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乙型肝炎药物行业现状及前景 诊断率上升+新药上市驱动规模扩大

一、概述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为主要表现的传染病,临床表现有食欲不振,肝痛,乏力等。慢性乙肝感染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乙肝病毒并不直接杀伤肝细胞,病毒引起的免疫应答是导致肝细胞损伤及炎症坏死的主要机制,而炎症坏死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是慢性乙肝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的重要因素。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乙型肝炎药物市场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战略调研报告(2022-2029年)》显示,在中国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的患者中,由乙肝病毒引起的比例更是达到了 80%和 60%。根据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分会数据,全球约有2.57亿乙肝病毒感染者,每年约有88.7万人死于感染相关疾病,其中肝硬化占30%,原发性肝细胞癌占45%。

二、需求体量分析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等途径传播。病毒性肝炎是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重大问题,尤其是乙型肝炎。近20年来,我国通过婴儿乙肝疫苗接种的方式,实现将5岁以下儿童HBsAg携带率降至1%以下的目标,HBV感染人数持续下降,2020年国内乙肝病毒携带者人数为7140万人,预计2025年将下降到6580万人,2020-2025年的复合降低率预计为-1.6%。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等途径传播。病毒性肝炎是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重大问题,尤其是乙型肝炎。近20年来,我国通过婴儿乙肝疫苗接种的方式,实现将5岁以下儿童HBsAg携带率降至1%以下的目标,HBV感染人数持续下降,2020年国内乙肝病毒携带者人数为7140万人,预计2025年将下降到6580万人,2020-2025年的复合降低率预计为-1.6%。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此外,根据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分会相关资料,我国CHB(慢性乙肝)患者约 2000-3000万例。在我国40种法定传染病中,病毒性肝炎依然是发病人数最多的传染病之一。因此,未来随着人们健康管理意识不断增强、基层医疗机构乙肝检测技术进步,我国乙肝诊断率与治疗率将会进一步提高,接受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将持续增长。

三、治疗方案

目前,针对乙肝治疗的药物主要为核苷(酸)类药物(NAs)和干扰素-α(包括Peg-IFNα),能够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增殖,减缓乙肝患者的肝硬化进程,但仍然无法完全治愈乙肝。从使用份额来看,现阶段乙肝主流用药是核苷(酸)类药物,约占乙肝用药市场的80%,包括TDF、TAF 和 ETV等。

那么核苷(酸)类药物是如何降低肝硬化并发症和肝细胞癌的发生率的呢?核苷(酸)类药物作为逆转录酶抑制剂,可强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长期治疗能显著改善肝脏组织学,显著降低肝硬化并发症和肝细胞癌的发生率,但不能直接抑制 cccDNA的转录活性,从而无法有效抑制病毒蛋白如表面抗原(HBsAg)的表达,所以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

与此同时,TDF、TAF 和ETV已被纳入国家医保报销目录。其中,TDF医保价格为490元/30片,2020年TDF的销售额为18.21亿元,占核苷(类)药物市场份额占比为23.3%,TAF医保价格为539.4元/30片,2020年销售额为3.37亿元,占核苷(类)药物市场份额占比为4.3%,TMF医保价格为456元/30片,尚无销售数据。

国已上市和在研核苷(酸)类抗乙肝病毒药物情况

药物名称 公司 临床分期 首次公示时间注
艾米替诺福韦片(TMF) 豪森药业 已上市 2021/6/22
丙酚替诺福韦片(TAF) 吉利德 已上市 2018/12/8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TDF) 葛兰素史克 已上市 2014/6/17
恩替卡韦片(ETV) 百时美施贵宝 已上市 2005/11/15
甲磺酸帕拉德福韦片 新通药物 III 2021/1/22
美他卡韦肠溶胶囊 南京长澳制药有限公司 II 2017/4/7
富马酸海普诺福韦片 新通药物 Ic/IIb 2020/1/20
PA1010片 浙江柏拉阿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I 2021/4/26
NCO-48F 广东集宝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I 2021/4/19
替诺福韦十八烷氧乙酯片 欣凯医药化工中间体(上海)有限公司 I 2018/11/8
MBT-1316片 北京君科华元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I 2022/9/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四、市场规模现状及预测

目前,我国所有的新型乙肝抗病毒药物均已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大幅提高乙肝抗病毒药物市场渗透率。并且,由于乙肝治疗主要使用的核苷(酸)类药物一旦使用,需要终身服用。2019-2020年,受TDF和ETV等传统药物集采及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乙型肝炎药物市场规模下降。

