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造船工业现状及竞争分析 三大造船指标波动变化 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

、造船工业概况

船舶是各种船只的总称,指能够航行或停泊于水域进行运输或作业的交通工具,分为军用船舶和民用船舶两大类。船舶制造工业即造船业,是现代综合性产业。经过政策的引导支持和行业的长期发展,我国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造船科研、设计、生产能力。

我国造船工业相关政策

时间

政策

主要内容

20137

《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

明确了2013-2015年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一是加快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开展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攻关,培育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二是提高关键配套设备和材料制造水平。重点依托国内市场需求推进关键船舶配套设施建设。

20155

《中国制造2025

把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作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要求强化船舶等装备制造业和大型成套设备出口的综合竞争优势。

20171

《船舶工业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6-2020年》

建成规模实力雄厚、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结构优化的船舶工业体系,力争步入世界造船强国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先进国家行列。

201711

《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

调整优化民用船舶产业结构,发展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推动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及其他高技术成套装备出口。

201812

《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

经过三年努力,形成我国智能船舶发展项层规划,初步建立智能船舶规范标准体系,突破航行态势智能感知、自动靠离泊等核心技术,完成相关重点智能设备系统研制,实现远程遥控、自主航行等功能的典型场景试点示范,扩大典型智能船舶“一个平台+N个智能应用"的示范推广,初步形成智能船舶虚实结合、岸海-体的综合测试与验证能力,保持我国智能船舶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

20208

《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0版》

2021年,初步建立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标准体系,制定30项以上船舶智能制造急需标准,基本覆盖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船厂应用等领域,与国际先进造船国家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到2025年,建立较为完普的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标准体系,全面覆盖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船厂应用等领域,基本达到国际先进造船国家同等水平。

20212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打造绿色物流,积极调整运输结构,推进铁水、公铁、公水等多式联运。推广绿色低碳运输工具,淘汰更新或改造老旧车船,加大推广绿色船舶示范应用力度,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造船工业现状

1.造船完工量

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我国造船完工量呈现震荡走势。2020年我国造船完工量为3853万载重吨,较上年同比增长4.9%;2021年我国船舶工业持续深化结构调整,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全年造船完工量3970万载重量,同比增长3.0%。2022年上半年我国造船完工量185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1.6%。

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我国造船完工量呈现震荡走势。2020年我国造船完工量为3853万载重吨,较上年同比增长4.9%;2021年我国船舶工业持续深化结构调整,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全年造船完工量3970万载重量,同比增长3.0%。2022年上半年我国造船完工量185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1.6%。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造船工业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趋势研究报告(2022-2029年)》显示,从船舶类型看,我国主要以制造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以及气体船为主,其中散货船以及油船完工量占比大,2022年H1分别占比56.4%、22.1%,两者合计占比超过70%。

从船舶类型看,我国主要以制造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以及气体船为主,其中散货船以及油船完工量占比大,2022年H1分别占比56.4%、22.1%,两者合计占比超过7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新承接船舶订单量

在新承接船舶订单方面,2014年-2022年我国新承接船舶订单量波动较为明显。2014年新承接船舶订单量接近6000万载重吨,2016年下降至2000万载重吨左右,2017年以后新承接船舶订单量又逐渐回升,2021年达670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1.8%,2022年上半年累计新承接船舶订单量为2246万吨,增速为-40%。

在新承接船舶订单方面,2014年-2022年我国新承接船舶订单量波动较为明显。2014年新承接船舶订单量接近6000万载重吨,2016年下降至2000万载重吨左右,2017年以后新承接船舶订单量又逐渐回升,2021年达670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1.8%,2022年上半年累计新承接船舶订单量为2246万吨,增速为-4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船舶类型看,我国新承接船舶订单量中散货船占比最大,2022年H1为41.9%,其次是集装箱船,新承接船舶订单量占比达到33.6%。

从船舶类型看,我国新承接船舶订单量中散货船占比最大,2022年H1为41.9%,其次是集装箱船,新承接船舶订单量占比达到33.6%。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手持船舶订单量

在手持船舶订单量方面,2014-2017年我国造船手持订单量持续下滑,由14890万载重吨下降至8723万载重吨,2018-2020年造船手持订单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状态,其中2020造船手持订单量达到近年最低值,为7111万载重吨,较上年同比下降12.9%。随着航运市场的复苏以及中国造船工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造船手持订单量回升,2021年造船手持订单量为9584万载重吨,较上年同比增长34.8%;2022年H1我国造船手持订单量为10274万吨,同比增长18.6%。

在手持船舶订单量方面,2014-2017年我国造船手持订单量持续下滑,由14890万载重吨下降至8723万载重吨,2018-2020年造船手持订单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状态,其中2020造船手持订单量达到近年最低值,为7111万载重吨,较上年同比下降12.9%。随着航运市场的复苏以及中国造船工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造船手持订单量回升,2021年造船手持订单量为9584万载重吨,较上年同比增长34.8%;2022年H1我国造船手持订单量为10274万吨,同比增长18.6%。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船舶工业竞争情况

截止至2022年7月,我国船舶制造企业数量超7万家,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三个地区船舶制造企业数量分别占比25.60%、10.46%、9.11%。

截止至2022年7月,我国船舶制造企业数量超7万家,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三个地区船舶制造企业数量分别占比25.60%、10.46%、9.1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竞争来看,近年来我国船舶制造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持续提高,2020年造船完工量前10家企业占全国总量的70.6%,新接船舶订单前10家企业占全国总量的74.2%。基于更为广泛的业务布局,订单向优势企业集中趋势明显,行业集中度有望不断提升。

