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造船工业现状及竞争分析 三大造船指标波动变化 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

、造船工业概况

船舶是各种船只的总称,指能够航行或停泊于水域进行运输或作业的交通工具,分为军用船舶和民用船舶两大类。船舶制造工业即造船业,是现代综合性产业。经过政策的引导支持和行业的长期发展,我国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造船科研、设计、生产能力。

我国造船工业相关政策

时间

政策

主要内容

20137

《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

明确了2013-2015年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一是加快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开展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攻关,培育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二是提高关键配套设备和材料制造水平。重点依托国内市场需求推进关键船舶配套设施建设。

20155

《中国制造2025

把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作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要求强化船舶等装备制造业和大型成套设备出口的综合竞争优势。

20171

《船舶工业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6-2020年》

建成规模实力雄厚、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结构优化的船舶工业体系,力争步入世界造船强国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先进国家行列。

201711

《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

调整优化民用船舶产业结构,发展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推动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及其他高技术成套装备出口。

201812

《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

经过三年努力,形成我国智能船舶发展项层规划,初步建立智能船舶规范标准体系,突破航行态势智能感知、自动靠离泊等核心技术,完成相关重点智能设备系统研制,实现远程遥控、自主航行等功能的典型场景试点示范,扩大典型智能船舶“一个平台+N个智能应用"的示范推广,初步形成智能船舶虚实结合、岸海-体的综合测试与验证能力,保持我国智能船舶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

20208

《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0版》

2021年,初步建立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标准体系,制定30项以上船舶智能制造急需标准,基本覆盖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船厂应用等领域,与国际先进造船国家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到2025年,建立较为完普的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标准体系,全面覆盖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船厂应用等领域,基本达到国际先进造船国家同等水平。

20212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打造绿色物流,积极调整运输结构,推进铁水、公铁、公水等多式联运。推广绿色低碳运输工具,淘汰更新或改造老旧车船,加大推广绿色船舶示范应用力度,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造船工业现状

1.造船完工量

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我国造船完工量呈现震荡走势。2020年我国造船完工量为3853万载重吨,较上年同比增长4.9%;2021年我国船舶工业持续深化结构调整,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全年造船完工量3970万载重量,同比增长3.0%。2022年上半年我国造船完工量185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1.6%。

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我国造船完工量呈现震荡走势。2020年我国造船完工量为3853万载重吨,较上年同比增长4.9%;2021年我国船舶工业持续深化结构调整,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全年造船完工量3970万载重量,同比增长3.0%。2022年上半年我国造船完工量185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1.6%。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造船工业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趋势研究报告(2022-2029年)》显示,从船舶类型看,我国主要以制造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以及气体船为主,其中散货船以及油船完工量占比大,2022年H1分别占比56.4%、22.1%,两者合计占比超过70%。

从船舶类型看,我国主要以制造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以及气体船为主,其中散货船以及油船完工量占比大,2022年H1分别占比56.4%、22.1%,两者合计占比超过7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新承接船舶订单量

在新承接船舶订单方面,2014年-2022年我国新承接船舶订单量波动较为明显。2014年新承接船舶订单量接近6000万载重吨,2016年下降至2000万载重吨左右,2017年以后新承接船舶订单量又逐渐回升,2021年达670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1.8%,2022年上半年累计新承接船舶订单量为2246万吨,增速为-40%。

在新承接船舶订单方面,2014年-2022年我国新承接船舶订单量波动较为明显。2014年新承接船舶订单量接近6000万载重吨,2016年下降至2000万载重吨左右,2017年以后新承接船舶订单量又逐渐回升,2021年达670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1.8%,2022年上半年累计新承接船舶订单量为2246万吨,增速为-4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船舶类型看,我国新承接船舶订单量中散货船占比最大,2022年H1为41.9%,其次是集装箱船,新承接船舶订单量占比达到33.6%。

从船舶类型看,我国新承接船舶订单量中散货船占比最大,2022年H1为41.9%,其次是集装箱船,新承接船舶订单量占比达到33.6%。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手持船舶订单量

在手持船舶订单量方面,2014-2017年我国造船手持订单量持续下滑,由14890万载重吨下降至8723万载重吨,2018-2020年造船手持订单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状态,其中2020造船手持订单量达到近年最低值,为7111万载重吨,较上年同比下降12.9%。随着航运市场的复苏以及中国造船工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造船手持订单量回升,2021年造船手持订单量为9584万载重吨,较上年同比增长34.8%;2022年H1我国造船手持订单量为10274万吨,同比增长18.6%。

在手持船舶订单量方面,2014-2017年我国造船手持订单量持续下滑,由14890万载重吨下降至8723万载重吨,2018-2020年造船手持订单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状态,其中2020造船手持订单量达到近年最低值,为7111万载重吨,较上年同比下降12.9%。随着航运市场的复苏以及中国造船工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造船手持订单量回升,2021年造船手持订单量为9584万载重吨,较上年同比增长34.8%;2022年H1我国造船手持订单量为10274万吨,同比增长18.6%。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船舶工业竞争情况

截止至2022年7月,我国船舶制造企业数量超7万家,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三个地区船舶制造企业数量分别占比25.60%、10.46%、9.11%。

截止至2022年7月,我国船舶制造企业数量超7万家,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三个地区船舶制造企业数量分别占比25.60%、10.46%、9.1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竞争来看,近年来我国船舶制造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持续提高,2020年造船完工量前10家企业占全国总量的70.6%,新接船舶订单前10家企业占全国总量的74.2%。基于更为广泛的业务布局,订单向优势企业集中趋势明显,行业集中度有望不断提升。

