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下游应用市场景气度回升 为电子PI薄膜行业创造更多新需求

1、电子PI薄膜是制造FCCL的关键基膜材料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电子PI薄膜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电子PI薄膜是FPC中非常常见的材料,可以作为绝缘基膜与铜箔贴合构成FCCL的基板部分,也可作为覆盖膜贴覆于FPC表面用于保护线路免受破坏与氧化,同时还可以贴覆于FPC背面区域用于增强厚度和硬度从而方便插拔。根据基膜材料特性和基板制造方法不同,柔性覆铜板(FCCL)又可以划分为传统有接着剂型三层软板基材(3L-FCCL)与新型无接着剂型二层软板基材(2L-FCCL)两大类。

电子PI薄膜在柔性覆铜板(FCCL)领域应用

序号

应用

1

中低端电子PI薄膜主要应用于三层型挠性覆铜板(3L-FCCL),该产品价格较低,产量相对充足,广泛应用于大宗软板产品

2

TPI等高端PI薄膜主要应用于二层型挠性覆铜板(2L-FCCL),该产品价格较高,产量相对有限,因而主要应用于高阶的软硬结合板、COF等产品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FCCL整体产能过剩,影响电子PI薄膜行业需求量,国产化率有望提升

同时,电子PI薄膜主要应用于FCCL,所以FCCL整体产能过剩,对电子PI薄膜行业需求量造成极大的影响。2016-2021年,我国FCCL行业产能利用率逐渐上升,但仍低50%,产能过剩情况依旧存在。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FCCL产能及产量分别达14300万平方米、7030万平方米。同时,我国厂商具备三层型挠性覆铜板(3L-FCCL)用PI薄膜供应能力,并且与国际巨头的产品性能差异正逐步缩小,瑞华泰、时代华鑫、国风新材等国内厂商均在积极推进产能扩张,电子PI薄膜领域国产化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同时,电子PI薄膜主要应用于FCCL,所以FCCL整体产能过剩,对电子PI薄膜行业需求量造成极大的影响。2016-2021年,我国FCCL行业产能利用率逐渐上升,但仍低50%,产能过剩情况依旧存在。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FCCL产能及产量分别达14300万平方米、7030万平方米。同时,我国厂商具备三层型挠性覆铜板(3L-FCCL)用PI薄膜供应能力,并且与国际巨头的产品性能差异正逐步缩小,瑞华泰、时代华鑫、国风新材等国内厂商均在积极推进产能扩张,电子PI薄膜领域国产化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不同公司电子PI薄膜产品性能比较

产品

性能指标

瑞华泰

杜邦

SKPI

达迈科技

测试方法

超薄电子PI薄膜

厚度(微米)

7.5

7.5

7.5

7.5

热膨胀系数(ppm/℃)

9(100-200)

16(50-200)

12(100-200)

20(100-200)

热机械分析仪(TMA

杨氏模量(GPa

4.8

5.3

3.5

6

ASTMD882

热收缩率

0.1%(200℃,2h)

0.01%(200℃,2h)

0.07%(150,30min)

-0.006%(150,30min)

IPCTM6502.2.4

黑色电子PI薄膜

厚度(微米)

25

25

25

25

透光率(%

0.001

--

0.0

0.13

ASTMD1003

杨氏模量(GPa

4.8

3.0

3.14

3.6

ASTMD882

绝缘强度(KV/mm

127

110

180

160

GASTMD149

热收缩率

0.15%(200,2h)

<0.1%(200,2h)

0.03%(150,30min)

-0.025%(150,30min)

IPCTM6502.2.4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从电子PI薄膜需求变化来看,受下游消费电子市场持续低迷及芯片短缺致汽车明显减产影响,FCCL用电子PI薄膜需求量下降。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和中国FCCL用电子PI薄膜需求量分别为14877.5吨和4869吨。

3、下游应用市场景气度回升,为电子PI薄膜行业提供更多需求,且迎来发展新机遇

随着手机需求回暖、5G技术商用、汽车三化趋势等,助推FPC需求快速增长,下游应用领域景气度回升,我国电子PI薄膜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手机领域,受到全球通胀、消费电子景气度下行等因素影响,2022年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为2.8亿部,同比下降16%。长期来看,在消费信心持续回暖及5G技术所带来的技术变革的趋势下,我国FPC和电子PI薄膜行业需求逐步回升,并且性能更优异、附加值更高的电子PI薄膜产品发展空间较大。

在手机领域,受到全球通胀、消费电子景气度下行等因素影响,2022年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为2.8亿部,同比下降16%。长期来看,在消费信心持续回暖及5G技术所带来的技术变革的趋势下,我国FPC和电子PI薄膜行业需求逐步回升,并且性能更优异、附加值更高的电子PI薄膜产品发展空间较大。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汽车领域,“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融合逐渐成为主要发展潮流,FPC替代铜线线束的趋势明确。因此,随着汽车出货量不断增加,FPC需求量扩张,带动电子PI薄膜行业需求上升。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汽车出货量为2690万台,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3250万台,汽车产量达2702万辆,同比增长3.48%,销量达到2628万辆,同比增长2.20%。根据相关资料可知,FPC单车用量在40-100片不等,假定单车FPC用量为70片,据此可计算得到2027年中国汽车用FPC需求量为22.75亿片。

