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预制菜行业产业链分析 多因驱动下B/C端需求将持续高涨

根据中国烹饪协会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参与起草的《预制菜》团体标准,预制菜的定义是“以一种或多种农产品为主要原料,运用标准化流水作业,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等)和/或预烹调(如炒、炸、烤、煮、蒸等)制成,并进行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

根据中国烹饪协会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参与起草的《预制菜》团体标准,预制菜的定义是“以一种或多种农产品为主要原料,运用标准化流水作业,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等)和/或预烹调(如炒、炸、烤、煮、蒸等)制成,并进行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预制菜行业产业链上游

预制菜产业链上游是原材料资源企业,主要包括蔬菜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畜禽养殖业、调味生产行业等,整体分布分散。有实力的预制菜中游厂商会介入上游原材料环节,农业企业则依托原材料和渠道积累优势纷纷布局预制菜业务。

预制菜中主材、辅材及调味品等直接原材料投入占总成本的比重较大,以行业龙头味知香为例,其预制菜直接原材料成本占总成本比例近91%,所有原料中肉类占比最高,为62%。预制菜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上游种植/养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

预制菜中主材、辅材及调味品等直接原材料投入占总成本的比重较大,以行业龙头味知香为例,其预制菜直接原材料成本占总成本比例近91%,所有原料中肉类占比最高,为62%。预制菜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上游种植/养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预制菜行业产业链

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从2017年约1000亿元增长到2021年超过3000亿元。预制菜行业向好相关企业数量也随之不断增长。据统计,全国预制菜相关企业从2018年的8000家激增到2022年超6万家。

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从2017年约1000亿元增长到2021年超过3000亿元。预制菜行业向好相关企业数量也随之不断增长。据统计,全国预制菜相关企业从2018年的8000家激增到2022年超6万家。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预制菜行业已经初具规模,但相较发达市场而言整体还较为落后。我国预制菜行业内注册资本0-100万的相关企业数量超过54.7%,注册时长5年以内的企业占56.6%,中小预制菜企业占据多数,行业呈现参与者众多但规模以上企业较少现状,市场集中度较低。根据数据,2020年我国预制菜行业CR10仅为13.6%,头部企业如绿进(2.4%)、安井食品(1.9%)、味知香(1.8%)、亚明(1.7%)、如意三煲(1.4%)、易太(1.3%)、龙大肉食(1.1%)、好得睐(1.0%)市占率仅有1%-2%左右。

我国预制菜行业已经初具规模,但相较发达市场而言整体还较为落后。我国预制菜行业内注册资本0-100万的相关企业数量超过54.7%,注册时长5年以内的企业占56.6%,中小预制菜企业占据多数,行业呈现参与者众多但规模以上企业较少现状,市场集中度较低。根据数据,2020年我国预制菜行业CR10仅为13.6%,头部企业如绿进(2.4%)、安井食品(1.9%)、味知香(1.8%)、亚明(1.7%)、如意三煲(1.4%)、易太(1.3%)、龙大肉食(1.1%)、好得睐(1.0%)市占率仅有1%-2%左右。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2022-2029年)》显示,目前预制菜行业参与者主要分为原料供应企业、预制菜生产企业、速冻食品企业、连锁餐饮企业和零售商五大类,涵盖产业链上中下游,各具优劣势。上游玩家具有成本、渠道优势,但产品研发能力、品牌力相对薄弱;中游玩家产品、品牌、盈利能力差异性较大;下游玩家品牌力和运营能力强。

预制菜参与者分类及其优劣势

类别

代表企业

优势

劣势

原料供应企业

国联水产、双汇发展、圣农发展、龙大美食

具备生产加工能力,原材料成本把控能力强,具备成本优势

品牌力较弱,对终端消费者把握能力弱

预制菜生产企业

味知香、珍味小梅园、信良记、好得味

产品研发能力强,具备大单品研发能力,具备成熟销售渠道,B端客户粘性大;具备产品研发经验,产品种类丰富,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供应链深度较浅,受上游原材料成本影响较大。规模化生产企业数量较少,大多为作坊式生产,自动化水平较低;多为区域性品牌,单品存在天花板。

