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非手术类医美发展下肉毒素行业增长较快 市场处于“四分天下”局面

一、肉毒素主要应用领域

肉毒素即肉毒杆菌毒素,是由肉毒杆菌在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神经毒素蛋白。依其毒性和抗原性不同,肉毒素分为A、B、Ca、Cb、D、E、F、G 八个类型。目前肉毒素主要用于除皱、瘦脸及多种医美联合项目,此外,肉毒素在治疗疼痛、痤疮、癌症方面也具备发展潜力。

肉毒素主要应用领域

项目 作用范围
除皱 额纹、眉间纹、鱼尾纹、鼻唇沟纹、颈部横纹
轮廓整形 咬肌肥大、小腿肌肉肥大、斜方肌肥大
面部畸形 提眉、上唇皱纹、齿外露、口角下垂
其他 面部不对称、瘢痕增生、腋臭、括约肌功能障碍、尿频、尿不尽、良性前列腺肥大、肢体痉挛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肉毒素发展历程

肉毒毒素是毒性最强的天然物质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毒的蛋白质之一。纯化结晶的肉毒毒素1mg能杀死2亿只小鼠,对人的半致死量为40IU/Kg。但肉毒毒素性质稳定,易于生产,提纯和精制,因而最早被利用于实验研究及临床。

从国内发展历程看,1956-1985年,我国肉毒素行业萌芽,该阶段主要依靠国外文献和资料,从进行基础研究和药物开发到肉毒素疗效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1986-2015年,随着研发加速,我国肉毒素的生产逐渐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2016年以来,随着肉毒素市场高速发展,国家对肉毒素质量关注度提高,且强调强监管。如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进一步加强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管理,实现药品全流程可追溯,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我国肉毒素行业发展历程

阶段 时间 发展情况
萌芽期 1956-1985年 该阶段主要依靠国外文献和资料,从进行基础研究和药物开发到肉毒素疗效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
启动期 1986-2015年 中国肉毒素的生产形成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发展
高速发展期 2016年至今 注重肉毒素的质量,且强调监管。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医疗美容行业市场规模及市场结构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进入21世纪后,医疗美容行业逐渐走向成熟。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医疗美容要求不断提高,风险较小、恢复期较短、效果自然的非手术类医美逐渐发展起来。肉毒素注射作为主流项目,也增长快速。

进入21世纪后,医疗美容行业逐渐走向成熟。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医疗美容要求不断提高,风险较小、恢复期较短、效果自然的非手术类医美逐渐发展起来。肉毒素注射作为主流项目,也增长快速。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肉毒素产品市场规模

数据显示,2017-2022年我国肉毒素产品市场规模由19亿元增长至6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7.9%。预计2023年我国肉毒素产品市场规模将达80亿元,同比增长23.08%。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肉毒素行业竞争

2020年以前肉毒素市场格局长期处于衡力、保妥适“双雄争霸”局面。随着肉毒素注射项目升温,市场竞争格局被打破。目前我国的肉毒素市场处于“四分天下”的局面。其中国产的衡力(兰州生物)、美国的保妥适(艾尔建)、英国的吉适(益普生)和韩国的乐提葆(Hugel)是国内获批上市的仅有的四款肉毒素产品。此外,其他国内厂商如爱美客、华东医药、康哲药业、昊海生科等也正积极切入肉毒素领域,大多以境外引进代替自研。预计未来3-5年内将有七款肉毒素产品上市,肉毒素行业格局或将面临进一步的变革,竞争也将不断加剧。

国内肉毒素获批情况

企业 产品品牌 国家 国内合作方 原获批时间 国内获批情况
兰州生物 衡力 中国 - 1993年 V
艾尔建 保妥适(Botox) 美国 - 2009年 V
益普生 吉适(Dysport) 英国 - 2020年 V
Hugel 乐提葆(Letybo) 韩国 四环医药 2020年 V
汇恩斯 Hutox 韩国 爱美客 已在韩国上市 暂未获批
Jetama Jetama 韩国 华东医药 预估2025年上市 暂未获批
德国莫氏制药 净优明 德国 精鼎医药 - 暂未获批
Revance RT002 美国 复星医药 - 暂未获批
Eirion (ET-01/AI-09) 美国 吴海生科 - 暂未获批
BMI A型肉毒毒素100U冻干粉针剂 韩国 康哲药业 已在韩国上市 暂未获批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小核酸药物行业爆发 三大海外巨头掌控市场 中国本土企业如何破局?

