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我国具身智能行业迎来投资热潮 科技巨头、车企纷纷入局

前言: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这是具身智能是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而随着具身智能在资本圈突然爆火,吸引大量投资者的关注和资金涌入。同时、特斯拉、谷歌、宇树科技、智元、小米、优必选、华为、科大讯飞等多家知名企业均在具身智能领域积极布局,并已取得显著进展。

1、具身智能主要依赖四大核心要素,载体形态多样

具身智能(EAI)是指有物理载体的智能体,在与物理世界的交互过程中,通过感知、控制和自主学习来积累知识和技能,形成智能并影响物理世界的能力。具身智能主要依赖于本体、智能体、数据和学习进化框架四大核心要素。

具身智能四大核心要素

<strong>具身智能四大核心要素</strong>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具身智能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具身智能的物理载体形态呈现多样性,根据其移动特性或方式,可以分为固定底座机器人、轮式(履带式)机器人、足式机器人、仿生机器人等,其中近期火爆的人形机器人属双足人形。具身智能具体形态的选择上需要洞察场景实际的需求,并不存在“最佳形态”的单一解,但人形机器人具备多场景的“泛用性”,在具身智能的验证、以及特定场景中的最终应用有既定优势。

2、“具身智能”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地方政府积极跟进

2025年3月5日,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同时还提到,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这是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是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

我国具身智能行业相关政策

日期

部门

名称

主要内容

202535

国务院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同时还提到,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202533

深圳市科技创新局

《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

2027年,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相关企业超过1200家,关联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

2025228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4部门

《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

要加快实现具身智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人工智能发展新赛道,预计到2027年底,实现不少于100项规模化应用,量产总规模率先突破万台,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其实,近几年,各级地方政府也打造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推动具身智能基础模型、仿真应用等发展。

多地成立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

成立时间

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

主要介绍

202311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将面向未来,打造全球首个通用人形机器人“硬件母平台”,首个大模型+开源运控系统“软件母平台”。围绕行业亟待解决的关键共性问题,开展通用人形机器人本体原型、人形机器人通用大模型、运控系统、工具链、开源OS及开发者社区等5项重点任务攻关。

20243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由宁波市人民政府与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的熊蓉教授团队联合共建,以建成一个重大高能级创新平台为目标,重点开展人形机器人智能感控技术研究和整机系统研发,全力打造集人形机器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及产业发展、产业辐射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平台。

20245

上海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

上海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是由工信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授牌的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根据合作协议,部市双方将深化完善合作机制,聚焦上海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着力强化“四大功能”,进一步支持上海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持上海建设三大先导产业高地、打造制造业重点产业集群、创建关键产业链平台载体等,加快推动上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146

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

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是由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牵头,联合中国科大先研院、合肥工业大学、科大讯飞、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等13家单位,建设集研究、设计、评估与市场一体化的产业创新平台。

20247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是中西部首个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将专注于人形机器人的研发、设计、测试、产出,并计划在2024年年内推出全国首个带“大脑”的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创新中心首批人才专家团队今天正式登‘岛’办公,进行前期的技术研发等相关工作,为创新中心场地的正式落成和持续运营做好前期准备。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我国具身智能行业迎来投资热

而随着具身智能在资本圈突然爆火,吸引大量投资者的关注和资金涌入。数据显示,2024年1月-10月,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共发起了69起融资,融资总额高达110亿元,这促使许多人开始“攒局”,意在通过现组团队创业来获取投资。从投资角度看,头部人形机器人的本体研发集成厂商已经历多轮融资,行业整体投资热点正从人形机器人本体向具身智能模型和其他上游零部件迁移。

我国具身智能行业融资概况

公司名称

融资时间

融资金额

千寻智能

20248

2亿元

穹彻智能

20249

累计数亿元

星云智慧

202410

2000万元

星海图

202411

2亿元

自变量机器人

202411

亿元级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科技巨头、车企等积极布局具身智能生态,但仍然面临三大挑战

而在企业端,在国家政策支持、投融资热潮持续高涨以及在各大企业的推动下,我国具身智能行业快速发展,应用场景日益广泛。当前,特斯拉、谷歌、英伟达、Figure one、宇树科技、智元、小米、优必选、华为、科大讯飞等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均在具身智能领域积极布局,并已取得显著进展。

