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工业智能化新阶段开启 政策发力我国工业大模型行业 华为、科大讯飞等积极布局

前言:2022年底,ChatGPT引发的热潮,加速AI时代的到来,各大细分场景的大模型争相涌现,工业软件AI化也加速落地。当前,我国工业领域AI大模型的场景应用已渗透至外观设计、工业代码生成、知识管理与问答助手等各个细分场景,国内厂商基于工业AI模型的内部赋能,商业化落地正在不断推进。同时,国家多次发布政策强调提升制造业的发展质量,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柔性制造、机器人协助制造、工业检测、设备互联管理等深层次应用场景的探索,推动工业大模型行业持续向好、高质量发展。

1、AI大模型开启工业智能化新阶段,2025年AI+工业市场规模超140亿元

2022年底,ChatGPT引发的热潮,加速AI时代的到来,各大细分场景的大模型争相涌现,工业软件AI化也加速落地。目前,我国工业领域AI大模型的场景应用已渗透至外观设计、工业代码生成、知识管理与问答助手等各个细分场景,国内外厂商基于工业AI模型的内部赋能以及外部商业化落地正在不断推进。根据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我国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应用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1亿元,2018-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0.67%,

2022年底,ChatGPT引发的热潮,加速AI时代的到来,各大细分场景的大模型争相涌现,工业软件AI化也加速落地。目前,我国工业领域AI大模型的场景应用已渗透至外观设计、工业代码生成、知识管理与问答助手等各个细分场景,国内外厂商基于工业AI模型的内部赋能以及外部商业化落地正在不断推进。根据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我国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应用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1亿元,2018-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0.67%,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AI大模型工业应用快速渗透各类细分场景

具体来看,根据相关资料可知,AI+工业生态基于构建通用工业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场景大模型等大模型形态,并通过“数据+算力+模型+应用”等四要素的深度融合,形成知识智能、业务智能、具身智能、体系智能等产品形态,重塑研发、生产、管理、服务、设备等生产制造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推动制造业迈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阶段。

工业大模型产业态势

趋势

具体内容

数据资产化

亟需建设重点行业和典型场景高质量语料库、数据集,并推动这些语料库和数据集的流通和交易。算力一体化云端算力和边缘端算力协同建设,训推一体机等边端侧算力将成为发展重点。

模型融合化

以工业大模型智能体为驱动,将大模型的生成、理解能力,结合工业专业模型高精度、专业性强的特点,打造“生成式+专业式”的人工智能模型引擎。

应用高级化

推动工业应用从知识智能向业务智能、具身智能、体系智能迈进。

生态网络化

通用大模型厂商、数商企业、工业互联网企业、解决方案企业、用户企业,联合推动工业大模型典型场景应用向工业不同垂直行业渗透。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同时,工业大模型应用主要有三种构建模式:一是可以基于大量工业数据和通用数据打造预训练工业大模型,支持各类应用的开发;二是可以在基础大模型上通过工业数据进行微调,适配特定工业任务;三是可以在不改变模型参数的情况下,通过检索增强生成(RAG)为大模型提供额外的数据,支持工业知识的获取和生成。这三种模式并不独立应用,但基本上会共同发力。

工业大模型应用的三种构建模式对比

类别

预训练工业大模型

微调

检索增强生成

数据需求

无标注及标注的工业数据,静态数据

标注的工业数据为主,静态数据

外接行业数据库,动态数据

特点

具备部分工业领域的通用理解能力

适用于工业领域的具体任务

不改变模型快速接入行业信息

优点

对工业通用知识的理解

精准执行工业特定任务

快速利用外部信息资源,减少幻觉

缺点

成本较高,缺乏对特定任务的优化能力

泛化能力较弱,可能过拟合

不具备对行业的深度理解能力

适用场景

作为基础模型支持多种工业应用的开发

借助高质量的标注数据实现特定任务

快速结合数据库进行信息检索和输出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政策推动,我国工业大模型行业持续向好发展

同时,近年来,国家多次发布政策强调提升制造业的发展质量,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柔性制造、机器人协助制造、工业检测、设备互联管理等深层次应用场景的探索,推动工业大模型行业持续向好、高质量发展。例如,科技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在制造等重点行业深入挖掘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促进智能经济高端高效发展。