从竞争来看,近年来我国船舶制造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持续提高,2020年造船完工量前10家企业占全国总量的70.6%,新接船舶订单前10家企业占全国总量的74.2%。基于更为广泛的业务布局,订单向优势企业集中趋势明显,行业集中度有望不断提升。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船舶制造代表企业业务布局

企业名称

业务布局

营收(万元)

中国重工

海洋防务及海洋开发装备

802549.64

海洋运输装备

1170980.26

深海装备及舰船修理改装

361239.51

舰船配套及机电装备

665376.25

中国船舶

船舶造修

4320076.92

海洋工程

392374.44

动力装备

561345.42

机电设备

307549.95

中船防务

造船产品

945943.44

海工产品

29232.96

钢结构工程

162293.68

船舶修理及改装

44924.47

机电产品及其他

15808.83

中船科技

船舶配件

6701.78

江龙船艇

公务执法船艇

25349.89

旅游休闲船艇

20321.66

特种作业船艇

14387.53

中国动力

海工平台及船用机械

423397.53

天海防务

船海工程技术服务

4583.44

船海工程EPC

33226.72

防务装备及产品

6813.03

亚星锚链

系泊链

19201.51

船用链及附件

88318.23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光伏串焊机行业行业将进入稳健增长阶段 多家企业已实现0BB机型量产

我国光伏串焊机行业行业将进入稳健增长阶段 多家企业已实现0BB机型量产

受益于我国光伏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光伏串焊机市场规模实现高速扩容。数据显示,其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7.5亿元稳步增长至2023年的45.32亿元,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7.33%,行业成长势头显著。展望未来,我国光伏串焊机行业仍具备充足的发展空间,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两大核心维度:

2025年09月12日
半导体、光伏等领域驱动我国真空泵行业需求增长 高端市场进口替代空间犹存

半导体、光伏等领域驱动我国真空泵行业需求增长 高端市场进口替代空间犹存

当前,我国真空泵下游已形成结构多元、分布广泛的应用体系,覆盖半导体、光伏、锂离子电池、制药、食品、精密制造、化工、面板等众多领域。这些领域共同推动真空泵行业需求增长,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下文将重点围绕半导体、光伏和锂离子电池三大战略新兴领域展开分析。

2025年09月11日
压缩空气储能有望为我国空气压缩机行业带来显著增量 头部企业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压缩空气储能有望为我国空气压缩机行业带来显著增量 头部企业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压缩空气储能是目前唯一可对标抽水蓄能的长时储能技术,具有规模大、成本低、寿命长、清洁无污染、安全可靠等优点。然而,受关键技术瓶颈、系统效率及初始投资较高等因素制约,我国压缩空气储能仍处于产业化发展初期,实际装机规模较小。

2025年09月10日
我国移动机器人行业应用边界拓宽、资本热度上涨 高国产化率下马太效应渐显

我国移动机器人行业应用边界拓宽、资本热度上涨 高国产化率下马太效应渐显

近年来,我国移动机器人销量与销售额持续增长,但销售额增速自2022年起逐步放缓,主要因技术进步与规模化生产推动成本下降。与此同时,该市场凭借广阔前景持续吸引资本关注,2025年上半年发生融资事件28起,金额超31亿元。目前,国产移动机器人已占据绝对主导,2023年国产化率超90%。值得一提的是,自2021年起,行业马太

2025年09月10日
国产行星减速器阵营加速追赶国际巨头 人形机器人有望开辟行业新增长曲线

国产行星减速器阵营加速追赶国际巨头 人形机器人有望开辟行业新增长曲线

我国行星减速器行业起步相对较晚,国产厂商在技术积淀与产品经验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中高端市场长期由国际品牌主导。2022年,日本新宝、德国威腾斯坦、德国纽卡特占据国内行星减速器市场份额前三名,三者合计占比超过40%。这些企业尤其在高端应用领域展现出明显优势,其在传动精度、长期运行下的精度保持性、产品一致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表现

2025年09月09日
空置率高企! 我国冷库行业供需错配问题凸显 租金出现“跳水”

空置率高企! 我国冷库行业供需错配问题凸显 租金出现“跳水”

在政府规划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下,我国冷库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使得冷库总量不断增长。截至2024年,我国冷库总量为2.5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96%,新增库容2491万立方米。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冷库总容量为2.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12%。

2025年09月09日
抽水蓄能开辟我国水泵行业增长新空间 高效节能转型持续推进

抽水蓄能开辟我国水泵行业增长新空间 高效节能转型持续推进

近年来,我国水利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完成投资规模屡创新高,为水泵行业注入了强劲发展动力。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达10893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2023年进一步增长至11996亿元;2024年完成投资13529亿元,新开工国家水网重大工程41项,实施水利项目达46967个。

2025年09月04日
我国等静压设备行业在固态电池领域应用需求量大 设备与电池厂加速推进研发

我国等静压设备行业在固态电池领域应用需求量大 设备与电池厂加速推进研发

在市场竞争方面,目前,全球等静压设备企业及锂电池、车企等跨界玩家均在加速布局等静压技术路线,聚焦固态电池关键成型环节。等静压设备厂商则依托超高压技术壁垒实现“能力复用”,加速实现向固态电池场景技术转化和设备落地,主要包括海外玩家的瑞典 Quintus以及国内的川西机器、钢研昊普与包头科发。

2025年09月0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