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荧光硬镜替代大势所趋 均价下降后中国市场渗透率有望提升 国产积极赶超外资

前言:

全球荧光硬镜快速替代白光硬镜趋势明显,但在国内市场中荧光内镜占比仍然较小,未来受均价下降等因素推动,国内荧光内镜市场有望快速渗透。外资企业垄断全球荧光内镜市场,我国本土企业不甘示弱,积极布局,目前在国内市场中已占据较领先位置。

、荧光硬镜优势突出,快速替代白光硬镜趋势明显

硬镜经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借助光源的高亮度照射,以摄像适配镜头传导,实现图像外部显示。

按工作光谱范围,硬镜可分为白光内窥镜和荧光内窥镜,白光内窥镜基于400-700nm光谱,荧光内窥镜基于 400-900nm 光谱。相较白光能显示表层以下组织的荧光显影,术中显影效率高,有效克服白光内窥镜在观察、手术操作的局限性。

白光硬镜荧光硬镜对比

类别 光谱范围 透镜数量 (片) 单面反射率 应用场景
白光硬镜 400-700mm 30-35 0.5%以内 人体组织表层的图像
荧光硬镜 400-900mm 45-50 特殊光学结构设计 0.3%以内 表层以下组织的荧光显影,如胆囊管、淋巴管和血管显影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荧光硬镜替代白光硬镜趋势明显。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荧光硬镜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2015-2024 年,全球硬镜市场由46 亿美元增长至72亿美元,2019-2024年复合增速为 4.9%,同期全球荧光硬镜市场增速为24.3%,快速替代白光硬镜,预计 2024 年全球荧光硬镜市场达到 39 亿美元,占比超50%。

荧光硬镜替代白光硬镜趋势明显。2015-2024 年,全球硬镜市场由46 亿美元增长至72亿美元,2019-2024年复合增速为 4.9%,同期全球荧光硬镜市场增速为24.3%,快速替代白光硬镜,预计 2024 年全球荧光硬镜市场达到 39 亿美元,占比超5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中国荧光内镜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均价下降等因素利好下渗透率有望提高

荧光内镜是一种应用激光固有荧光光谱技术通过各种内镜进入腔内诊断的新型诊断设备。它依据人体组织固有荧光光谱特征自动识别、诊断,可立即提示被测组织是否为正常组织,可鉴别被测组织的良恶性病变,提高早期癌和异型增生的诊断率。

NIR荧光成像技术随着微创精准治疗的概念迅速扩展,荧光摄像系统也在国外逐步推广和替代。但对于国内来说,荧光光学技术一直是行业的“卡脖子”技术,受限于此,荧光摄像系统在临床端的推广也收到相应的限制。虽然近年来内窥镜市场涌入大量玩家,但拥有“光、机、电、算”核心自主研发能力的国产厂商仍然较少,使得配套的荧光内窥镜市场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目前荧光内镜在国内市场中占比较小。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硬镜市场规模约为110 亿元,2019-2024年复合增速为 11.0%,其中白光硬镜为 75 亿元,占比高达68.2%;荧光硬镜为35亿元,仅占比31.8%。

目前荧光内镜在国内市场中占比较小。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硬镜市场规模约为110 亿元,2019-2024年复合增速为 11.0%,其中白光硬镜为 75 亿元,占比高达68.2%;荧光硬镜为35亿元,仅占比31.8%。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随着企业推出更加成熟的荧光内镜产品,医生对荧光临床价值的认可度不断提升,以及荧光内镜市场均价持续下降,医疗机构在适用于荧光内镜的手术场景下,会更有意愿采购荧光内窥镜整机系统,在此背景下,预计未来荧光内镜在国内硬镜市场中的份额将逐年提高。

随着企业推出更加成熟的荧光内镜产品,医生对荧光临床价值的认可度不断提升,以及荧光内镜市场均价持续下降,医疗机构在适用于荧光内镜的手术场景下,会更有意愿采购荧光内窥镜整机系统,在此背景下,预计未来荧光内镜在国内硬镜市场中的份额将逐年提高。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外资企业垄断全球荧光内镜市场,我国本土企业积极赶超

外资企业垄断全球荧光内镜市场,其中史赛克占据主导地位,市场占比为78.4%,其次是卡尔史托斯和德国狼牌,市场占比分别为9.6%和4.1%。

外资企业垄断全球荧光内镜市场,其中史赛克占据主导地位,市场占比为78.4%,其次是卡尔史托斯和德国狼牌,市场占比分别为9.6%和4.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国内市场看,史赛克等外资企业具备先发优势,在国内发展早期占据主要市场。近年来,随着显微智能、迈瑞生物、南京图格、迪谱医疗、成都新兴、瑞惜康、众智精诚、新光维、康基医疗、联影智融等本土企业积极布局荧光内镜市场,国产荧光硬镜占比快速提升,达54.5%。