速冻食品企业

安井食品、三全食品、千味央厨

速冻食品生产出身,生产标准化程度高,生产能力强,具备冷链加工和运输优势;大单品打造能力强。

易受上游成本影响;生产以区域性为主。

连锁餐饮企业

海底捞、广州酒家、同庆楼、西贝贾国龙

深耕餐饮业多年,具备菜品研发经验;拥有专业厨师资源,菜肴烹饪具备专业性,口味品质更受消费者信赖;品牌知名度高,消费者基础强大。

门店销售渠道有限;处于中下游位置,供应链程度较浅,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

零售商

叮咚买菜、盒马生鲜、永辉超市、每日优鲜

有成熟零售渠道,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具备产品推广优势;提供“最后一公里”服务,满足消费者配送需求。

食品加工方面缺乏经验,依赖第三方工厂,食品安全监管能力较弱,供应链体系较欠缺。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预制菜行业产业链

1.冷链物流运输

通常预制菜需要在冷链条件下贮存或运输,供消费者或餐饮环节加工者简单加热或烹饪后食用。预制菜对食材保鲜程度要求较高,冷库容量的提高及冷链物流的发展是预制菜行业迈向标准化、产业化的重要前提条件。2017-2021年我国冷藏车保有量由14万台增长至34.16万台,冷库容量由4750万吨增长至8205万吨,冷链物流市场规模由2550亿元增长至4184亿元,为我国预制菜行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

通常预制菜需要在冷链条件下贮存或运输,供消费者或餐饮环节加工者简单加热或烹饪后食用。预制菜对食材保鲜程度要求较高,冷库容量的提高及冷链物流的发展是预制菜行业迈向标准化、产业化的重要前提条件。2017-2021年我国冷藏车保有量由14万台增长至34.16万台,冷库容量由4750万吨增长至8205万吨,冷链物流市场规模由2550亿元增长至4184亿元,为我国预制菜行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消费渠道

预制菜下游通过各类销售渠道触达B、C端目标群体。目前我国预制菜销售渠道以B端为主、C端为辅,B端和C端的份额占比为8:2。

预制菜下游通过各类销售渠道触达B、C端目标群体。目前我国预制菜销售渠道以B端为主、C端为辅,B端和C端的份额占比为8:2。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B端市场主要是指预制菜流入到餐饮、商超和企业团餐等使用场景中,该部分消费者并不是最终消费者,而是由B端加工成成品销售给个人消费者,B端分为大中小型。随着我国餐饮连锁化率的逐步提升,外卖行业的蓬勃发展,及租金和人工成本的不断提高,预制菜成为餐饮企业降本增效的有效方案。餐饮连锁化趋势催生对成本优化和餐品标准化的需求。对比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我国餐饮连锁化率处于较低水平,仅为15%,但是其增速却毫不逊色,2024年我国餐饮连锁化率有望达到20%,预制菜B端市场发展空间仍然较大。

B端市场主要是指预制菜流入到餐饮、商超和企业团餐等使用场景中,该部分消费者并不是最终消费者,而是由B端加工成成品销售给个人消费者,B端分为大中小型。随着我国餐饮连锁化率的逐步提升,外卖行业的蓬勃发展,及租金和人工成本的不断提高,预制菜成为餐饮企业降本增效的有效方案。餐饮连锁化趋势催生对成本优化和餐品标准化的需求。对比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我国餐饮连锁化率处于较低水平,仅为15%,但是其增速却毫不逊色,2024年我国餐饮连锁化率有望达到20%,预制菜B端市场发展空间仍然较大。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C端方面,大型商超、便利店、外卖直接触达消费者,分为新零售渠道和传统渠道。家庭小型化、生活节奏加快推升C端消费需求崛起,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2人户占比从2015年的38%提升至2020年的55%,C端成为预制菜销售的重要渠道,目前新零售和电商直播平台正在刺激C端消费新活力,总体来看,多因驱动下B/C端需求将持续高涨。