在汽车领域,“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融合逐渐成为主要发展潮流,FPC替代铜线线束的趋势明确。因此,随着汽车出货量不断增加,FPC需求量扩张,带动电子PI薄膜行业需求上升。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汽车出货量为2690万台,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3250万台,汽车产量达2702万辆,同比增长3.48%,销量达到2628万辆,同比增长2.20%。根据相关资料可知,FPC单车用量在40-100片不等,假定单车FPC用量为70片,据此可计算得到2027年中国汽车用FPC需求量为22.75亿片。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可穿戴领域,随着产品不断迭代升级,传感器数量增加,FPC用量持续增加。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近1.4亿部,同比增长25.4%。假定单机FPC用量为10片,据此可计算得到2021年可穿戴设备用FPC需求量为14亿片。

在可穿戴领域,随着产品不断迭代升级,传感器数量增加,FPC用量持续增加。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近1.4亿部,同比增长25.4%。假定单机FPC用量为10片,据此可计算得到2021年可穿戴设备用FPC需求量为14亿片。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硫化锌行业呈现出积极发展态势 产需规模稳步增长

我国硫化锌行业呈现出积极发展态势 产需规模稳步增长

硫化锌(ZnS)是一种重要的II-VI族半导体材料,由于其纳米尺度下丰富的形貌、优异的物理与化学性质,目前已被广泛地研究。近年来得益于技术进步、应用领域拓展及政策支持等,我国硫化锌行业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市场规模逐年增长。据统计,2024年我国硫化锌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11.39亿元。

2025年08月16日
三星、LGD等日韩两国企业相继退场 我国液晶面板行业主导产业链优势显著

三星、LGD等日韩两国企业相继退场 我国液晶面板行业主导产业链优势显著

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地区企业在液晶面板领域的不断投入,以及日韩厂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陆续退出,中国大陆地区在2017年首次成为全球高世代产能最大地区,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根据预测,2024年中国大陆厂商在全球G5及以上LCD产能面积(以下简称“全球LCD产能”)中预计占比达到65.2%;预计2025年整体中国大陆厂商在

2025年08月16日
拿下全球七成份额 我国面板行业产能狂飙 车载、电竞屏、专显打开成长天花板

拿下全球七成份额 我国面板行业产能狂飙 车载、电竞屏、专显打开成长天花板

随着中国大陆高世代线产能持续释放以及韩国龙头厂商三星、LG陆续关停LCD产线,全球LCD产能快速向中国大陆集中,目前中国大陆已经成为全球LCD产业的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显示面板产业市场规模达1.3万亿元,已占据全球半壁江山。两大主流显示技术:液晶显示器市场占比56.25%,有机发光二极管市场占比14.51%。

2025年08月16日
中国显示驱动芯片封测行业高增 中国台湾双寡头主导市场大陆厂商逐渐崛起

中国显示驱动芯片封测行业高增 中国台湾双寡头主导市场大陆厂商逐渐崛起

全球显示驱动芯片封测主流厂商主要分布在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显示驱动芯片封测韩国厂商主要包括三星、LG,它们采用全产业链整合模式,具备较强的技术与规模优势,但基本不对外服务。中国显示驱动芯片封测市场主要由中国台湾厂商占据,经过系列并购整合后,目前中国台湾仅剩颀邦科技、南茂科技两家规模较大的显示驱动芯片封测厂商,形成

2025年08月16日
伺服系统行业:工业自动化提供稳增长力 机器人打造新增长极 国产化发展正当时

伺服系统行业:工业自动化提供稳增长力 机器人打造新增长极 国产化发展正当时

近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市场规模不断增长。目前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已达千亿级,这将给伺服系统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数据,2017-2024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由1669亿元增长至301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8%。

2025年08月15日
我国滚珠丝杠行业:数控机床及新能源车为市场提供持续可增点 国产进程亟需加速

我国滚珠丝杠行业:数控机床及新能源车为市场提供持续可增点 国产进程亟需加速

当前,我国滚珠丝杠下游应用呈现多点开花态势,已覆盖机床、物流、医疗、包装、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及机器人等多个领域。其中,2023年机床领域以45%的占比稳居滚珠丝杠第一大应用市场,展现出绝对领先优势。同期,物流、医疗、包装等领域虽然各自占比不足10%,但发展潜力大,为行业增长提供了多元化支撑。

2025年08月13日
我国激光器行业应用场景丰富且仍在持续拓展 光纤激光器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

我国激光器行业应用场景丰富且仍在持续拓展 光纤激光器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

随着政策推动,我国激光器国产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目前我国光纤激光器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低、中、高端均已超过半数。从细分市场结构看,国产低功率光纤激光器技术成熟、成本较低,国产100W及以下低功率光纤激光器国产化率99.01%,已经基本实现国产替代。

2025年08月13日
电力设备需求升级 我国电磁线行业中高端市场迎良机 长远看企业呈一定集中性

电力设备需求升级 我国电磁线行业中高端市场迎良机 长远看企业呈一定集中性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不断鼓励并推进以电力设备、工业电机等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电磁线行业作为工业产品的基础产业,其生产规模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张。目前我国电磁线年生产能力超过百万吨,约占全球电磁线生产总量的 50%。

2025年08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