国内外荧光内镜企业布局情况

企业名称 产品名称 NMPA获批年份
史赛克 内窥镜摄像系统1588 2018
Novadaq-内窥镜荧光摄像系统 2019
内窥镜摄像系统1688 2021
医用内窥镜光源L11(与1688系统配套) 2022
欧谱曼迪 内窥镜荧光摄像系统 2019
荧光胸腹腔内窥镜 2022
诺源医疗 内窥镜荧光影像系统 2020
4K内窥镜荧光影像系统 2022
显微智能科技 内窥镜荧光摄像系统 2021
4K内窥镜荧光摄像系统 2022
迈瑞医疗 4K内窥镜荧光摄像系统 2021
迪谱医疗 内窥镜荧光摄像系统 2021
新兴内窥镜 4K内窥镜荧光摄像仪 2021
海泰新光 内窥镜荧光摄像系统 2022
康基医疗 4K医用内窥镜荧光摄像系统 2022
数字精准 近红外荧光成像系统 2022
华诺康科技 4K荧光内窥镜摄像系统 2022
图格医疗 内窥镜荧光摄像系统 2022
美润达医疗 医用内窥镜荧光摄像系统 2022
鹰利视医疗 4K荧光内窥镜摄像系统 2022
瑞惜康 医用内窥镜荧光摄像系统 2022
恒佳电子科技 医用4K荧光内窥镜摄像系统 2022
众智精诚 4K内窥镜荧光摄像系统 2022
联影智融 4K内窥镜荧光摄像系统 2022
开立 医用内窥镜摄像系统(荧光) 2022
新光维 4K内窥镜荧光摄像系统 2023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盐酸氨丙啉供给压力加剧 市场价格上涨 国内出口导向下本土厂商有望充分受益

全球盐酸氨丙啉供给压力加剧 市场价格上涨 国内出口导向下本土厂商有望充分受益

盐酸氨丙啉技术壁垒高,反应链条长,控制要求严格,市场参与者较少,代表包括美国辉宝、大洋生物、绿洲化工、东康源科技、众合化工等。其中美国辉宝和中国大洋生物市占率合计超90%,呈现双寡头格局。

2025年11月07日
政策、需求、技术三重驱动 我国康复医疗迎机遇 但体制不完善+供给不足挑战仍存

政策、需求、技术三重驱动 我国康复医疗迎机遇 但体制不完善+供给不足挑战仍存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体系存在“重治疗、轻康复”的现象。但近年这一情况正在不断扭转。国家层面连续出台重磅政策,将康复医疗纳入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如2025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引导学校联合医养结合机构、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基层医

2025年11月06日
血液透析中心增多并下沉 促血液透析行业相关设备及耗材扩容 国产替代趋势显著增强

血液透析中心增多并下沉 促血液透析行业相关设备及耗材扩容 国产替代趋势显著增强

在国内,随着医保政策的不断完善,血液透析治疗的报销比例大幅提高,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使得更多患者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国内医疗资源的不断投入和优化,血液透析中心的数量逐渐增加,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市场的扩容提供了有力支撑。2020-2025年H1我国血液透析中心数量由6377家增长至8928家。

2025年10月31日
核心技术突破下骨传导耳机行业多点开花 头部稳步扩张 中小型企业如何突围?

核心技术突破下骨传导耳机行业多点开花 头部稳步扩张 中小型企业如何突围?

骨传导耳机早期聚焦于医疗领域的听力辅助,为传导性耳聋、单侧耳聋患者提供非侵入式听力重建方案。京东数据显示,2023年面向听力障碍人群的医疗级骨传导耳机产品需求增速高达50%。随着骨传导耳机行业在核心技术(如振子技术、漏音控制技术、噪声消除技术)领域取得显著进展,骨传导耳机在音质、漏音控制及佩戴舒适性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

2025年10月30日
两大因素驱动 我国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行业成长性较好 国产快速崛起

两大因素驱动 我国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行业成长性较好 国产快速崛起

近年来,随着侵入性检查、介入治疗和手术、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肿瘤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真菌感染的风险正在快速增加,尤其是病毒合并曲霉的感染以及由酵母及酵母样真菌造成的真菌性脓毒症。根据数据,全球每年约 3 亿人罹患严重的真菌感染,其中侵袭性真菌病发病率逐年提升,侵袭性真菌病平均致死率可达 27.6%。侵

2025年10月23日
免疫治疗将开启新纪元 我国胃癌围术期药物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良好

免疫治疗将开启新纪元 我国胃癌围术期药物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良好

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120万,中国约占其中的40%。中国早期胃癌占比很低,仅约20%,大多数发现时已是进展期,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50%。根据中国国家癌症登记中心数据,中国与美国胃癌新发患者人数预计将在2026年分别达到34.6万人、2.9万人。

2025年10月1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