从竞争来看,近年来我国船舶制造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持续提高,2020年造船完工量前10家企业占全国总量的70.6%,新接船舶订单前10家企业占全国总量的74.2%。基于更为广泛的业务布局,订单向优势企业集中趋势明显,行业集中度有望不断提升。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船舶制造代表企业业务布局

企业名称

业务布局

营收(万元)

中国重工

海洋防务及海洋开发装备

802549.64

海洋运输装备

1170980.26

深海装备及舰船修理改装

361239.51

舰船配套及机电装备

665376.25

中国船舶

船舶造修

4320076.92

海洋工程

392374.44

动力装备

561345.42

机电设备

307549.95

中船防务

造船产品

945943.44

海工产品

29232.96

钢结构工程

162293.68

船舶修理及改装

44924.47

机电产品及其他

15808.83

中船科技

船舶配件

6701.78

江龙船艇

公务执法船艇

25349.89

旅游休闲船艇

20321.66

特种作业船艇

14387.53

中国动力

海工平台及船用机械

423397.53

天海防务

船海工程技术服务

4583.44

船海工程EPC

33226.72

防务装备及产品

6813.03

亚星锚链

系泊链

19201.51

船用链及附件

88318.23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三驾马车并驱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增长新潜能被激发 市场迎来新增长周期

三驾马车并驱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增长新潜能被激发 市场迎来新增长周期

作为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消费市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典型的周期波动中不断进化。当前,在“双碳”目标与制造强国战略的指引下,行业正经历着由国内投资驱动向“政策、技术、出口”三轮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与巨大的升级潜力。

2025年11月03日
全球泳池机器人行业分析:百亿美元赛道迎智能化浪潮 无缆化或将引领未来

全球泳池机器人行业分析:百亿美元赛道迎智能化浪潮 无缆化或将引领未来

近年来,全球泳池机器人市场渗透率受多重驱动力而快速上升。尤其是,北美与欧洲作为全球私家泳池存量最大的地区,其设备更新需求构成了行业稳定的基本盘,越来越多消费者倾向于以智能、高效的新型机器人替代老旧的手动设备或初代产品。与此同时,伴随“懒人经济”与消费升级趋势的全球化渗透,尤其是新兴市场中产阶级的壮大,人们为提升生活品质

2025年11月03日
我国平面磨床国产化程度高与高端缺口并存 出口“量额齐升”

我国平面磨床国产化程度高与高端缺口并存 出口“量额齐升”

平面磨床作为磨床市场第二大品类,2025年一季度市场份额约15%,其发展深度受益于汽车、光伏、模具等多领域下游需求的协同拉动。行业整体国产化程度较高,头部国产企业占据主导,但高端供给仍需进口。不过贸易格局正持续优化,2025年1-9月逆差额大幅收窄,出口端更实现“量额齐升”。在技术持续进步与市场需求升级的双重驱动下,行

2025年11月03日
新能源浪潮下我国汽车冲压模具行业迎发展新机遇 本土企业破局高端市场在望

新能源浪潮下我国汽车冲压模具行业迎发展新机遇 本土企业破局高端市场在望

汽车冲压模具,作为连接汽车“设计”与“实物”最关键的桥梁,其开发周期约占整车开发的三分之二,是决定汽车更新换代速度的核心制约因素。一款普通轿车需上千套冲压模具,其复杂性决定了它在汽车工业中不可动摇的基础地位。

2025年10月28日
开启终极能源之门 全球托卡马克行业商业化进程加速 中国超亿招标市场开启

开启终极能源之门 全球托卡马克行业商业化进程加速 中国超亿招标市场开启

托卡马克,作为占据全球核聚变装置47% 份额的绝对主流技术,正从实验室加速迈向能源工程的商业前夜。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等旗舰项目稳步推进,中美欧等主要国家竞相布局,标志着全球研发进入多主体协同、工程化验证的新阶段。

2025年10月28日
中国压力容器各细分市场需求现状分析——大直径压力容器需求呈现显著上升

中国压力容器各细分市场需求现状分析——大直径压力容器需求呈现显著上升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压力容器制造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混业经营到专业的发展历程,已形成了多种体制、类型的生产企业并存的格局。国内压力容器企业早期主要从事低端产品制造,近年来随着行业迅速发展,在产品层次、产业分工、经营规模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目前压力容器行业已经处于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

2025年10月28日
超声波焊接设备行业开启外资与本土企业分庭抗礼时代 新能源汽车引领市场发展

超声波焊接设备行业开启外资与本土企业分庭抗礼时代 新能源汽车引领市场发展

在全球制造业向智能化、精密化加速转型的背景下,超声波焊接技术成为新能源汽车电池模组封装、消费电子精密组件连接及医疗耗材无菌焊接的核心工艺。2024年全球超声波焊接设备市场规模达8.56亿美元,预计2031年全球超声波焊接设备市场规模将增至11.62亿美元,2025-2031年CAGR为4.6%。

2025年10月27日
我国电子水泵行业:新能源汽车领域需求强劲 头部企业优势或将强化

我国电子水泵行业:新能源汽车领域需求强劲 头部企业优势或将强化

电子水泵凭借能耗低、寿命长等优势,成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主流选择,2024年其车用销量超2700万只。同时,受益于技术进步与液冷兴起,其应用正向储能、数据中心等领域延伸,这些新场景进一步打开电子水泵行业增长空间。目前行业集中度较高,未来或将呈“头部集中、优势强化”格局。

2025年10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