我国AI+工业市场相关政策

时间

颁布主体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21.12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研发人工智能、5G、大数据、边缘计算等在工业领域的适用性技术:推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5G、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新技术在制造环节的深度应用,探索形成一批“数字孪生+”“人工智能+”“虚拟/增强/混合现实(XR+”等智能场景

2022.07

科技部等六部门

《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鼓励在制造等重点行业深入挖掘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促进智能经济高度那高效发展。制造领域优先探索工业大脑、机器人协助制造、机器视觉工业检测、设备互联管理等智能场景

2022.08

科技部

《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

针对流程制造业、离散制造业工厂中生产调度、参数控制、设备健康管理等关键业务环节,综合运用工厂数字孪生、智能控制、优化决策等技术,在生产过程智能决策、柔性化制造、大型设备能耗优化、设备智能诊断与维护等方面形成具有行业特色、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在化工、钢铁、电力、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进行示范应用

2024.01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

《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加快推动产业链结构、流程与模式重构,开拓未来制造新应用。发挥中央企业丰富场景优势,加快建设多元化未来制造场景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国内多家厂商推出AI+工业应用,基本实现全流程覆盖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工业大模型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基于大模型技术,工业领域AI应用已渗透至产品设计、生产制造、数据管理等多个环节,华为、中控技术、创新奇智、科大讯飞等厂商纷纷推出AI+工业应用,并且基本实现全流程覆盖。

例如,2024年6月21日,在华为开发者大会2024(HDC2024)上,华为正式发布盘古大模型5.0版本。在工业设计领域,以新车造型设计为例,周期一般需要1-2年,盘古大模型可以让汽车的造型设计时间大幅缩短;基于华为领先的AI、云计算、大数据等ICT能力,结合自身在制造领域质量管控优秀实践经验,为汽车、烟草、电子等制造行业客户打造工业AI视觉质检平台,实现生产质量管控的自动化、智能化,助力持续提质降本增效。

我国部分厂商布局工业大模型概况

企业名称

AI+工业领域布局概况

华为

2024621日,在华为开发者大会2024HDC2024)上,华为正式发布盘古大模型5.0版本。在工业设计领域,以新车造型设计为例,周期一般需要1-2年,盘古大模型可以让汽车的造型设计时间大幅缩短;基于华为领先的AI、云计算、大数据等ICT能力,结合自身在制造领域质量管控优秀实践经验,为汽车、烟草、电子等制造行业客户打造工业AI视觉质检平台,实现生产质量管控的自动化、智能化,助力持续提质降本增效。

中控技术

TPT有望解决工业应用分散、数据应用碎片化等问题,实现工厂从原来的N个模型对应N个应用到现在由一个TPT模型为基座打造一个软件支撑多种应用场景的新模式。中控技术自主研发的工业时序大模型TPT,具有“多能力”“跨装置”和“高可靠”三大典型特征。

创新奇智

202391日,国内“AI+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创新奇智发布“奇智孔明AInnoGC”工业大模型产品矩阵。公司围绕自研的工业大模型AInno-15B发布了大模型服务引擎,基于深度学习TransformerDecoder架构,结合蒸馏开源免费大模型和其自有的工业知识库训练得到,拥有150亿以上参数,拥有行业化、轻量化、多模态等特点,具备工业知识归纳生成、工业数据分析、自动化任务编排等能力。

科大讯飞

202369日,科大讯飞发布星火大模型结合工业领域的垂直应用。星火大模型在工业的场景中,“研产供销服管”各个环节,通过AI的应用都可以极大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科大讯飞正式发布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精准理解分析,推荐融合应用,实现企业需求和供应端的更好连接。企业客户可以更加自由地通过自然语言的形式,发布生产、研发、客服等各类问题。星火大模型基于需求,通过扫描各种网上或企业自身产品文档、服务文档,从而更好地完成对接。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构筑AI世界的“智能基石” 我国数据标注行业向综合竞争力加速演进