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乙型肝炎药物市场规模为99.4亿元,2016-202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7.3%,但随着慢性乙肝诊断率不断提升,核苷(酸)类药物渗透率逐渐提高至发达国家水平及更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的创新药物相继上市,我国乙型肝炎药物市场规模预计将大幅增长,2025年有望达到156.9 亿元。

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乙型肝炎药物市场规模为99.4亿元,2016-202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7.3%,但随着慢性乙肝诊断率不断提升,核苷(酸)类药物渗透率逐渐提高至发达国家水平及更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的创新药物相继上市,我国乙型肝炎药物市场规模预计将大幅增长,2025年有望达到156.9 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同时,2016-2020年我国治疗慢性乙肝的核苷类似物药物市场规模受集采导致药品价格下降以及新冠疫情影响而下滑,从111.0亿人民币小幅下降至7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3%,但随着诊断率的进一步提升及更多创新型乙型肝炎病毒药物陆续上市,市场将出现增长,预计2025年将达到123.3亿元。

同时,2016-2020年我国治疗慢性乙肝的核苷类似物药物市场规模受集采导致药品价格下降以及新冠疫情影响而下滑,从111.0亿人民币小幅下降至7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3%,但随着诊断率的进一步提升及更多创新型乙型肝炎病毒药物陆续上市,市场将出现增长,预计2025年将达到123.3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小核酸药物行业爆发 三大海外巨头掌控市场 中国本土企业如何破局?

全球小核酸药物行业爆发 三大海外巨头掌控市场 中国本土企业如何破局?

小核酸药物主要具备靶标可及性广、靶向性/特异性强、研发效率高、给药间隔长等优势,在精准靶向给药的同时,显著提升慢病患者依从性,打开潜在临床需求。2024年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规模达到52.47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8%。

2025年09月26日
原料产能狂飙的隐忧:我国GLP-1市场价值将重构 行业迈入多靶点、口服新纪元

原料产能狂飙的隐忧:我国GLP-1市场价值将重构 行业迈入多靶点、口服新纪元

全球超重与糖尿病人群迅猛增长,催生了GLP-1药物千亿市场,也推动其上游原料药行业进入黄金时代。国内企业利润暴增、产能狂飙的背后,却隐藏着技术代差、专利围城与产能过剩三重险境。当市场红利见顶,一场以多靶点、口服化、长效化为方向的价值重构已然开始。

2025年09月25日
特应性皮炎药物行业:生物制剂可挖掘空间较大 中国企业强势入场

特应性皮炎药物行业:生物制剂可挖掘空间较大 中国企业强势入场

随着特应性皮炎患者数量增多,特应性皮炎药物迎来良好增长机遇。2024年全球特应性皮炎患者约6.59亿人,国内达6740万人;预计2030年全球特应性皮炎患者数量达7.55亿人,国内达8170万人。

2025年09月18日
政策集采降价将刺激种植牙行业需求井喷 国产以高性价比优势跻身市场前列

政策集采降价将刺激种植牙行业需求井喷 国产以高性价比优势跻身市场前列

种植牙行业主要分为韩国、欧美及国产三个企业群体,行业集中度较高。以四级纯钛种植牙产品系统、钛合金种植体产品系统为统计范围, CR2为45.78%,CR5达69.94%。

2025年09月17日
患者数量增长+集中采购推动 我国人工晶体市场需求释放 国产化进程不断推进

患者数量增长+集中采购推动 我国人工晶体市场需求释放 国产化进程不断推进

人工晶体是白内障手术中的必备耗材。当前白内障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3年最新数据表明,白内障仍是全球首位致盲眼病,占可避免盲的51.5%。而规范化的白内障手术成功率已达98%以上,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有效治疗方案。其中目前常见的白内障手术方式是超声乳化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或飞

2025年09月15日
小分子路径火热 全球口服减肥药行业进入变革关键期 中国转向仿制与创新并重阶段

小分子路径火热 全球口服减肥药行业进入变革关键期 中国转向仿制与创新并重阶段

口服减肥药产品持续推进,减重效果比肩注射剂型。诺和诺德于2023年5月公布口服司美格鲁肽 50mg 治疗肥胖症的 OASIS-1的Ⅲ期试验结果。OASIS 是评估每日一次口服司美格鲁肽 25mg 和 50mg 治疗肥胖症的全球三期临床开发计划,共纳入约 1300 名肥胖/超重合并并发症患者。据诺和诺德公布数据,基线平均

2025年09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