部分大公司在具身智能领域的主要布局

类型

企业名称

技术研发

市场应用

基于大模型研发

OpenAl

大模型研发,如ChatGPTGPT-4等。这些大模型具备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和多模态感知能力,为具身智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OpenAl的大模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智能客服、内容创作、游戏AI等。通过投资合作等方式,与多家机器人企业合作。

谷歌

基于大模型进行RT1RT2等相关探索,风格百花齐放,注重基础技术创新。

谷歌的AI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包括医疗、金融、教育等。

华为

华为推出盘古具身智能大模型,并与乐聚机器人公司合作,共同探索“华为盘古大模型+夸父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打造通用具身智能解决方案,建设“人形机器人+”开放生态平台

人形机器人“夸父”可以识别物品、问答互动、击掌、递水等。除了人形机器人,盘古具身智能大模型还可以赋能多种形态的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让它们帮助人类去从事危险和繁重的工作。

科大讯飞

推出科大讯飞机器人超脑平台,以视听融合的多模感知交互和基于大模型的机器人大脑,通过软硬件一体的方式构建机器人新交互。

科大讯飞的多模态交互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数字人一体机、商用及家用服务机器人等多种设备中,其在智能家居、智慧零售、教育等领域的赋能作用尤为突出。

基于硬件研发

英伟达

依托算力优势构建模型训练和仿真平台,为具身智能创新提供基础设施支持。同时,作为算力底座和通用大脑的提供者,助力其他企业实现具身智能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英伟达的GPU芯片和AI计算平台已经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包括自动驾驶、智能制造、医疗影像分析等。

小米

在智能驾驶领域投入显著,专注于全栈技术自研,从硬件到软件,从感知系统到决策算法,均坚持自主研发。同时,研发四足机器人和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并对外投资具身智能公司。

支持多种应用场景,如家庭助理、陪伴机器人、教育辅助等。

基于人形机器人研发

优必选

聚焦于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的研发,拥有全栈式研发技术,包括机器人运动规划和控制、伺服驱动器、计算机视觉、语音交互、SLAM导航、视觉伺服操作、人机交互、机器人操作系统应用框架ROSA等。

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已经进入产业化落地阶段,广泛应用于养老、商用服务、教育、家庭陪伴、物流、工业等领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同时,2025年3月10日,智元机器人发布国内首个通用具身基座模型——智元启元大模型(GenieOperator—1)。智元机器人相关负责人表示,GO—1开创性地提出了Vision—Language—Latent—Action(ViLLA)架构,该架构由VLM(多模态大模型)+MoE(混合专家)组成,其中VLM借助海量互联网图文数据获得通用场景感知和语言理解能力,MoE中的LatentPlanner(隐式规划器)借助大量跨本体和人类操作视频数据获得通用的动作理解能力,MoE中的ActionExpert(动作专家)借助百万真机数据获得精细的动作执行能力。三者环环相扣,实现了通过人类视频学习的能力,完成了小样本快速泛化,降低了具身智能门槛,并成功被部署到公司的多款机器人本体。GO-1可以持续进化,将具身智能推上新台阶。

此外,自动驾驶作为具身智能的一个重要场景,具备“感知-决策-规划-控制”的算法架构,也就是说具身智能和自动驾驶在技术实现路径上是相同的,且算法与零部件可实现高度复用。当前,智能辅助驾驶已实现商业化路径,进入卷交付、卷规模、卷性价比的阶段,这为具身智能未来技术路径和商业化提供一些参考。同时,多家汽车主机厂、供应商或自研或投资具身智能公司。

我国车企与头部供应商布局具身智能产业概况

车企

性质

产品或业务布局

广汽集团

传统主机厂

第三代轮组人形机器人GoMate

奇瑞汽车

传统主机厂

联合Aimoga研发Mornine

比亚迪

传统主机厂

自研、投资、合作

上汽集团

传统主机厂

对外投资

北汽集团

传统主机厂

对外投资

长安汽车

传统主机厂

预计2027年前发布人形机器人

小鹏

造车新势力

AI人形机器人Iron

小米

造车新势力

自研Cyberone

华为

智驾供应商

成立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

宁德时代

动力电池供应商

自研、投资,机器人电池

地平线

智驾供应商

计算芯片与开发者套件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不过,我国具身智能行业在研发和应用层面,仍然面临着技术、数据与商业化之困三重考验。首先,是具身智能行业技术路线收敛。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王田苗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发表观点时表示,“当前人形机器人还面临两大难点,一是机器人目前的‘软’件端,适合机器人的通用大模型和垂直专业模型,还在攻坚阶段;此外,灵巧手目前在技术和成本上都有需要攻克的难点。”

