姆龙(日本)、松下电器(日本)、西克(德国)、倍加福(德国)等外资企业布局较早,凭借着技术积累、品牌影响力、人才储备等方面优势,在我国工业传感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合计市场份额超过70%,国产替代空间广阔。不过,随着政策推动和技术进步以宜科、索迪龙等为代表的本土企业正在奋力追赶。其中,2024年宜科、索迪龙的工业传感器市场份额进入TOP10行列,分别排名第八、第九。

目前,我国工业传感器行业集中度较高,2024年CR4和CR8分别为54.6%和66.3%,市场呈现寡占型竞争格局。基恩士(日本)、欧姆龙(日本)、松下电器(日本)、西克(德国)、倍加福(德国)等外资企业布局较早,凭借着技术积累、品牌影响力、人才储备等方面优势,在我国工业传感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合计市场份额超过70%,国产替代空间广阔。不过,随着政策推动和技术进步以宜科、索迪龙等为代表的本土企业正在奋力追赶。其中,2024年宜科、索迪龙的工业传感器市场份额进入TOP10行列,分别排名第八、第九。

数据来源:睿工业、观研天下整理(W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复杂应用促品类细分化 全球电源管理芯片行业扩容 中国厂商向中高端市场发起冲击

复杂应用促品类细分化 全球电源管理芯片行业扩容 中国厂商向中高端市场发起冲击

随着5G通信、新能源汽车、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电子设备数量与种类不断增加,对电源管理芯片的需求也日益旺盛。2023年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达447亿美元,同比增长9.6%;2024年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达486亿美元,同比增长8.7%;预计2025年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达526亿美元,同比增长8.2%

2025年08月19日
我国2D工业相机市场增速逐渐放缓 国产化率已突破80% “一超一强”格局显现

我国2D工业相机市场增速逐渐放缓 国产化率已突破80% “一超一强”格局显现

近年来,我国2D工业相机行业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2.1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0.1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56%。值得注意的是,自2022年起,我国2D工业相机市场规模增长步伐逐渐放缓:2022年同比增速降至10.99%,较2021年的47.43%大幅回落36.44个百分点;2024年增

2025年08月19日
苹果引领全球AMOLED行业智能手机应用 中尺寸产品迎AI显示增长拐点 中国向技术创新转型

苹果引领全球AMOLED行业智能手机应用 中尺寸产品迎AI显示增长拐点 中国向技术创新转型

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蓬勃发展以及终端厂商对OLED显示面板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全球AMOLED行业正处于高速扩张黄金期,市场渗透率不断刷新纪录。根据数据,2017-2024年全球AMOLED市场渗透率由18%提升至41%。

2025年08月18日
我国硫化锌行业呈现出积极发展态势 产需规模稳步增长

我国硫化锌行业呈现出积极发展态势 产需规模稳步增长

硫化锌(ZnS)是一种重要的II-VI族半导体材料,由于其纳米尺度下丰富的形貌、优异的物理与化学性质,目前已被广泛地研究。近年来得益于技术进步、应用领域拓展及政策支持等,我国硫化锌行业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市场规模逐年增长。据统计,2024年我国硫化锌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11.39亿元。

2025年08月16日
三星、LGD等日韩两国企业相继退场 我国液晶面板行业主导产业链优势显著

三星、LGD等日韩两国企业相继退场 我国液晶面板行业主导产业链优势显著

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地区企业在液晶面板领域的不断投入,以及日韩厂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陆续退出,中国大陆地区在2017年首次成为全球高世代产能最大地区,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根据预测,2024年中国大陆厂商在全球G5及以上LCD产能面积(以下简称“全球LCD产能”)中预计占比达到65.2%;预计2025年整体中国大陆厂商在

2025年08月16日
拿下全球七成份额 我国面板行业产能狂飙 车载、电竞屏、专显打开成长天花板

拿下全球七成份额 我国面板行业产能狂飙 车载、电竞屏、专显打开成长天花板

随着中国大陆高世代线产能持续释放以及韩国龙头厂商三星、LG陆续关停LCD产线,全球LCD产能快速向中国大陆集中,目前中国大陆已经成为全球LCD产业的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显示面板产业市场规模达1.3万亿元,已占据全球半壁江山。两大主流显示技术:液晶显示器市场占比56.25%,有机发光二极管市场占比14.51%。

2025年08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