C端方面,大型商超、便利店、外卖直接触达消费者,分为新零售渠道和传统渠道。家庭小型化、生活节奏加快推升C端消费需求崛起,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2人户占比从2015年的38%提升至2020年的55%,C端成为预制菜销售的重要渠道,目前新零售和电商直播平台正在刺激C端消费新活力,总体来看,多因驱动下B/C端需求将持续高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红海”中寻增量空间 我国民宿行业投融资规模再创新高 乡村市场发展潜力大

“红海”中寻增量空间 我国民宿行业投融资规模再创新高 乡村市场发展潜力大

在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升温、相关政策大力扶持的背景下,中国民宿行业迎来关键发展节点,市场规模超过百亿。这也吸引诸多企业入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且同质化严重,导致民宿平均房价与收益呈现“降温”状态。

2025年07月29日
成本飙升、客源减少……我国酒楼行业或将洗牌 多家品牌积极探索转型之路

成本飙升、客源减少……我国酒楼行业或将洗牌 多家品牌积极探索转型之路

近年来,我国餐饮消费逐步恢复,但份额占比约20%-25%的酒楼行业因依赖宴请、聚餐场景,复苏速度慢于快餐、茶饮等业态,甚至部分酒楼出现业绩不佳而停业情况,如2025年2月竹溪荔湖酒家宣布当月14日正式停业,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有成本飙升、收入下降、客源减少等等。不过,近几年,越来越多酒楼品牌积极求变,探索转型之路,比如通过

2025年05月23日
我国西式快餐行业分析: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头部企业加快拓店步伐

我国西式快餐行业分析: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头部企业加快拓店步伐

西式快餐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当时以肯德基、麦当劳为首的西式快餐连锁品牌率先进入内地市场,且凭借着“洋气”“高端”等品牌形象大受欢迎,引领了这一品类快速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西式快餐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千亿级。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西式快餐市场规模达2975亿元,同比增长11.0%,预计2027年市场

2025年05月14日
“寒潮”涌动!我国连锁餐饮行业冰火两重天 子品牌、出海、下沉成企业发展重点

“寒潮”涌动!我国连锁餐饮行业冰火两重天 子品牌、出海、下沉成企业发展重点

近几年,在国家餐饮消费券拉动下,我国餐饮收入持续上升,连锁化率已经增长到23%。然而,在市场火热的背后,我国连锁餐饮行业“寒潮”涌动,如头部企业利润下滑、价格两级分化、加盟商相继跑路、投融资市场降温、新店拓展节奏放缓等等。不过,连锁餐饮企业也没有懈怠,开始试图开辟新的增长路径,出海、开发子品牌等成为各大连锁餐企的关键策

2025年05月14日
供需失衡 我国酒店行业呈现“量增利减”局面 锦江、亚朵继续扩张

供需失衡 我国酒店行业呈现“量增利减”局面 锦江、亚朵继续扩张

疫情政策放开后,各地大力推行促进消费的相关措施,使经济逐渐回到正轨,旅游市场持续回暖,带动我国酒店行业供给端与旅游需求端均呈两位数增长,但“量增利减”的数据反差反映出市场遇冷,这也折射出行业正在遭受“内卷困境”。然而,很多酒店品牌继续选择门店扩张,甚至瞄准下沉市场来试图寻找新增量,但各种问题也随之涌现。

2025年05月09日
消费渠道拓展 西式复合调味品行业持续增长 市场竞争格局正迎结构性变化

消费渠道拓展 西式复合调味品行业持续增长 市场竞争格局正迎结构性变化

与中式复合调味品相比,西式复合调味品市场较分散,头部尚未形成,市场机会较多。丘比、亨氏等海外品牌处于市场较领先地位,但伴随着本土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和企业生产、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宝立食品、立高食品、倍乐食品、广东百利、联和酱造等逐渐在市场中崭露头角,使得行业竞争格局出现结构性变化。

2025年04月0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