构筑AI世界的“智能基石” 我国数据标注行业向综合竞争力加速演进

当前,全球数据标注市场呈现出二元格局:欧美国家凭借技术生态与自动化工具,掌控产业链上游与高端环节;而亚太地区则依托人口红利,成为全球标注外包的主力军。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数据标注产业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在国家级战略与七大标注基地的规划引领下,依托庞大的内需市场(如自动驾驶超千万公里的数据需求),驱动产业从依赖“人海

2025年11月18日
政策、技术与需求三重驱动 我国卫星互联网发展提速 行业全链条自主可控已初步形成

政策、技术与需求三重驱动 我国卫星互联网发展提速 行业全链条自主可控已初步形成

卫星互联网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获得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国务院、工信部等国家部门及各地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与鼓励政策,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筑牢政策支撑。如工信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组织开展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计划针对低轨卫星通信应用适时开展商用试验,实现全球范围内宽带

2025年11月18日
“十五五”规划的核心赛道——我国量子计算行业产业化落地将按下“加速键”

“十五五”规划的核心赛道——我国量子计算行业产业化落地将按下“加速键”

随着全球量子竞赛白热化与外部技术封锁加剧,量子计算已从前沿探索步入以“自主可控”和“应用落地”为核心的产业深水区。在“十五五”规划的战略指引下,中国量子计算行业正面临从实验室技术指标竞赛,迈向市场价值验证的关键转折点,全产业链的协同突破刻不容缓。

2025年11月12日
从“工具”到“情感基础设施”:AI情感陪伴的技术红利与隐私困局的双重博弈

从“工具”到“情感基础设施”:AI情感陪伴的技术红利与隐私困局的双重博弈

当下,在AI技术迭代与人口结构变革的双重浪潮下,情感陪伴的边界正被重新定义。当独居老人对着智能音箱诉说孤独,当职场青年在深夜向AI倾诉压力,当儿童与虚拟伙伴分享成长烦恼——“人类专属”的情感陪伴,正悄然走向“人机共生”的新阶段。在这场变革中,AI情感陪伴行业逐渐兴起,正以惊人速度崛起,成为科技与人文交汇的焦点。

2025年10月30日
我国ERP软件行业需求强劲 中小型企业成新引擎 数智化、定制化大势所趋

我国ERP软件行业需求强劲 中小型企业成新引擎 数智化、定制化大势所趋

随着中国制造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持续扩张,企业对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日益重视,ERP软件市场需求强劲,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2016-2024年我国ERP软件需求量从49.77万套增长至127.68万套,预计2025年我国ERP软件需求量将增长至139.48万套,同比增长9.2%。

2025年10月28日
“工业之眼”迎风而起 多维驱动我国计量检测专业技术服务行业需求释放

“工业之眼”迎风而起 多维驱动我国计量检测专业技术服务行业需求释放

计量检测技术服务作为“国家的质量基础设施”与“工业的眼睛”,是保障国民经济各行业质量、安全与创新的核心技术支撑。当前,在产业升级、法规趋严与技术创新等多重因素驱动下,该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25年10月25日
量子技术正成全球科技竞争新焦点 量子计算硬件行业迎风而起 多技术路线并行

量子技术正成全球科技竞争新焦点 量子计算硬件行业迎风而起 多技术路线并行

随着量子科技被欧盟、美国等主要经济体提升至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全球科技竞争已进入“量子时代”。在这一背景下,中国量子计算硬件产业在强烈的国家意志与政策资金支持下快速崛起。行业呈现出“国家队”、科技巨头与初创企业同台竞技的活跃生态,并在超导、光量子、离子阱三大技术路径上并行发展,正以多元化的技术路线参与全球前沿科技竞逐。

2025年10月15日
量子精密测量行业正向高价值领域渗透 量子重力测量具备增长潜力 国产突围加速

量子精密测量行业正向高价值领域渗透 量子重力测量具备增长潜力 国产突围加速

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目前已在能源探测、脑成像等多个关键领域实现商业化应用,随着技术成熟度的提升,量子精密测量将加速渗透至国防安全、精准医疗、航空航天等高价值领域。预计到2035年,全球量子精密测量产业规模有望达到 44.97 亿美元,其中下游应用规模或将达到 17.99 亿美元。

2025年10月1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