全球小核酸药物行业爆发 三大海外巨头掌控市场 中国本土企业如何破局?

小核酸药物主要具备靶标可及性广、靶向性/特异性强、研发效率高、给药间隔长等优势,在精准靶向给药的同时,显著提升慢病患者依从性,打开潜在临床需求。2024年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规模达到52.47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8%。

2025年09月26日
原料产能狂飙的隐忧:我国GLP-1市场价值将重构 行业迈入多靶点、口服新纪元

原料产能狂飙的隐忧:我国GLP-1市场价值将重构 行业迈入多靶点、口服新纪元

全球超重与糖尿病人群迅猛增长,催生了GLP-1药物千亿市场,也推动其上游原料药行业进入黄金时代。国内企业利润暴增、产能狂飙的背后,却隐藏着技术代差、专利围城与产能过剩三重险境。当市场红利见顶,一场以多靶点、口服化、长效化为方向的价值重构已然开始。

2025年09月25日
特应性皮炎药物行业:生物制剂可挖掘空间较大 中国企业强势入场

特应性皮炎药物行业:生物制剂可挖掘空间较大 中国企业强势入场

随着特应性皮炎患者数量增多,特应性皮炎药物迎来良好增长机遇。2024年全球特应性皮炎患者约6.59亿人,国内达6740万人;预计2030年全球特应性皮炎患者数量达7.55亿人,国内达8170万人。

2025年09月18日
政策集采降价将刺激种植牙行业需求井喷 国产以高性价比优势跻身市场前列

政策集采降价将刺激种植牙行业需求井喷 国产以高性价比优势跻身市场前列

种植牙行业主要分为韩国、欧美及国产三个企业群体,行业集中度较高。以四级纯钛种植牙产品系统、钛合金种植体产品系统为统计范围, CR2为45.78%,CR5达69.94%。

2025年09月17日
患者数量增长+集中采购推动 我国人工晶体市场需求释放 国产化进程不断推进

患者数量增长+集中采购推动 我国人工晶体市场需求释放 国产化进程不断推进

人工晶体是白内障手术中的必备耗材。当前白内障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3年最新数据表明,白内障仍是全球首位致盲眼病,占可避免盲的51.5%。而规范化的白内障手术成功率已达98%以上,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有效治疗方案。其中目前常见的白内障手术方式是超声乳化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或飞

2025年09月15日
小分子路径火热 全球口服减肥药行业进入变革关键期 中国转向仿制与创新并重阶段

小分子路径火热 全球口服减肥药行业进入变革关键期 中国转向仿制与创新并重阶段

口服减肥药产品持续推进,减重效果比肩注射剂型。诺和诺德于2023年5月公布口服司美格鲁肽 50mg 治疗肥胖症的 OASIS-1的Ⅲ期试验结果。OASIS 是评估每日一次口服司美格鲁肽 25mg 和 50mg 治疗肥胖症的全球三期临床开发计划,共纳入约 1300 名肥胖/超重合并并发症患者。据诺和诺德公布数据,基线平均

2025年09月11日
我国银屑病药物行业规模强势增长 企业激烈角逐IL类抑制剂 行业竞争格局或生变

我国银屑病药物行业规模强势增长 企业激烈角逐IL类抑制剂 行业竞争格局或生变

银屑病患者基数庞大,2022年全球约1.25亿人,其中中国约670万人,占比高达53.6%。随着国内银屑病患者数量增多,我国银屑病药物行业呈强势增长态势。根据数据,2018-2022年我国银屑病药物市场规模由6.04亿美元增长至14.36亿美元,CAGR达24.2%。预计2030年国内银屑病患者数量达680万人,银屑病

2025年09月11日
我国生化分析仪行业集中度高 基层医疗下沉机遇显著

我国生化分析仪行业集中度高 基层医疗下沉机遇显著

近年来,在医疗机构检测需求增长及国产产品推广等因素推动下,我国生化分析仪采购量总体呈现上升态势,由2021年的1675台增长至2024年的1792台。不过,受医疗机构采购成本控制意识增强以及行业规模化生产降低核心部件成本等因素影响,生化分析仪采购均价由2021年的46.39万元/台整体下跌至2024年的39.68万元/

2025年09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