其次是,具身智能行业数据匮乏。具身智能依赖物理交互数据的积累,但这类数据采集成本高昂(单台机器人日数据采集成本超万元)。

最后,具身智能行业中大部分企业没有跨国成本与量产化的“死亡谷”。目前,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成本占比超60%,例如进口谐波减速器单价达万元,导致整机成本居高不下(波士顿动力Spot售价53万元)。同时,精密制造工艺和供应链管理能力不足,让多数企业陷入“样品惊艳、量产无期”的困局。(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物联网云平台行业向农业等领域渗透 私有定制化需求释放一体化解决方案空间

物联网云平台行业向农业等领域渗透 私有定制化需求释放一体化解决方案空间

近年来,生活领域物联网云平台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2020年我国生活领域物联网云平台设备连接量超 11 亿台,预计 2025 年我国生活领域物联网云平台设备连接量将增长至 26 亿台,2020-2025年CAGR 为 18.4%。

2025年09月09日
云端模式短板渐显 技术催化下我国边缘AI行业应用场景刚需有望爆发

云端模式短板渐显 技术催化下我国边缘AI行业应用场景刚需有望爆发

当前,市面上大部分的语言大模型依靠远程服务器模式,虽然能轻松应对大规模模型训练、高分辨率图像合成等复杂需求,但到企业级应用或更复杂的场景中,云端模式的短板就逐渐显现。而边缘AI将生成能力直接部署在本地设备上,数据处理全程在本地完成,敏感信息无需离开设备,具备多种优势。值得注意的是,边缘AI的深度价值在于推动人工智能从“

2025年09月05日
我国AI Coding行业分析:AI政策提供制度保障 付费订阅市场前景可观

我国AI Coding行业分析:AI政策提供制度保障 付费订阅市场前景可观

近年来,国家围绕人工智能的政策文件密集发布,为AI Coding行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从政策性质来看,国家政策强调AI应用的安全性与合规性,确保在推动创新和落地的过程中,有效防控数据风险与算法滥用,并且“大模型能力提升、算力与基础设施优化、行业应用场景拓展”三大方向促进了AI Coding工具从技术研发走向企业研发流程

2025年09月04日
自然语言处理行业:正处在规模化落地关键阶段 预计2025年我国将成全球第二大市场

自然语言处理行业:正处在规模化落地关键阶段 预计2025年我国将成全球第二大市场

近年来,在国家战略引领下,我国加快了数字化转型步伐,并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支撑之一,我国大数据产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数据显示,2021-2024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从1.33万亿元增长到了2.4万亿元。

2025年09月04日
AI服务器电源行业即将爆发 PSU与DC-DC价值量有望显著提升 国产以定制化优势全力进军

AI服务器电源行业即将爆发 PSU与DC-DC价值量有望显著提升 国产以定制化优势全力进军

生成式AI的爆发式增长重塑数据中心生态,AI服务器电源成为支撑算力革命的基石。2023-2030年数据中心能耗将激增165%,而AI服务器机架功耗已从10kW飙升至120kW以上,单GPU功耗甚至逼近2kW。随着AI运算耗电比例的不断提高,AI服务器电源行业有望爆发。

2025年09月02日
AI算力爆发叠加强制绿电要求 中国数据中心储能行业空间广阔 梯队化竞争格局稳定

AI算力爆发叠加强制绿电要求 中国数据中心储能行业空间广阔 梯队化竞争格局稳定

根据数据,2024 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为 1251 亿美元,预计 2028 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达到2227 亿美元。

2025年09月01日
《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颁布 我国智能算力行业需求将释放

《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颁布 我国智能算力行业需求将释放

2025年8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以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与全球合作6大领域为重点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并从8个方面强化基础支撑能力。可见,政策将成为AI产业链的强心针,从上游算力到中游模型再到下游的AI应用有望迎来

2025年08月30日
我国液冷数据中心行业规模有望高增 浸没式展现潜力 头部效应显著

我国液冷数据中心行业规模有望高增 浸没式展现潜力 头部效应显著

随着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算力需求持续旺盛,高功耗芯片与高密度服务器的数量激增,单机柜功率密度亦水涨船高。传统风冷散热方式已难以应对此等挑战,而液冷技术则因其高效散热特性,逐渐成为行业新宠,广泛应用于算力基础设施中。

2025年08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